自学考试《外国文学作品选》笔记_文学-查字典自考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查字典自考网 >> 文学 >> 自学考试《外国文学作品选》笔记

自学考试《外国文学作品选》笔记

发布时间: 2016-06-29 来源:查字典自考网

识记部分:

一、荷马《伊利亚特》(1-19)

荷马史诗《伊里亚特》(共24卷,15693行。公元前九世纪行吟诗人,成文于-6世纪,记载-12世纪的事,-3世纪定稿)

1、 史诗分为《伊里亚特》《奥德塞》两部分

2、 两个主要英雄人物:阿基琉斯(英俊骁勇,感情强烈、但过于自尊,盛怒之下不免残忍)赫克托尔(遇事冷静,比较内向,性格稳重,有人情味)

3、 人神双线推进,多用善用比喻

4、基本精神是歌颂英雄是歌颂英雄的行为和他们英雄主义、集体主义精神。从本章可以看出诗人对战争的态度是矛盾的:1、史诗一方面把战争看成英雄们大显身手、为部落建功的时机,这是主旋律,歌颂英雄和他们的表现; 2、另一方面,又描写了战争的残酷性,渲染了战争的悲剧色彩(命运决定胜负;众神的偏袒使英雄们蒙受不公平的待遇;战争给人们带来了种种忧虑和灾难)。因为在当时,战争不完全为了部落集体的利益,已经变成贵族们乘机获取财物和奴隶的掠夺行为。

5、史诗特点:1、现实与神话因素结合。2、善用比喻。3、客观叙述。

6、《伊利亚特》在情节结构方面有何特点?

可概括分成两点来说明1、一个片断。围绕的是“阿基琉斯的愤怒”来描写这51天的战争,这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2、人神两条线索交错平行发展。在描写这场战争时,人与人在互相斗争,同时也穿插着神之间的斗争。如在斗争中描写“天父取出那把黄金天秤,把两个悲惨的死亡判决放进秤盘……”

7、分析《伊利亚特》这首史诗比喻方面的特点。

多用和善用比喻是史诗语言艺术的重要特点。这些比喻或来自大自然,或来自日常生活,对于刻画人物、加强诗句的形象性、丰富诗篇的色彩,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如比喻赫克托尔“如一条长蛇在洞穴等待路人…… 眼睛露出凶光”;如比喻二者之间的斗争是“游隼”与“野鸽”的争斗等等。

8、文章中“饰词”的运用

如:佩琉斯之子(阿基琉斯);捷足的(阿基琉斯);集云之神(宙斯);驯马的(赫克托尔)等

二、 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公元前5世纪)(22-35)

1、 俄狄蒲斯形象分析:正直、诚实,为了躲避杀父娶母的厄运而四走奔走,力图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说明其有独立意志和坚强毅力,遵循高尚的道德准则,敢于反抗神喻

2、 作者的命运观:肯定独立意志和高尚品质,但命运使一个优秀人物成为罪人,命运的正义性和合理性就值得怀疑。但作者没有否定命运,主人公也未能逃出命运的劫数,存在历史局限性。

3、 结构和艺术手法:歌队的穿插;临近高潮落笔的“回顾式”结构;不断“发现”“突变”推动剧情。

4、 古希腊最杰出的悲剧诗人,130个剧本,7个流传至今。

5、俄狄浦斯王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1、俄狄浦斯正直、诚实,为了躲避杀父娶母的厄运而四处奔走,力图自己来掌握自己的命运,说明他具有独立意志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他为遵循高尚的道德原则,敢于反抗神谕。这些都是可贵的,值得赞扬的。

2、 在追查杀害老王的凶手一事中,他表现出大公无私、对国家对臣民高度的负责的精神,尽管他逐渐意识到自己已经落入命运的罗网,却仍然一查到底,决不逃避罪责。

3、俄狄浦斯的独立意志和高尚品质是应该肯定的,然而命运却注定这样一个优秀人物成为罪人,那么命运的正义性和合理性就值得怀疑。这样的思想在古代是相当可贵的。

6、《俄狄浦斯王》戏剧结构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1、 全剧有一系列的戏剧场面和歌队合唱这样两部分组成,歌队的上场下场和歌队的合唱,实际上起到了分幕分场的作用。

2、“回顾式”的布局结构是本剧本最为人称道的地方。所谓“回顾式”的结构特点是:剧本不是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顺序从头到尾地组织剧情,而是在事件已经发展到一定阶段,即临近高潮的那一刻落笔,事件的起因和前情则在剧情发展的过程中,用回顾和倒叙的方法交代出来。

三、 但丁《神曲。地狱篇》(13-14世纪)(38-50)

1、 恩格斯对但丁的评价: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也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意大利诗人)

2、 神曲的三部分篇名:《地狱篇》《炼狱篇》《天堂篇》。拦路的三头野兽:豹、狮、虎。

3、 两个形象:维吉尔――理性的指引,经过各种苦难的考验,涤除各种罪恶,在道德上得到净化;贝雅特里奇――信仰的引导,走出迷惘,到达理想的境界。

4、神曲的两重性:虚构的情节与场景源自中世纪宗教思想。运用宗教文学中常用梦幻故事的写法,以前隐喻、象征等手法,具有一部宗教文学作品的特征;素材取自现实生活,从现实出发评价人物、表示态度,富有现实感,使虚幻的的地狱具有可感性。塑造出有立体感的人物,主观抒情色彩强烈。用意大利文写成;兼有中世纪文学的一般特征,也表现出新文学的特征。

5、 象征意像:

黑暗的森林-意大利现实

三头猛兽-阻碍人类达到光明世界的邪恶力量

但丁在森林中迷路-人类的迷惘

但丁游历-追随理性与信仰

6、 第五歌、第十九歌的内容:

第五歌:地狱第二圈。凡生前淫荡的亡魂之所在。弗兰采斯加与保禄的故事。

第十九歌:第八圈第三层。惩罚神职人员。教皇尼古拉三世,菩尼腓斯八世。

7、 神曲表现手法:

A、既有中世纪文学的一般特征,又具有新文学特征。(梦幻故事,但取材于现实,从现实出发来评价人物)

B、善于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大量取自现实的比喻。

C、注意用人物自己的语言来叙述人物特定的处境和特定的心情。

D、不是纯客观描写,爱憎分明、感情充沛、直抒胸臆,有鲜明的抒情性。

8、如何认识但丁《神曲。地狱篇》第5歌在思想上所表现的两重性?

这表现为他两个方面的两重性:1、思想内容上的两重性。作为一个中世纪的意大利诗人。他的作品构思具有宗教性,其思想内容也表现了中世纪的基督教观念,但是,其中已有人文主义思想的因素,透露出文艺复兴的曙光。如他虽然按照宗教观念把弗兰采斯加和保禄打入地狱,但是他又赞许他们对真诚爱情的追求,甚至最后因怜悯他们而晕倒在地,表现了人文主义的色彩2、艺术形式上的两重性。在艺术上既有中世纪文学的一般特征,也表现出新文学的特征。(也是这篇诗在艺术上的特点)

(1)诗歌运用了中世纪宗教文学中常用的梦幻故事的写法,以及隐喻、象征等手法,具有宗教文学作品的特征。但素材取自于现实生活,并从现实出发评价人物,因此并不让人感到虚幻玄秘。使虚构的地狱具有可感性。(2)用人物自己的语言来叙述特定的处境和特定的心情,塑造出生动具体的富有立体感的艺术形象。(3)诗人鲜明的爱憎使作品具有浓厚的主观抒情色彩。 (4)诗篇不用当时一般文学作品通用的拉丁文而用意大利民族语言写成。

四、 薄伽丘《十日谈》(14世纪)(52-60)

1、 作者乔万尼。薄伽丘是意大利人文主义文学的先驱。早年致力于《神曲》研究。是欧洲最早第一个掌握古希腊文的学者。写过叙事诗、抒情诗、十四行诗、史诗、长篇小说,最重要是短篇小说集。

2、人文主义:反对以神为中心的宗教思想,提倡以人为中心,针锋相对地肯定人,赞美人;人文主义反对教会的禁欲主义和出世思想,认为人有享受爱情和财富的权利,幸福不在来世而在人间,人可以依靠自己的才智和力量去争取个性的解放和现世的幸福。人文主义的反封建反教会精神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

3、 十日谈以一个故事开端,引出100个故事,套装在一个共同的背景故事之中,期间用文字串联。这种结构方式被称为“框式结构”

4、 十日谈是欧洲第一部现实主义文学。

5、绮斯梦达形象:性格刚强,思想开明,眼光敏锐,能言善辩,行动果敢。积极争取自己的幸福,私情暴露后,不否认,不求饶,理直气壮地为自己辩护。勇敢地面对父亲的狠毒行为,殉情而死。体现了新时代新女性的面貌。唐克烈并不是坏父亲,但作为一个封建统治者和旧观念的维护者,他又残忍、狠毒的一面。女儿面临情、理、势三重力量的考验。

6、 形象刻画的三步骤:1、私恋2、辩辞3、殉情。从行动到思想,再到行动,逐步升级地刻画形象。从行动到思想,再到行动,逐步升级到刻画女儿的形象,使之极为丰满。最后达到高潮,服毒殉情。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五、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17世纪)(63-80)

1、 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的戏剧家和诗人,一生37个剧本,两部长诗和一部154首十四行诗集,人们称他为“时代的灵魂”,说他“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的世纪”

2、 莎翁作品:

历史剧:《亨利四世》

喜剧:《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

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奥塞罗》《哈姆雷特》《李尔王》《麦克白》四大悲剧)

3、 主要人物:克劳狄斯、奥菲利娅

4、 反映的16世纪末英国现实:动荡不安、危机四伏的国家;恶人当道、阴谋成风的朝庭;奸诈残暴、荒淫奢侈的统治者。――英国现实中存在的美好理想与丑恶现实之间的矛盾,号召人们为重整乾坤而斗争。

5、 哈姆雷特形象分析:人文主义者。复杂的性格。有崇高的理想,和人类与世界新颖的看法。目光敏锐,思考深刻,又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但过于内向,过于审慎,;加上势单力薄的处境,造成行动上的延宕。有行动的决心,而且不断督促自己,但最后只能与敌人同归于尽。

6、 悲剧原因:哈姆雷特自身的心理弱点,也有罪恶势力过于强大的客观原因,是时代的悲剧,也是人文主义者的悲剧。

7、 形象塑造手法:首先,塑造一个性格复杂的,发展变化的形象。其次,在发展中,内外双重矛盾过程中展示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和演变过程,用独白和旁白表现人物的思想矛盾,表现思考、认识与自责、怀疑。

8、 克劳狄斯形象:封建主和暴君的残忍,阴谋家的野心和阴险,集封建统治者和资产阶级阴谋家于一身,代表文艺复兴新旧交替时期的所有罪恶。

9、 哈姆雷特延宕的原因:首先,认为应该有正当的名分,必须让克的罪行得到证实并当众暴露;其次,自己的行动能否起到惩罚罪恶,重整乾坤的目的。

10、分析哈姆莱特这个人物形象。

1、哈姆莱特是古代丹麦的一个王子,他是一个人文主义形象,这和他在“威登堡大学”里所受的教育有着很大的关系。2、这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形象。一方面他接受了人文主义的影响,心中充满了美好的理想,希望生活中的一切如理想一样完美。而现实生活的一系列意外打破了他的理想。他像一个思想家那样地思考许多哲学问题,却找不到答案。于是他要为父报仇,可是他内心又是矛盾,因为他想的不光只是为父报仇,而是扭转整个乾坤。在这样艰巨的任务面前,他想要行动也行动不起来。3、性格过于内向、审慎及单枪匹马的处境,使他感到犹豫,造成他行动上的延宕。因此最后只能是与敌人同归于尽。4、他的悲剧既有罪恶势力过于强大的客观原因,也有其内存性格弱点的主观原因。所以,哈姆莱特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是人文主义者的悲剧。

11、分析《哈姆莱特》这篇文章的艺术特点?

1、莎士比亚善于在内外两重的矛盾冲突中,在矛盾冲突的发展过程中,展示人物性格,塑造有血有肉的艺术形象。哈姆莱特与克劳狄的斗争,构成剧中主人公所处的外部冲突;与此同时,他还进行着激烈的内心矛盾冲突。二者相辅相成互相推进。2、为了更好地塑哈姆莱特的形象,剧本充分发挥了独白和旁白的作用。每当剧情和人物性格发展的关键时刻,剧本都安排独白或旁白来表现主人公的思想矛盾,表现他的思考,他的认识,他的自责,他的怀疑。

六、 塞万提斯《堂。吉诃德》(十七世纪)(83-95)

1、 作者系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的最重要作家,主要作品:悲剧《努曼西亚》,长篇小说《堂吉诃德》短篇小说集《警世典范小说集》,贯穿着人文主义与现实主义者精神。

2、 主要人物:堂吉诃德(吉哈诺)桑丘。潘沙

3、 作品反映的16-17世纪西班牙现实:涉及政权、经济、宗教、道德、风俗等方面,写出了封建政权、天主教会的黑暗和广大人民备受剥削压迫的现实,揭露了西放牙王国表面强大的背后,已开趋于衰落的本质。贯穿了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美好理想遭到嘲弄和践踏的悲剧。

4、 堂吉诃德形象:耽于幻想,脱离现实,但出于善良的动机,奉行一种崇高的原则(锄强扶弱,伸张正义),行为荒唐鲁莽但表现出为了维护真理奋不顾身的牺牲精神,是一个悲剧性与喜剧性结合的人物。

5、 潘沙形象:普通农民,他的穷困反映了西班牙农民的现状。具有农民的智慧和求实的优点,也有目光短浅、狭隘的弱点。后期其懂得了堂吉诃德,逐渐接受了他无私无畏的品格。

6、 两人对比:一个高瘦,一个矮胖;一个骑高马,一个骑矮驴;一个沉溺主观,耽于幻想,一个头脑清醒,讲求实际;一个行动鲁莽,奋不顾身,一个谨慎小心,胆小怕事;

7、 艺术手法:

人物在不同场景中,用夸张、讽刺手法,在重复中加强喜剧效果;着重写主观动机与客观后果的矛盾,在喜剧性情节中展现悲剧内涵;大量使用对比手法

8、分析堂吉诃德的人物形象。

堂吉诃德是塞万提斯的作品《堂吉诃德》中的主人公。他是一个性格复杂而矛盾的人物。1、一方面他耽于幻想,一切从主观出发。行为荒唐、鲁莽,不会吸取教训。如把风车想象成巨人,被风车摔倒在地,却说中了魔法师的诡计。2、另一方面,他的所作所为的出发点却有着高尚的一面,即为了奉行一种崇高的原则。他要做一个行侠仗义的骑士,要锄强扶弱、伸张正义,并为此而奋不顾身,具有自我牺牲的精神。3、他在主观上是追求和维护真理,只是他所追求的是脱离实际、早已过时的“骑士道”,所以注定只能碰壁,害人害己。他可笑又可悲,可亲又可敬,在他身上将喜剧性和悲剧性奇妙地结合在一起,成为古往今来文学史上独一无二的艺术形象。

9、分析《堂吉诃德》的艺术手法。

在塑造堂吉诃德的形象时,用喜剧性的手法写一个带有悲剧性的人物。

首先,它把人物放在一个个不同的情景之中,用讽刺的笔调和夸张的手法,一再描写人物的荒唐行动,造成喜剧性的效果。其次,小说又着重描写人物主观动机与它的客观后果的矛盾(或适得其反,或迂腐反常,或自讨苦吃),在喜剧性的情节中揭示其悲剧性的内涵。再次,小说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在作品中,桑丘与堂吉诃德无论在外形上,还是在形象的内涵上,都形成鲜明的对比。一个高一个矮,一个重理想一个讲实际,一个耽于幻想,一个冷静理智,一个讲究献身,一个看重实利……两两对比,相得益彰。这一构思也是塞万提斯的创造,它不仅有利于塑造人物,而且增添了小说的情趣,突出了作品的哲理意味。

七、 莫里哀《达尔杜弗》(97-)

1、 作者系十七世纪法国古典主义喜剧家。主要作品《太太学堂》《吝啬鬼》《贵人迷》《堂璜》《愤世嫉俗》

2、 戏剧人物关系:

白尔奈耳太太:奥尔贡的母亲

艾耳密尔:奥尔贡的妻子

大密斯:奥尔贡的儿子

玛丽雅娜:奥尔贡的女儿

克莱昂特:奥尔贡的大舅子

道丽娜:奥尔贡家的女仆

福莉波特:白尔奈耳太太的女仆

法赖尔:玛丽雅娜的恋人

3、 达尔杜弗形象现实针对性:把讽刺的矛头指入宗教人士。揭露教会活动伪善的本质。同时伪善也是上层社会中流行的恶习。

4、 构思特点:主人公迟迟不上场(第三幕第二场);不写伪善者的成功,写他的失败。

5、 达尔杜弗的形象:利用宗教手段,进行罪恶活动以牟取私利的伪君子,本性卑劣,心狠手辣,却能言善辩,相于应付。用伪善的手段骗取信任,以达到其罪恶的目的。能曲解教义,把卑鄙行为打扮得冠冕堂皇。

6、 主人以形象构思艺术:

1、 间接介绍,精中笔力,设置悬念。2、 自我暴露3、 自我表演,设置一系列戏剧性场景。

八、 歌德《浮士德》(18-19世纪)(116-130)

1、 歌德是18-19世纪德国诗人、剧作家和思想家。主要作品: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脑》诗剧《浮士德》长篇小说《维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

2、 《浮士德》中的两个主要陪衬人物:瓦格纳、靡非斯陀。

3、 浮士德一生经历的五个阶段:知识追求,爱情生活,政治生涯,艺术追求、事业追求

4、 《浮士德》的思想意义:浮士德是人类的代表,他上天入地,不断追求的过程,包含了从文艺复兴到资产阶级进步人士精神探索的全过程。而且涉及人生的各个方面。《浮士德》是一部时代精神发展史,是文艺复兴到19世纪初资产阶级上升期文化发展的生动缩影。

5、 浮士德精神:不断追求知识和真理,追求美好的事物,追求崇高的理想。他具有自强不息、不断进取、永不满足、积极向上的精神-浮士德精神。

6、 浮士德的性格矛盾:在拥有浮士德精神的同时,他又有贪图安逸,安于现状的一面。积极向上是前进的动力,靡非斯陀利用他的弱点,诱使其堕落,而自强不息的精神又他从错误中吸取教训,继续前进。在辩证发展中,浮士德日益高尚化、纯洁化,最后达到个性的完善。

7、 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直抒胸襟、对比烘托(不同时期、不同场合、不同事物,瓦格纳的平庸委琐等)

8、 背诵部分:

A、城门前

在我的心中啊,盘踞着两种精神,

这一个想和那一个离分!

一个沉溺在强烈的爱欲当中,

以固执的官能贴紧凡尘;

一个则强要脱离尘世,

飞向崇高的先人的灵境。

哦,如果空中真的有精灵,

上天入地纵横飞行,

就请从祥云瑞霭中降

引我向那新鲜而绚烂的生命!

不错,但愿有魔衣一领,

载我到奇邦异国去远征!

它将是我的无上珍品,

这些珠玑黼黻对我不值一文。

B、宫中的广大前庭

人必须每天每日去争取生活和自由,

才配有自由与生活的享受!

所以在这儿不断出现危险,

使少壮老都过着有为之年。

我愿看见人群熙来攘往,

自由的人民生活在自由的地上!

我对这一瞬间可以说:

你真美呀,请你暂停!

我有生之年留下的痕迹,

将历千百载而不致湮没无闻。

现在怀着崇高幸福的预感,

享受这对高无上的瞬间。

九、 华兹华斯《咏水仙》(18-19世纪)(133-134)

1、 华兹华斯是英国著名浪漫主义诗人,是英国乃至欧洲浪漫主义诗风的开创者。主要作品有:《丁登寺》《孤独的收割者》《序曲》。

2、 浪漫主义:18末-19世纪初前30年欧洲文学的主流。有强烈的主观性和抒情性;崇拜大自然,,将大自然和资本主义城市文对立;重视民间文学;艺术上喜欢用夸张和对比的手法,追求强烈的艺术效果。

3、 “湖畔派”:湖区多塞特郡乡间生活的一批诗人,寄情湖区山光水色,歌颂大自然,用自然美否定城市文明的丑。代表为:柯勒律治、骚塞、华兹华斯。1798年出版《抒情歌谣集》,华兹华斯在序文中提出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美学宣言”――“一切好诗都是强烈感情的自流流露。”

4、《咏水仙》的思想内容:对大自然无比热爱的真挚情感;在大自然中寻找理想、寻找安慰,寻找人性归宿的情怀;人的本性与自然精神本性上相一致的观点。以水仙花为代表的大自然的欢快、美好、淡泊和充实,恰恰是丑恶社会所不具有的,从而暗喻了他对城市文明所带来的丑恶现实的否定。

5、 《咏水仙》的艺术特点:体现了浪漫主义注意主观抒情的特点。不受古典主意格律的束缚,语言朴素、淡雅、平实。

6、 华兹华斯开创的诗风特点:注重主观抒情,形式和格律自由舒展,不须受古典主义诗歌戒律的束缚,语言清淡、朴素、平实。

7、 华兹华斯在英国浪漫主义文学史上的地位:

首先、重视人与大自然在感情上的共鸣;

其次、注意自然可感而着意捕捉细节的同时,又注意从人们日常生活中挖掘情感变化;

再次,既有宁静的沉思,又有丰富的想力力,包含着浓郁的哲理;

第四、诗作形式和格律自由舒展。

8、 背诵全文:

我好似一朵孤独的流云,

高高地飘荡在山谷之上,

突然我看见一大片鲜花,

是金色的水仙遍地开放,

它们开在湖畔,开在树下,

它们随风嬉舞,随风波荡。

它们密集如银河的星星,

象群星在闪烁一片晶莹;

它们沿着海湾向前伸展,

通向远方仿佛无穷无尽;

一眼望去就有千朵万朵,

万花摇首舞得多么高兴。

粼粼湖波也在旁欢跳,

却不知这水仙舞得欢俏;

诗人遇见这快乐的伙伴,

又怎能不感到欣喜雀跃;

我久久凝视――却未能领悟,

这景象所给我的精神至宝。

后来多少次我郁郁独卧,

感到百无聊赖心灵空漠;

这景色便在脑海中闪现,

多少次安慰过我的寂寞。

我的心又随水仙跳起舞来,

我的心又重新充满了欢乐。

十、 拜伦《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十九世纪)(136-152)

1、 拜伦,英国诗人。(1788-1824),生于破落贵族家庭,从小形成忧郁、孤独、反抗的性格。

2、诗集《懒散的时刻》、《英国诗人与苏格兰评论家》、《〈制压破坏机器法案〉制订者颂》、《东方叙事诗》――包括(《异教徒》、《阿比道斯新娘》、《海盗》)(诗中的主人公被称为:拜伦式的英雄)、《普罗米修斯》《卢德分子之歌》《审判的幻景》《青铜世纪》《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堂璜》(未完成)曼弗雷德(哲理诗)

3、 主要人物:恰尔德。哈洛尔德;贝拉乔;奥古斯丁娜

4、 鲁迅对拜伦的评价:“如狂涛如厉风,举一切伪饰陋习,悉于荡涤,……不克厥敌,战则不止”

5、 “拜伦式的英雄”――孤傲的反抗者,蔑视“文明”社会的宗教与道德,具有强烈的叛逆精神,但又脱离群众,带有浓厚的悲观绝望情绪。

6、 奥古斯丁娜形象:萨拉哥撒保卫战的女英雄,反抗暴政,对自由充满坚定信念。

7、 大海的意象:反映了作者的思想矛盾。大海是一种自由的力量,具有反抗暴政,反抗邪恶的象征意义,但同时也表现出人在大海为代表的自然力量面前无能为力的消极情绪。

8、 主题:反对侵略,反抗暴政,追求自由,歌颂民族解放斗争。

9、 艺术特点:1、具有强烈的主观抒情性。2、抒情与叙事有机结合,抒情为主,叙事为副。3、语言生动流畅,极富感情色彩。

10、 背诵两段诗句

A、(五四――四行)

是否因此激动了那西班牙的女郎,

她把放松弦线的琴挂在柳树上,

而和短剑结了好,不再象女性,

勇敢地走向战场,把战歌来高唱?

B、五六――七行

爱人战死后,她没有流无用的眼泪,

首领牺牲后,她站上她危险的岗位,

伙伴逃奔啦,她阻止这卑贱的行动,

敌人退了,她率领人马去追踪,

谁能给死去的爱人更大的安慰?

谁能象她似的为殉难的首领复仇?

男儿伤心失望时一个女郎却把残局挽回!

C、九六――四行

莫非暴君都非由暴君来征服不可,

而自由之神却连一个卫士或儿女都没有,

不能象哥伦比亚那样拥有这类人物,

在她象武装的处女神巴拉斯似的跳出来后?

十一、维克多。雨果《希腊孩子》《四日晚上的回忆》(十九世纪)(154-158)

1、 雨果,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19世纪法国文学的代表。法国诗人、小说家、戏剧家。

2、 雨果作品:

诗集:《东方吟》、《秋叶集》、《黄昏之歌》、《心声集》、《光与影》、《惩罚集》、《静观集》、《历代传说》

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笑面人》、《海上劳工》、《九三年》

《希腊孩子》出自《东方吟》;《四日晚上的回忆》出自《惩罚集》

3、 写作背景:《希》――1822年西奥岛上的希腊人发动反抗土耳其压迫的独立斗争,被镇压。《四》――1851年12月2日。路易。拿破仑(三世)发动政变,解散议会,背叛共和制。12月4日,一个七岁男孩在上街购物时被枪杀。

4、 《“克伦威尔”宣言》:提出“浪漫主义的真正定义不过是文学上的自由主义”,反对古典悲剧的形式法则,主张戏剧师法莎翁,争取更大的自由与真实。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宣言。

5、 “《爱尔那尼》大战”:1830年上演的颂扬反抗社会的浪漫主义英雄的剧本。引发了古典主义卫士和浪漫主义斗士之间的正面冲突,以浪漫主义取得胜利而告终。标志着法国浪漫主义对古典主义的胜利。

6、 《希腊孩子》的三重恐怖,四重主题:

三重恐怖:本该美丽的西奥岛却因为土耳其的铁蹄变成一片焦土

本该欢乐歌唱的孩子却让泪水充满了蓝色的眼睛

本该索要鲜花飞鸟的孩子却只要子弹和火药

四层恐怖:人类不同民族之间的征伐对美丽大自然的摧残是令人憎恶的

侵略战争对希腊西奥岛家园的破坏是令人愤怒的

希腊孩子不屈的抗击是令人敬佩的

战争对儿童心灵的扭曲是发人深思的

7、 《希》的艺术特征:反向逆接的手法、对比手法(今与昔、焦土与美景、少女与少年)、鲜明的画面感、联想丰富、格律自由、激情充沛。

8、《四》主题:控诉了波拿巴反动政权的残酷,揭露了政治野心家的惨无人道,揭发了反动统治者冠冕堂皇口号下的罪恶,深刻剖析了专制主义者反对共和制的根本原因:专制无非是政治野心家最大专权和专利的保障,为了获得这一保障,反对政治家不但残酷镇压抵抗者,而且不惜伤害无辜者甚至儿童。

9、 艺术特点:朴实无华,冷静的写生式笔法,风格朴素直白;沉缓低唱的语言形式;典型细节的刻画。

10、 背诵部分

你要什么?美丽的孩子,该拿什么给你,

才能喜洋洋拢合,兴冲冲理齐

你洁白肩头

那未遭铁剪凌侮的金发,

它们在你美丽的额上哭泣,

恍若咽呜的河柳?

什么能驱散你溟蒙的愁影?

是蓝如你眼睛,

环绕伊朗暗井的百合花?

还是圣树的硕果?那棵树很大,

飞驰百年,才能从浓荫中

奔出一匹骏马。

你是否会微笑,若给你一只林鸟?

它的歌声比双簧管更柔丽,

比饶钹更响亮。

你要什么?花?美果,或奇鸟?

“朋友”希腊少年,那蓝眼孩子回答:

“我要子弹,我要火药。”

十二、普希金《咏大海》(十九世纪)(162-165)

1、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俄国文学的始祖,俄罗斯民族文学的奠基人

2、 作品情况:

早年:抨击暴政,揭发农奴制――诗歌《自由颂》《致恰达耶夫》《农村》

流放期间:长篇叙事诗《高加索俘虏》《强盗兄弟》《巴赫契萨拉伊的泪泉》

波洛金诺村期间:诗体长篇小说《叶夫盖尼。奥涅金》,短篇小说集《别尔金小说集》1837年:《上尉的女儿》,是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又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先驱。俄国文学的奠基人,高尔基称他为“伟大的俄国文学之始祖”,自他之后,俄国文学进入世界文学的先进之列。

3、 大海的象征意义:“大海是自由的元素”,是自由的象征,诗作是诗人献给大海的赞歌,也是歌唱自由的赞歌。歌颂自由的大海与对专制统治的反抗是相关联的。

4、 抒情层次:歌颂大海的自由;对大海各种情态的喜爱;对压抑禁锢的忿懑;对自由英雄的向往;反转“告别”的诗意,让大海的自由精神与自己同在。

5、 思想主题:追求自由,反抗专制,时代的革命精神。

6、 艺术特点:突出主观抒情性,写实与象征结合,对比比照,前后照应。

7、 背诵部分:

A

再见吧,自由的原素!

最后一次了,在我眼前

你的蓝色的浪头翻滚起伏,

你的骄傲的美闪烁壮观。

仿佛友人的忧郁的絮语,

仿佛他别离一刻的招呼,

最后一次了,我听着你的

喧声呼唤,你的沉郁的吐诉。

我全心渴望的国度呀,大海!

多么常常的,在你的岸上

我静静地,迷惘地徘徊,

苦思着我那珍爱的愿望。

啊,我多么爱听你的回声,

那喑哑的声音,那深渊之歌,

我爱听你黄昏时分的幽静,

和你任性的脾气的发作!

渔人的渺小的帆凭着

你的喜怒无常的保护

在两齿之间大胆地滑过,

但你若汹涌起来,无法克服,

成群的渔船就会覆没。

直到现在,我还不能离开

这令我厌烦的凝固的石岸,

我还没有热烈地拥抱你,大海!

也没有让我的诗情的波澜

随着你的山脊跑开!

B

再见吧,大海!你壮观的美色

将永远不会被我遗忘;

我将久久地,久久地听着

你在黄昏时分的轰响。

心里充满了你,我将要把

你的山岩,你的海湾,

你的光和影,你的浪花的喋喋

带到森林,带到寂静的荒原。

十三、惠特曼《斧头之歌》(167-178)

1. 惠特曼是美国著名诗人,被称为“热烈的激进民主政治家”。若用一个字概括,就是“民主”一词(惠特曼语)

2. 《草叶集》――

歌颂“自我”,抒发“人的力量与活力的《自己之歌》《我歌唱带电的肉体》《为你,啊,民主哟!》

赞颂蓬勃发展的美国,赞美普通劳动者的伟大人格和创业精神的《斧头之歌》《我听见美洲在歌唱》

反对蓄奴制,悼念林肯,号召人民起来参加废除蓄奴制斗争的《敲呀!敲呀!鼓呀!》《啊,船长!我的船长哟!》《当紫丁香最近在庭园中开放的时候》

赞美欧洲革命、批判美国资本主义民主的虚伪性的《欧罗巴》《不,今天别向我提到那重大的耻辱》

诗集的基本主题是讴歌民主、自由和人类平等。最终版收诗近400首。

3、斧头的象征意象:劳动人民与劳动者创造力的象征。

4、草叶集的主要思想内容:讴歌劳动创造与开拓精神;揭示劳动者一定要成为自己的主人才能成为新生活的主人道理;只有通过开拓与创造的劳动才能建立真正理想社会的情怀。

5、艺术特点:象征手法与具体实物相结合;自由体重复手法的运用;以重复,排比、平行等手段加强诗作的节奏和气势,形成雄浑、奔放、粗旷、豪迈的风格。

十四、司汤达《红与黑》(180-199)

1、 司汤达,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1924年发表达的美学论著《拉辛与莎士比亚》被认为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美学宣言,提出“表现人民的习惯和信仰的现实状况”的现实主义主张。《红与黑》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

“批判现实主义是欧洲19世纪一个主要的,而且是取壮阔、最有益的文学流派”(高尔基)

赞美司汤达是有对生活“周密的观察和对心理方面的深刻见解”(歌德)

2、 主要作品:美学论著《拉辛与莎士比亚》;小说《阿尔芒斯》《法尼娜。法尼尼》《红与黑》《吕西安。娄凡(红与白)》(未完成)《巴马修道院》

3、 《红与黑》中的主要人物:于连,德。雷纳夫先生(市长)及夫人,德。拉莫尔(候爵),玛蒂尔德(候爵的千金),瓦勒诺(贫救所所长)马斯隆(教士)谢朗神父,

4、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欧洲19世纪一个主要的,也是最壮丽、最有益的文学流派(高尔基)。要求作家按生活的本来面貌描写和反映当时的现实生活。具有强烈的暴露性和批判精神;思想核心是资产阶级人道人义和个人主义;艺术上采用“典型化”的手法,描写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5、政治小学与“1830年纪事”:作品深刻反映了1825-1830年,法国王朝复辟后期尖锐复杂的社会矛盾和19世纪头30年间历任政府所带来的社会风气 -行将就木的贵族阶级竭力维护封建等级制度,加强宗教统治,扼杀自由思想;自由党人发起咄咄逼人的进攻。从上层到下层,人人都在为权力、金钱、不择手段,钻营奔走。

6、 于连基本性格:特定历史条件下的青年野心家典型。矛盾的性格,对社会的反抗与对社会的妥协是结合在一起。究其原因,他的奋斗目标是建立在个人主义基础上的,最终目的无非是爬到上流社会。爬上去是全部的激动与动力之所在。由于缺乏高尚的目标,因此以失败而告终。

7、 再次征服雷纳尔夫人:高尚与卑劣交织的矛盾。爱情与征服的野力联系在一起。

8、 第四十四章:看透了社会和宗教的伪善,认识到年轻人象蚂蚁蜉蝣一样,终将被伪善的社会风气所吞噬。

9、 艺术成就:

首先、心理描写极为出色。(既虚伪又真诚,既多疑又勇敢)

其次、擅长在特定环境和情绪下,安排故事情节、推动事件发展。营造紧张氛围。

十五、巴尔扎克《高老头》(十九世纪)(202-221)

1、 奥诺雷。德。巴尔扎克,法国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杰出代表。

2、 代表作:《人间喜剧》,被誉为“法国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共收录96部长、中、短篇小说,700多万字,塑造了2000多个人物。其主题为“揭露金钱罪恶”恩格斯称其为“包含着了不起的辩证法”。

3、 《人间喜剧》:

《舒昂党人》(处女作)、《古物陈列室》、《红色旅馆》、《欧也尼。葛朗台》、《高老头》、《驴皮记》、《交际花盛衰记》、《邦斯舅舅》、《贝姨》、《高利贷者》、《幻灭》

4、 《高老头》的思想内容:一方面,暴露了金钱关系泯灭人性,使道德沦丧的丑恶现实;另一方面,展现了封建贵族日益没落,资产阶级上升得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确立的历史真实。

5、 高老头形象分析:

父爱的悲剧典型:第一、 他是一个资产阶级爆发户,通晓资本主义经济规律,生财有道。第二、他是一个“父爱的基督”,无限地溺爱妇儿。以金钱作基础和手段,满足她们一切欲望。但养成了她们自私自利的人生。最后成为父爱的牺牲品。第三、金钱关系的受害者。实施者与受害者的统一,通晓经济规则的同时,却不懂得人生哲学。

6、从《高老头》“父亲的死”一章,可以看出巴尔扎克塑造人物典型时运用的主要手法是什么?

1、重视塑造人物的典型性。其主要方法是突出人物的某种情欲,把这种情欲演化为人物的独特个性,从而使这一形象鲜明生动。在他笔下,高老头就是父爱的典型。2、善于刻画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这是他对现实主义艺术的主要贡献。比如塑造拉斯蒂涅这一典型形象的成功。

7、《高老头》“父亲的死”一章对塑造拉斯蒂涅形象起了什么作用?或者说是什么使拉斯蒂涅走向堕落?

1、高老头临死前的情景描写,使高老头的悲剧发展到顶点。当高老头结束了生命,拉斯蒂涅也下定了决心,自甘堕落,结束了他野心家的性格的演变过程。2、拉斯蒂涅在目睹了高老头的惨状,看到了高老头的两个女儿的行为,还联想到鲍赛昂夫人的遭遇之后,他深深的明白:“美好的灵魂不能在这个世界上持久的,真是,伟大的感情怎么能跟一个委琐、狭小、浅薄的社会混为一谈呢?”但是,他的灵魂中已经注入了伏脱冷的血液,认为罪恶不是为消灭罪恶,而是为适应罪恶来实现自己的罪恶。于是,在埋葬高老头的同时,也埋葬了他青年人的最后一滴眼泪,从此走上野心家的道路。3、金钱使人与人的关系变得冷酷无情,金钱引诱青年人堕落,这就是《父亲的死》的主题和内涵。

8、 拉斯蒂涅形象分析:

一个来自外省的纯朴青年,经过巴黎社会的洗礼而成为野心家。高老头之事在他的性格演变中起到了一锤定音的作用。高老头之事、博塞昂夫人的出走、沃特兰的被捕(人生三课),一方面使他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另一方面使他彻底认清了现实社会,终于“埋葬了他青年人的最后一滴眼泪”,下决心和上流社会“拼一拼”,走上了政治野心家的道路。

9、 艺术手法

个性化的人物描写,用夸张的手法突出某种情欲,形成独特的个性

善于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从人物性格演变过程及其与客观社会环境关系,纵横交错地刻画人物。

十六、《双城记》查尔斯。狄更斯(224-237)

1、 狄更斯,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英国一派出色的小说家”(马克思语)的代表。

2、 代表作:

早期(30年代)创作乐观,多以下层人物受到仁慈保护为结局:《匹克威克外传》《老古玩店》《奥利弗。推斯特》(雾都孤儿)

中期作品(40年代),对资产者的幻想开始减少,批判日益深刻:《董贝父子》《大卫。科波菲尔》《马丁。朱述尔维特》

晚期作品(50年代)触及资本主义人与人关系的本质,揭露更加深广:《荒凉山庄》、《小杜丽》(司法议会政治);《艰难时事》(反对功利哲学,表现劳资矛盾);《远大前程》《我们共同的朋友》(反映金钱罪恶关系)。

3、 “一派出色的小说家”:英国的批判现实主义,代表小资产者的愿望和要求,揭示劳资矛盾,有强烈的批判精神,但也有浓厚的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思想倾向。狄更斯是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

4、 主要人物:梅尼特医生、厄里弗蒙地候爵兄弟、得伐石夫妇、代尔那(女婿)、卡尔登(牺牲者)

5、 《双城记的》创作目的和意义:作者对英国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忧虑的产物,目的是借法国大革命的历史经验给英国统治者敲响警钟。有明显的借古喻今的意义。在作者看来,一是当时英国社会酷似资产阶级革命前夜的法国。二是英国统治者应从法国革命所引出的社会后果中引以为戒。

6、狄更斯人道主义思想的矛盾性:人道主义思想的进步性与局限性共存。一方面通过描写革命前夕封建贵族阶级的荒淫残暴和血腥迫害农民,从而揭示革命暴发的必然,认为革命是正义的、必然的。另一方面,作者宣扬了仁爱救世的思想,反对把革命视作一种报复行为,主张用仁爱和宽容来化解社会矛盾。梅尼特医生的形象就是一种既痛恨暴行,又期望用爱来战胜恨的社会理想和艺术理想。

7、 对法国大革命的揭示:封建贵族阶级的罪行,骄奢横暴,血惺迫害,农民的悲惨遭遇。通过候爵兄弟被得伐石的朋友暗尔、城堡被农民放火烧毁,表明压近者不停止他们的暴行,迟早会迎来灭亡,从而揭示了法国大革命暴发的原因,给英国统治者提出警告。

8、 作品所暗示的“药方”:仁爱精神,要人们用仁爱宽容来对待敌对阶级。这种仁受不仅使敌对的阶级、人互相谅解,还改变人们扭曲的心灵,使人们在精神上获得新生(其实是不现实的理想)

9、艺术成就:首先,作家的创作采用了极其严格地现实主义手法,地点真实、时间准确、情节细微、事件典型,过去发生的事件和现实审判的场景有机结合。形成了包容过去和现在、原因和结果、暴行和复仇等诸多因素于其中的独特艺术氛围;其次,注意人物的对话,每个人的语言都有特点,特别是将故事讲述人、故事中人物的对话以及法庭上人物的语言有机交织在一起,高超的三重话语同时共鸣的魅力。

十七、果戈里《死魂灵》(19世纪)(239-253)

1、 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果戈里,19世纪上半期俄国小说家,是俄国“自然派”文学的奠基人(自然派就是俄国的批判现实主义),继普希金后,俄国文坛之主。

2、 代表作:

小说集《狄康卡近乡夜话》

小说集《密尔格拉德》――《旧式地主》、《伊凡。伊凡诺维奇和伊凡。尼基福罗维奇吵架的故事》、英雄史诗风格的《塔拉斯。布尔巴》

小说集《彼得堡故事》――《狂人日记》、《外套》

戏剧《钦差大臣》

长篇小说《死魂灵》

3、 《死魂灵》中的人物形象:商人乞乞科夫

五个地主:

玛尼洛夫是个甜腻腻的地主,只会讲庸俗的礼数,虚浮的客套;

女地主格罗潘奇卡狡猾多疑;

诺兹德廖夫流氓无赖;

索巴凯维奇凶狠残忍;

普柳什金是个守财奴;

4、 自然派:反对当时流行的矫饰文学和浪漫文学,以批判的态度如实地反映俄国专制农奴制的庸俗、腐朽、黑暗和反对的现实。这个流派是俄国的批判现实主义,后来成为俄国文学中最强大的流派。

5、 “死魂灵”的含义:魂灵与农奴在俄语中是同一单词,死魂灵指的就是死去的农奴。乞乞科夫抓住了人头税与土地开垦贷款之间的关系和漏洞,倒卖死农奴户藉,进行投机。所以,“死魂灵”还指地主阶级已经成了“死魂灵”。

6、 “含泪的笑”:果戈理善用的把幽默、夸张、尖刻融于一炉的讽刺风格。在讽刺之中,作者常常对自己讽刺的对象充满了哀怨酸楚之情,饱含着心酸的喜剧性。被称为“含泪的笑”在《死魂灵》中,更多的是彻底否定性的批判。是作者是对俄国地主直接尖酸讽刺,严厉针砭,或在言语中进行嘲笑。

7、《死魂灵》的主题和社会意义:通过一个一心钻营的商人买卖“死魂灵”的故事,全面讽刺了19世纪俄国城乡落后腐败的现实,大担揭露了这个俄国社会的痼疾,刻画了一批腐朽、没落、庸俗的地方、官僚和投机商人形象,深刻挖掘了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的荒诞性。全面揭发批判了俄国专制农奴制,说明了农奴制的基础已经腐朽了,从而使作品产生了极强的社会意义。

8、 果戈里塑造普柳什金形象的方法:

首先,用环境描写的手法写这个地主的生活状态;

其次,写地主的种种特征:1、把他当成管家婆;2、肖像描写;3、装束;4典型动作。

再次、作家追述了这个怪人的历史(不断积累中成为钱的奴隶)

最后,正式描写普柳什金的言语、动作和心理。

普柳什金的性格特征:典型的守财奴形象,身上集中了守财奴最突出的特征:贪婪、吝啬、保守、没落、腐败。是一个腐朽没落的农奴主典型。通过这一形象,作家提示了对财产的贪欲和占有使人丧失人性、堕落成一堆废物。

但他不仅仅是一般的守财奴,他是俄国的一个毒瘤,他与他庄园后面的大地是一个反差,造成这一反差的正是俄国专制农奴制,官僚又是这一制度的支柱。通过这个形象的刻画,作家指明了农奴制整个基础的腐败,宣告了它灭亡的必然性。

9、 《死魂灵》的艺术特色

A:含泪的笑

B:自然派手法(以现实无情地揭发、严肃批判)

C:环境与人物相得益彰的典型化手法。

D、死魂灵的语义双关

10、《死魂灵》书名有两个词义,分别指什么?和主题的关联是什么?

1、“死魂灵”分别指的是死去的农奴和行尸走肉般的农奴主。2、俄语中的“灵魂”和“农奴”是一个词,语义双关。果戈里用这个双关语一方面表现买卖死魂灵的投机勾当,另一方面隐喻真正死去灵魂的是那些占有灵魂(农奴)的地主。

十八、鲍迪埃《国际歌》(19世纪)(256-258)

1、 欧仁。鲍迪埃,法国诗人和工人运动领袖。巴黎公社诗人。

2、 国际歌被誉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歌”

3、 国际歌的结构:共八节,其中首尾两节是叠句,中间六句主歌。

第一节发出革命号召,点名全诗主旨。最后一节总结全诗,深化主题,再一次强化革命号召。

第二节写无产者的革命目标(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劳动者成为天下的主人)

第三节写革命的道路(劳动者起来自己救自己)

第四、五、六节,从政治、经济、军事三方面揭露资产阶级的欺骗性和反动性,同时义正词严地说明人民革命的正义性。

第七节歌颂革命胜利的前景(鲜红的太阳永放光芒)

4、 艺术成就:

A) 政治抒情诗,塑造了自觉的无产阶级的集体形象,唱出无产阶级的心声。

B) 把丰富的政治内容和革命的抒情性结合在一起。

C) 借鉴了民歌中的主歌与叠句结合的形式,全诗主题突出,结构完整

D) 大量贴切的比喻、倒装、反问、设问/

5、 思想内容:首先,表现了觉醒的无产阶级的革命自觉性,对革命的正义性、目标、途径有着明确的认识;其次,饱含着革命激情和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再次,表现了国际主义的精神。

6、 主题:号召全世界无产者团结起来,粉碎旧世界,为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而奋斗

十九、马克。吐温《败坏了赫德莱堡的人》(19世纪)(261-273)

1、 美国小说家马克。吐温。杰出的幽默、讽刺的特点。有着强烈的批判精神。

2、 主要代表作:《卡拉韦拉斯县的跳蛙》《镀金时代》《汤姆索亚历险记》《王子与贫儿》《在亚瑟王朝廷里的康涅狄格州美国人》《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傻瓜威尔逊》《赤道旅行记》《败坏了赫德莱堡的人》

3、 课文中的主要人物:理查兹夫妇,已不在人世的固德逊

4、 赫德莱堡的象征意义:

赫德莱堡-美国社会的缩影

19位首要居民-全体资产阶级的代表

5、 思想内容:借一袋金币的故事,无情地揭下了资产阶经诚实道德的假面具,暴露了他们的拜金主义和伪善本质。对资产阶级的道德文明作了一个占越的总结。

6、 理查兹夫妇形象:

收到金币后-后悔当初没有做那件善事,并苦苦思索那个固德逊可能说的话。

收到信后-妻子高兴得昏了过去,在自我想象中完成了救助过固德逊的壮举。

领取金币时-本想坦白,但因牧师的包庇,逃出了丑闻。

拍卖金币时-又一次被诱惑。

理查兹夫妇-被金钱败不了的虚伪、伪善、自欺欺人的说慌者。

7、 艺术特点:

情节安排巧妙

A) 抓住人们普遍的贪欲。

B) 安排了不在场的固德逊为关键人物

C) 让理查兹来揭发虚伪伪善

讽刺艺术

A) 对理查兹夫妇的讽刺含而不露

B) 对领金币的闹剧采用夸张式的讽刺

8、分析《败坏了赫德莱堡的人》的主题。

8 小说借一袋金币的故事,无情地揭下了资产阶级诚实和道德的假面具,暴露了他们拜金主义的丑陋,讽刺了他们的伪善本质。赫德莱堡实际上成为整个美国社会的缩影,而那19位首要居民也就是全体资产阶级的代表。作家把资产阶级的卑鄙贪婪暴露得体无完肤、淋漓尽致,对资产阶级的道德文明作了一个卓越的总结。

9、分析《败坏了赫德莱堡的人》的高超技艺(写作特点)。

1、小说的情节安排十分巧妙。 (1)抓住了人们的普遍贪欲;(2)作家安排了一个不在场的关键人物:死去的固德逊,这样,19位首要居民才会自欺欺人;(3)作家抓住理查兹这样的人物来揭发赫德莱堡的虚伪伪善,使整个败坏事件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之上,它是“外乡人”阴谋得逞的基础,也是所有人都理直气壮地虚伪的基础。2、讽刺。作家充分显示了作为美国讽刺大师的天才,对理查兹夫妇的描写中,讽刺含而不露,却又入木三分。领取金币的场面则是一场夸张讽刺的闹剧。两种讽刺相结合,显示了马克吐温讽刺艺术的鲜明特点。?

二十、左拉《陪衬人》(275-282)

1、爱弥尔-左拉,法国作家,自然主义文学的倡导者,仿照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以系列作品的方式 ,写“第二帝国时代一个家庭的自然史和社会史”,取名 ,包括20部长篇小说的巨箸,历时25年,包括作品《小酒店》、《娜娜》、《萌芽》、《金钱》、《崩溃》等,1898年《我控诉》的公开信,揭露军方的阴谋。

2、本篇小说按时间顺序写。主要采用叙述加议论的写法来刻画形象,较少细节描写。

二十一、《羊脂球》法国。莫泊桑(284-321)

1、吉-德-莫泊桑,法国作家,以普法战争为的短篇小说《羊脂球》,一举成名,步入创作生涯。

短篇小说300篇,《米龙公爹》、《菲菲小姐》、《我的叔叔于勒》、《项链》等,他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为主,誉为“短篇小说巨匠”,共完成长篇小说7部,主要有《一生》、《俊友》等。

2、妓女羊脂球形象:

社会地位低贱,被人瞧不起,自己也有自卑感,但在民族矛盾中,她热爱祖国,憎恨入侵者,毫不畏惧怯懦,不失民族气节,自发地维护祖国尊严,她那因仇恨敌人被迫出走,在占领者面前毫无惧色,遭敌军官威逼决不屈从等行动,充分表现出爱国主义的思想品质。

3、三对上流人物形象:

讽刺了贵族闹资产阶级的怯懦自私,他们在政治上是保守派,在经济上有实力,在社会上有地位,表面看,道貌岸然,顾爱名誉,是正人君子,实际上,发家历史污浊丑陋,在旅馆,集体出谋定计,换取敌人放行,毫无民族正义感和爱国心,完全是一群狡猾自私、寡廉鲜耻,最不名誉的“体面的坏蛋”。

4、普鲁士军官形象:

表现敌人利用占领者的权力,为自己的兽欲需要,对羊脂球反复威逼,并不异扣留马车,利用旅客向她施加压力,文中虽着墨不多,但其骄横淫逸,为所欲为,任意践踏法国人民的嘴脸已暴露无遗。

5、《羊脂球》憎恶敌人,有民族意识同是个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下层人物的典型。

鸟先生是个洒行老板,巧于骗钱,是个资本家的典型。

拉玛东先生是州参议员,善于政治投机,是个资产阶级政客的典型。

布雷维尔伯爵气派雍容,骄傲自负,是个末代贵族的典型。

高尼岱既追求享受,又想掌权,极端自私,又伪装革命,是个冒牌共和党的典型。

两个修女手划十字,口诵圣经,心中只有上帝,哪管祖国尊严和民族气节,表面看,她们不露声色,但让妓女就范的倾向十分鲜明,其狡猾虚伪的特征,作品寥寥数语便刻画出来。

全文结构精巧和对比讽刺的手法艺术手法,

6、 从《羊脂球》看莫泊桑作品以小见大艺术特色。

1、题材小而容量大。一辆马车就是一个社会的缩影,每个人物都代表一个特定的阶层,具有自己的个性。比如,贵族地主布雷维尔伯爵虽有“高雅”的外表,却阴险伪善;鸟先生是个暴发户,其表现实在俗不可耐;纺织厂老板拉马东是一个政客,善于玩弄手腕等等,这些又无不反映他们所属阶层的特性。2、作品所写的事件也不大,集中在吃饭和被扣留两件事上。就是这样一个小故事,却能反映出一个特定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全社会各种人物的态度,作家的功力令人惊叹。

7、 谈谈本文的对比手法和精巧构思。

1、全篇从写马车开始,以写马车结束,又都是写吃饭问题,形成首尾呼应的完整结构。同时这一前一后还是鲜明的对比,目的是从对比中突出两类人物的形象。2、在形象塑造上,作家同意有意在高贵者的低贱和低贱者的高贵之间进行对比性的构思和描写。3、另外,作品中表现出作家的冷静客观的风格。作家的爱憎是非常明显的,但是,他并不直接表露出自己的态度,而是把自己的倾向和态度隐藏于对事件和情节的客观描写中。同样,对人物的评价,也是通过人物自身的行动和语言去表现自己,这些都可以说是莫泊桑现实主义的特色。

二十二、易卜生《玩偶之家》(323-339)

1、易卜生,挪威戏剧家,反映现实问题是他创作的主要特征。是欧洲近代现实主义戏剧的杰出代表。

哲理诗剧《厄斯特罗的英格夫人》、《觊觎王位的人》、《布朗德》、《培尔-金特》

社会问题剧:《青年同盟》、《社会支柱》、《玩偶之家》、《人民公敌》

描写人物精神世界:《野鸭》、《海上夫人》

2、他的贡献在于:正当欧洲戏剧处在衰落时期,他发扬了现实主义优秀传统,使戏剧直接反映现实生活,提出了生活中许多迫切问题,并给戏剧艺术带来了许多革新与创造。

3、《玩偶之家》的基本主题

探讨的是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和妇女的人格独立问题,打破不平等的资产阶级家庭关系,解放妇女,提高妇女的家庭地位和社会地位。

4、娜拉形象:

5、海尔茂形象:

二十三、列夫-托尔斯泰《复活》(342-365)

1、19世纪俄国小说家,列宁称其为“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

发表作品:童年,少年,青年,塞瓦斯托波尔特写集,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中篇小说谢尔盖神父,克莱采奏鸣曲,伊万-伊里奇之死,政论性作品忏悔录,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论生命,天国在你们心中,

二十四、契诃夫《一个文官的死》(368-371)

1、俄国小说家、戏剧家,讽刺是这篇小说的主要艺术特点。

中篇小说草原,

中短篇小说:第六病室,挂在脖子上的安娜,带阁楼的房子,套中人,姚内奇,宝贝儿,带狗的女人

戏剧:海鸥,三姐妹,樱桃园。

二十五、高尔基《春天的旋律》、《海燕之歌》(373-379)

1、 高尔基(阿里克谢。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世界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

2、 两篇课文写于1906年,《海燕之歌》是《春天的旋律》的后半部分,前者被禁,后者因为疏忽得以单独出版。

3、 高尔基作品:

早期:浪漫主义作品――《马卡尔。楚德拉》《伊则吉尔老婆子》《鹰之歌》

现实主义――-《切尔卡什》《草原上》《福马高尔杰耶夫》

散文幻想曲―――《春天的旋律》

话剧―――《小市民》《在底层》《敌人》

长篇小说:《母亲》,自传体三步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

政论《不合时宜的思想》

4、 群鸟形象:

麻雀――自由派的嘴脸

乌鸦――保守派的圆滑

公鸽母鸽――自由派的自私自利

大公鸦――为虎作伥的行径

灰雀――彻底的反动派

金翅雀――企盼革命的进步人士

5、 主题思想:

《春天的旋律》――批判了各种保守和反动的阶级,突出了企盼革命的蓬勃朝气。

《海燕之歌》――大胆地呼唤革命,热情讴歌革命者。

6、 海燕形象:

A)高傲的自由战士。

B)对旧世界无比轻蔑的浪漫主义革命者。

C)破坏旧世界,欢呼新世界曙光的无产阶级先驱。

7、 艺术特色:

《春天的旋律》:拟人、讽刺、影射和写实、曲笔―――谐虐曲

《海燕之歌》:浪漫主义激情、对比、鲜明象征――――狂想曲

二十六、肖洛霍夫《一个人的遭遇》(382-411)

1、 米哈伊尔。亚历山大洛维奇。肖洛霍夫,苏联作家。

处女作:《胎记》

小说集《顿河故事》

长篇小说《静静的顿河》(诺贝尔文学奖)《被开垦的处女地》

巨型小说《他们为祖国而战》(未完成)

短篇小说《一个人的遭遇》)(教材错误,应为中篇小说)

2、 解冻思潮-50年代后期,前苏联社会发生巨变,以“反对个人崇拜”为口号,掀起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文学上突破禁区,揭发社会矛盾,批判官僚主义,大胆表现人性、人道主义,大胆表现非“金星英雄”的普通人的命运。

3、 《一个人的遭遇》1956年12月31日和57年1月1日在《真理报》上连载发表

4、 《一个人的遭遇》在思想内容上的突破

A) 选材-拓宽了苏联卫国战争题材

B) 格调-沉重悲戚,一改一味乐观的前苏联文学格调

C) 思想倾向-谨慎地提出了人道主义思想

5、 索洛科夫形象-一个普通的苏联人,有着不屈不挠的意志,也有过惊恐和胆怯,顽强忍受了命运带来的苦难。同时富有感情和同情心。其形象是在真实世界中有血有肉的人物。

6、 艺术特色-朴实无华,平缓低沉。作家有意淡化情节,造成低沉的效果,适应了悲剧主题;用渡口听故事的套子来结构小说,加强真实性。

7、谈谈《一个人的遭遇》在哪些方面实现了对苏联传统文学的突破?

1、从选材看,它没有选择领袖人物、伟大战役,而是通过一个普通苏联人的遭遇,表现了战争给苏联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控诉法西斯的罪恶,歌颂普通苏联人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不屈不挠意志。这样的选题拓宽了苏联文学的卫国战争题材的界限。2、从作品的感情基调上看,小说虽然也表现了主人公的英勇,但是,小说的主要情感倾向是悲戚的,主人公讲述的是自己在战争中所遭受的折磨,是推动全部亲人的家庭悲剧,它所引起的是“沉重的忧郁”,是男人的“吝啬而伤心的眼泪”。突破了苏联文学一味乐观昂扬的正统原则。 3、小说在思想倾向上也有所突破。作家提出人道主义的思想,在“空前强烈的战争风暴”中提出“人的命运”为什么如此不幸的问题。这实际上是承认在苏联也有悲剧。这是对苏联文学长期以来只准写光明的文艺政策的重大突破。

8、 分析索科洛夫的艺术形象

1、他是一个勤劳勇敢,平凡普通的俄罗斯人。战争来临时,他在告别的时候、作战的时候、被俘的时候都表现得非常勇敢,当然,他也有惊恐和胆怯的一面。2、索科洛夫还是一个富有感情、同情心的人。他本来是无根漂萍,却还是收养了流浪儿凡尼亚。总之,在作家笔下,索科洛夫是一个生活在真实世界中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

二十七、茨威格《看不见的收藏》(414-425)(短篇小说)

1、奥地利作家,任教是一个兼有象征主义,印象主义,新浪漫主义和批判现实义主义色彩的作家,他的作品或表现摊点思想,或深刻提示资本主义社会对人的精神腐蚀与损害,艺术上擅长心理描写,尤其以提示现代社会妇女心理见长。

作品:诗集:银弦,往日的花环,

传记:三位大师,罗曼-罗兰,巴尔扎克传,同精灵的斗争,精神疗法,

中短篇小说:马来狂人,感觉的混乱,象棋的厜,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

长篇小说:焦躁的心,

戏剧:伏勒波尼,沉默的女人。

2、艺术特点:一是小说善于将各种矛盾线索集中在一个特定的场景中加以表现。二是这篇作品采用作家一贯喜爱的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法,全篇采用“我”的讲述的方式构成,真切感人。特别是通地这种叙述方式,使人物心理,尤其是“我”的描写十分细致和动人。

二十八、伍尔芙《墙上的斑点》(427-434)

1、 英国著名意识流小说家,英国作家,生于伦敦,布隆姆斯伯里团体成员(传记作家利。斯特雷奇、诗人托。艾略特、小说家爱摩。福斯特、伍尔芙、罗。弗赖依)

代表作:《墙上的斑点》《雅各布房间》《达罗卫夫人》《海浪》《到灯塔去》

文艺理论:《论现代小说》《妇女与小说》

《般奈特先生和勃朗太太》提出了意识流小说的理论依据。

2、意识流:也称思想流或主观生活流,名称借自现代心理学,强调意识活动的“流动性”和不间断性。认为“真实”存在于“意识的不可分割的波动中”(柏格森语),意识流作家强调意识活动的非理性,热衷挖掘和展示人的潜意识冲动,捕捉一闪即逝的印象以及朦胧模糊的意象,意识流小说不小奖章情节的发展和人物性格的刻画,主要表现纷繁杂乱的和变幻莫测的意识流程。

3、本文意识流手法的运用,深刻地表现了人的心理在新的社会条件下更加复杂化,表现现代人特别是敏感的知识分子的日益严重的精神矛盾和思想危机,以及他们要求精神上获得更大自由的情怀。

3、 意识流小说特点:强调意识活动的非理性、流动性和不间断性,热衷于挖掘和展示人的潜意识冲动,捕捉一闪即逝的印象以及朦胧模糊的意象。不太注意情节的发展和人物的刻画,主要表现纷繁杂乱的意识流程。

4、 作品体现的意识流小说的主要特点:

A、 抛开事件、人物、故事等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基本要素,专写人物的意识活动。

B、 作品在展示和呈现人的意识流动时,打破时空界限,过去、未来、现在、理性、非理性的思绪一哄而上。

C、 作品描写过程中,注重意识活动内在的独特连接规律。(触发式联想)

5、 作品采用意识流写法,对现代西方人精神特征的独特提示:

意识离不开社会存在。作品具有特定的社会性。作品的大量内容杂乱无秩序,反映了人的心理在新的社会条件下更加复杂化。杂乱之下的核心是:渴望摆脱那种陈腐、和令人窒息的势利的老式家庭。反映出现代人,特别是敏感的知识分子日益严重的精神矛盾与思想危机,以及他们要求在精神上获得更大自由的情怀。

6、 作品的意识流手法与传统心理描写的差异。

A、 意识流手法展现出人的意识是非理性的,其流动与跳跃引起联想的事物间只存在偶然或单一的联系。传统小说引起心理变化的事件与意识之间是完全的契合。

B、 奔流不息的意识或潜意识不是为了作品情节的发展或人物性格的刻画,没有贯穿始终的情节,主人公也没有明确的身份、清晰的背景。意图只是表现意识流程,心理状态为流散型。传统心理描写主旨在于突显人物的性格特征,推动情节发展。心理状态为凝聚型。

C、 意识流手法从始至终都是对人物复杂心理流程的叙述,面向自我,表现个人的内心世界。而心理描写只是作品表现思想、塑造人物的一种手法。最终的指向是广阔的现实。

7、在艺术上具有鲜明的特点:

1、小说善于将各种矛盾线索集中在一个特写的场景中加以表现,全篇小说围绕着没有“收藏”却仍然要“看”的情景展开,这里有“我”要买画,老人坚信“画”的存在,老人的妻女明知“收藏”已被替换却要让老人相信“画”保存完好。一个场景聚合着多重冲突因素,显示了作家把握短篇小说艺术的高超技巧。2、是这篇作品采用作家一贯喜爱的用第一的叙述方法,全篇采用“我”的讲述的方式构成,真切感人。特别是通过这种叙述方式,使人物心理,尤其是“我”的描写十分细致和动人。

二十九、卡夫卡《变形记》(436-463)

1、 弗兰茨。卡夫卡,20世纪德语作家,现代主义杰出代表。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出生于奥匈帝国统治下的布拉格犹太商人家庭。

2、 代表作:长篇小说:孤独三部曲:《美国》《审判》《城堡》

中短篇小说:《中国长城的建造》《地洞》《判决》《饥饿艺术家》《致科学院的报告》-

3、 异化:卡夫卡通过小说所提示的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由于深重的肉体和精神的压迫,西方社会制度、法律、金钱、机器等物控制人,人失去了人的本质,成为非人。

4、 “弱的英雄”:在现实生活中一批遭受欺压、任人摆布、无法自主深感孤独与悲哀的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

5、 卡夫卡的主要手法:荒诞、隐喻、详谬、痛苦的幽默,扭曲客观事物的外部形态,以求展示现代西方人的精神危机。

5.1、 卡夫卡的风格:以神话象征模式表现世界的荒诞,人的孤独与悲观,作品呈现出充满恐惧、色调晦暗、悲哀绝望的精神氛围。

6、 详谬手法:卡夫卡小说创作的一大鲜明特点。出自哲学术语,指“作品表面情节是荒唐的,而荒唐背后却显示着深刻的逻辑性”

7、 “卡夫卡式”通过荒诞的故事来表现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合理性。广泛反映人的异化、格调上压抑、恐惧、荒诞、悲哀绝望。

8、 卡夫止是现代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A、 深刻描写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现象,揭示现代西方制度、法律、金钱、机器等物控制人,把人变成“物”或“非人”

B、 主人公大多为受欺压凌辱、无法自主、任人摆布、悲观绝望的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弱的英雄。

C、 艺术上采用荒诞、隐喻、详谬、痛苦的幽默等手法,扭曲事物外部形态

D、 不点明时间、地点、社会背景

9、《变形记》对异化问题的揭示:

A、劳动对人身心的“异化”――劳动本是人的价值所在,但是降为单纯的谋生手段和可以出卖的商品。

B、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关系的“异化”――老板眼中,主人公是一个创造剩余价值的机器。父母眼中,主人公的价值仅仅是养家糊口。表现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冷酷关系。

C、通过变形后的内心体验,表现自我异化,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无法摆脱恐惧、孤独感的悲哀。

10、格里高尔。萨姆沙形象分析:失去人形后,保留着人的感情、思维。但他早已被异化为“非人”,一台创造价值的机器和赚钱养家的工具。但人们习惯了人形非人的存在,却不能忍受整体异化。异化了的格里高尔被社会彻底排斥。他也明确意识到了非人特征,但并没有觉醒。反而向自我异化更进一步。希望一切都恢复原状。重新回到人形异化的状态。害怕被这个将他异化的世界隔绝,因为那是他“物质价值”的唯一寄托。然而当这个世界抛弃他的时候,只有懊丧、难堪、孤独与痛苦。格里高尔也只有被彻底抛弃而死亡。

11、变形记悲观绝望的情绪及其表现出的现代西方人精神世界的危机:

卡夫卡悲观厌世的消极思想。他揭露异化、痛恨异化,但不能揭示造成“异化”的根源,找不到消除的途径。结果他笔下的人物,只能是格里高尔那样挣扎、自卑、听任蛮横暴力宰割的弱者。

12、《变形记》的艺术特征

首先、具有十分明显的荒诞色彩。

其次、在荒诞的情节中描写人的生存状态,具有高度的真实性

再次、不仅仅是描述一个荒诞的故事,更暗喻着一个荒诞的社会、荒诞的人生。从哲理的高度对人类生存状态加以审视,揭示西方人的精神危机。

总之、作品的艺术特征是:荒诞而真实,真实而荒诞的佯谬手法的运用。卡夫卡式小说的独特风格;用神话象征模式表现世界的荒诞、人的孤独和悲观。作品色调晦暗、充满恐惧、悲哀绝望的精神氛围。

13、《变形记》在艺术上最突出的特征是什么?

是用象征和寓言的手法表现而真实、真实而荒谬的世界。1、“真实”在于作品描写了主人公格里高尔变形前平常、具体的生活细节和变形后逼真的心理状态,这就让人感到他始终生活在一个真实的人的世界中。2、“荒诞”是因为故事的整体框架是借助一个象征和寓言模式构建起来的。“人变成虫”的故事框架显然是荒诞的、具有非理性,也是生活中根本不可能有的事。从这个角度看,故事是极富荒诞性的。但它原本不是对外部现实生活的真实模仿,而是用来寄寓人在哲理意义上的存在状态,作者无意要读者把人变甲虫作为事实来接受,而是要他们从超现实的意义上去理解人的存在状态和精神危机。即作者的目的是要人们去寻求荒诞中的真实和荒诞中的美。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个故事寓荒诞于真实之中。

三十、海明威《老人与海》(465-489)

1、 海明威,美国作家。作表作为:

《在我们的时代里》(短篇小说集)、《太阳照常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乞里马扎罗的雪》《过河入林》《老人与海》、《第五纵队》(剧本)

2、《老人与海》使海明威获得了1952年普利策奖和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

3、《老人与海》中的名言:“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被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4、基本题材与主题:主要以战场生活、打猎、钓鱼、拳击为内容,表现战争、暴力、死亡、痛苦的主题,即揭示暴力给人造成的肉体与精神创伤,又不断展示人的勇气和不屈的性格,从而深入探讨现代社会人类生存状况和出路。其主要人物首先需要有强悍的膂力,其次更需要坚忍不拔的斗志和不怕牺牲的精神。

10、海明威二三十年代与50年代作品在思想上的联系:二三十年代的作品,探讨了人与暴力的关系。开始塑造“硬汉”性格的人物。在此后的战争题材作品中,更多地表现出视死如归的豪迈气概。《老人与海》中的桑提亚哥,带着当年拳击师、斗牛士、猎人与战士等形象的“硬汉”特点,有着同样坚韧、顽强不屈的精神。但他却并不是硬汉形象的继续,而是发展和升华。这一形象,突出表现了人最可贵的品格。传递给读者的精神力量不再是早期的阴郁和颓丧,而是信心与鼓舞。

11、 老人与海的寓意与象征:

自然场景是一个充满暴力、不可理喻的世界。神秘无常的大海和凶猛残暴的鲨鱼是邪恶与暴虐的外部世界的表现形式。老人孤零零地在与世隔绝的大海上,与鲨鱼进行斗争。老人是现代社会人类抽象象征,他的失败是人类命运的象征。鲨鱼的围攻,则寓含着作家对当代西方社会的理解。―――人类发展现阶段充满种种暴力与苦难,人生活在凶险中。老人在斗争中失败,却没有屈服。作者以这种象征表现出:在强大凶残的社会力量面前,人注定要失败,但面对死亡、厄运时无所畏惧,保持精神上的自强与自信,是人的唯一价值和出路,是人类最可贵的精神。

12、《老人与海》的基本思想:表现出的自然场景是不可理喻、充满暴力的世界;桑提亚哥的遭遇是人类注定要失败命运的写照;社会暴力强大凶残、人的命运又往何处去?桑提亚哥是一个精神上的强者,不向注定的命运屈服。通过这个形象,作者歌颂了人类勇敢和坚毅,对精神力量唱出了一曲高昂的赞歌。

13、 桑提亚哥形象分析:

A、体现出一般“硬汉子”形象共有的勇敢、顽强、永不屈服的特点。

B、硬汉性格的发展与升华。舍去了具体的社会性,超时空主体情境赋予超迈的人格力量。与自然界形成了鲜明的象征意义。

C、为“硬汉”注入了独有的乐观因素。永不言败,对未来胜利的向往,是对人的精神力量的进一步肯定。

10、桑提亚哥精神的积极性与不足:

积极方面:超迈的人格力量,精神上的强者。精神上立于不败之地,是人类不屈精神的肯定。

消极方面:没有超越小资个人主义的英雄主义局限,相信美好未来,却找不到建立在科学分析基础上的道路。用抽象来肯定抽象的人类精神力量。使得作品仍避免不了悲观的情调。

11、艺术成就:

首先、将富有艺术魅力的形象刻画同抽象深远地寓意融会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其次、成功地采用寓意象征和现实主义相结合的手法。精炼的语句,发挥“冰山原则”将作品的深义隐藏的情节背后,留给读者充分想象和开掘的余地。

三十一、让。保尔。萨特《墙》(20世纪)(492-512)

1、 萨特,法国人,存在主义代表作家。墙描写的是二战前夕的西班牙内战。

2、 主要作品:

剧作:《苍蝇》《禁闭》《死无葬身之地》《恭顺的妓女》《魔鬼与上帝》《肮脏的手》

长篇:《厌恶》《自由之路》

短篇集《墙》

哲学:《存在与虚无》《辩证理性批判》《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

回忆录《词语》

文论:《什么是文学》

评论集《境遇》

3、 《墙》的取义:死亡之墙。看不见摸不着无形而处处存在的墙。生死界限;堵塞人生道路之墙。即一切荒诞性、偶然性的客观存在之墙。唯一应对的途径是勇敢地作出抗争性的自由选择,创造自己的价值。

4、 主题思想:通过西班牙革命战士伊比埃塔和两名难友(汤姆和茹安),在等待枪决前一夜中所受的精神折磨,控诉了佛朗哥政权的惨无人道。谴责了白色恐怖。

5、 生死问题上的基本观点:死亡带来的心理恐惧和生理反应是不可抗绝的。但对待死亡的态度可以自主选择。人有主观意志,有精神上的自由权力。可以蔑视死亡、与之抗争,表现独立人格。

6、 思想内容分析:

A如何看待人生世界。法西斯集团统治下的社会力量,强迫人们与顺应服从,淹没人的自由意志,抹煞人的自主存在。

B如何对待死亡。心理恐怖不可避免,但主观无畏可以选择。

C如何看待生死转换。生不可预知,死纯系偶然。

7、 《墙》的局限性:伊比埃塔带有绝对自由的观念,告别人生时有一种悲观厌世情绪。一切祖国、主义、友谊、爱情、正义事业都不再重要。

8、 艺术特点:冷峻真实的心理描写。 作品表现了个面临死亡的人,冷漠而又不安、恍惚而又清醒的心理活动,那种折磨、煎熬、孤独、幻灭,如噩梦般的感受,细腻逼真,感染力极强。

三十二、加西亚。马尔克斯《一个长翅膀的老头》(20世纪)(515-521)

1、 哥伦比亚作家,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

2、 代表作品:

处女作:枯枝败叶(长篇小说)

中篇小说:《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一件事先张扬的凶杀案》

短篇小说集《格兰德大妈的葬礼》

长篇小说:《恶时辰》《族长的没落》《霍乱时代的爱情》《百年孤独》

文学谈话录《番石榴飘香》

识记:《百年孤独》获1967年诺贝尔文学奖,通过布恩地亚一家七代人允满神奇色彩的坎坷经历和马孔多小镇一百多年的兴衰历史,反映拉美一百多年的社会变动。

3、 魔幻现实主义:20世纪60年代拉美小说流派。有爆炸文学之称。使用神奇而怪诞的人物与情节及各种超自然现象反映独特现实。

4、 基本艺术特征:

A、作者根本目的是借助魔幻表现现实,并非把魔幻当现实。

B、作品大多通过离奇的情节,表现存在于人类一切事物、生活和行动中的那种神秘。

突破现实主义方法,将丰富的想象、荒诞不经的神话同具体生活结合起来。其次、打破传统时空观念,打破主观世界与客观事物界限。

5、 对拉美孤独的反映:人们对“老头”的态度或恐惧、或敬畏、或挑逗、或冷淡。揭示了拉美人精神空虚无聊,思想观念孤独停滞的现实,暴露了宗教的荒谬与欺骗,以及人民生活在荒谬中而不觉可悲的状态。是拉美人愚昧落后、社会封闭、生活停滞的现实体观。

6、 艺术成就:

首先:神话与现实结合,荒诞情节与生活真实细节描绘。打破神话因素与现实之间的界限。

其次、象征手法与写实手法结合运用。

三十三《圣经。旧约》(522-535)

1、圣经是基督教正式经典,成书并确定为宗教经典在100年左右。分旧约与新约两部分,(旧约为上帝通过摩西与以色列人所立之约,新约为通过耶稣基督与信者所立之约)旧约用希伯莱文写成。记载古希伯莱人的社会历史、风俗习惯和思想感情。全书共39卷:历史书10卷,内容是记述希伯来人建立国家的历史,其中包括不少故事和歌谣。先知书14卷,内容是记述先知先觉者的号召和演说,其中包括不少预言。经律书5卷,诗文集10卷,大多是诗歌、小说、戏剧和箴言。

2、 神话集中在第一卷《创世纪》中。包括:宇宙起源、人类起源、挪亚方舟

雅歌为《旧约》第22卷

3、 神话意义:反映了古希伯莱人对宇宙起源、人类起源以及人与自然的斗争等问题的思考与认识。从中透出古代人力图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进取精神。

4、 神话特点:

A、明显的宗教性质和浓厚的宗教色彩。B、情节曲折、描写细腻、语言生动。C、形成完整的体系。内容成系统。D、流传广、影响大

5、 《创世纪》神话的特点有哪些?

第一,具有明显的宗教性质和浓厚的宗教色彩。第二,内容成系统,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第三,有的神话故事完整,情节曲折,描写细腻,语言生动。如在诺亚方舟的神话中,关于诺亚方舟的构造,关于诺亚放出鸽子试探洪水是否退去的过程等等;第四, 流传广,影响大。

6、《雅歌》思想内容:歌唱爱情的情歌。一对青年男女互相倾诉爱幕之情。主人公是普通百姓,风格质朴、清新、有浓厚的民间文学色彩。――民歌性质的情歌从头至尾没有上帝出现,没有丝毫宗教成份。采用男女对唱结构,各段可独立成文。

7、《雅歌》艺术特征:善用比喻,用生活中最常见、最熟悉的喻体。艺术风格上突出特点是大胆热情、奔放。

三十四、迦梨陀娑《沙恭达罗》(4-5世纪)(537-549)(七幕剧)

1、 作者是印度故古代诗人、剧作家。作品被誉为古典梵文文学的典范。芨多王朝九宝之一

2、 代表作品:长篇叙事诗:《鸠摩罗出世》《罗怙世系》长篇抒情诗:《云使》剧本《沙恭达罗》、《优哩婆湿》

3、 第四幕在全剧中的地位:全剧最精采的一幕。表现主人公与净修林里人和物的亲密关系最充分的一幕,也是竟境与语言最优美的一幕。(主人公,沙恭达罗、豆扇陀)

4、思想内容:沙恭达罗的性格特点是温柔质朴、热情勇敢。与义父干婆和两个女友感情最深,分手时双方都异常痛苦。对净修林中的一草一木鸟兽怀有依依惜别的深情。形成一幅人与自然全一的动人图画,与自然交融、休戚与共。充满了浪漫主义色调,感人至深,充分展示其温柔质朴的性格。

5、 第四幕艺术特征:浓郁的抒情色彩,将大仙诅咒作为次要冲突,将离净修林的难舍难分的矛盾心理放在主要《沙恭达罗》印度。迦梨陀裟诗人、剧作家 。

6、《沙恭达罗》第四幕是怎样描写沙恭达罗形象的?

在这个剧本中沙恭达罗被描绘成一个近乎完美的艺术形象。她的美不仅表现在外貌上,更主要地表现在内心上,在精神上,在性格上。概括起来说,她的性格特点是温柔而质朴,热情而勇敢;而在第四幕中着重表现的是她温柔而质朴的方面,即从她和净修林的亲密关系来展示她的温柔与质朴。沙恭达罗非常思念豆扇陀,希望尽快见到他,可是要别离长期居住的净修林,心里又十分难过,她爱那里的一草一木一鸟一兽。大量浪漫主义手段的运用。

三十五课 山上忆良《贫穷问答歌》(7-8世纪)(551-552)(属于长歌)

1、 山上忆良是日本中古诗人,《万叶集》诗人。至今保存有长歌11首、短歌60首,旋头歌1首、汉诗2首。以“社会诗人”著称。

2、 《万叶集》是日本最早也是最重要的和歌总集(8世纪编成,共20卷,收录4500多首和歌)

3、 和歌是日本民族诗体,分短歌、长歌、旋头歌、佛足石歌四类。

4、 山上忆良为什么被称为“社会诗人”:作品富有思想性与社会性,受儒家思想影响,不满现实,同情广大贫苦人民。没有写过歌颂自然或恋爱的诗歌,基本上主题都是老、贫、病、死之苦的主题。

5、 思想内容:通过两个穷人在风雨之夜的互相问答,诉说他们饥寒交迫的可怜处境,衰叹充满忧患的人生之苦。长歌系贫苦文士所言,尚有糟汤酒和黑盐粒充饥御寒,短歌中穷困的农民更加难以维持,反映了下层社会人民的生活情景。

6、 艺术特征:

结构上:分贫问、穷答、反歌。问答形式系创新,使诗的内容更加丰富充实,方式更加活泼,给读者留下印旬也更加持久。短歌的作用是概括大意,补充正文未尽之意。

语言上:自由使用汉语、日常用语与土语。

7、《万叶集》是一部什么样的诗集?

《万叶集》编成于8世纪,共计分为20卷,收入4500余首和歌。“和歌”是日本民族的诗体之一,采用“五七五七七”的形式。《万叶集》中收集的和歌,就内容而言,大体上可分为相闻、挽歌、杂歌三类。相闻是互相闻问的意思,是描写男女相爱、长幼相亲等的作品。挽歌是哀悼死者的作品。杂歌包括范围很广,凡是属于上述两类的作品都属于此类。就形式来说,这些和歌可分为长歌、短歌、旋歌、佛足歌等四类。短歌每首31个音节,分五句。长歌句数不限,可以看作是短歌的复合。?

三十六、紫式部《源式物语》(10-11世纪)(554-571)

1、 紫式部,日本中古女作家,物语文学的代表人物(日本独特的文体,介于小说与故事之间,形成于平安时期,本文属虚构物语)。

2、 代表作品:《紫式部集》(她的和歌集,共收入128首和歌)《紫式部日记》(她的日记,记述她1008至1010年在后宫的生活)长篇小说:《源式物语》也是物语文学,东方最早出现的一部长篇小说

3、 长篇小说共54回,第一部分 1-41,光源式的故事。42-54薰的故事。

4、 《源式物语》的历史地位:平安时期语文学的代表,日本古典文学名著。东方最早出现的长篇小说,世界最早出现的长篇小说之一。

5、 思想内容:从光源式之父写到光源式。光源式之父对桐壶更衣之深的深切思念,字里行间充满了悲悲切切的感情。光源式的出生、成长,写到结婚和他对藤壶的恋情。

6、 光源式形象:光源式的描写理想化,外貌、才能方面极力赞美,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在与女性交往方面,没有把光源式理想化,如实描写,有所揭露,有所批评。

7、 主题思想:反映日本平安时期的宫廷先生,揭示宫廷内部的争权夺利矛盾。展示了作者对宫廷皇室贵族人物的理想。(弘徽殿女御)

8、 艺术特征:感伤、悲哀的情调;诗文相间的文体(冷霜凄风夜,深宫泪满襟。遥怜荒渚上,太草太孤零)

三十七、萨迪《蔷薇园》第一卷(13世纪)(572-577)

1、 作者萨迪,伊朗哲理诗人。

2、 代表作:《果园》(全部诗体,160个故事,分10章)

《蔷薇园》(八卷 前七卷171个事故和若干诗,后一卷为106条格言记帝王言行、僧侣言行 知足常乐 寡言、青春与爱情、教育的功效、老年昏愚,交往之道

3、 思想内容:表现作者自己的帝王观:

A、否定暴君。自私、高傲、贪婪、好战、喜怒无常的帝王最终必将覆灭。

B、不否定王权。帝王与人民应该是保护与被保护的关系,而不是压迫与被压迫。

C、把希望寄托在理想帝王身上。

D、以对待人民的态度作为评判帝王的尺度。

4、 艺术特征:

A、别致的文体,亦韵亦散。散文描述、诗歌总结概括。

B、绝妙的讽刺。

C、深入浅出的文风。语言朴实自然。但简练深刻。

三十八、《一千零一夜》(578-591)

1、 又名天方夜谭,8-16世纪(中古)阿拉伯民间故事集。“民间文学一座最壮丽的纪念碑”。收入200多个故事。来源为:伊朗与印度的故事、巴格达为中心的阿巴斯王朝、开罗为中心的埃及文学。所有故事套在第一个故事《国王山鲁亚尔及其兄弟的故事》里。

2、 产生时间,最早8世纪,最晚16世纪

3、 名篇:赞美劳动者智慧与勇气的《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

反映社会矛盾的《渔翁的故事》《驼背的故事》

劳动者对幸福生活与爱情的憧憬的《巴士拉银匠哈桑的故事》《阿拉丁和神灯的故事》

描写商人与航海家的活动的《辛伯达航海旅行的故事》

4、 艺术特点:结构:故事套故事

语言:阿拉伯语

文体:散文与诗歌配合

形式:长短故事交错

描写:瑰丽的想象与精细的写实交织

5、 辛伯达航海旅行的故事,文选第二与第四次

6、人物分析:出海的目的是赚钱、增长见识,满足强烈的求知与探险欲望。但在航海生活中的行为表现出利已主义的思想。不安于现状,不满足安逸生活。坚强意志,丰富经验、聪明的头脑。虽然作品对主人公全盘肯定。对辛伯达的评价应一分为二。对其自私自利、贪图享乐的作风,应否定。勇往直前、敢于探险的精神,应该赞赏。

6.1、辛伯达是怎样一个人物形象?我们应当如何评价他?

1、辛伯达是中古阿拉伯航海商人的代表,他的性格特点是不愿坐享其成,希望通过海外贸易,既增加财富又增广见闻。他先后七次远航,屡次遭险,依然乐此不疲,体现了中古阿拉伯面向世界、开拓进取的民族性格。2、在航海过程中,辛伯达表现出坚强老练和聪明机智的性格特征。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总是振作精神,怀抱希望,相信总会有办法解决,决不坐以待毙。3、在本文中,对于辛伯达的所作所为是全盘肯定的,但是在我们看来,对于辛伯达这个人物应当采取一分为二的态度。对于他损人利己、贪图享乐的作风,应持否定态度;对于他勇往直前、敢于探险的精神,则应予以赞赏。

7、 海外见闻描写的艺术特色:

A、对海外奇风异俗的描写。

B、对海外动植物的夸张描写。

通过想象加以喧染,采用夸张的手法夸大。?

三十九、泰戈尔《两亩地》、《吉檀迦利》(1912年)(二十世纪)(593-597)

1、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是印度近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2、 代表作:诗集《吉檀迦利》(收诗103首)《飞鸟集》;长篇小说:《沉船》《戈拉》;中篇小说《四个人》;短篇小说《喀布尔人》;剧本《邮局》

3、 《两亩地》的思想内容:反映当时印度的现实,触及社会根本矛盾。写出失去土地农民的哀伤与痛苦,也写出了走投无路的愤懑和不平。同时表现了诗人也对为非作歹的地主的憎恨和对无所依靠农民的同情。

4、 《两亩地》的艺术特色:

A)布局巧妙(细腻描写正面冲突,流浪过程一笔带过,开头开门见山,结句警醒凝炼)

B)抒情意味很浓,感染力很强。

5、 《吉檀迦利》思想内容:由孟加拉文译成英文。“吉檀迦利”义为“奉献”。诗集是献给诗人心目中的神灵的。表现的是诗人对与与神合一,感受真正的快乐与幸福的追求和感受

A、表现诗人日夜盼望与神相会,与神结合,达到合二为一理想的急迫心情。

B、在讴歌虚无飘渺的理想境界之时,并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

C、诗人心目中的神并不远离人世,高高在上。而存在于现实和尘世之中,甚至在最贫贱最失所的人群之间。

D、诗人主张现实生活,在现实中与神站在一起,反对脱离现实寻求超脱。

6、 艺术特征:善于使自己的思想和感情插上想象的翅膀,任其自由驰骋,化为具体的形象。

四十、纪伯伦《先知》(600-602)

1、黎巴嫩诗人和作家,,在纽约创建“旅美派”,其宗旨是团结阿拉伯侨居国处的作家,革新阿拉伯文学。

前期创作以小说为主,后期以散文为主阿拉伯文写的泪与笑,暴风集,英语写的先知,沙与沫,人子耶稣等。熔阿拉伯文化和欧美文化于一炉的艺术家。作品思想深刻,语言凝练,文笔优美,具有绚丽的色彩美和音乐美。

《先知》这部散文诗集以智者答听众问的形式,论述了关于爱、婚姻、孩子、饮食等26个问题,即“关于生和死中间的一切”。

2、 纪伯伦的散文诗在艺术上有特点?

1、 思想深邃,见解新颖,富于哲理性和启发性,能够发人深省,令人耳目一新;2、 比喻恰当,形象生动,使人读来饶有兴趣,并无枯燥乏味之感。?

四十一、普列姆-昌德《可番布》(604-612)

1、印度作家,初期用鸟尔都文写作,后用印地文,第一部长篇小说《救济院》,长篇小说:描写地主和农民关系的《仁爱道院》、描写妇女的悲惨命运的《妮摩拉》、描写城市小资产者的生活的《贪污》、描写分期农民的苦难和不幸的《戈丹》(最优秀的长篇小说)。一生共写了15部中长篇小说,300篇短篇小说,还有若干电影剧本,獐文学作品,论文和译文等。是印地语和鸟尔都语现代小说的奠基者,是第一位反映贫苦人民生活,翔劳动人民命运的作家。

2、吉苏和马托夫父子形象:

制度摧残了他们的身心,变成了畸形儿,深感永无出头之日,便破罐破摔,好吃懒做,得过且过,麻木不仁,失去了人性。《》《》《》《》

四十二、川端康成《伊豆的舞女》(614-634)

1、日本小说家,与横光利创办同人杂志《文艺时代》,发起“新感觉派”文学运动,将西方现代派创作方法引入日本,强调主观感觉,热心追求新颖形式,立场革新日本文学。

作品:16岁的日记,伊豆的舞女,雪国,千羽鹤,名人,古都。

2、文中写一对男女主人公在伊豆半岛邂逅相适的故事,讴歌了他们纯真的、美好的感情,表现了作者对青春和生活的热爱。

2、这篇小说的男主人公是怎样一个艺术形象?

他是一个比较单纯的青年学生,心地善良,尚未受到多少世俗社会的坏影响。1、这突出表现在他对于巡回艺人没有轻视只有好感上。2、他对舞女的感情也是纯洁的。他固然欣赏舞女的如花美貌,不过其中不含什么肉欲的要求和占有的野心。3、他对舞女感情的深化,既与舞女对他的亲切态度和天真表现有关,也与他对舞女纯洁心灵的了解和不幸处境的同情有关。

3、女方形象:天真无邪的少女,在于她与男主人公相处的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他们两人感情的性质是朦胧、含糊不清的,既像是爱情又不大像爱情,双方追求的仅仅限于了解、同情和好感,而不是更多的东西。

4、小说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自然景物,人物形象和文章风格三个方面。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当前热点关注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相关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