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自考“变态心理学”笔记串讲(11)_理学-查字典自考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查字典自考网 >> 理学 >> 2012年自考“变态心理学”笔记串讲(11)

2012年自考“变态心理学”笔记串讲(11)

发布时间: 2016-06-29 来源:查字典自考网

第二节 注意与记忆障碍

一、注意障碍表现注意的强度、范围、持久性和稳定性等方面常见的有:

1、注意增强。表现为主动注意的增强,过分注意他人的一举一动以及自身健康状况。注意涣散是主动注意不易集中,注意的稳定性降低。多见于精神衰弱、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儿童多动症。

2、注意减退。主动注意和被动注意均减弱,注意范围和稳定性显著下降。多见于疲劳、神经衰弱、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

3、注意转移是被动注意的兴奋性增强、稳定性降低、注意的对象不断转换。见于躁郁病人。

二、记忆障碍

1、遗忘即回忆丧失,表现为病人对某一事件,或某一时期内经历的遗忘。

(1)顺行性遗忘主要是近记忆削弱,病人只能回忆病前的经历,病后的事由于随即忘却所以难以回忆,这是脑器质性病变的症状。

(2)逆行性遗忘,典型的形式发生在头部外伤后,神志清醒后病人对外伤前一段时间内的经历不能回忆。

(3)选择性遗忘,遗忘的内容和范围与某种生活事件和生活处境密切相关而与此无关的记忆相对保持良好。

2、错构

3、虚构

4、似曾相识症和旧事如新症

第三节 思维障碍

思维障碍可以划分为联想障碍、逻辑结构障碍与思维内容的障碍。

一、联想障碍

联想是由一事物想起另一事物的过程。联想障碍表现联想的速度、数量、结构和表现形式等方面。

1、联想奔逸又称观念飘忽,

它的特点是:

1)联想的内容丰富生动而不刻板单调;

2)与周围现实关系密切而不离奇古怪;

3)表现为音联和意联。

2、思维迟缓是思考问题感到困难,“思想很难发动”,脑中浮现的意念甚少,注意(武汉自考)困难,话少而内容比较单调。但是智力无损,一般常识与判断理解能力是良好的。

3、联想贫乏或称思维贫乏,是指联想数量减少,概念和词汇贫乏,表现为沉默少语,语言单调,感觉脑子里空虚无物,没什么可说的。

4、思维中断

5、思维云集

6、强迫性思维是指,某一概念在患者脑子里反复出现,如一个想法、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数字等等,欲罢不能。多见于强迫性神经症。

7、病理性赘述。

二、逻辑结构障碍

思维的逻辑结构障碍有下列几种形式。

1、象征性思维有典型的概念转换,将一个事物的具体概念与抽象概念混淆在一起,患者却毫不觉察,患者自己不解释别人无法了解其用意。

2、破裂性思维与语词杂拌。破裂性思维是精神分裂症中最常见的思维障碍,其突出表现是,概念之间联系的严重紊乱。

3、诡辩症与逻辑倒错性思维。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三、思维内容障碍-妄想

妄想是指在精神病态中产生的,缺乏事实根据地,坚信自己的某种错误判断和推理,是思维障碍中最常见、最重要的症状。

1、妄想的特征如下:

(1)患者专心注意,坚信不移;

(2)判断与推理有明显错误,经验与教育均无法纠正;

(3)内容与现实相违,但与个人利害有密切关系;

(4)与文化背景无关,这一特征足以与迷信、偏见相区别。

妄想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

1)原发性妄想直接产生于大脑的某种病理变化,具有突然性,找不到心理上的原因,而且没有心理学上的解释。

2)继发性妄想是继发于其他心理过程的障碍,因而能找到心理学上的解释。

2、妄想都是按其内容来划分的:

(1)夸大妄想

1)发明妄想,对个人科研才能的夸大;

2)财富妄想,对自己经济地位的夸大;

3)血统妄想,出自名门后裔,对出身夸大;

4)钟情妄想,坚信自己被别人钟情,被异性追求。

(2)自责妄想

1)贫困妄想,对自己经济条件的低估;

2)罪恶妄想,即自责妄想,是对自己道德、行为的贬低;

3)疑病妄想,对自己健康情况的贬低;

4)虚无或否定妄想,对自己存在的否定。

(3)被害妄想

1)被害或迫害妄想,认为被迫害;

2)关系妄想,它是产生其妄想的先驱,但多具被害性质;

3)跟踪妄想,怀疑别人跟踪;

4)妒嫉妄想,怀疑配偶与别人有不正当男女关系;

5)控制妄想或影响妄想、物理影响妄想,怀疑被别人或仪器所控制;

6)附体或着魔妄想,体内来了精灵生物,指挥他的言行;

7)变(武汉自考)兽妄想、化变妄想,身体经历生态的变化,变成了虫、兽、龙,或其他非生物性的东西;

8)损失妄想,财富受得了损失;

9)诉讼妄想,坚信受委屈、打击而反复诉讼。

(4)特殊妄想

1)内心被揭露感,又称被洞悉感。患者觉得自己的思维未经有声语言表达,就已经被周围的人悉知。

2)影响他人的体验。患者觉得自己一摇头,文娱室内的病人都鸦雀无声;自己一点头,他们都谈笑如常。

3)妄想性洞悉感。对周围发生的一切事情,患者都有一种预见感、洞悉感,早知即将如此的感觉。

4)思维插入。坚信他人在介入自己的思维活动,特别是插入一些污秽的思想。

5)思维被剥夺。坚信自己的思想被他人移走了。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当前热点关注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相关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