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专业”管理心理学复习笔记十三_理学-查字典自考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查字典自考网 >> 理学 >> “行政管理专业”管理心理学复习笔记十三

“行政管理专业”管理心理学复习笔记十三

发布时间: 2016-06-29 来源:查字典自考网

第十三章 组织文化

第一节 组织文化的一般概述

一、组织文化的概念:

(一)所谓组织是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中所形成的,为本组织所特有的,且为组织多数成员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等的总和及其在组织活动中的反映。

(二)西方的学者提出者有:

1.希恩在1984年对组织文化下的定义是:组织文化是指特定的组织在处理适应外部环境和内部整和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时所发明、发现或发展起来的基本假说的规范。

2.克拉克、霍恩则认为组织文化是“主要依靠符号来获得和传递的形式、感受和反映的方式”,其基本核心是传统意识和价值观。

3.《管理意志》的作者鲍尔提出的定义是“我们处理周围事物的方法”。

4.迪尔和肯尼迪在《公司文化》是指组织文化的定义:(注意看书P326)

(三)中国学者认为组织文化的定义有:

1.三层次说:(1)外显部分——指企业组织中的“厂房、设施、机器、装备、服务、厂容厂貌”。(2)制度文化——指组织的规章制度、公约、纪律等制度形态的东西。(3)精神文化即核心层——指组织的价值观念、信念、理想等精神形态的东西。

2.两元说:(1)物质文化——指机器、设施、厂容厂貌、商品包装、商标。(又称外显文化、硬文化或表层文化)(2)精神文化——指组织中的共同价值观、信念、传统、作风。(又称隐形文化、软文化或深层文化)

3.精神文化说:它认为组织文化是以价值观为核心的,包括信念、作风、行为规范在内的各种精神现象。

二、组织文化的类型

(一)按组织文化的内容性质可分为:A:人和型。B:挑战型。C:创业型。D:守成型。E:发展型。F:求和型。G:技术型。H:智力型、I:服务型。

(二)按组织文化的活力程度可分为:A:活力型组织文化。B:官僚僵化式组织文化。C:停滞型组织文化。

(三)按不同民族和国家来划分: A:美国的组织文化。B:日本的组织文化。C:中国的组织文化。

1.美国组织文化,主要特征:(1)建立共同的价值观。(2)个人能力主义。(3)软硬结合。价值观主要有:(1)崇高的目标。(2)参与决策和管理。(3)追求卓越。(4)建立亲密文化。

2.日本组织文化,

<1和魂洋才。它是构成日本企业文化的核心。“和魂”实际上是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国文化的产物,是“汉魂”的变种和东洋化。而“洋才”则是指西洋(欧美)的技术。

<2家族主义。

(1)家族主义是日本组织文化的显著特色。这种家族主义观念,在企业中则表现为“团队精神”。

(2)谓家族主义就是把家庭的伦理道德移植到集团中,而企业管理活动的目的和行为又都是为了保持集团的协调、维护集团的利益、充分发挥集团的力量。

(3)家族主义精神要求和谐的人际关系,因此“和为贵”的思想是日本组织文化的核心。

<3以人为中心。以人为中心的思想是日本组织文化的重要内容。

<4日立公司认为,人比组织机构更为重要“的组织风土,企业用尊重、信任和关怀来沟通与员工之间的感情。

<5松下公司认为,“人的智慧、科学知识和实践经验都属于社会财富,而且比黄金更有价值”。还提出了“造物之前先造人”的思想。

3.中国组织文化

<1中西文化比较中的三种思潮(1)“民族虚无”论。即把中国传统的民族文化统统给予否定,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要反传统、瓦解清除旧传统,只能是“全盘西化”。(2)“儒学复兴”论。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中国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问题统统归结为放弃儒学的后果,似乎只有恢复儒学才是振兴民族精神的唯一途径。(3)“中西合璧”论。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中国原有的伦理道德、价值观是值得继承和发扬的一种文化遗产。但是对于西方的文化我们也不应该拒绝,应吸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对西方组织文化的借鉴

(1)管理学界的研究。其中影响较大的研究中国组织文化的专著有:A:《中国企业文化——现代与未来》;B:《管理之魂》;C:《中国社会主义企业精神》;D:《企业文化学》E:新视野、新思路——企业文化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F:建设社会主义企业文化;

(2)企业界的实施。

(3)探索和借鉴。在西方组织文化理论和实践中,值得借鉴的是:A: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和观念。B:顾客至上的经营的理念。C:追求卓越的价值观。D:诚实守信的商业价值观。E:开拓创新的不懈追求。F:主动合作的团队精神。G:追求效率和效益的竞争意识。

<3中国组织文化的特点

(1)致富经国。(2)义利两全。(3)以和为贵。(4)勤俭为本。(5)公证廉洁。(6)任人惟贤。(7)自强不息。(8)辨证思维。

三、组织文化的作用(注意看书P341)

1.导向作用。2、凝聚作用。3、激励作用。4、规范作用。5、创新作用。6、辐射作用。

第二节 组织文化建设

一、组织文化建设的内涵

1.组织文化的建设,就是指组织的领导者有意识地培育优良文化克服不良文化的过程。这一过程也称为组织的“软管理”。

2.组织文化建设的内容

<1企业价值观体系。<2科学的经营管理。<3全方位激励的管理方法。<4增强企业内部凝聚力。<5加强礼仪建设。

<2塑造组织形象。

3.组织文化建设的步骤

<1建立领导体制<2建立独立部门。<3制定计划。<4对组织现存文化的盘点。<5目标组织文化的设计。<6实施计划。

二、组织文化建设的原则

1.目标原则。2、价值原则。3、卓越原则。4、参与原则。5、成效原则。6、亲密原则。7、正直原则。8、环境原则。

三、组织文化建设的途径

(一)中外若干企业基本价值观举例(了解)

1.日本基于他们独特的民族文化,较早注意企业精神和价值观的培植。例如:

<1松下电器公司的“松下精神”。

<2日立制作所的“独立自主的积极进取的精神”。

<3丰田汽车公司的“家族创新精神”。

<4本田汽车公司的“人为中心”精神。

<5东京西武百货公司的“激励精神”。

2.美国的社会文化特点同日本家族主义迥然不同。例如:

<1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的“最佳服务精神”。<2明尼苏达矿产制造公司的“开拓创新精神”。<3联合航空公司的“深入现场精神”。<4惠普公司的“尊重个人价值”的精神。<5卡彼勒公司的“追求卓越精神”。<6达纳公司的“简朴无华精神”。<7德尔塔航空公司的“团结协作精神”。<8约翰逊公司的“家用医护精神”。

3.韩国高士达、大武、现代等大企业强调以忠于团队为荣、忠于公司为荣的企业精神,培植以厂为家、家庭亲情主义的精神,追求成功的坚强意志和自我牺牲精神。

4.新加坡企业的“重视效率”精神等,对企业迅速发展起来推动作用。

5.香港、台湾等地区倡导的是以人为中心的企业精神、创新精神、团队精神和“创、远、信”精神。

6.中国内地的一些的公司的价值观:

<1首都钢铁公司有“开拓进取、当家作主、顽强拼搏”的首钢精神。

<2第一汽车制造厂有“争第一,创新业”一汽精神。(3)攀枝化钢铁公司有“攀登精神”。

<3上海第十七棉纺织厂有“龙头精神”。

<4大庆油田有“三老四严”、“四个一样”、“艰苦创业”的“大庆精神”。

<5天津碱厂有“团结、奋进、必胜”的“天碱精神”。

<6四川长城钢铁厂有“开拓、进取、求实、创新”的“长钢精神”。

<7广东核电合营有限公司有“安全发电、追求卓越、以人为本、团队精神”的“大亚湾精神”。

(二)培植组织文化的过程和方法

1.单位领导层明确意义、制定规划阶段。这是第一阶段,主要是提高企业干部的认识,统一干部层的思想。这是整个工作能否胜利进行的关键。

2.动员群众总结经验、归纳提炼阶段。这是第二阶段,采取领导动员、经验介绍、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深入发动群众。

3.典型引导、宣传推广和实践阶段。这是第三阶段,将从大量群众的建议中提炼出来的企业文化,再反作用于实际。

注:这一阶段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将已经条理化的企业文化、基本价值观编写成材料,广泛深入地宣传。

<2树立体现企业价值观的典型和英雄人物,使之直观化、形象化。

<3建立和修订有关制度,不断强化组织文化,企业和职工的价值观的形成一个积累过程。

以上三个阶段,经验证明:组织文化或企业文化所以能成功地被塑造,关键在于领导者一贯之的倡导和身体力行。

(三)组织形象的塑造

1.注:组织形象革命是市场竞争由“商品力到销售力,再到形象力的过程”。

2.组织形象战略的概念,所谓组织形象战略是“将企业经营理念和个性性质,通常统一的视觉设计加以整和传达,使公众产生一致认同感和价值观,从而创造最佳经营环境的一种商品经营之道”。国际行家们称之为“赢的策略”、长期拓展市场的利器。

<1组织形象战略20世纪50年代起源于美国。

<2首先认识到CI,是广东太阳神集团有限公司为先导。

(四)组织形象的构成

1.理念识别系统(MI)。就是一个企业由于具有独特的经营哲学、宗旨、目标、精神、道德、作风等等而区别其他企业。它包括四项基本内容:企业使命、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目标。其具体的表现形式为:信念、口号、标语、守则、歌曲、警语、座右铭以及企业高层人员的精神和讲话。新型的企业价值观应包含以下三个方面内容:A:活力价值观体系。B:凝聚力价值观体系。C:创造力体系。

2.行为识别系统(BI)。就是指在企业理念统帅下企业组织及全体员工和各项活动所表现出来的一个企业与其他企业的区别。它的基本内容分为对内和对外两个方面。对内的活动有:业务培训、员工教育、奖惩活动、工作环境、职工福利及研究开发项目等。对外的活动有:市场调查、广告活动、公关活动、公益文化活动、促销活动、竞争策略以及与各类公众的关系等。

3.视觉识别系统(VI)。这是指一个企业由于独特的名称、标志、标准色等视觉要素而区别于其他企业。它的基本内容的“基本要素和应用要素”两大部分。基本要素包括企业名称、标志、标准字、造型等。应用要素主要包括办公事务用品、产品包装、广告、车辆、建筑、环境等。

四、组织的形象定位

1.所谓形象是指组织的总体特征和实际表现在社会公众的反映,即组织在社会公众中获得的总体评价。邓小平设计的中国形象:

<1在国际上,给人民一个改革开放的形象(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2努力造就“经济大国”的形象(提高综合国力,从贫困到小康)。

<3给国际国内树立一个安定团结的形象(鉴于现实教训,稳定压倒一切)。

<4保持两个文明的协调发展的形象(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5维护独立自主的形象(不信邪、不怕鬼)。

注:它突出社会主义形象建设:政局稳定、人民团结、生活改善、文化建设和科技发展。

五、形象产业化

1.“形象产业化”的概念认知。(2)“形象产业化”的推展意义。

2.“形象产业化”与培植组织文化的特定关联。

3.“形象产业化”与“注意力经济”。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当前热点关注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相关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