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技术开发管理
第一节技术开发的种类与对象
一、技术开发及其种类
1.技术开发是对于企业中第一次应用或出现的新技术所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包括创造、学习、适应、消化、掌握、修改等过程,包括类型有:
1)小改革、小发明,是指对技术小规模的革新,特点是:
2)局部革新
3)技术创新和发明
2.我国现阶段建设的重点是对现有企业进行大规模的技术改造(是对技术开发成果的综合运用,关系:技术开发是技术改造的前导,技术改造是技术开发的后续)。
二、技术开发的对象
1.产品的开发,包括改革老产品与发展新产品,是最主要的内容。
2.设备与工具的开发,是提高企业生产现代化水平和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包括两个方面内容:
1)设计制造各种先进的新的专用设备和工具;
2)对企业现有设备进行局部改造和更新。
3.生产工艺的开发,是指运用新的科技成果,对产品的加工制造方法,技术和过程等进行的改进和革新,内容一般包括工艺方法、过程和劳动者的操作技能以及工艺准备等。
4.能源和原材料的开发,是降低成本的重要途径
5.改善生产环境的技术开发,是企业生产的必要条件。
第二节技术开发的途径和条件
一、技术开发的途径
1.独创型的技术开发途径,是指以科学技术开发为先导,在企业独立进行科学技术的基础上创造发明的新技术。
2.引进行的技术开发途径,内容包括技术知识、技术装备、工业产权、引进的方式包括“移植”、“嫁接”、“插条”、“交配”等。
3.综合与延伸型的技术开发途径
1)综合型的技术开发途径是指技术的综合,即把两项或多项现有技术组合起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技术革新的重要特征,包括两种方式:
(1)单项移植,相互组配,从而产生优越的的新型技术或产品。
(2)多种科学技术的综合。
2)延伸型的技术开发是指对现有技术的深度、强度、规模等方向的开发。
4.总结提高型的技术开发途径。
二、技术开发的条件
1.科学技术队伍,是开展技术工作的基本条件,要求
1)有一定数量的科技人员,而且在在企业中全体职工人数中要占有一定的比例,来源包括:从企业外部招聘、现有技术人员中抽出一部分人员担当、从有实践经验的“能工巧匠”中选拔。
2)科技队伍结构要合理化,包括学科结构、职能结构、能级结构、年龄结构都必须要合理化。
2.技术开发技的经费,是反映企业技术开发实力大小的重要标志,来源有:
1)国家和地方财政拨款。
2)从企业内部筹措经费;
3)科技合同收入;
4)向银行申请贷款。
3.技术开发的装备,技术装备是开展技术开发活动的必要条件,是衡量技术开发能力的重要标志。
4.技术开发场所。
5.科学技术情报,是研究开发活动的原料和基础,是提高研究开发管理水平的重要条件。
第三节技术类型、技术结构和技术配套
一、技术类型
划分方式 | 类型 | 关系 |
按技术的形态分类 | 物质形态技术,又称为物化技术,指企业生产过程中,物质形态的劳动手段的总和。 | 二者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在开发物质化技术时,使物质化技术与智能化技术得到合理匹配。 |
智能形态技术,又称为智能化技术,是指劳动者的知识和技能 | ||
按技术生产的时间分类 | 传统技术,一是指古老的传统技术,二是指某个领域内习惯沿用的常规技术。 | 1、能够完成另一方无法完成的生产和加工任务。 2、现代技术与传统技术相互补充。 3、现代技术与传统技术相互渗透、结合产生新的综合技术。 4、传统技术仍然有其存在的价值和依据,全盘否定是不利于技术开发的。 5、在充分考虑技术开发的需要与可能、技术与经济的条件下,正确处理现代技术与传统技术的取舍和结合的关系。 |
现代技术,一是指新兴技术,二是指尖端技术。 | ||
按新、老技术的项目关系区分 | 代替技术,是指经过技术开发,产生替代原有老技术的崭新技术。 | 二者的关系是代替关系。 |
极限技术 |
二、技术结构
1.含义:技术结构是指不同类型的技术之间的组合与量的比例关系;多数情况下企业的技术结构是有产品结构决定的,是先进技术、中间技术和初级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反映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趋势。
2.主要内容包括:
1)要素结构,是指生产手段、工艺、掌握一定科学知识和技能的劳动者,
2)层次结构,是指不同水平的技术之间的比例关系,即先进技术、中间技术与初级技术之间的比例关系。
3)相关结构,是指技术系统内,从技术的相关性来考虑技术结构,即主体技术(指构成某产业的骨干技术,多数是指加工产品的创造技术)、共有技术(指在某行业的同类企业中,技术是共同的)、相关技术(指与某行业产品的生产发生相互依赖关系的技术)之间的相互关系。
4)序列结构,是指产品开发过程中,从技术的先后程序来考察技术的结构。
三、技术配套
1.技术配套是指技术的成套性,是开发的新技术能够发挥作用的重要前提,是企业生产组织与计划、物资器材计划、领导组织调配的重要依据。
2.应注意的问题:
1)技术要素内部配套。
2)技术要素之间的配套。
3)技术要素与其它项目之间的配套。
第四节技术的评价与应用
一、技术的评价
1.技术的评价是指对技术开发的过程及成果,进行全面审查、综合分析和比较鉴别,目的是为新技术的采用、改进、应用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2.技术评价的原则
1)技术先进性,经济合理性与生产可行性相结合。
2)当前需要与长远需要相结合。
3)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相结合。
3.技术评价的内容
1)技术价值评价,包括技术的先进性和技术适应性两项内容。
2)经济价值的评价,主要是对技术的经济性做出评价。
3)社会价值的评价,主要是对技术从社会角度上做出评价。
4.技术评价的方法
1)经济评价法,原理:对技术开发课题的预测收益同开发课题的预计费用进行计算课题收益率,计算公式:
课题收益率
M值和P值一定,C值愈小或者C值与P值一定,则E值愈大,说明经济效果愈好。
课题开发的成功概率
E=M/C×P
课题的预计收益额
课题的预计研究开发费用
2)综合评价法。
二、技术成果的应用
1.技术成果的应用推广是发展生产,实现技术进步,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包括成果的技术成熟性和成果技术适应性。
2.成果推广中的要求:
1)认真细致地做好推广应用中的思想工作。
2)技术成果投产后,要做好相应工作,从制度上,组织上巩固成果的推广应用。
第五节生产技术准备工作
按工作性质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即设计准备、工艺准备、试制鉴定。
一、设计准备,产品设计是生产技术准备工作的第一步,而设计任务书是指导产品设计的基础文件。
1.产品设计的要求,即保证产品具有良好的性能和质量,应能保证尽可能高的制造经济效果,在产品设计工作中还要贯彻国家的技术政策。
2.产品设计的程序,一般包括:
1)初步设计,为下一步设计作准备,主要任务是对新开发的产品结构方案,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新原理提供科学的依据。
2)技术设计,是新产品的定型阶段。
3)工作图设计,任务是提供各种图纸,文件。
二、工艺准备:
工艺准备是保证新产品试制和证实生产达到设计要求,指导工人操作,保证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决定产品制造经济效果的重要环节,主要内容:
1.产品设计的工艺性分析和审查,内容主要是:
1)产品结构的继承,指标——继承性系数。
2)产品结构的标准化与规格化程度,指标是标准化系数与规格化系数。
3)—(7)了解
2.工艺方案的编制
1)工艺方案是新产品开发研制工作中组织工艺准备的总纲,是进行工艺设计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2)编制工艺方案的依据是:
(1)产品设计创新还是复制;
(2)是系列基型还是变型;
(3)是通用还是专用;
(4)产品生产是大量、成批还是单件生产。
3)编制方案一个重要内容:正确确定工艺装备系数
(1)工艺装备系数:是为制造某种产品而设计的专用工艺装备的种数与制造产品的专用零件数之比,是用来控制专用工艺装备数量,以及确定设计和制造工艺装备工作量、安排准备计划的依据。
(2)专用工艺装备用来保证产品制造质量及效率。
4)产品量大,标准化、通用化程度低,工人技术水平低,工艺装备系数应大一些,反之,小一些。
3.工艺文件编制,内容包括:
1)工艺规程,是最主要的包括产品及其各个部分的制造方法与顺序,设备的选择等,主要形式:
(1)工艺路线卡,又称为工艺过程卡,是编制其他工艺规程和进行车间分工以及生产调度的重要依据。
(2)工艺卡,又称零件卡,主要用来指导车间生产活动。
(3)操作卡,又称工序卡,是用来具体指导工人操作的一种工艺文件。
(4)工艺守则,是对重要和关键工序制定工艺守则。
其他:包括检查卡、调整卡等辅助性文件形式。
2)检验规程;
3)工艺装备图;
4)劳动定额表;
5)原材料和工具消耗定额表;
6)其它表格卡片。
4.工艺装备的设计,是根据工艺规程要求进行的,是生产技术准备中工作量最大,周期最长的阶段。
5.日常工艺管理,主要内容:
1)教育职工遵守工艺纪律,使职工养成“三案”(按图纸、按工艺、按操作规程办事)的优良作风和习惯。
2)及时整顿和改进工艺;
3)保证工艺的完整统一。
三、试制鉴定
1.试制程序,一般包括
1)样品试制,目的是为了考核产品设计质量,在试制车间进行,只对样品生产必需的工艺进行准备,是产品设计定型阶段
2)小批试制:目的是考验产品的工艺,检验图纸的工艺性,验证全面工艺文件和全部工艺装备,并对设计图纸再一次进行审查和修改。
2.试制与鉴定
1)对新产品试验和调整由试验(试车)小组进行——成员构成:车间主任、主任设计师、主任工艺师、技术检验员和装配工人组成。
2)企业鉴定委员会进行签定——组成人员:企业领导人员、质量管理、设计、工艺等科室及有关车间人员和使用单位代表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