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年10月自考“变态心理学”北大笔记(27)_理学-查字典自考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查字典自考网 >> 理学 >> 07年10月自考“变态心理学”北大笔记(27)

07年10月自考“变态心理学”北大笔记(27)

发布时间: 2016-06-29 来源:查字典自考网

一、阿尔茨海默病

1.阿尔茨海默病最先由阿尔茨海默提出。

2.阿尔茨海默病早于65岁发作是提早发作。症状的发展通常比较缓慢,表现为认知功能的持续下降。

二、血管性痴呆

1.血管性痴呆通常是由“中风”引起的。

2.血管性痴呆病人通常会丧失运动和言语能力,这种梗塞通常出现在皮层或白质。

3.与阿尔茨海默病相比,血管性痴呆对心理的破坏似乎理大。

三、皮克氏病-额叶性痴呆

1.当神经元不断退化并严重影响到额叶时,就会出现额叶性痴呆,即皮克氏病。

2.由皮克氏病导致的痴呆通常在50~60岁之间发作,但诊断还是要基于对大脑的精确检查,以便发现额叶区域神经元的显著变化。

四、由帕金森病引起的痴呆

帕金森病是由于大脑皮层下多巴胺神经元恶化导致的。

五、痴呆的原因

阿尔茨海默病的脑损伤带来的生化结果就是,乙酰胆碱水平的异常低下。乙酰胆碱是一种对记忆非常重要的神经递质。

六、痴呆的治疗

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最新研究进展是,发现了尼古丁明显疗效。尼古相可以提高大脑乙酰胆碱的活动水平。吸烟会降低患阿尔茨海默病以及帕金森病的可能性;尼古丁对大脑神经递质受体的直接作用,可以提高动物的学习和记忆能力。

第四节老年期其他精神障碍

一、老年抑郁

1.临床描述

抑郁是老年人最普遍的一种心理障碍。老年人患抑郁症的危险,可能跟生理疾病水平,以及他们的生活经历有关,因为这些生理因素阻碍了他们在自理、与他人交往,以及享受生活上的能力。

第十四章精神分裂症及分裂样精神病

第一节概述

1.1896年,德国医生克雷佩林在长期临床观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精神分裂症及分裂样精神病。这一疾病多发生在青年,最后发展成衰退,故合并上述类型命名为早发性痴呆。

2.20世纪瑞士精神病学家布鲁勒,指出情感、联想和意志障碍是本病的原发性症状,而中心问题是人格的分裂,故提出了“精神分裂”的概念。

3.CCMD-3对精神分裂症的描述是:

(1)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

(2)多起病于青壮年;

(3)常常缓慢起病;

(4)具有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障碍及精神活动不协调。

(5)自然病程多迁延,反复加重或恶化;

(6)有自知力障碍,并有社会功能严重受损

(7)符合病程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持续超过一个月。

第二节病因和发病机理

一、遗传因素

二、环境中的社会心理和生物学因素

1.内分泌因素

2.病前个性特征

部分精神分裂症病人在病前即存在一些特殊的个性特征,如孤僻、内倾、怕羞、敏感、思想缺乏逻辑性、好幻想等。

3.环境因素

4.社会心理因素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当前热点关注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相关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