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广播新闻专稿
第一节 广播新闻专稿概述
1. 专稿概念 P204
广播新闻专稿是在新闻广播、除广播消息以外的所有新闻报道的总称。
2. 专稿类型 P205
3. 专稿基本属性 P205?
a.注重内容的深度
b.注重突出“为什么”“如何”这两个新闻要素
c.表现手段的多样化(不仅具有反映功能,且具有提示事物来龙去脉及其实质的解释功能、分析功能)
d.表现功能的多样性(专稿则可以同时调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手段)
4. 注重内容的程度 P205?
a.不仅报道重要的新闻事实
b.不仅讲究事实具体,而且重视情节和细节
c.不仅审视事实的新闻价值,更要重视时代精神
5. 专稿的运用范围?
第二节 广 播 讲 话
1. 广播讲话定义 P210
广播电台就听众共同关心的问题或时间,邀请有关人士专题讲解的专稿形式。
2. 广播讲话的类型 P211
a.新闻性
b.政论性
c.知识性
3. 广播讲话的(舆论)作用 P211?
具有很强的指导性
a.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联系
b.是广大群众进行自我教育的好方法
c.增强真实、亲切感、收到更好的播出效果
4. 组织广告的要求 P212
a.精心确定题目和物色讲话人(既要注意讲话题目的针对性,又要有合适的人选。)
b.认真帮助讲话人做好播前准备
c.精心录音制作
第三节 录 音 访 问
1. 录音访问 P214
又称广播专访,是以记者与访问对象交谈为基础的专稿形式。
2. 录音访问特点 P215
a.题材广泛
b.亲切感人
3. 录音访问类型 P216?
a.因人访问
b.因事访问
c.以内问题访问
4. 录音要求(如何录制) P218
a.做好采录前的准备
b.讲究访问艺术
c.做好后期制作
第四节 广播特写和广播速写
1. 广播特写 P221
是运用语言和实况音响,似特写镜头的手法真实、突出地再现客观事物、人物及其活动场景某一局部的专稿形式。
2. 广播特写特征体现 P223
a.注重发觉典型情节和细节
b.着力凸显富于特征的横剖面
c.按特定的构思把各个横剖面集结为有机整体
概括地说,通过比较细腻地再现事物的横剖面,形象而又深刻地表现题材及其内在蕴含。
3. 广播速写 P221?
一种以白描手法勾勒轮廓和特点的专稿形式。
4. 广播速写特征体现 P226
a.注重颉取最富于特点的事实,以典型情节和细节浓缩事件的过程。
b.以白描的手法勾勒事物,再现典型的情节、细节。
5. 广播速写和特写的区别 P221
广播特写着眼于再现事物的局部和人物的个性特点,重视捕捉典型情节和细节,侧重于横割面作细腻的描述。
广播速写主要用于报道新鲜事物,以简洁明快的语言,以粗线条的方式精确地描述事物的瞬间状态。
第五节 现场实况广播与录音剪辑
1. 现场实况广播 P227
又称实况转播、现场直播。这是一种与新闻事件发生发展过程同步的,利用广播专用设备直接从现场播出来的广播形式。
2. 现场实况广播的特点 P227
a.主要运用现场实况音响和客观的描述再现事物。
b.能够给予听众置身现场的感受。
3. 录音剪辑 P227?
由经过剪辑、浓缩的实况音响,简明扼要的解说组合而成的广播形式。
4. 实况广播与录音剪辑的区别 P228(表格中的)
5. 组织实况广播的基本环节 P228
a.认真做好播前准备
b.精心撰写实况基础稿
c.处理好解说词和实况音响的关系
6. 广播基本稿 P228
a.紧扣主题,突出重点
b.善于调动各种语言表现手段
c.保持通俗口语、统一和谐的整体风格
7. 如何作好录音剪辑的制作 P231?
a.选择最重要富于表现力的音响
b.保持现场实况的基本轮廓和气氛
c.恰当处理解说与音响、现场解说和补充解说的关系
第九章 广播通讯
第一节 通讯与广播通讯
1. 广播通讯特点 P237
a.诉诸现场感、对象感的新闻性(充分利用和突出最新的材料,尤其注意发掘富于时效感、现场感和对象感的材料)
b.诉诸听觉效果的倾向性
c.诉诸声音再现力的形象性
2. 广播通讯定义 P238
是从广播的传播方式出发体现通讯的体裁特征的。
第二节 广播通讯的种类
1. 广播通讯的种类 P238
录音通讯 口播通讯
a.人物通讯
b.事件通讯
c.风貌通讯?
d.工作通讯
2.录音通讯定义 P239
a.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把音响作为表现新闻事实、表达思想情感的不可或缺的符号。
b.录音通讯是运用语言和音响。
3. 录音通讯特点 P240
a.利用音响的表现力,增强通讯的现场感和形象性。
b.发挥记者的主体作用,增加报道的直接性和亲切感。
c.以记者对事物的态度影响听众、增强通讯的交流感。
4.口播通讯 P243
单纯运用语言发映现实社会生活的通讯形式。
第三节 广播通讯的写作要求
1. 如何制作写作 P245
a.主题的提炼与表现应按听知规律
b.精心选择和组织材料
c.结构尽可能适应听知习惯
d.要求口语化
2.主题的提炼与表现应按听知规律 P245
a.基于适应声音传播的特殊要求:更加集中、单纯和显豁
b.多侧面或多层次地表现主题
c.适当注入情感和点燃主题
3. 精心选择和组织材料 P249
a.着力发掘最能代表事物现状的材料
b.突出主体事实和骨干材料
c.以记者对事物的态度影响听众、增强通讯的交流感。
4.结构尽可能适应听知习惯 P254
a.力求脉络单纯清晰、层次井然有序
b.精心剪裁,繁简合乎听众关注重点
c.过度顺乎思路,顺理成章
5.语言(要求口语化) P257
a.讲究语言的分寸感、立体感和动态感
b.讲究音调、节奏、韵律
c.恰当处理叙述语言与音响的关系
第十章 电视新闻专题?
第一节 电视新闻专题及其特点
概念 是综合运用各种电视表现手段与播出方式,通过对重大新问题材或围绕重大主题的详尽,深入或独特视角的报道,为观众提供深度信息的新闻报道形式
包含几层意思:
1. 着眼于发掘重要题材
2. 新闻性及其侧重点
3. 注重深度报道
电视新闻专题的报道目标
开发重点:
1. 典型报道
2. 重大新闻事件的纵深报道
3. 重大新闻事件的历史回顾
电视新闻专题的基本特点:
1 强烈的针对性
2 鲜明的倾向性
3 内容的启发性
4 手段的多样性
第二节 电视新闻专题的基本类型
1 纪实性专题 指以社会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从现实生活中选取典型,提炼主题。直接反应生活的电视新闻专题。
它的题材取向 A 新闻性体裁
B 文献性题材
基本要求:?
A 记录过程
B 记录真实时空?
C 记录真实情节细节
2 分析性专题 是对人们普遍关心的新闻事件,社会热点问题或重要社会现象进行解剖和分析,从中引出规律认识,用以引导社会舆论的专题类型。
其基本要求:A 以新的观念驾努题材
B 坚持用事实说理
C 表达符合思维规律
3 调查性专题 是对当前的新闻热点和广大观众所关注的重大事件,社会现象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分析,为观众提供更为客观,系统,权威的信息。 跟分析性专题都力求在题材的新闻性,社会性,分析性形成特色。
它的选题原则: A 重大原则
B 紧迫原则
C 适时原则
D 独特原则
基本要求: A 坚持实事求是原则
B 认真筛选,力求材料精当
C 适当再现调查的过程
4 访谈性专题 指由电视记者或节目主持人就某一重要新闻事件或热点问题,对新闻人物或有关人士进行的访问
根据访问的内容可分为事态性专访和观念性专访
第三节 电视新闻专题的采访和制作
一 题材的选择和发掘
明确选择题材的依据,除了坚持真实性原则外,还要体现以下标准
1 题材本身的重要性或典型性
2 宏观实际的需要
3 与报道形式相适应
二 主题的提炼和体现
提炼主题的基本原则: 从实际出发
体现主题的关键环节:
1 围绕主题组织材料
2 恰当调动各种手段为处理材料。表现主题服务
手段有以下几种: A 标题 B 切入点 C 情节和细节 D巧用数字
三 精心拍摄
精心拍摄的前提:
A 熟悉题材和报道意图
B 估计各种可能情况,设计多种拍摄方案
C 领会编辑意图,树立前期剪辑观念
着力捕捉富于特点的画面和声音素材
A 捕捉能够表现事务发展各个阶段的代表性画面
B 捕捉饱含感情的画面
C 捕捉具有以一当十作用的细节
D 记录好能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声音素材
恰当配置画面要素,增强画面表现力
要素包括 主体 陪体 前景 后景 环境
突出主体方法: 直接表现法 和间接表现法
四 精心撰写解说词
一般分为现场解说和演播室解说
按播出方式还分 出镜解说 和画外解说
解说词的表现功能:A 叙述功能
B 揭示功能
C 解释补充功能
D 衔接转场功能
各类解说词的侧重点
纪实性新闻专题新闻性强,其解说词必须着力体现纪实风格。真实客观详尽,又善于寓倾向性于纪实性中
分析性新闻专题旨在透视社会现象,揭破社会热点问题。要求解说词具有鲜明的政论色彩
基本要求:A概念明确B分析切合实际C论断是非分明D语言准确严谨
调查性新闻专题是对某一重大事件或社会问题的追踪调查。要求翔实准确,既能解释问题实质,又能反映调查过程
访谈性专题以对话为表现手段,解说词的作用主要是开篇,过渡,结尾。
协调解说词于画面,同期声的关系
五 讲究整体包装 包括片头片尾设计,解说词,字幕,特技等
讲究整体包装要重视策划 策划着重注意处理两方面的关系:1 与采访报道计划的关系 2 与报道主体和结构的关系
整体包装要认真做好: 1 设计能够凸显主题
2 确定节目画面色彩基调?
3 确定解说词的风格
4 确定字幕,字体
5 确定是否用三位动画特技
第十一章 广播新闻评论
第一节 广播评论及其特点
概念 按声音传播规律或口说耳听的要求写作(制作)和播出的新闻评论?
内涵 : 1 是广播中的政论性体裁
2 按声音传播规律写作
3 是电台的政治旗帜 其中政论性是他区别其他广播体裁的主要标志
发展到今天整体状态可以这么概括: 1 开始成为新闻广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尚未达到不可或缺的地步
2 开始注意适应广播的传播特点但,但还没拜托报刊模式束缚
3 初步形成某些表现特点,但还不完善
4 开始重视对个性特征的探索,但还不完全自觉
广播评论的个性特点 基本特征:新闻性和政论性
如何处理容量大,内涵丰富与浓度高,不易理解的矛盾,需要处理以下几层关系:
1 摆正广播传播特点和新闻评论题材特征的关系
2 摆正广播传播优势和劣势的关系
3 弄清问题的症结
广播评论的相对特点:
1 内容精炼,长话短说
2 深入浅出,明白如话
3 以情化理,情理交融
4 条分缕析,繁简有致
第二节 广播评论的具体形式
与其他媒介共用的评论形式 :不署名评论和署名评论
不署名评论就是以本台名义播出的评论,有:本台评论,本台评论员文章,本台短评和编后话
署名评论一般是专栏评论
广播评论的独特形式:1广播谈话2口头评论3录音评论
类交流是广播谈话的灵魂
录音评论把音响作为表现内容的必要材料,录音评论与录音报道区别在于不同的音响取向
录音评论中音响是作为论据存在,注意环节:A 根据说明论点需要,精心选择剪裁音响
B 严格划清论点与论据的界限
C 恰当处理音响与论述语言的关系
第三节 广播评论的选题和立论
广播评论的选题
怎么样选题:
1 善于“从小处入手”
2 从听众关心的角度选题
3 精心研究事务的转折状态
广播评论的立论 注意:
1 焦点尽可能集中些
2 角度更加讲究些
3 调子适当节制些
第四节 广播评论写作
一 融理。事。情于一体
1 以事明理
A 按说理的需要剪裁事实
B 顺着说理的方向叙事
C 为强化说理配置材料
2 以情化理
二 坚持说理的基本原则
1 围绕理论说理
A 坚持少而精的原则
B 力求顺乎思路
2 坚持看对象说理
A 看听众需要
B 看听众接受能力
C 看听众接受习惯
三 善于夹叙夹议 (关键在于夹)两种基本类型 :
1 以说理为主干。按道理的逻辑层次组织材料 多用于分析典型事例
2 以事实为主干。按事实的客观逻辑划分层次 可以引用各种相关事实
夹叙夹议写作基本要求:
1 叙。 议穿插恰当
2 叙。 议结合要紧密
第十二章 电视新闻评论
第一节 电视评论及其特点
概念 电视评论是电视台制作播发的,运用画面和声音符号,面向观众阐述对于客观事物看法和态度的新闻评论。
涵义: 1 是新闻评论
2 面向广大观众
3 是电视台的新闻评论
4 涵盖多种评论形式
电视评论特点:
1 声画兼备
2 视听结合 适当突出视这个侧面A 首先要尽可能选择适于画面表现的题材
B 善于捕捉可是的形象,场景
3 双线互补
所以说电视评论的最本质特点是双符号,双通道和双线传播
第二节 电视评论的常用形式 : 口播评论和图像评论
口播评论
与图像评论的区别是以口语为表达内容的主要手段
口播评论的种类:
1 配合重要新闻拨出的口播评论
2 以常设栏目播出的口播评论
口播评论的舆论作用
他的表现优势在于他能够迅速纪实地分析重大新闻事件,随时表明媒介的立场态度。为观众提供正确的看法。
图像评论 指同时运用画面,声音和屏幕文字表现内容的电视评论
弄清两个问题:1 以声画具备,视听结合区别于口播评论
2 是一个生生不息的开放性系统
图像评论的表现优势: (是潜在的)
1 画面的传真功能
2多种符号配合,既原本再现事务之象,又从中引出相应的看法和见解
图像评论题材选择:
1 包含着能够反映本质或者代表事务发展趋势的具体事实
2 仍处于变化中,能摄录到反映现场的画面和同期声
3 受访人愿意接受出镜采访
4 访问对象的语言表达,便于多数观众听知
电视新闻述评
是新闻述评在电视中的具体运用/2个特点A 既述又评,述评结合
B 缘事立论,因事说理。
画面,同期声是叙事手段,解说词有论述功能。
夹叙夹议
夹叙夹议是基表现方法,一般有三种夹叙夹议:
1 解说词中的夹叙夹议
2 同期声与解说词夹叙夹议
3 画面与解说词夹叙夹议
在运用夹叙夹议的同时,也提出了要求: A 熟悉不同符号的表现功能
B 恰当配置和组合各种符号
C 善于利用解说词调节画面和同期声
第三节 电视评论的写作与制作
电视评论的符号系统:视觉符号和听觉符号
画面的分类:
1 口播评论的画面
2 再现事务发生发展过程的画面
3 再现访谈过程的画面
同期声及其表现功能
同期声有两种: A 伴随事务发生的同期声 强烈的客观性
B 访谈的同期声 一定的主观性
图像评论解说词机及其写作要求
图像评论解说词首先要弄清两个界限:
1 与同期声的界限
2 与其他题材解说词的界限
图像评论解说词写作的要求:
1 讲究整体的完整性 为实现完整性要做到 : A 把现场解说与非现场解说作为评论的有机部分统一筹划
B 明确现场解说与非现场解说的分工
C 解说词写作主要指非现场解说的写作,
2 认真体现双线互补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