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版“中国现代文学史”习题(答7)_文学-查字典自考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查字典自考网 >> 文学 >> 全国版“中国现代文学史”习题(答7)

全国版“中国现代文学史”习题(答7)

发布时间: 2016-06-29 来源:查字典自考网

第七章 巴 金

一、单项选择题

1.A 2.A 3.C 4.D 5.A 6.B 7.C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 2.BCDE 3.ABDE 4.BD 5.ABE

三、名词解释题

1.《爱情三部曲》:它是巴金早期创作的三个中篇小说《雾》、《雨》、《电》的总称。作品描写了小资产阶级在黑暗社会中的生活、思想、爱情等方面的矛盾与痛苦,揭示出社会对人性的摧残,以及在新思想、新文化不断形成,旧思想、旧文化不断衰败的新旧交替时期,作为社会的一员,不前进必将被社会所吞食。“爱情三部曲”是标志着巴金的创作逐步走向成熟的一个过渡。

2.《憩园》:巴金在四十年代创作的中篇小说《憩园》可以说是“激流三部曲”的尾声,描写的是一个封建大家庭败落之后的情形。作品以第一人称“我”黎先生作为故事的叙述者,把姚、杨两家的变迁联系起来,交错展示出两种不同类型的封建家庭的衰败的必然性,谴责了旧制度对健康人性的摧残。小说是由众多的生活片断联缀而成,构思精巧、独特,情节发展零散但不杂乱,错落有致。

3.《激流三部曲》:它是巴金早期创作成熟的代表,由《家》、《春》、《秋》三部长篇小说构成。作品中巴金以“五四”运动前后的社会现实为背景,展现了一个封建大家庭在巨大社会变革中的兴衰变迁、垂死挣扎,最终走向全面崩溃的必然趋势。以高老太爷为首的封建统治者对青年人、女人、下人们的残酷压迫,在作品中得以真实的再现。“激流三部曲”描写的“家”,所显示的只是社会的一角,却构成了“五四”时代形象的家族历史缩影。这部作品是作者对封建伦理道德的血泪的控诉。

4.《还魂草》:《还魂草》是巴金以自己亲身经历的一段生活为素材创作的短篇小说。作品以第一人称叙述的方式展开故事情节,主人公黎先生生活在寂寞无聊的后方某城市,对时代和民族的命运充满着忧虑。后来,他结识了利莎和秦家凤两个小姑娘,她们的善良、纯洁给他带来了生命与活力,他们结成了好朋友,但是一起玩耍的地方也被炸成了一片废墟。作品中蕴含着巴金对日本侵略者的刻骨仇恨和复仇的坚定决心。

四、简答题

1.《灭亡》及其续篇《新生》的思想内涵。

答:巴金在这两部作品中,描写的是小资产阶级和分子在动荡混乱的社会中,从迷茫逐渐走向觉醒,最终成长为无产阶级革命者的艰难历程。《灭亡》的主人公杜大心,是一个愤世嫉俗的青年,他憎恶国民党反动派的罪恶统治,同情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穷苦人民。但他又对人民的麻木不仁无法忍受。于是他憎恨一切人及世上的一发美好的事物,甚至憎恶太阳。在黑暗现实和病痛的折磨下,杜大心冒险从事暗杀行动,做了无畏的牺牲。《新生》描写在杜大心死后,他的女友继承了他的革命事业,在革命中经历了血与火的考验,转变成为一位有胆有谋的革命领导者。这两部作品充满着巴金不可阻挡的反抗热情和推翻现存不合理制度的执着精神。作品中的主人公杜大心、张为群等都具有为民众的利益而献身的精神和对旧社会的强烈的复仇意识。但他们过分看重自己个人的力量,想通过个人的奋斗和复仇来实现解放社会的愿望,存在着一定的英雄主义因素,而对民众力量的认识相对不够充分。

2.简述《爱情三部曲》的思想内容。

答:《爱情三部曲》通过对小资产阶级知识青年在黑暗腐朽的年代的生活、思想、爱情等方面的矛盾与痛苦的描写,提示了社会对人性的摧残。社会的残酷现实压抑着人们的心灵,夺去了人们对幸福与光明的信念,一些找不到出路的知识青年既为祖国的命运而担忧,又找不到解救民族的办法,只得借助爱情来排遣内心的苦闷。作者正是通过对他们的爱情生活的描写,展现出他们孤寂而麻木的灵魂,从而唤醒他们以及象他们一样迷茫的青年人冲出旧文化的桎梏,树立新的、对改造社会具有指导意义的思想、文化,坚持与旧社会进行不妥协的斗争,才不会被社会所吞食。在激励青年人的战斗意志的同时,作者把爱情放在了青年男女的共同的与共同的奋斗的基础上,使爱情成为他们彼此鼓舞勇气、增强信心、并肩战斗的强大动力。作为男女间的纯洁、高尚的爱情,与革命事业紧密结合,为反抗民族压迫、阶级压迫,争取自由、民主、解放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3.简述《激流三部曲》的思想主题。

答:《激流三部曲》以“五四”运动前后的社会现实为背景,展现了一个封建家庭在巨大的社会变革中的兴衰变迁、垂死挣扎,最终走向全面崩溃的必然趋势。在封建专制制度、封建道德的压迫下,青年人、女人、下人们任人摆布,他们在这个貌似兴旺繁荣的大家庭里,扮演了一个又一个悲剧的角色。他们有的被无情的封建伦理道德所吞食,至死也不能觉悟,只怨自己命苦,枉活了一世;有的在新文化、新思想的教导下觉醒了,他们憎恶这食人的制度并奋起反抗,与家庭及整个旧秩序进行着不妥协的斗争。巴金怀着无比惋惜之情描写了那些封建道德残害的人们;以崇高的热情赞扬了从封建专制制度下冲杀出来的勇士。《激流三部曲》的创作,正是对维护封建统治的专制制度及传统道德观念的彻底的否定和无情的揭露。巴金要替那些被封建道德吞食了的青年人喊冤,拯救未被残杀的青年人,鼓舞他们冲出家庭的牢笼,走向新的生活,《激流三部曲》对人性唤醒,为许许多多青年人指明了冲出家庭桎梏,走彻底反封建的革命道路。

4.简折《憩园》的思想蕴涵。

答:描写封建大家庭败落之后的情形的小说《憩园》,以一个花园为中介,将姚、杨两个家庭的变迁联系起来进行叙述,一家的悲剧刚刚结束,另一家的悲剧又开始了。作品以第一人称“我”黎先生作为故事的叙述者,他接受朋友姚国栋的邀请去他家居住,姚国栋是一位富商,家中有一个非常美丽、幽静的花园,黎先生经常来花园散步,发现有一个小孩天天来花园摘走一朵花,从而引出了花园以前的主人杨梦痴,杨梦痴是一具封建家庭的败家子,父辈曾留给他很大的产业,但他整日吃喝嫖赌,无所事事,很快就把财户挥霍干净,被妻子敢出家门,沦为乞丐,最终由于盗窃死在了监狱里。得到了他应得的下场。作者在对杨家历史的叙述过程中,融入了对花园现在主人姚先生一家的描写。姚国栋虽然是一个腰缠万贯的暴发户,买了这么一个优雅而温馨的住处,但家庭生活却处处流露出一种感情的隔膜与淡漠,与妻子缺乏感情的交流通过对这两个家庭的描述,谴责了旧制度对健康人性的摧残,彻底否定了封建制度、封建伦理道德的罪恶本质。

5.简析巴金散文名篇《爱尔克的灯光》的思想蕴涵和艺术特色。

答:在散文《爱尔克的灯光》,作者以真挚、委婉的笔触,通过回忆姐姐的悲剧,以及关在这个小圈子里而发生的许多悲剧,提示了封建家庭囚禁了许多年轻有为的心灵,摧残了许多可爱的年轻生命,从而从理性和感性上彻底否定了一条“长宜子孙”的道路。作者庆幸于自己走上了冲破封建家庭,“走向广大的世界中去”的道路,认为这才是一条光明之路,表达了对光明之路的不懈追求。

在艺术上,文章首尾呼应,两条线索互相交织,将爱与恨同对旧女子不幸命运的哀叹与手足新情的追念结合在一起,对封建礼教的诅咒与对光明世界的追求相辅相成,凝聚着浓重的抒情色彩。文章语言平易流畅,不事雕琢,似向老友娓娓倾诉回乡感受,一任内心回荡的激情汩汩地流淌出来。

五、论述题

1.论述《家》中觉慧、觉民、觉新三弟兄的不同性格与不同命运。

答:巴金在小说《家》中,成功地刻画了觉慧、觉民、觉新三弟兄的不相雷同的性格,展现了他们的不同命运。

觉慧是一个叛逆者的形象,是一个“幼稚而大胆的叛徒”,他的叛逆性格主要是在家庭内部同封建势力的斗争中表现出来的。在认识上,他是高家所有人当中最清醒的一个,他第一个看出了封建家庭必然崩溃的趋势,并渴望它尽早瓦解。于是在家庭反封建斗争中,他总是站在最前列。他反对大哥觉新的“作揖哲学”和“抵抗主义”,而信奉“不顾忌、不害怕、有妥协”的人生哲学,并以此作为行动指南鼓励自己和同伴。尤其可贵的是他敢于蔑视以高老太爷为首的专制家长的权威,并针锋相对地与他们进行斗争。他积极参加学生运动,分开支持觉民抗婚,反对请神驱鬼的行为,他劝说觉新为嫂嫂的生命安全而斗争……他是一个“大胆”的反封建的猛士,他的出现给人们带来了希望和新鲜的空气。但是觉慧的性格中存在着“幼稚”的一面。这表明他的简单和不成熟,表现在行动上的有时犹豫和不够果断;表现在亲情上同封建家庭的藕断丝连。他与鸣凤的恋爱,是真诚的,但他却抱怨她只是一个丫头,但当得知鸣凤要被送给冯乐山做小老婆后,决定放弃鸣凤。这都表明了觉慧幼稚的一面。觉慧是当时那些剥削阶级中叛逆者的典型,再现了他们的生活历程。他的长处与短处,都是那些青年人所特有的。在他的身上,人们看到只有革命才是唯一的出路,逃离家乡去追求个性解放,还仅仅是第一步。

觉新是小说中性格内涵最丰富的一个。这是一个在专制主义重压下备受精神折磨的病态灵魂,是一个为旧制度所熏陶而怯弱和忍让的人。他是旧制度下旧家庭中培养成长的青年,但同时看过一些新书报,受到五四新思想的熏陶,长房长孙的地位和封建家庭的教养则又使他逆来顺受,一味奉行“作揖哲学”,客观上扮演了一个旧礼教旧制度的维护者的角色。他明白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觉新在一系列迫害面前屡屡退却妥协,其根源就在于封建制度以及封建伦理道德观念,他是一个悲剧人物,从他的身上,作者控拆了残酷、无情、黑暗的封建社会和家庭。

在三兄弟中排行老二的觉民的性格界于觉慧与觉新之间,他处世既不象觉新建么保守、怯懦,又没有觉慧那么富于强烈的斗争意识,但他比觉慧更成熟、更冷静。他积极学习新思想、新文化,认清了封建旧道德的腐朽与虚伪,在封建制度以及封建道德向他发起猛攻时,他能够明智的摆脱向他袭来迫害,这正是觉民身上的可贵之处。他身上的优点,正是觉慧与觉新所缺乏的。

2.结合作品,具体论析《家》中以高家为代表的封建大家庭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

答:《家》从作者熟悉的生活、人物及切身感受入手,描绘和展现了封建大家庭必然走向崩溃的历史趋势。

首先,作者在鲜明的时代背景下,以雄健的笔触描写了封建统治阶级自身的腐朽和衰败,表现了他们在精神上、道德上的极端随落和无耻,也写出了他们为了维护自己的腐朽统治所进行的种种挣扎及其失败,从而揭示出制度所面临的不可克服的矛盾和危机。

《家》中所写的封建大家庭,是作为当时中国封建制度的一个缩影来表现的。这里有二十几个大大小小的主子,几十个供他们驱使、奴役的仆人、轿夫;尊卑分明,等级森严,俨然是一个小小的封建王国。在这里,最高一层的统治者是高老太爷,他是高家封建统治者的代表,也是封建制度及其权力的主要象征,从作品中可以看到,高老太爷一生惨淡经营,得到了主要是两件东西,即金钱和权势。这是他过去全部行为的结果,也是他以后赖以维持其统治地位并使其家族“发达下去”的依据。他用金钱代养儿孙,使整个封建家庭终日过着奢侈的生活;也以此为手段,使“整个一大家人都得听他的话”。他用权势镇压反抗,以维护权势,把最富叛逆精神的觉慧关在家里,不许他到外面参加学生运动;也是用这种权势,强迫觉民同孔教会长冯乐山的孙女结亲,以实现两个封建家族的带有政治性的联姻,并拆散觉民同琴这一对恋人。这样做对高老太爷来说是很自然的,这是他的本性的表现,是他为维护封建统治所采取的必然步骤。然而,因为“时代不同了”,这一切结果都适得其反。正如巴金所指出的,高老太爷怎么也不会想到“他的钱只会促使儿子们灵魂的堕落,他的专制只会把孙子们逼上革命的路。他更不知道他自己后代在给这个家庭挖墓。”克安、克定就是用高老太爷给他们积下的金钱,赌博、嫖妓,胡作非为,直到后来偷窃和变卖家产,从内里把封建家庭掏空。金钱只养出了一群蠹虫和败家子,封建家庭首先就败在他们手里。所以最后,克安、克定的腐败随落彻底暴露,高老太爷怒斥克定并罚他跪在地上打自己耳光还觉得不能解气的时候,“一种从来没有感到过的悲哀突然袭来,很快地就把他征服了”。他意识到“他的努力只造成了今天他自己的孤独。今天他要用他最后挣扎来维持这个局面,也不可能了”。显然,他已陷入绝望之中,预感到封建家庭已处于零落飘摇的境地,不禁哀叹道:“全完了,全完了!”而另一方面,高老太爷手中的权势则加剧了青年一代的反抗和斗争,促使他们更坚定地同封建家庭决裂,而且他的权势也终于失去威力,再不能“我说要怎样做,就要怎样做,”不得不答应觉民取消由他一手包办的婚姻,不得不向年轻一代的反抗让步。最后他的一切挣扎都归于失败,作为封建统治的象征,他终于心力交瘁,一命呜呼!

这一切表明,正如高家年轻的一代所常说的那样,“如今时代不同了”,巨大的历史潮流正在冲垮封建阶级统治根基,封建大家庭的崩溃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必然趋势。

3.论析《寒夜》中汪文宣、曾树生为代表的“小人物”的悲剧命运。

答:汪文宣与曾树生都是大学毕业生,由恋爱结合,本来可以有一个美满的家庭,携手兴办教育,为社会做出一定的贡献。而战乱的年代摧残了他们作为普通知识分子的合理愿望,使他们饱尝了忧患和苦难的辛酸。旧社会里象他们一样挣扎在死亡线的上“小人物”太多太多,他们的不幸,在当时的社会中是极为普遍的现象,这就使他们的形象带有深厚的普遍性与代表性。

丈夫汪文宣是一个忠实、本份,为人忠厚的知识分子,他毕业于大学教育系。在生活与事业上他没有过高的要求,只想与妻子合办一所“乡村化、家庭化”的学堂,使自己学来的知识有用虎之地;在生活上,他希望有一个美满的小家庭,过上既俭朴又自得其乐的生活。这样一个平凡、质朴的理想,在当时的社会中只能是一种奢望。办不成教育,他被迫在一个半商半官的图书公司里担任一个小职员,拿着微薄的薪金。他是一个性格怯懦的人,在公司里,整日战战兢兢、担惊受怕地过日子,生怕伤害他人。唯其软弱可欺,他偏偏遭受上司、同事们的白眼和冷落,连一个给他送稿件的工友欺负他,他都不敢对自己进行保护,真是软弱到了极点。在家庭生活中,他更为处理不好妻子与母亲的关系,被搅得头昏脑胀。汪文宣从小是独子,父亲去世得早,母亲把他一手带大。他深知母亲的辛苦,从不愿违背母亲的心愿,做使她伤心的事;同时他与妻子曾树生有着深厚、浓烈的感情。两位女人同样爱着汪文宣,便母亲与妻子之间却得不到应有的沟通与理解,经常为他而吵架。汪文宣面对着这两个女人,不忍心伤害他们之中的一个,只能以对自己责备与委屈换取她们的同情和家庭的暂时的安稳。在工作了生活的双重压力下,他痛苦万分,后又偏偏染上了肺病,在抗战胜利到来时的锣鼓声中悲惨的死去。汪文宣的悲剧命运,他坎坷、凄凉的人生经历,是许多象他一样正直的旧社会知识分子无法逃避的必然结局。

妻子曾树生是一位温柔、美丽而不甘堕落的女性,她无微不至的关心、体贴丈夫,挣钱供养这个破落的不堪的家。出于生活所迫,她不得不到一家银行当“花瓶”,维持一家人的生计,这样做,她完全是不得已,却遭到了婆婆的无理的斥责与侮辱。在婆婆的整日的威逼与责难下,她原本受伤的心灵更得不到慰藉与温暖。面对陈经理的热烈追求与沉闷、压抑的家庭生活,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她与陈经理一同飞往兰州。在抗战胜利后,她马上回家看望,但盼到的却是丈夫已经去世,婆婆带小宣已经搬走,家再也不存在了。她的痛苦又能向谁倾诉!

汪文宣、曾树生他们都是旧社会中平凡的小人物,都具有一颗善良、质朴的心,他们身上有着自身的弱点,但他们家庭生活的不幸,主要是由于那个动乱的社会所造成的,黑暗腐朽的社会制度,日本侵略者发动的罪恶滔天的侵华战争,国民党当局的反动统治,正是这些社会的原因激化了他们的家庭矛盾,导致了家庭的最终破裂。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当前热点关注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相关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