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年自考“工程心理学”资料(六)_理学-查字典自考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查字典自考网 >> 理学 >> 07年自考“工程心理学”资料(六)

07年自考“工程心理学”资料(六)

发布时间: 2016-06-29 来源:查字典自考网

第六章 决策

1.决策:研究者认为决策的任务是:

①人们必须从多个选择中挑选一个选择项的任务;

②要有一些与这些选择有关的可用信息;

③时间进程相对要长;

④这个选择是带有不确定性的,即并不清楚哪一个是最佳选择。决策过程应包括风险,一个好的决策者应能有效地评估每个选择项的风险。

有两种决策:一种是快速的、自动的“知觉-行动”决策。一种是有控制的,需要付出努力,进行分析才能完成的决策。

2.决策的理性模型有时也称为常态模型,因为它们能指出人们理想状态时应该怎么做,他们并不需要描述人们实际上是怎么作出决策的。

3.常态决策模型:常态决策模型的中心概念是效用,效用即每个选择的总价值,或者每一个结果或产品对决策者来说价值是多少。

4.期望效用理论:该理论认为,任何一种决策均是类似于一种“博弈”形式的决策,每一个选择项均有一个或多个与之有关的结果的价值和概率

期望效用理论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人们马上会发现,生活中许多选择项对不同的人来说有不同的价值。

5.主观期望效用理论:该理论仍坚持,每个结果都是期望概率与其价值概率的乘积。但是,这个价值成分是主观的,依赖于个体差异。

这个模型假定,人们作出决策时是根据主观期望效用值的高低来进行的。我们可以通过了解概率和一系列决策选项的效用,就可以根据这个模型预测出一个“合理”的或内在一致的选择。

6.描述性决策模型:特沃斯基和卡纳曼发现,决策的改变依赖于决策问题是如何呈现的。

7.框架效应:由呈现方式不同而导致的决策上的变化被称作框架效应。

8.满意决策:一个早期的著名的描述模型就是西蒙提出的“满意决策”模型。西蒙认为,通常人们并不是作出一个唯一的、最好的,或最合适的决策,而是选择一个能达到目的的、“足够好”的决策,即获得一种满意感就行了。这种决策方法简称为“满意决策”。

如果信息量相对较小,而且时间又很充裕,决策时人们需要仔细分析各种选项和它们的“效用”。但如果信息量超过了人们的认知加工能力的限制,而且时间也有限,这时,人们倾向于采用启发式决策。

第二节 启发式和偏见

9.该模型把认知成分的特征和意识、努力及决策紧密联系起来。

10.从信息加工角度来看决策应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

①线索接受和整合。

②假设的生成。

③假设的评估和选择。

④产生并选择行动方式。

11.决策过程中产生影响的因素和认知缺陷包括:

①进入工作记忆中的线索信息的数量和质量。

②对每一个决策活动的可利用的时间长充。

③注意资源。

④知识的数量和质量。

⑤从长时记忆中提取相关信息的能力。

⑥工作记忆的能力限制。

这些影响因素和认知局限提醒我们,可以退而求其次,作出一个次优决策。

12.决策过程中启发式的运用?

⑴在获得和运用线索中的启发式。在这一阶段通常出现的简单启发式或偏见有:

①注意集中在一些有限的线索上。人们只能用一些相对较少的线索,去形成一个外部世界或系统的图像。

②首因线索。人们在一段时间里接受线索进行决策时,通常在运用这些信息时会有一些倾向或偏见。

③对后来线索的不注意。

④线索的显著性。

⑤对不可信线索赋予过高权重。

⑵假设生成中的启发式。影响这个阶段的启发式和偏见有:

①数量有限的假设形成。

②可用性启发式。人们对于被认为是最近的或最常用的信息,是最容易提取的。

③典型性启发式。

④过分自信。

⑶假设评定和选择中的启发式。

①认知固着。一旦一个假设生成或被选择,人们就会用它来解释接下来的线索,但有时我们还是用先前的假设,这就是认知固着的过程。

②从众偏见。倾向于寻找一些一致的信息,而忽略不一致的信息。

⑷行动选择中的启发式和偏见。

①提取少数行动。

②行动可利用性的启发式。

③结果的可利用性。

13.自然决策:是指“人们在现实条件下,运用他们的经验进行决策”。

自然决策的特征:

①非结构性问题;

②不确定性的、动态的环境;

③信息充裕的环境,情景线索可以很快地改变;

④认知加工过程是一种迭代行为/反馈回路;

⑤多重变化和/或个体和组织目标的竞争;

⑥有时间限制或时间压力;

⑦高风险;

⑧在某种程度上有多人参与决策。

14. SPK模型:描述了在任务操作过程中,人们可以使用的认知控制的三个水平。认知控制的三个水平是:基于技能的行为、基于规则的行为和基于知识的行为。

如果人们对任务非常熟悉,他们将在基于技能的操作水平上加工这些信息,对知觉到的内容将是自动化的、无意识水平的加工。

在这个阶段出现错误通常由两方面引起:

①注意方向错误

②过分关注该任务,而干扰了一个自动化的行为的结果。

15.认知连续体理论:决策过程是一个从直觉到分析的认知连续体,加工可能就是在直觉和分析之间快速振荡的过程。

16.情景意识:恩兹利将“情景意识”定义为“在一段时间和空间里的环境元素知觉,对它们含义的理解和在不久的将来对它们的状态的设计。

她指出,SA有不同的水平,这是随认知的复杂性而变化的。水平1是对状态的觉知、归因、在环境中相应元素之间的动态关系;水平2是与个人对目标的理解相关的线索;水平3是对环境中的将来活动内容的设计。

17.再认启动决策:专家只简单地再认一些线索模式和只提取一个单一的行动流程,然后去执行。这种决策过程西蒙看作是一种“直觉”。

18.再认启动决策模型有三个基本假设:

第一,决策时,人们根据自己的经验,会产生一个似是而非的选择;

第二,如果决策者是专家,时间限制将不会削弱其操作,因为他们会采用快速的模式匹配,而这会抵消时间压力的限制;

最后,有经验的决策者能“接受一个行动过程,而不用比较和对照一系列可能的行动过程”。

19.根据潘宁顿和哈斯特的模型,决策包括三个活动:

①人们接受信息并建立一个因果脚本,以便解释这个信息

②产生一系列可能的行动

③启动一个匹配过程,去寻找一个最符合这个因果脚本的行动。

这个模型最重视第一个活动,即建立一个因果解释,是决定行动选择的关键。

20.自然决策模型中:自动化的基于技能加工、直觉性的基于规则的加工、分析性的基于知识的加工。

第四节 决策辅助系统

21.决策辅助包括:

①操作支持的重新设计

②培训

③决策辅助系统:

决策表:通常都列举了一些可能的结果、概率和每项行动的效用。决策者输入期望概率和效价,通过计算每个选项的平均期望效价,得到一个较为理性的决策。

决策树:在代表能够导致一系列的决定和可能结果时是非常有用的。

专家系统是基于计算机的决策辅助系统。

认知支持-更为成功的尝试是运用计算机帮助人们克服一些偏见。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当前热点关注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相关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