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质量管理学》听课笔记(五)_法学-查字典自考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查字典自考网 >> 法学 >> 自考《质量管理学》听课笔记(五)

自考《质量管理学》听课笔记(五)

发布时间: 2016-06-28 来源:查字典自考网

3、区分供应商的方法:

确定所采购商品的两个因素:

1.采购商品的重要性 2.每类商品的费用情况

形成四种情况:

1.低重要性/低费用 2.低重要性/高费用

3.高重要性/低费用 4.高重要性/高费用

4、联合质量计划的目的和内容:

目的:保持供给双方的合作 内容:经济方面、技术方面、管理方面

5、供应商关系的计划:是指有关识别顾客需要、分析和制定满足这些需要的供应策略方面的活动。

6、制定供应商关系计划的步骤:

1.整理汇编有关组织过去的、当前的和未来的采购活动的各种文件资料

2.从采购活动中识别那些对于企业经营既具有很高的重要性又有很高费用的商品

3.针对该商品组建跨职能的团队,团队中要包括顾客的代表和公司职能部门的代表

4.通过数据收集、调查和其他的需要评估活动来确定顾客的供应需要

5.分析供应行业的结构、能力和趋势 6.分析商品的总占用成本的成本构成

7.将顾客的需要转化为一个供应过程,该过程将使顾客满意并提供管理和优化总占有成本的机会

8.获得管理当局的批准以将所制定的供应测量转入运作部门加以实施

7、制定供应商关系控制的过程(步骤):

1.创建一个跨职能的团队 2.确定关键的绩效测量指标

3.确定最起码的绩效标准 4.减少供应商的基数

5.评价供应商的绩效

8、供应商关系改进的内容:

1.供应过程的管理、测评和持续改进

2.把控制扩展到整个供应链以及供应链的持续改进,确保价值创造

9、供应商关系改进的五个合作层次:

1.组成联合团队 2.降低成本 3.提升价值

4.信息共享 5.资源共享

十、统计思想及其应用

1、数据的类型:

1.计量数据 2.计数数据

2、总体:是指在某一次统计分析中研究对象的全体。

3、样本: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取出来并且要对它进行详细研究分析的一部分个体。

4、正态分布的特点:

1.正态分布概率密度函数曲线是对称的、单峰的钟形曲线。

2.任何一个正态分布仅由均值μ和标准偏差σ这两个参数完全确定;μ确定中心位置,称为位置参数,σ决定分布曲线的形状,称为形状参数;σ越小,曲线越陡,数据离散程度越小,σ越大,曲线越扁平,数据离散程度越大。

3.正态分布曲线下面的面积,是随机变量在相应区间取值的概率,或者说总体中有多大比例的数值落在相应的区间范围内。

5、变异的类型:

1.伴有“不可避免的随机变异”的稳定过程

2.伴有“可确定原因引起的变异”的不稳定过程

6、管理者可能会犯的两个根本性错误:

1.针对所有的实际上是由一般原因引起的瑕疵、抱怨、差错、故障、事故或短缺等质量问题,像特殊原因那样处理。

2.针对所有的实际上是由特殊原因引起的瑕疵、抱怨、差错、故障、事故或短缺等质量问题原因归因于一般原因。

7、统计思想在组织管理中的运用领域:

1.组织层次 2.过程层次 3.单体或个人层次

8、描述性统计:是有效的收集、组织和描述数据的统计方法。

9、统计推断:是一个过程,它根据从总体中抽取的数据、获得关于总体未知特征的结论。

10、参数估计:即根据从总体中抽取的样本估计总体分布中包含的未知参数的方法。

11、实验设计:就是在预先“设计”好的某种条件下有计划的进行实验,从而能够更迅速、更经济、更有效的获得预测某种现象的统计资料,并通过分析实验结果,从中归纳出具有普遍性和可重复性的规律的一种方法。

12、预测性统计:即基于过去的数据来预测未来的统计过程。

13、随机抽样:即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定数目的个体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观察,使每个个体单位都有一定的概率被选入样本,从而使根据样本所做出的结论对总体具有充分的代表性。

14、随机抽样的方法:

1.简单随机抽样 2.分层随机抽样

3.等距随机抽样 4.整群随机抽样

15、抽样检验:是指按照一定的方案,从一批产品中随机抽取样本进行检验,根据样本的检验结果判断该批产品是否合格,并由此判定该批产品是接受还是拒收的验收方法。

16、抽样检验的特点(优缺点):

优点:1.节约了检验费用 2.适用于破坏性测试 3.所需要的检验人员较少

4.由于拒收的是整批产品,而不是仅仅退回不合格品,因此能更有力的促进产品质量的提高

缺点:1.存在接受“劣质”批和拒收“优质”批的风险

2.增加了计划的工作量

3.样本所提供的产品信息一般少于全数检验

17、抽样检验的类型:

1.计数抽样检验 2.计量抽样检验

18、抽样特性曲线(OC曲线):是指一个抽样检验方案(N,n,A)确定后,产品批的接受(确定产品批为合格)概率L(p)与产品批的实际质量水平(合格率p)间的关系曲线。

19、过程能力:是指一个过程处于稳定状态时,也就是当操作者、机器、设备、原材料、方法和环境等因素处于标准条件下,过程所具有的加工精度和加工能力。

20、过程能力研究的程序:

1.选择一个有代表性的机器或过程环节(工序)

2.确定过程的相关条件 3.选择一个有代表性的操作者

4.提供达到标准等级的原材料 5.制定所用的计量与测量方法

6.提供记录测量值和条件的方法

21、过程能力指数:CP=T/6σ≈T/6S T:产品规范确定的容差范围

σ:过程标准偏差 S:样本标准偏差

22、控制图的用途:

1.确立统计控制状态

2.监视过程并在过程超出控制限时提供报警信号

3.确定过程能力

23、控制图的应用程序:

1.选取控制图拟控制的质量特性 2.选用合格的控制图种类

3.确定样本组、样本量和抽样间隔

4.收集并记录至少20—25个样本组的数据,或使用以前所记录的数据

5.计算各组样本的统计量 6.计算各统计量的控制界限

7.画控制图并标出各组的统计量

8.研究在控制界限以外的点子和在控制界限以内排列有缺陷的点子,并标明异常(特殊)原因的状态

9.决定下一步的措施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当前热点关注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相关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