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新闻采访与写作”串讲资料(2)_文学-查字典自考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查字典自考网 >> 文学 >> 2002年“新闻采访与写作”串讲资料(2)

2002年“新闻采访与写作”串讲资料(2)

发布时间: 2016-06-29 来源:查字典自考网

二十七。 访问的准备、方法及深化

* 采访准备的实践意义:

1. 做好准备,是接近采访对象的第一步;

2. 做好准备,能尽快拉近与采访对象的感情距离;

3. 做好准备,会使记者成为一个采访的快手;

4. 做好准备,将增强记者的新闻敏感,更好地发现和抓住新闻;

5. 做好准备,有助于开拓采访的深度和广度。

* 采访的准备工作分为两种,即平时准备和临时准备

平时准备:

1. 学习理论政策,认清当前形势

2. 了解全局情况,掌握社会动向

3. 多方面增长知识,扩大采访视野

4. 广泛积累资料,适应工作需要

* 关于平时准备的具体问题:

1) 了解情况和掌握动向的重点

A. 一是各行各业贯彻招待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的情况;

B. 二是干部和群众在一个时期的思想活动

C. 三是实际工作是的成就、经验、矛盾和主攻方向

D. 四是各条战线涌现出来的典型,冒尖的人和事

2) 积累知识的主要途径是:

A. 一要读书看报,广采博取;

B. 二要结合工作,重点攻关;

C. 注重社会实践,无字“天书”,不可忽视

3) 资料积累的分类:

思想积累、情况积累、信息源的积累、业务资料的积累、知识性资料的积累

临时准备:

1. 明确报道思想

2. 选择、了解采访对象

选择什么样的采访对象?

A. 选择最熟悉情况的人

B. 选择多层次多方面的人物

C. 选择不同意见的采访对象

D. 对同一类型的采访对象要选择典型

3. 背景材料的收集与分析

4. 特定报道对象的知识准备

5. 拟定采访计划

二十八。 访问的形式、类型及分类

访问可以是个别访问,也可以是集体访问。

个别访问就是记者与采访对象单独交谈;

集体访问就是记者有意组织或邀约多个采访对象的访问,包括座谈会和记者招待会两种形式。

* 访问活动的类型:因事件访问、因人物访问、因经验访问、因问题访问、因争论访问

* 访问的心理过程:主要表现为接近、融洽、沟通、激发四个阶段。

* 提问的方法与技艺

1. 问法要多样,开放式闭合式问题要结合使用

2. 抓住疑问点

3. 尽量具体

4. 提倡讨论式,赢造双方交流的气氛

* 提问的分类:

1. 开放式提问

-是指提出比较概括、广泛、范围较大的问题,对回答的内容限制不严格,给对方以充分自由发挥的余地。这样的提问比较宽松,不唐突,也常得体。特点:常用于访谈的开头,可缩短双方心理、感情距离,但由于松散和自由,难以深挖。

2. 闭合式提问

-是指比较具体、明确、范围较窄的提问,要求对方回答只能限于提问的具体内容。特点:闭合式提问易突破,常用于深入追问或查证、核实,以及转换话题,也往往比较敏感,要注意提问的角度和口气。

* 访问的要领

1. 因人而异,灵活对待

2. 把握重点,启发诱导

3. 沟通思想,见机行事

4. 少讲多听,广采博纳

5. 求同存异,心理共鸣

* 访问的“心理控制”:

访问这种交往过程,在心理上是相互影响的过程。记者是相互影响的主导方,不仅要对被访问者的心理活动做出正确的判断,随之做出的相应的心理应变,还要善于使对方的心理状态为记者所影响和制约,这就是记者对采访对象的“心里控制”:“心理控制”,并不是说记者可以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对方,而是应当让对方保留不同意见并表示理解,只有求同存异,才能取得共鸣。

* 记录的一般要求:

A.记要点 B.记易忘点 C.记疑点 D.记有关原话 E.记典型情景

* 记者核实访问记录材料的方法有:

1. 向提供材料的本人核实

2. 溯本求源,寻求物证

3. 多方证实与逻辑判断

4. 技术检验

* 观察的特点:

观察作为一种新闻采访方式,就是新闻记者对客观事实进行由表及里的察看与思考活动,借以外来语与搜集新闻素材与线索。

观察分为事前观察、同步观察、事后观察

观察具有直接性、综合性、客观性、经常性、敏感性等特点。

* 现场观察的作用:

1. 辨别真伪,收集素材

2. 印象深刻,生动再现

3. 获得亲知,深化认识

4. 触景生情,寄情于文

5. 见多实广,有利积累

* 现场采访中的瞬间印象主要包括什么?

1. 变动着的事件细节

2. 突发事件的重大疑窦

3. 环境气氛与情景

4. 现场活动及人们的表情、动作、语言、神态等

* 采访是的心理感应规律体现在哪些方面?

1. 记者采访满足对象社会需要的程度,制约着采访的局面

2. “先入为主”的“第一印象”,给采访的氛围渲染上一层“晕轮”

3. “自己人效应”与“异已人效应”诱导着谈话的成败

4. 采访谈话需要稳定的情绪

* 特殊的采访方式分类:

A. 巡回采访 B.易地采访 C.交叉采访 D.蹲点采访 E.隐性采访

* 什么情况下采用隐性采访?

1. 把隐性采访作为记者日常观察、发解情况的辅助手段

2. 某些批评、揭露性的报道可使用隐性采访

3. 某些表扬性的稿件也适合用隐性采访

* 如何多方面挖掘“新闻事实材料”?

1. 找特点

2. 抓问题

3. 会透视,透会现象看本质

* 怎样找特点?

A. 认清形势找特点

B. 通过比较找特点

C. 具体分析找特点

* 抓什么样的问题?

A. 抓实际工作中急待解决的问题

B. 抓社会公众关心的问题

C. 抓带有倾向性的问题

D. 抓事物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

* 怎样找问题的根源?

一是要找新旧体制的矛盾

二是要找新旧思想观念的矛盾

二是要找改革中不平衡的矛盾

* 采访中“结合艺术”理解:

结合本身是一种艺术,包括:

1. 上下结合:将上级精神与实际情况相结合

2. 点面结合:个别和一般、特殊和普遍、局部和整体的结合

3. 横结合:纵的认识:对事物历史与发展的完整了解;横的认识:对一事物与他事物有机联系的了解

4. 正反结合:相反的两个个别事实之间的联系

二十九。 消息的概念、特点、组成成分与结构方式:

* 消息-只报道事情的概貌而不讲述详细的经过和细节,以简要的语言文字迅速传播新近事实的新闻体裁,也是最广泛、最经常彩的新闻基本体裁。

* 消息的特点:

1. 篇幅较短,内容简明扼要,文字干净利落;

2. 常有一段导语,开门见山,吸引读者;

3. 通常一事一报,讲究用事实说话;

4. 更注重时效,报道快速及时;

5. 基本表达方法是叙述

* 消息由导语、主体、背景和结尾组成

* 消息的结构方式常用的有倒金字塔、金字塔、散文式三种

* 消息的分类:

A. 按事实性质分为:事件性新闻和非事件性新闻

B. 按报道内容分为:经济新闻、社会新闻、人物新闻和政治新闻等

C. 按写作特点分为:特写式消息、目击新闻、解释性报道和背景报道

D. 按篇幅长短分为:简讯、一句话新闻和标题新闻

E. 其他样式的分类,有公报式消息、答记者问

F. 西方新闻界对消息的分类:硬新闻、软新闻、纯新闻

G. 按不同的写作形式、写作特点,把消息分为四大类:动态消息、经验性消息、综合消息、和述评性消息

* 事件性新闻-是指以一个独立的新闻事件为核心而展开的新闻报道,其事物变动的时态是突发性或跃进性的。事件性新闻包括大量动态消息、现场特写(新闻素描)等。因具体情况的不同,还可进一步为突出性事件和可预见性事件

* 非事件性新闻-是指与事件性新闻相区别的新闻报道,即对一段时间或若干空间进而发生的情况、经验或问题等概貌性或阶段性的反映,其时态往往是渐进性的。非事件性新闻包括典型报道、深度报道、经验性消息、述评性消息等等。

* 动态消息的概念和特点:

动态消息-也称“纯新闻”,是最常见的消息类型。它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正在发生或新近发生的新闻事实,是反映新事物、新情况、新动向的主要的消息体裁。它有两种不同情形:一种是对刚刚发生的或新近发生的单独事件的报道;另一种是对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具有一定持续性变动事件的报道。

特点是:

A. 能给人以动态感,强调反映事物的最新动态;

B. 讲究“时间”要素,特别注重时效;

C. 短小精悍,一事一报。

* 经验性消息的概念及经验的选择:

经验性消息-是反映某地区或某单位在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中,所取得的典型经验、成功做法及其显著效果的一种新闻体裁。它是典型报道的一种,用以推动全局,指导工作。

经验性消息中经验的选择:

1. 首先应当具有新闻性

2. 要选取新鲜的、富有特点的经验

3. 要先取针对性强、能解决当前突出的实际问题的经验

4. 要选取具有启边和指导作用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经过实践检验的比较成熟的典型经验

5. 不用面面俱到,抓住最主要的经验

* 综合消息的概念、特点及写作要求:

* 综合消息-围绕一个主题思想、从不同侧面概括反映某个事件、问题的全局性情况,或综合报道不同地区、单位具有同类性质又各有特点的多件新闻事实的一种新闻体裁。

* 综合消息的特点:1.不受空间的限制 2.由多地、多件新闻事实组成 3.从不同侧面表现共同主题 4.报道面广,声势大的。

* 综合消息的两种情形:1.横断面综合反映动态、情况 2.纵深度综合反映成就、经验或问题

* 写作要求:1.善于分析概括 2.既有广度,又有深度 3.灵活运用多种表现手法。

* 述评性消息的概念及写作特点

* 述评性消息-也叫新闻述评,是一种以述为主,边述边评、夹叙夹议的新闻体裁。

* 述评性消息的类型:形势述评、工作述评、思想述评

* 述评性消息的基本特点:

A. 以报道事实为主,以评述事实为目的

B. 述评结合,夹叙夹议

C. 针对性强,富有思想性

* 述评性消息写作的基本要求:

A. 述与评要事理交融

B. 议论要精辟,观点要正确、深刻

C. 述评要自然亲切

* 消息的写作要领:

1. 更加注重时效性

2. 运用客观笔法,用事实说话

3. 善于概括和直叙

4. 增加信息量

* 注重时效的表现:

A.讲求时效 B. 以短、快取胜 C. 体现新闻根据 D. 要讲究时效,又合乎时宜

* 消息写作为什么要十分强调讲求时效?

1) 时效性是消息的基本特征之一

2) 讲求时效,才能给受众留下难忘的“第一印象”

3) 讲求时效,才能在日益激烈的新闻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4) 讲求时效,如今愈发具有现实意义

* 如何以短、快还应时效?

1) 一事一报,以短求时效

2) 采用连续报道,体现时效性

3) 快中求好,又快又好

* 如何体现“迟到新闻”和“非事件性新闻”的新闻根据?

最重要的方法是:记者注意跟踪,发现新的情况,紧紧地抓住与事物相关的新近变动,着眼于体现时间上的“最新近点”由近及远,以最新的新闻根据或由头,引出“迟到的新闻”。

体现“迟到的新闻”的新闻根据的方法:A.抓住新闻被披露的事实变动 B.以新带“旧” C.由近及远

体现非事件性新闻的新闻根据的方法:A.事实的新变动 B.与事实相关的事物的新变动 C.发布的契机

* 如何更好的运用客观笔法,把记者主观意图变为“无形的意见”?

1. 按客观事实本身的逻辑性来展开新闻,以事实描述事实,而不是按记者证的主观意图来展开新闻。

2. 通过对事实精心地进行取舍、剪裁、安排和使用,对背景材料的选择和运用,巧妙的寓观点或倾向性于客观报道形式之中

3. 运用客观手法写消息,一般是只叙述事实而不加议论。要让足以说明有关道理的事实来说明问题

4. 巧用“代言人”,让新闻中的人特来发表有关议论

5. 适当交代新闻来源

6. 运用第三人称

* 如何进行概括?

1. 概括叙述事实要有具体实在的内容,不能抽象化、概念化、任何新闻事实都有具体的内容。消息写作中的概括事实,是对具体事实的凝练和综合。

2. 概括叙述事实,还要注意有点形象

3. 消息中的概括,也并不排斥对个别典型细节的反映

4. 消息写作中的概括,还同直叙相联系。

* 如何增加信息量?

1. 在一定量的新闻信息用尽可能少的信息符号来表述

a) “蒙太奇”式行文

b) 避免标题、导语和主体的“三重复”

2. 在有限的篇幅内多输送信息

a) 开拓消息的深度和广度

b) 突出主体信息

* 倒金字塔结构的概念和特点

倒金字塔结构-也称“倒三角”结构,是消息写作中最常用的一种结构方式。它以事实的重要性程度或受众关心程度依次递减的次序,先主后次地安排消息中各项事实内容,犹如倒置的金字塔或倒置的三角形,因而得名。它多用于事件性新闻。

它的主要优点:

1. 最能体现新闻性

2. 开门见山,概括性强

3. 切合读者心理,并能引起其“新闻欲”

4. 便于编辑处理稿件和制作标题

5. 便于记者增加新的重要事实材料。

缺点:

1. 过于标准化,程式化,而缺乏多样性

2. 略输文采,有“虎头蛇尾”之嫌

3. 比较容易出现消息的标题、导语、主体“三重复”现象

* 金字塔结构的概念和特点:

金字塔结构-是按新闻事实发和始末,即依时间顺序安排材料的一种消息结构形式。事实的开始和结束,就是新闻的开头和结尾。它适用二前后时间跨度比较小或者有比较完整、曲折的情节或生动细节的新闻事件,多用于非事件性新闻。

优点:

1. 行文构思比较方便

2. 可以保持新闻事实比较完整的故事性

3. 容易清楚地反映新闻事件原委始末的脉络

缺点:篇幅长容易显得平铺直叙;从头说起,容易显平淡或缺乏新鲜感

* 散文式结构的概念和特点:

散文式结构-是指消息写作中适当吸收散文写法。

优点:比较自由和有文采,比较容易突破消息写作的某些模式、框框,有利于改变千篇一律的面孔,使行文富于变化。

缺点:不大适用于突发性事件和某些经验性报道。

* 导语的概念、功能、重要性:

* 导语-是就以简要的文句,突出最重要、最新鲜或最富有个性特点的事实,提示新闻要旨,吸引读者阅读全文的消息的开头部分。

* 导语的两重任务:一是千方百计把重要的新闻事前主其意义表现出来;二是想方设法吸引启发读者来阅读消息全文。

* 导语的重要性表现在:

1. 导语可以使读者从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

2. 导语的优劣对编辑决定稿件的取舍和确定其编排地位很有影响,甚至起决定性作用

3. 导语写作颇能体现记者的才华和功力

4. 导语为整篇消息定下基调,关系着下文如何顺利地展开

5. 一篇消息只有一条导语,而它是最优化的方案

6. 新闻的实践表明了导语的重要性

* 导语的制作总则

1. 研究人们最感兴趣的是什么,最需要告诉人们的又是什么,把二者和谐的统一起来

2. 从新闻内容中选择最重要点

3. 应有新闻事实,但要避免与主体内容重复

4. 交代消息的来源和新闻根据,给人以可信感

5. 文字精,表达巧,凝练、醒目、明快

* 导语的分类

* 导语分为两大类:直接性导语 、间接性导语

* 直接性导语-是一种最常用的导语形式,即导语中开门见山、简明扼要地突出表现最新鲜、最重要的事实,或最有个性特色、最具有新闻价值的内容。它适用于时效性较强的事件性新闻。直接性导语又可以分为叙述式、总结式、评述式等。

* 间接性导语-又称延缓性导语,是相对于直接性导语的一种常用的导语形式,即导语中曲径通幽,引人入胜,间接体现新闻主题,迂回舒展地引出新闻的核心事实或新闻要旨。可分为描写式、引用式、对比式、设问式

* 主体和结尾

* 消息的主体-又称“新闻躯干”,是一篇消息最基本、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展开新闻内容、阐述新闻主题的关键部分。

* 主体的功能:A. 叙述和补充导语中提到的新闻事实 B. 充分阐发表现新闻主题

* 结尾-是指为了深化新闻主题,强化新闻价值或扩大消息的信息容量,记者根据新闻内容,精心设计的消息的收结部分。

* 在什么情况下用到结尾?

1. 只有当结尾能够加深读者对新闻的感觉和理解;

2. 能够深化新闻的主题、增强新闻报道的社会效果;

3. 能够恰当地“旁人它事”、增加消息的信息量;

4. 或者是为“后续报道”作伏笔的情况下,消息才有必要写结尾,并尽力写好它。

* 常见的结尾写法分类:小结式、评论式、号召式、伏笔式

* 背景的概念、分类和作用

* 新闻背景-是指新闻事实出现的缘由、环境和主客观条件。背景是一篇消息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补充、反衬或烘托新闻事实和新闻主题的重要材料。

* 新闻背景的分类:历史背景、地理背景、人物背景、事物背景、知识背景、社会背景

* 背景的功能:

1. 构成显现新闻事实的新闻价值

2. 说明新闻事实发生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

3. 分析新闻现象与本质、局部与全局等关系

4. 对比映衬新闻事实和主题思想

5. 巧妙地表明记者的观点、倾向

6. 注释事物的特征以及某些专有名词、术语

* 怎样恰到好处的运用背景材料?

1. 不同类型消息区别对待

2. 因时因地因读者对象制宜

3. 服从新闻主题表达的需要,不柯喧宾夺主

4. 要少而精,简明扼要

5. 要灵活穿插,但不要牵强附会

三十。 通讯的写作

* 通讯与消息的区别:

1. 通讯报道的事实比较详尽,完整,而消息则是简略的概述

2. 通讯比消息更具形象性、生动性,所以也更具感染力

3. 通讯文体比较自由

4. 通讯主题鲜明,结构完整

5. 表现手法不同

6. 通讯较消息的时效性差

* 通讯的概念、特点和分类:

* 通讯-也是一种常用的新闻体裁,是对新闻事件、人物和各种见闻的比较详尽而生动的报道。不及交代什么事,而且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情节、细节和有关环境气氛。

* 通讯的特点:

1. 容量大,范围广,取材全面;

2. 讲究结构变化,展开情切,情景交融;

3. 表现手法多样,结合叙述,兼以描写、说明、抒情或议论,富有感情色彩或理论色彩;

4. 比消息的篇幅长,时效性要求较宽松

* 通讯扫表现方法的不同特点可分为:记事、访问记、巡礼、速写、散记、侧记、小故事

根据通讯所反映的具体内容,可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风貌通讯

* 记事-又称介绍、报告等。是通讯应用最多最广泛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常见的通讯报道体裁。也包括写人,表现手法以叙事为主,具体现时详尽。

* 访问记-这是通讯运用较早较多的一种表现形式。访问对象一般是人物,内容或记人物或记人物介绍的事件。

* 巡礼-是一种观光记,参观记,也称“见闻”。对记者自己的所见所闻发出的感想,一般采用鸟橄式的眼光,从全局的角度报道形势、事件、或单位,具有现场感、动态感和亲切感的特点。

* 速写-重在快速捕捉事实的基础上,对事实经过、轮廓、主要特或人物事迹的粗线条表现,是对其中有个性有特点的部分采用简笔勾勒的方法表现对象的总体特征。

* 散记-新闻中的“散文”,用散文的结构方法和笔法,同样要求“开散神不散”。选材、写法都较自由,通常更注意选择知识性、趣味性的新闻事实,而后讲究意境的表现。

* 侧记-报道新闻事实的一个侧面,或就某些片断展开描述,以回答受众某些方面关心 和感兴趣的问题。

* 小故事-是线索单一、情节精干和有故事性的新闻事实的表现。思想上注意以小见大,形式上讲究别致精巧。

* 通讯的结构:

通讯主要有三种结构:A. 纵式 B.横式 C.纵横式结合

* 纵式结构:按事物发展的时间顺序安排材料和按作者对事物发展的认识顺序安排材料

* 横式结构:以空间变换安排材料和以事物性质区别安排材料

* 纵横式结构:以时间顺序为经,空间变换为纬,或者以认识顺序为经,事物性质为纬以及这两类之间的进一步交叉渗透,这样就使作品更加显示出开放自由的形态。

* 通讯的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1) 通讯的叙述和消息的叙述的比较:

A. 消息是概述,通讯是细述

B. 消息较规范,通讯较灵活,有个性

C. 消息的概括性强,通讯比较有形象性

D. 通讯中的叙述常与其他手法结合

2) 抒情的分类:一般把抒情分为直接和间接两类,通讯写作多用间接抒情,在叙述、描写和议论和抒情

3) 通讯中抒情和议论的运用原则:

从内容看,抒情和议论的位置应在高潮之处

从布局看,则以在大的段落结束时居多。

4) 通讯对艺术表现技巧的借鉴:

电影叙事手法(蒙太奇手法)

戏剧化手法(矛盾冲突)

音乐、美术、摄影的借鉴

* 人物通讯的写作特点和方法

写作特点:

1. 人物通讯主要是写人,否则就不能称之为人物通讯

2. 人物通讯仍以新近发生的事实为依托,缘事而起,因事及人,有新闻有才有新闻人物

3. 人物通讯通过报道人物事迹(活动),注意表现人物的精神境界,反映具有时代特征的主题

4. 人物通讯写作,需要记者对人物深入体察和注入激情,在思想感情上息息相通,深刻理解先进人物并与之共鸣,这样才能真正写好人物写好

人物通讯

写作方法:

1. 突出新意,反映时代精神

2. 运用多种表现手法,鲜明地再现人物形象

3. 准确反映人物与党与群众的关系

* 如何鲜明地再现人物形象?

A. 用人物的行动再现人物形象

B. 用人物的语言再现人物形象

C. 写好有关事件、环境、再现人物形象

D. 抓住个性化的细节再现人物形象

* 事件通讯的特征及写作要求

特征:

1. 它所反映的事件的新闻性和典型意义

2. 报道新闻事件的详尽性

3. 报道面比较广泛,写法也较灵活

4. 在叙事中写人

写作要求:

1. 叙事有明确的目的性

2. 线索清晰,脉络分明

3. 形象地再现事件的特性

4. 全面掌握关于事件的材料,力求写出事件的深广度

* 工作通讯的特点及表现手法

特点:

1. 有很强的指导性

2. 有相当的理论色彩

表现手法:

1. 体现新闻性

2. 多用典型材料

3. 写出思想深度

4. 形式多样,运笔灵活

* 工作通讯的新闻性的表现有哪些?

一是寻找“热点”,选准题材

二是先声夺人,放开第一腔

三是客观报道,拓宽路子

* 风貌通讯的写作特点及要求

1. 着力反映变化

2. 描述事物的特征

3. 借景抒情、写出感受

4. 富于知识情趣

* 借景抒情的三种方法:

A. 触景生情,寓情于景

B. 因事抒情,寓情于事

C. 融写景叙事抒情于一体

三十一。 新闻特写及其他

* 新闻特写的概念

新闻特写-截取新闻事实的横断面,即抓住富有典型意义的某个空间和时间,通过一个片断、一个场面、一个镜头、对事件或人物、景物作出形象化的报道的一种有现场感的生动活泼的新闻体裁。

* 新闻特写的个性特点

A 聚焦性 B 描绘性 C 感染性

* 新闻特写的分类

人物特写、事件特写、场景特写、旅游特写

* 新闻特写的写作要领

1. 基础在于观察

2. 再现现场情景

3. 题材集中突出

4. 白描细描并用

* 报告文学的写作要求

1. 新闻性与文学性结合

2. 致力于形象的刻画

3. 深刻揭示社会矛盾

* 调查报告的特征及分类

特征:信息性、动态性、全面性、具体性

分类:基本社情型调查、经验性调查、揭露性调查、研讨性调查、核查汇报型调查

写作要求:

A. 深入第一线,大量占有事实材料

B. 发现新问题,总结新经验

C. 把观点和材料统一起来

* 新闻媒体来信的类别

A. 褒贬型 B. 问题型 C. 述评型 D. 呼吁建议型 E. 咨询求援型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当前热点关注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相关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