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08年自考西方社会学理论考试大纲_考务考籍-查字典自考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查字典自考网 >> 考务考籍 >> 湖北08年自考西方社会学理论考试大纲

湖北08年自考西方社会学理论考试大纲

发布时间: 2016-06-30 来源:查字典自考网

课程名称:西方社会学理论

课程代码:0280

第一部分 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任务

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西方社会学理论》是社会工作本科专业通用的专业理论课。

《西方社会学理论》主要研究对象是西方社会学在发展过程中先后出现的各种学术理论及其发展演变的一般规律。

《西方社会学理论》是社会工作本科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程。

本课程的考试是按照全日制普通高校的相同专业相同课程的要求进行水平合格考试,目的是检验本课程的应考者是否达到普通高校的《西方社会学理论》课程的合格水平,其对象是参加全省社会工作本科专业自学考试的应考者。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1、学习《西方社会学理论》,要了解西方社会学理论演变的历史进程和一般规律,掌握西方社会学主要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基本内容。

2、学习《西方社会学理论》,要弄清西方各种社会学理论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所反映的西方社会现实,进一步加深对西方社会的理解。

3、学习《西方社会学理论》,要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对各种理论进行辩证分析,并吸收其合理的因素,提高分析和解决中国社会问题的能力。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西方社会学理论》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古典社会学理论;二是现代社会学理论;三是社会学理论的新发展。本课程与社会学概论、西方社会思想史等课程关系密切,它的开设应在《社会学概论》等基础课程之后。

第二部分 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绪论:西方社会学理论产生的思想基础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这一章主要介绍了西方社会学理论产生的思想基础以及西方社会学理论得以发展的历史传统和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新特点。学习这一章,要宏观认识西方社会学理论产生、发展演变的过程及其特点,了解西方社会学理论是对已有的社会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的历史事实。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促进西方社会学理论产生与发展的主要知识力(重点)

识记:(1)柏拉图;(2)亚里士多德;(3)社会契约论;(4)社会契约论的代表人物;(5)天赋权力;(6)理性原则;(7)三权分立;(8)《国富论》;(9)圣西门。

理解:(1)社会契约论的基本观点;(2)圣西门关于工业社会的基本观点。

应用:(1)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社会观的区别;(2)法国启蒙思想的评价。

(二)西方社会学理论发展的四种主要历史传统(次重点)

识记:(1)功利主义;(2)实证主义;(3)历史主义;(4)实用主义;(5)一只"看不见的手".

理解:(1)功利主义的基本内容;(2)实证主义的基本内容;(3)历史主义的基本内容;(4)实用主义的基本内容。

应用:(1)实证主义与历史主义的区别;(2)美国实用主义的特点。

(三)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西方社会学理论发展的特点(一般)

识记:(1)乔治。瑞泽尔社会分析的四个主要层次;(2)杰弗里。亚历山大社会分析的四个主要层次;(3)诺伯特。维利社会分析的四个主要层次。

理解: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的理论综合的特点。

应用:(1)微观-宏观的整合与能动性-结构的整合的联系与区别;(2)安东尼。吉登斯与玛格丽特。阿切尔在关于能动性和结构的问题上的主要分岐。

第一编 古典社会学理论

第一章 实证主义社会学的创始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要求掌握实证主义社会学创始人孔德对社会学的主要贡献,孔德关于社会静力学与社会动力学的基本观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孔德提出"实证社会学"(重点)

识记:(1)社会学之父;(2)孔德的主要著作;(3)实证。

理解:(1)神学、形而上学、实证三阶段的特点;(2)"整体先于局部"的内涵。

应用:孔德对社会学建立的贡献。

(二)孔德的社会静力学与社会动力学(次重点)

识记:(1)社会静力学;(2)社会动力学;(3)静力学从属动力学。

理解:(1)社会静力学的内涵;(2)社会静力学的组成;(3)社会动力学的内涵。

应用:(1)孔德从人性结构分析社会秩序;(2)社会变迁三阶段的特点;(3)社会静力学与社会动力学的主要区别。

(三)斯宾塞的社会进化论(一般)

识记:(1)斯宾塞的主要著作;(2)实证社会学的基本出发点。

理解:斯宾塞社会有机体的观点。

第二章 迪尔凯姆的社会学理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这一章主要介绍了迪尔凯姆的社会学理论。通过这一章的学习,要求重点理解迪尔凯姆将社会学研究对象界定为社会事实,将社会团结划分为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并将集体意识和社会分工分别看作是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的基础的重要社会学观点。同时要求结合对迪尔凯姆其他社会学理论的学习,正确评价迪尔凯姆对古典社会学理论的贡献。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迪尔凯姆社会团结和社会分工理论(重点)

识记:(1)《社会分工论》;(2)机械团结;(3)有机团结;(4)集体意识。

理解:(1)机械团结的特征;(2)有机团结的特征;(3)集体意识的内涵;(4)集体意识是机械团结的精神基础;(5)社会分工是有机团结的物质基础。

应用:(1)机械团结与有机团结的区别;(2)迪尔凯姆对社会学的贡献及理论弱点。

(二)社会事实是社会学研究的对象(次重点)

识记:社会事实。

理解:社会事实的内涵。

应用:社会事实的三个特征

(三)社会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一般)

识记:把社会现象(或社会事实)作为物来研究。

理解:社会学方法的三条准则。

应用:用《自杀论》说明社会事实必须根据别的社会事实来解释的原则。

第三章 社会学古典时期的理解问题(略)

第四章 齐美尔的社会学理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这一章主要介绍了齐美尔的社会学理论。通过这一章的学习,要重点掌握齐美尔关于社会的本质、社会学研究任务、社会交往的形式、社会交往者的类型以及文化类型与社会分化等方面的论述,正确评价齐美尔对社会学的贡献及其理论的局限性。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社会的本质与社会学的任务(重点)

识记:(1)齐美尔;(2)社会;(3)互动;(4)形式;(5)形式社会学;(6)社会交往者;(7)社会几何学。

理解:(1)齐美尔关于社会的本质的论述;(2)齐美尔关于社会学三领域的划分;(3)社会交往的形式;(4)社会交往者的类型。

应用:齐美尔关于社会交往形式的论述。

(二)文化的类型与社会分化(次重点)

识记:(1)主体文化;(2)客体文化;(3)文化的悲剧;(4)社会分化;(5)有机的标准;(6)理性的标准。

理解:(1)主体文化的内涵;(2)客体文化的内涵;(3)"有机的标准"的含义;(4)"理性的标准"的含义。

应用:(1)主体文化与客体文化的关系;(2)社会分化对互动形式的影响。

(三)货币哲学(一般)

识记:《货币哲学》。

理解:货币对个人的影响。

应用:如何评价货币在社会发展过程的作用。

第五章 韦伯的理解社会学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这一章主要介绍了韦伯的理解社会学。理解社会学最有价值的部分是韦伯提出了"解释性理解"、"价值中立"和"理想类型"的方法论原则,这是我们学习的重点。另外,通过学习,还要掌握韦伯对社会行动类型、科层制等社会现象的论述。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韦伯关于社会学研究方法的论述(重点)

识记:(1)理解;(2)理解社会学;(3)解释性理解;(4)主观恰当性;(5)因果恰当性;(6)客观可能性;(7)价值中立;(8)理想类型;(9)历史的理想型;(10)类型的理想型。

理解:(1)"理解"的内涵;(2)"理解社会学"的含义与基本任务;(3)"理解"的确定性的两个基础;(4)"理解"的类型;(5)主观恰当性的内涵;(6)因果恰当性的内涵;(7)价值中立是学术研究的规范原则;(8)理想类型是一种概念体系。

应用:价值中立与价值判断的区别。

(二)社会行动与社会结构的类型(次重点)

识记:(1)《经济与社会》;(2)社会行动;(3)目的合理性行动;(4)价值合理性行动;(5)情感行动;(6)传统行动;(7)社会结构。

理解:(1)社会行动的涵义;(2)社会行动的类型;(3)社会结构的类型。

应用:(1)社会行动与其他行动的区别;(2)"共同体化"的社会结构与"社会化"的社会结构的差异。

(三)合法统治的理想类型与科层制特点(一般)

识记:(1)合法统治;(2)传统型统治;(3)卡里斯马型统治;(4)法理型统治;(5)科层制。

理解:(1)传统型统治的实质与特点;(2)卡里斯马型统治的实质与特点;(3)法理型统治的实质与特点。

应用:(1)"合法统治"三种理想类型的不同基础及其相互区别;(2)科层制的特点。

第二编 现代社会学理论

第六章 功能主义理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这一章主要介绍了西方社会学中几种主要的功能分析概念框架及有关理论。通过这一章的学习,要求掌握功能理论的最基本的观点,分析功能理论各代表人物之间理论承继关系,正确分析功能理论的合理性和局限性。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帕森斯的抽象功能主义(重点)

识记:(1)帕森斯;(2)《社会行动的结构》;(3)《社会系统》;(4)现代社会学理论的第一次综合的标志;(5)帕森斯由"单元行动"分析转向"社会行动系统"分析的标志;(6)社会行动;(7)唯意志行动论;(8)单元行动;(9)社会系统;(10)模式变项;(11)AGIL功能分析模型。

理解:(1)社会行动的要素;(2)模式变项的五组基本类型;(3)帕森斯的功能体系和AGIL公式包含的主要意义。

应用:如何正确评价帕森斯的功能理论。

(二)默顿的经验功能主义(次重点)

识记:(1)默顿;(2)《十七世纪英国的科学、技术与社会》;(3)中层理论。

理解:(1)中层理论的内涵;(2)默顿的功能分析范式。

应用:默顿功能主义与帕森斯功能主义的区别。

(三)社会学功能主义理论的来源(一般)

识记:(1)拉德克利夫。布朗;(2)马林诺夫斯基;(3)《科学的文化理论》;(4)功能。

理解:(1)古典社会学家的功能论思想的主要表现;(2)马林诺夫斯基功能理论的基本观点。

应用:如何评价马林诺夫斯基功能理论对帕森斯的影响。

第七章 社会冲突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这一章主要介绍了西方社会学中冲突理论的理论来源和主要观点的演变过程。通过这一章的学习,要求了解各种冲突理论的基本观点,把握各冲突理论的内在差异,正确辨别冲突理论与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的本质区别。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科塞的冲突理论(重点)

识记:(1)科塞;(2)《社会冲突的功能》;(3)冲突;(4)现实冲突与非现实冲突;(5)内群体冲突与外群体冲突;(6)安全阀制度。

理解:(1)冲突的涵义;(2)科塞论社会冲突的根源;(3)现实冲突与非现实冲突的内涵与区别;(4)内群体冲突与外群体冲突的内涵与区别;(5)群体内冲突的功能表现;(6)外群体冲突的功能表现;(7)安全阀制度的内涵。

应用:(1)科塞对社会冲突类型的划分;(2)科塞论社会冲突的功能;(3)科塞冲突理论的合理性和局限性。

(二)达伦多夫的辩证冲突论(次重点)

识记:(1)达伦多夫;(2)《工业社会的阶级和阶级冲突》;(3)权力与权威;(4)冲突强度;(5)冲突烈度。

理解:(1)权力与权威的内涵;(2)冲突强度与烈度的内涵;(3)达伦多夫论社会冲突的根源;(4)达伦多夫论社会冲突的形成;(5)达伦多夫论社会冲突的程度。

应用:(1)达伦多夫辩证冲突理论与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的本质区别;(2)达伦多夫辩证冲突理论的积极意义与局限性。

(三)冲突论的思想渊源(一般)

识记:(1)现代社会冲突论的先驱;(2)《权力精英》。

理解:(1)马克思社会冲突思想的主要内容;(2)权力精英的内涵。

应用:马克思社会冲突论对现代冲突论的影响。

第八章 社会交换理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这一章主要介绍了西方社会学中以霍曼斯和布劳等人为代表的社会交换理论。通过这一章的学习,要求理解社会交换理论的核心内容,了解社会交换理论的理论来源及其与相关理论的区别与联系,掌握社会交换理论的两种基本取向,即个人的心理的取向和结构的集体的取向,正确分析交换论的合理性和局限性。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霍曼斯的行为主义交换理论(重点)

识记:(1)霍曼斯;(2)行动;(3)互动;(4)情感;(5)刺激;(6)报酬;(7)成本;(8)投资;(9)利润;(10)剥夺;(11)满足。

理解:(1)成功命题的内涵;(2)刺激命题的内涵;(3)价值命题的内涵;(4)剥夺——满足命题的内涵;(5)攻击——赞同命题的内涵;(6)理性命题的内涵。

应用:如何评价霍曼斯的行为主义交换理论。

(二)布劳的结构交换论(次重点)

识记:(1)布劳;(2)社会吸引。

理解:(1)社会吸引的内涵;(2)微观结构交换过程的四个阶段。

应用:(1)微观结构中的社会交换与宏观结构中的社会交换的异同;(2)布劳的交换理论与霍曼斯的交换理论的区别。

(三)爱默森的社会交换网络分析(一般)

识记:(1)交换;(2)交换关系;(3)交换网。

理解:(1)单方垄断交换关系;(2)分工式交换关系;(3)社会圈;(4)分层网络式交换关系;(5)中心网络交换关系。

第九章 符号互动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这一章主要介绍了西方社会学中以强调人们对情境的反应,人们之间的互动,强调人们对符号的依赖为基本理论构架的互动理论。通过这一章的学习,要求理解互动理论的核心观点,了解互动理论的起源与发展,掌握互动理论的内容差异及各自的局限性。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布鲁默的符号互动论(重点)

识记:《符号互动主义》。

理解:(1)符号互动的涵义;(2)互动的两种类型;(3)符号互动的三种"产品".

(二)戈夫曼的戏剧分析(次重点)

识记:(1)《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现》;(6)戏剧分析;(7)印象管理。

理解:(4)戈夫曼戏剧分析的实质与要素;(5)印象管理的内涵。

(三)符号互动论的起源(一般)

识记:(1)米德;(2)詹姆斯;(3)杜威;(4)帕克;(5)库利;(6)托马斯;(7)包得文;(8)《心灵、自我与社会》;(9)符号互动论之父;(10)"被概括了的他人".

理解:(1)心灵的本质与内容;(2)自我的本质;(3)社会的本质。

第十章 现象学社会学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这一章主要介绍了现象学社会学的来源与发展。通过学习,重点了解现象学社会学理论的来源,现象学社会学家对生活世界的论述及其他们观点的相互承继关系。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舒茨论生活世界(重点)

识记:(1)舒茨;(2)《社会世界的现象学》;(3)生活世界;(4)预先给定性;(5)自然态度;(6)主体间性。

理解:(1)生活世界的涵义与基本特点;(2)自然态度的涵义;(3)主体间性的本质;(4)目的动机与原因动机的区别。

(二)伯格与勒克曼论生活世界与社会结构(次重点)

识记:(1)《实在的社会建构》;(2)日常生活;(3)社会世界是意识过程的文化产物。

理解:(1)日常生活的涵义;(2)社会结构的涵义。

应用:伯格、勒克曼对舒茨"生活世界"理论的发展。

(三)现象学社会学的知识背景(一般)

识记:胡塞尔。

理解:自然的立场。

第十一章 俗民方法学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主要介绍了俗民方法学的理论来源、创立及其后期发展路向。通过这一章的学习,重点了解加芬克尔在俗民方法学发展中的贡献,理解加芬克尔对实践行动合理性的论述,掌握俗民方法学后期发展的主要路向,特别是谈话分析的理论目标及其特征,要学会正确评价俗民方法学对社会学理论发展的贡献及其理论局限性。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加芬克尔创立俗民方法学(重点)

识记:(1)俗民方法学的创立者与创立时间;(2)实践行动的可说明性;(3)实践行动的索引性与索引性表达;(4)实践行动的反身性。

理解:实践行动的合理性属性。

应用:(1)现象学与现象学社会学对俗民方法学的影响;(2)语言学与语言哲学对俗民方法学的影响;(3)索引性表达与客观表达的本质区别。

(二)俗民方法学的发展(次重点)

识记:(1)《俗民方法学研究》;(2)谈话分析。

理解:谈话分析的理论目标及其特征。

(三)俗民方法学的影响(一般)

理解:俗民方法学与现象学社会学的关系。

应用:俗民方法学的影响及其理论的局限性。

第三编 社会学理论的新发展

第十二章 新功能主义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这一章主要介绍了帕森斯之后功能主义的新发展。通过这一章的学习,重点了解以亚历山大和卢曼为代表的新功能主义的主要观点,学会分辩新功能与传统功能主义的差异。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新功能主义及其理论特征(重点)

识记:(1)新功能主义;(2)《新功能主义》。

理解:(1)新功能主义理论传统;(2)新功能主义的特征。

应用:功能结构理论与结构功能理论的主要区别。

(二)亚历山大的新功能主义(次重点)

识记:(1)亚历山大;(2)文化断裂。

理解:(1)新功能主义与传统功能主义不同的方法论基础;(2)亚历山大新功能主义的分析模型;(3)市民社会的内涵。

(三)卢曼的系统功能主义(一般)

识记:(1)卢曼;(2)一般社会系统理论;(3)自我指涉;(4)自我主题化。

理解:(1)社会系统的涵义;(2)自我指涉的涵义;(3)自我主题化的涵义;(4)系统环境的三个维向。

应用:(1)卢曼论系统与环境关系的主要特征;(2)社会系统的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第十三章 哈贝马斯的批判理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这一章主要介绍了哈贝马斯的批判社会学理论。通过这一章的学习,要求理解哈贝马斯早期关于三种兴趣的思想,领会他的交往行动理论,深刻了解他关于"生活世界"的基本观点,并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分析其理论的局限性和阶级实质,并学会透过哈贝马斯的理论及其产生的社会背景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层危机。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重点)

识记:(1)批判理论的代表人物;(2)哈贝马斯;(3)"交往行动理论"的提出;(4)《交往行动理论》;(5)交往行动。

理解:(1)交往行动的涵义;(2)交往行动与其他社会行动的区别;(3)社会行动的四种类型;(4)交往行动发展的三个阶段;(5)交往行动的三种职能。

应用:交往行动的合理化。

(二)哈贝马斯论三种认识兴趣(次重点)

识记:(1)《认识与兴趣》;(2)经验——分析的科学;(3)历史——解释学的科学;(4)批判的社会科学。

理解:(1)认识与兴趣的涵义;(2)人类认识与兴趣的三种类型与功能。

应用:哈贝马斯关于认识与兴趣关系的观点。

(三)生活世界(一般)

识记:生活世界。

理解:(1)生活世界的涵义;(2)生活世界的结构与三种解释范式。

第十四章 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与现代性观点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这一章主要介绍了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与现代性的观点。通过学习,要求重点掌握吉登斯结构化理论的主要概念与核心内容,特别是吉登斯关于行动与结构关系的论述,学会正确评价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同时要求理解吉登斯关于现代性的特征与动力来源的论述。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重点)

识记:(1)吉登斯;(2)《社会的构成》;(3)行动;(4)结构;(5)结构二元性;(6)结构性原则;(7)结构丛;(8)结构性特征。

理解:(1)行动的涵义;(2)结构的涵义;(3)结构二元性的涵义。

应用:(1)吉登斯论述结构与行动关系的基本线索。

(二)吉登斯的现代性观点(次重点)

识记:(1)现代性;(2)《现代性的后果》;(3)《现代性与自我认同》。

理解:(1)现代性的四种基本特征;(2)现代性的三种动力来源。

(三)吉登斯理论来源与影响(一般)

理解:吉登斯对实证主义、功能主义和进化理论的批判。

应用:吉登斯对社会学理论的贡献及其局限性。

第十五章 布尔迪厄的社会学理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主要从静态和个别的角度介绍了布尔迪厄理论的实践、惯习和场域三个重要范畴,并以此为基础从动态和联系的角度讨论了他的发生结构主义理论。通过这一章的学习,要求重点理解实践、惯习和场域的涵义及其相互关系。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布尔迪厄论实践、惯习和场域(重点)

识记:(1)布尔迪厄;(2)《社会科学研究探索》;(3)实践;(4)惯习;(5)场域。

理解:(1)参与性对象化的涵义;(2)实践的特性;(3)惯习的涵义;(4)惯习与社会世界的关系;(5)场域的涵义;(6)场域与惯习的关系。

(二)布尔迪厄的发生结构主义(次重点)

识记:布尔迪厄发生结构主义公式。

理解:(1)资本在发生结构主义公式中的作用;(2)策略的类型。

(三)布尔迪厄关于品位的研究(一般)

识记:《区分:品味判断的社会学批评》。

理解:阶级关系与文化关系。

第十六章 理性选择理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主要介绍了理性选择理论的经济学与方法论基础,科尔曼理性选择理论的基本概念与主要观点以及他关于法人行动的主要观点。通过这一章的学习,重点识记理性选择理论的主要概念,理解各种概念的涵义,理解并掌握科尔曼理论的基本出发点、重要观点,并学会对科尔曼理论进行正确评价。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科尔曼理性选择理论的主要观点(重点)

识记:(1)科尔曼;(2)《社会理论的基础》;(3)行动系统;(4)行动者;(5)资源或事件;(6)结构性相互依赖;(7)行为性相互依赖;(8)进化性相互依赖;(9)社会交换;(10)社会优化;(11)社会均衡。

理解:(1)科尔曼理论的两个基本出发点;(2)行动者"相互依赖"的三种形式及其差异;(3)行动的三种类型;(4)社会优化的涵义;(5)社会均衡的涵义。

应用:(1)社会优化与社会均衡的区别;(2)科尔曼理性选择论的意义与局限性。

(二)科尔曼的法人行动理论(次重点)

识记:(1)法人行动;(2)法人行动者;(3)社会选择。

理解:(1)法人行动者的涵义;(2)社会选择的涵义;(3)社会选择的资本与条件;(4)社会选择的类型。

(三)理性选择理论的基础(一般)

识记:(1)理性选择理论的方法论特点;(2)理性选择理论的基本模型。

理解:理性选择理论的基本原理。

第十七章 柯林斯的冲突社会学与互动仪式链理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这一章主要介绍了柯林斯早年的冲突社会学观点以及颇具特点的互动仪式链理论。通过学习,要求学会分析柯林斯的冲突理论与传统冲突理论的区别,理解互动仪式链理论的主要概念以及柯林斯关于互动仪式的基本观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柯林斯的互动仪式链理论(重点)

识记:(1)柯林斯;(2)局部情景;(3)互动仪式;(4)互动仪式链;(5)文化资本;(6)情感能量。

理解:(1)互动仪式的涵义与要素;(2)互动仪式的结果;(3)互动仪式的资源;(4)互动仪式链的涵义。

(二)柯林斯的冲突社会学观点(次重点)

识记:《冲突社会学——关于一门解释性的科学》。

应用:柯林斯冲突理论与传统冲突理论的主要区别。

(三)微观转变策略(一般)

识记:(1)《论宏观社会学的微观基础》;(2)微观转变策略。

理解:微观还原的优点。

第十八章 后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社会学(略)

第三部分 有关说明和实施要求

一、本课程考核的能力层次的说明

本课程主要考查应试者识记、理解、应用三个方面的能力:

1、识记能力:要求知道、记忆并准确地表述西方社会学理论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重要概念和范畴。

2、理解能力:要求在识记的基础上,理解教材中有关西方社会学理论所涉及的重要概念、范畴的内涵,把握各种主要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基本内容。

3、应用能力: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对西方社会学理论形成的社会背景和基本观点及各种理论的前后演进与区别、联系进行辩证分析,并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对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合理性因素、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进行评述。

二、教材

1、指定教材:侯钧生主编:《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年3月第1版。(暂定)

2、推荐教材:黎民、张小山主编:《西方社会学理论》,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三、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应熟知考试大纲对课程提出的总要求和各章的知识点。

2、应掌握各知识点要求达到的能力层次,并深刻理解对各知识点的考核目标。

3、辅导时,应以考试大纲为依据,指定的教材为基础,不要随意增删内容,以免与大纲脱节。

4、辅导时,应对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宜提倡"认真阅读教材,刻苦钻研教材,主动争取帮助,依靠自己学通"的方法。

5、辅导时,要注意突出重点,对考生提出的问题,不要有问即答,要积极启发引导。

6、注意对应考者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自学能力的培养,要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独立学习,在自学过程中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做出判断,解决问题。

7、要使考生了解试题的难易与能力层次高低两者不完全是一回事,在各个能力层次中会存在着不同难度的试题。

8、助学学时:本课程共6学分,建议总课时108学时,其中助学课时分配如下:

章 次 内 容 学 时
绪论 西方社会学理论产生的思想基础 4
第一章 实证主义社会学的创始人 6
第二章 迪尔凯姆的社会学理论 6
第四章 齐美尔的社会学理论 6
第五章 韦伯的理解社会学 6
第六章 功能主义理论 8
第七章 社会冲突论 8
第八章 社会交换理论 8
第九章 符号互动论 8
第十章 现象学社会学 8
第十一章 俗民方法学 6
第十二章 新功能主义 4
第十三章 哈贝马斯的批判理论 6
第十四章 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与现代性观点 6
第十五章 布尔迪厄的社会学理论 6
第十六章 理性选择理论 6
第十七章 柯林斯的冲突社会学与互动仪式链理论 6
合 计 108

四、本课程命题考试的若干规定

1、本大纲各章所提到的内容和考核目标都是考试内容。试题覆盖到章,适当突出重点。

2、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的试题比例大致是:"识记"为20%;"理解"为30%;"应用"为50%。

3、试题难易程度应合理:易、较易、较难、难的比例为2∶3∶3∶2.

4、每份试卷中,各类考核点所占比例约为:重点占65%;次重点占25%;一般占10%。

5、试题类型一般分为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和论述题。

6、考试采用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50分钟,采用百分制评分,60分合格。

五、题型示例

(一)单向选择题

孔德最基本的社会学思想是

A.秩序是基础,进步是目标

B.冲突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C.行动者通过相互沟通形成一定的系统

D.人类社会是从低级到高级不断进化的

(二)多项选择题

卢曼提出的社会分化的类型有

A.区隔分化 B.水平分化 C.阶层分化 D.功能分化 E.结构分化

(三)填空题

布厄迪尔理论最重要的三个"思考工具"是实践、______和______.

(四)名词解释

社会分化

(五)简答题

人类认识与兴趣的三种类型与功能。

(六)论述题

试评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

湖北自考在线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当前热点关注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相关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