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复习单选题_理学-查字典自考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查字典自考网 >> 理学 >> 自考“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复习单选题

自考“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复习单选题

发布时间: 2016-06-29 来源:查字典自考网

第一部分:单项选择题(共计264题)

1、“格物致知”指的是社会调查研究的“描述作用”。

2、“实事求是”指的是社会调查研究的“解释作用”。

3、在社会学家中,属于实证主义者的是“迪尔凯姆”。

4、标志着社会研究进入实证化阶段是“《自杀论》”。

5、早期的研究性调查是从美国社会学的“芝加哥学派”开始的。

6、人类学家林德夫妇将人类学的社区研究方法运用于现代城镇的研究,写了“《中镇》”一书。

7、创立了目前仍广泛使用的统计调查模式的是美国社会学家“斯托福”。

8、在以拉扎斯菲尔德努力下,社会调查的方法得以成熟的是“多变量分析”。

9、社会调查的起源可追沭到公元前数千年的古代埃及和古中国的“人口统计”。

10、恩格斯利用在英国工厂的便利条件,写成“《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11、威廉。配弟在分析英国的社会经济状况时,运用的一书是“《政治算术》”。

12、为以后的行政统计调查的制度化奠定基础是法国财政大臣“柯尔柏”。

13、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产业工人进行分析是运用凯特勒的“平均人概念”。

14、迪尔凯姆创立了社会调查研究的实证程序“研究假设—经验检验—理论结论”。

15、恩格斯系统地研究了自然科学的方法论的问题,写了“《自然辨证法》”。

16、20世纪二三十年代建立的民意调查机构,其中最为出名的是美国“盖洛普民意测验所”。

17、民意调查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费希尔1928年创立的“抽样理论”。

18、在毛泽东的倡导下,中央于1941年作出了“《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

19、根据调查对象的范围可以分为“普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和个案调查”。

20、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的实践中倡导的一种调查方式是“典型调查”。

21、19世纪末20世纪初,社会调查研究的主要方式是“个案调查”。

22、在纵贯研究的几个类型中,每次都是从同一个总体中抽取样本是“趋势研究”。

23、同期群研究每次从一个固定的人群中抽取样本,它要了解“同一类人”的变化。

24、在现代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都设立“政策研究室”。

25、应用性调查研究除了为政府和企事业提供信息外,更多地用于“社会问题”调查与诊断。

26、典型调查的主要作用在于通过少量典型来了解全局的关键是“选取具有典型性的调查对象”。

27、描述性研究不是从理论和假设入手,而是从“观察”入手。

28、归纳的主要作用是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而不是发现“一般原理”。

29、所有生产效益不好的企业的领导班子都不团结,这是使用了“归纳推理”。

30、科学的程序说明,科学研究都是从“问题出发”。

31、在实地研究中,国外的方法论专家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分析定性资料的“反复比较法”。

32、美国社会学家加勒关于人口密度的研究的基本假设是“人口密度影响人类行为”。

33、1930年5月,毛泽东进行一项大型调查是在“江西寻乌”。

34、最常用的演绎推理规则是“演绎三段论”。

35、选择调查方法属于社会调查研究的“调查阶段”。

36、实地研究主要采用“归纳法”

37、美国社会学家怀特在《街角社会》中主要采用了“实地研究”。

38、对于寻乌调查中未能回答的问题,在几个月之后作了解答是“兴国调查”。

39、由归纳和演绎这两个逻辑推理过程构成是“科学研究”。

40、在研究任务的具体化调查研究的中心和重点是“研究课题”。

41、毛泽东说过,初步探索采用的方法是“走马观花”。

42、研究假设概括地说明了社会现象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它是对现象的一种“理性认识”。

43、在一般调查中,人们不用“变量”这一术语,而只是用“明确定义的概念”。

1、条件式陈述的基本形式是“如果A,则B或只要有A, 才会有B”。

2、差异式陈述的基本形式是“A与B在变量Y上(或无)显著差异”。

3、流动人口比非流动人口的犯罪率高,是犯了“层次谬论”。

4、所谓操作化是通过对抽象概念的定义来选择或制定“调查指标”。

5、在用多个指标度量一个复杂的概念时,需要建立一个“综合指标”。

6、“调查指标”是概念内涵中某一方面内容的指示指标,它表示经验层次的现象。

7、爱因斯坦曾说,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是指“选择研究课题”。

8、研究假设要以“变量”的语言说明现象的特征及其关系。

9、所有的天鹅都是白的是一个“命题”。

10、家长的文化水平和职业影响子女的升学意愿这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因果关系”。

11、条件式陈述常常说明两个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12、必须有明确研究假设的调查研究类型是“解释性和理论性的调查研究”。

13、理论的基本单位是“概念”,它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

14、定比尺度更有利于反映变量之间的比例关系,这种关系一般可用“百分比”表示。

15、量表法中最常用的是“总和量表法”。

16、使用两种以上的测量手段度量同一客体,以便相互验证,这种方式称为“三角测量”。

17、测量的过程不可避免地回受到一些错误信息的影响,其中,信度是受“随机误差”。

18、选择对有关情况比较了解的人来鉴定调查资料的效度。这也称为“经验效度”。

19、对事物的定性测量一般使用“定类尺度”。

20、1951年创立了被广泛采用的测量层次的分类法“史蒂文斯”。

21、不能作加、减、乘、除等数学运算,而只能作“是”或“否”这样的回答是“定类尺度”。

22、在人们的心理测验或态度测验中对某一事物的满意程度是测量中的“定序尺度”。

23、对人们的经济地位和文化程度的测量是“定序尺度”。(也称等级、顺序尺度)

24、不仅能区分事物,而且能反映社会现象的大小是“定序尺度”。

25、不仅能将变量区分类别和等级,而且可以确定变量之间的数量和间隔的是“定距尺度”。

26、如人的智商和温度的测量等都是“定距测量”。(也称等距尺度、区间尺度)

27、只能作加减,而不能作乘除等运算的是“定距尺度”。(因为它没有绝对的零点)

28、如身高、年龄、出生率、工资增长速度都是“定比尺度”。(也称比例、等比尺度)

29、首先提出社会指标这个概念术语的是美国社会学家“鲍威尔”。

30、前苏联把社会指标确定为对社会过程进行质量和数量的概括一书是“《社会学手册》”。

31、我国在总结国内统计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编制了《社会指标体系》是在“1983年”。

32、在社会研究中,人们常常把采用非概率抽样的“大样本调查”包括在内。

33、20世纪,数理统计学中“抽样理论”的建立使抽样调查的两大关键问题得到解决。

34、在一次抽样中,抽样框的数目是与“抽样单位”相对应的。

35、在各种方式抽样的调查中,代表性最高的是“随机样本”。

36、整体抽样的优点在于:它可以通过“变换抽样单位”扩大抽样的应用范围。

37、社会科学中的抽样方法是与“政治选举的预测”一起发展起来的。

38、1936年,成功地进行了美国总统选举民意调查的社会学家是“约翰。格兰和艾伦尔。郎乌利”。

39、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抽签方法是属于“简单随机抽样”。

40、机械抽样指的是“系统抽样”。

41、美国最著名的民意测验者盖洛普正确地预言总统的选举用的就是“定额抽样”。

42、被美国社会学家艾尔。巴比称为是社会调查的支柱是指“问卷”。

43、问卷是社会调查中用来收集资料的一种工具,它的形式是“问题表格”。

44、在封面信中,首先要说明“调查者的身份”。

45、封闭式问题的优缺点正好与开放式问题相反,所得资料特别适用于进行“定性分析”。

46、在大规模的正式调查中,主要采用以“封闭式问题”构成的问卷。

1、在设计问卷时一条首要原则,就是要认识到“为回答者考虑”是其出发点。

2、一般设计好的问卷不能直接将它用于调查,而得把初稿用于一次“试调查”。

3、从目前情况看,大部分调查往往采用“客观检验法”。

4、问卷法的灵魂是“调查目的”。

5、在民意测验中所用的问卷中用的最多是“是否式的问卷”。

6、问卷法的适用范围除了受被调查者文化水平的影响外,还受“总体构成情况”的影响。

7、你每天上班在路上需要的时间,这样的问题属于“是否式”。

8、您每月的工资收入落在“61—100元”这个是“定序变量”。

9、问题“您的父母退休了吗?”,错误在于“问题有双重含义”。

10、问题“医生认为抽烟对人体有害,你的看法如何?”,错误在于“问题带有倾向性”。

11、问题“您是否赞成物价不进行改革?”,错误在于“不要用否定形式提问”。

12、例:请问您家属于下列哪一类家庭?这个问题的错误在于“概念抽象”。

13、例:您现在的实际文化程度相当于?这个问题的错误在于“问题提法不妥”。

14、例:您常看哪一类电视节目?这个问题的错误在于“问题与答案不协调”。

15、例:您认为哪些是一个合格的厂长应该具有的?这个问题的错误在于“答案设计不合理”。

16、量表是适用于较精确地调查人们“主观态度”的测量工具。

17、我们可以把量表看作衡量某一概念的“综合指标”。

18、总加表也称为“利克特量表”。

19、在总加量表的设计中,试调查最重要的是检查每道题的“分辨能力”。

20、在考核和评价一个人的能力、素质和工作绩效时,通常是设计一份“测评表”。

21、测验是以“间接”的方式收集资料的方法。

22、测量方式有直接与间接之分,对于行为的测量通常是“直接测量”。

23、常模是比较的标准,通常将样本的“平均得分”作为该测验的常模。

24、现代的测验方法主要来源于“预测诊断”。

25、作为考察与识别人的一种重要方法在人事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的是“测验”。

26、由美国心理学家莫雷诺在1903年所创立的是“社会计量法”。

27、小群体研究资料的收集一般采用“问卷法”。

28、一般来说,描述性分析常采用图示法即“社群图”。

29、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对美国两个海军飞行中队的士气进行测量是“詹金斯”。

30、民意测验作为社会调查的一个重要工具,还得力于“盖洛普”。

31、民意测验是要以样本的状态来推论总体状况,因而它一般采用“随机抽样”。

32、从20世纪30年代到五六十年代,国外的全国性民意测验通常采用“定额抽样”(配样)。

33、50年代以后,盖洛普民意测验改为“分层随机抽样”。

34、在对人们的意见、态度进行调查时,要掌握的原则是“适度模糊”。

35、民主评议量表属于“调查量表”。

36、斯坦福——比纳量表用于“智力测验”。

37、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各地组织部门利用民主评议的方法对干部进行考核属于“民意测验”。

38、访问法是访问者通过“口头交谈”的方式向被访问者了解社会情况的方法。

39、在结构式访问中,访问者的主要工具是“问卷”。

40、结构式访问的最大优点是访问结果便于量化并可以进行“统计分析”。

41、重点访问这个方法的创造者是美国社会学家“默顿”。

42、重点访问法的重点不是指访问对象的重点挑选,而是“访问所侧重的内容”。

43、座谈法是一种集体访问方法,也就是通常说的“开调查会”。(毛泽东)

44、根据长期实践经验,座谈会的人数以“5—7”人为宜。(不超过10人)

45、访问法是一种社会交往过程,访问中调查者与被调查者之间形成了一种“社会互动关系”。

46、为了访问的成功,在准备工作中还要对被访人的“社区特性”有所了解。

1、对个人生活史的研究属于“深度访问”。

2、毛泽东亲自倡导,并在中国广泛使用的一种访谈方法是“座谈会”。

3、通过电话对被访问者进行访问的访谈方法是“间接访问”。

4、完全属于无结构式访问的是“客观陈述法”。

5、访问法的最大特点是“面对面的社会交往过程”。

6、头脑风暴法属于哪种调查方法采用的方式“座谈会”。

7、科学的观察除了利用人的感觉器官以外,还经常借用“科学工具”将观察的结果记录下来。

8、非参与观察是指观察者以“旁观者”的身份,置于身于调查对象群体之外进行的观察。

9、“结构式观察”是事先制定好观察计划并严格按照规定的内容和程序实施的观察。

10、“无结构式观察”是指对观察的内容、程序事先不作严格的规定,依实际情况随机决定的观察。

11、参与观察的第一步是“进入现场”。

12、作为参与观察者到了现场后,要设法消除当地群众的“戒备心理”。

13、“结构式观察”是在严格规定和控制下进行观察的特殊形式。

14、美国社会学家贝尔斯在观察群体内人际互动的情况时,就设计了“团体互动类别”。

15、从食堂的剩饭桶、垃圾桶中的丢弃物分析出某些行为倾向,这属于“累积物观察”。

16、运用参与观察法,调查太平洋的突布兰岛的人类学家是“马林诺斯基”。(英国)

17、对波士顿的工人居住区所作的小群体社会互动的研究是“怀特”。(《街角社会》)

18、年轻人谈恋爱时相互察颜观色,属于“日常观察”。

19、观察者只是记录或描述观察对象的语言和行为而不加以解释,这属于“有结构的非参与观察”。

20、通过对城市建筑、农村住房、公路上的车辆的观察来反映人民生活水平的变化,者属于“间接观察”。

21、审核是指在着手对原始资料进行“审查与核实”。

22、访问法是一项搜集“口头情报”。

23、在无结构式访问中,被调查者和调查者之间可以通过直接交谈相互影响,发生“双向反馈”。

24、资料的整理是根据“研究目的”将经过审核的资料进行分类汇总。

25、第二手资料是指间接调查所获得的资料,主要指用“文献法”所获取的资料。

26、从严格的意义上讲,分类和分组都是一种“定性分类”方法。

27、在调查初期建立的分类系统往往是“现象分类”。

28、分类的关键在于选择和确定“分类标志”。

29、编码是将问卷的信息数字化,转换成统计软件和统计程序能识别的数字,这是一种“信息代换”。

30、在总体上按两个以上标志进行层叠分组的统计表是“复合分组表”。(交互分类表)

31、某人年龄栏内填写的是23岁,而工龄栏内填写的是18年,这个资料违背了“准确性原则”。

32、通过统计资料进行了重新分组,满足了自己研究的需要,然后再加以利用的例证“《俄国的发展》”。

33、科学分类法指的是“本质分类法”。

34、企业按所有制分为全民、集体、私人,这属于“按品质标志分类”。

35、统计分析方法可以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一种清晰精确的“形式化语言”。

36、人们把根据事实,运用经验和判断能力,逻辑思维方法进行的预测称为“定性预测”。

37、把根据数据、统计资料,运用统计分析方法进行的预测称为“定量预测”。

38、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统计分析是保证正确使用统计分析的必要条件。

39、对社会现象作定量研究和分析的科学武器是“统计学”。

40、简单算术平均数法就是直接由“原始数据”计算算术平均数的方法。

41、当使用第二手资料的统计表计算平均数的时候,要用“加权平均算术法”进行计算。

42、“众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重复次数最多的标志值。

43、为了揭示数据资料的全面特征,还要计算离中量数,用以说明数据的“差异程度”。

44、异众比率是指非众数的次数与“总体内全部总体单位”的比率。

45、“离散系数”是标准差与算术平均数据的比值,用百分数表示。

46、相关分析要一个量数表明事物间相互依存的密切关系程度称为“相关系数”。

1、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依赖于事先的“理论分析”。

2、“推论统计”研究如何将样本的统计值推论为总体的参数值。

3、根据对某一总体特征的初步了解而作出的假设称为“虚无主义”。

4、根据随机抽样调查资料而作出的假设称为“研究假设”。

5、通常地把概率不超过0.05或0.01的事件当作“小概率事件”,也称为“显著性水平”。

6、某大学的学生中绝对部分来自城市,这是指“众数”。

7、算术平均数使用于“无开口组的定距变量”。

8、与中位数相配合的离中量数是“四分位差”。

9、离散系数只使用于“定距变量”。

10、要测定相同或不同总体中个案的相对位置,可以通过计算“标准分”。

11、统计调查的变量分析最早是由法国社会学家“迪而凯姆”运用到社会研究中来的。

12、两个变量在统计上相关、实际上也相关,这种关系称为“相互关系”。

13、因果关系用符号表示“X→Y”。

14、在社会研究中,人们常将一些具有固定性、持久性的变量作为“自变量”。

15、检验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的最重要,最系统的办法是引入“第三个变量”。

16、详析模式使调查近似于“事后的实验设计”。从而成为社会科学中最有力的证明模式之一。

17、在确定了两变量间的原有关系为真后,则可以检查“内含变量”。

18、在内含变量分析做完后,就要进行“中介变量”的检验。

19、通过条件关系的分析我们还可以对事物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20、手心冒汗与心跳的关系就是“对称关系”。

21、疏离态度与社会地位的关系是“相互关系”。

22、父亲的教育水平与孩子对自身的职业选择有关,它们的关系是“因果关系”。

23、详析模式的正式形成归功于美国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

24、详析模式的主要思想来源于“斯多弗”在其名著《美国士兵》中所做的工作。

25、既可以将真变假,甚至完全改变一个关系的真理方向的控制变量是“歪曲变量”。

26、为将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具体化,需要引入的控制变量是“内含变量”。

27、为寻找两个变量之间的因果链条,需要进行“中介变量”的控制检验。

28、理论分析的任务不仅是定性分类,而且还要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规律性”。

29、在统计调查中,资料分析的第一步是对大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30、在统计调查中,资料分析的第二步是对统计结果进行“理论分析”。

31、理论分析的最终结果是得出概括性的“研究结论”。

32、提出建立理想类型的方法的社会学家是“韦伯”。

33、历史比较法常用于“宏观社会”的研究。

34、法国社会学家杜尔克姆提出,导致社会的发展变迁是社会“劳动分工”的发展。

35、毛泽东对新式大地主和旧式大地主的归纳就是结合“历史比较分析”的理论概括。

36、分析因果关系有多种方法,在自然科学中常采用是“实验法”。

37、在无法采用定量分析的情况下,可采用定性分析法,即“列举归纳法”。

38、在1872年提出由客观事实中归纳出因果关系的一般方法是英国哲学家“穆勒”。

39、因果分析的逻辑思想与实验法和变量分析的思想是一致的,他们都符合“形式逻辑”。

40、从各个角度、各个对立的方面进行思维的抽象与综合就是“辨证分析”。

41、结构—功能分析适用于说明具有“自我调解”功能的系统。《论法的精神》—“孟德斯鸠”

42、韦伯关于现代官僚制的研究使用的方法属于“理想类型法”。

43、认为社会发展是从民俗社会到法理社会的社会学家是“滕尼斯”。

44、五种由客观事实中归纳出因果关系的方法中,作为相关分析思想基础的是“求同求异法”。

45、五种由客观事实中归纳出因果关系的方法中,共变法是“回归分析”的思想基础。

46、最早对社会进行结构功能分析的学者是“孟德斯鸠”。

1、费孝通教授在概述社会调查的主要方法是“结构功能分析”。

2、调查研究报告是反映调查研究“成果”的一种书面报告。

3、学术研究报告则着重于对社会现象的“理论探讨”。

4、对于揭示和分析某一社会现象的原因的社会调查作标题是“提问的形式”。

5、在陈述的介绍中,应该采取的写作手法是“沙漏法”。

6、在学术研究报告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是“方法部分”。

7、在方法部分的结尾,常常需要对调查程序、方法、样本、资料等方面的“质量”进行评估。

8、在较小的研究报告中,结果和讨论两部分常结合在一起,作为“结果与讨论”一个部分。

9、目前许多专业刊物上发表的研究报告,常常以“摘要”来代替小结。

10、在研究报告的结尾处作为标题的是“参考文献”。

11、对于报告中引用别人的资料,常常通过加以说明的是“注释”。

12、《择友不当是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原因》,此报告的标题属于“以结论式的语言或判断句作为标题”。

13、在一般刊物上较少见的标题形式是“以提问的形式作标题”。

14、在采用双标题的调查报告中,副标题一般采用表达的是“一般陈述式”。

15、说明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了什么,这是学术研究报告的“结果”。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当前热点关注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相关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