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汉字学概论”教材导读(一)_文学-查字典自考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查字典自考网 >> 文学 >> 北师大“汉字学概论”教材导读(一)

北师大“汉字学概论”教材导读(一)

发布时间: 2016-06-29 来源:查字典自考网

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字学概论》课程选用的教材是《现代汉字学通论》(长城出版社2000年7月)。《现代汉字学通论》不同于一般的汉字学教材,它具有鲜明的现实性。传统的汉字学教材重点在于讲解汉字的构形和汉字字体的流变,而这些内容在《古代汉语》课程及《训诂学》课程中都有所涉及。对于自学考生来说,他们最缺乏、最急需学习的是有关现代汉字的理论问题及一系列应用问题。这些极具现实性的理论问题和应用问题是这门课程的教学重点和考试重点。

下面我们按照章节依次讲解教学的重点和考试的要点。

第一章讲汉字的性质和特点 作者把汉字置于文字类型学中去考察,分清文字的共性和汉字的个性。文字的共性有三点:1,世界上所有的自源文字都是起源于图画的写词文字。早期的文字画儿用一副或一组图画来提示事件,传递信息,以后逐步与语言结合,由提示事件到提示语言,而所提示的语言单位一旦确定为词,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词的文字符号。2,文字是记录和传播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扩大语言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交际功能的文化工具。文字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只有生产力的发展构成了产生文字的需求和可能,文字才会产生。3,语言是第一性的,文字是第二性的,文字存在的唯一理由就是记录语言。语言是一种双面的符号,它的形式是语音,它的内容是语义,二者密不可分。文字作为书写语言的视觉符号,它记录的只能是音义结合的词,而不可能是单纯的语音或单纯的语义,所以说既表音又表意是各种类型的文字的共性。

根据文字记录语言的特点来给汉字分类,有人称汉字为表意文字或意音文字,有人称汉字为语素文字,有人称汉字为意符音符记号文字。从记录语言的方法来看,所谓表意文字指的是根据意义构形的文字体系,字形与声音没有直接的联系。古人所归纳的六书实际上是用汉字记录汉语的几种表词法,其中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是从意义入手记录语言,假借字是通过记录语音来记录语言,形声字用形旁表示意义范畴,用声旁记录语音的方式记录语言。由于汉字既可以通过记录意义的方式记录语言,又可以通过记录语音的方式记录语言,所以有人称汉字为意音文字。从记录语言单位的大小来看,汉字记录的不是音节或者音位,而是词或者语素。在古代汉语中,单音节词占优势,大多数情况下,一个汉字记录的是一个词,也是一个语素(成词语素)。在现代汉语中,双音节词占优势,大多数情况下,一个汉字记录的是一个语素,不见得是一个词。所以现代汉字可以称为语素文字。从记录语言的字符来看,意符是构成汉字的最基本的符号,汉字的音符都是“借音符”。

汉字在隶变以前,主要由意符和音符构成,记号为数极少。隶变以后,字形发生了剧烈的变化,独体表意字作为字符大都发生了原来的表意作用,变成了记号。此外,由于历史上字形、字意、字音的变化,又造成了不少记号。但是这并不妨碍占汉字绝大多数的合体字,尤其是形声字,仍然是由意符和音符构成的。考虑到汉字在隶变前后的变化,可以把隶变前的古汉字称为意符音符文字,把隶变后的今文字以至现代汉字称为意符音符记号文字,或简称意符音符文字。

汉字的特点,指的是汉字不同于拼音文字的独特的地方。这些特点既是化点,又是缺点。比如说,汉字是语素文字,为了分辨同音语素,通过字形分化,产生了许多同音字,所以汉字在以语素或词的形式单独使用时,不会受到同音语素或同音词的干扰,所以可以不实行分词连写,而以语素定型。这是优点。作为缺点来说,汉字常用字有3500个,通用字有7000个,书写符号太多,难学难用。再比如,汉字专字专用,与语义的联系具有特定性,与语音的联系不具用特定性。作为优点,中华民族在存在民族共同语的前提下,不同方言地区的人可以用汉字交流思想,就是说汉字可以越过语音的障碍,沟通方言。同样的道理,汉字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沟通古今,有利于文化的传承。作为缺点,汉字无法用来推广民族共同语,影响了民族共同语的普及。又如,汉字形声字多是特点,作为优点来说是强调形旁声旁尚有示义示音功能,作为缺点来说是强调形旁声旁的示义示音功能弱化,方块汉字结构复杂是特点,作为优点来说是便于视读,并且形成了书法艺术,作为缺点来说是难于安排字序,检索困难。汉字历史悠久,具有深厚的文化传统,这既是宝贵的财富,也是沉重的负担,是汉字走上拼音化道路的巨大障碍。

第二章讲文字类型和语言类型的关系 作者认为语言形态变化对文字类型的要求是文字发展演变的内因,外来文化的影响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文字发展演变的外因。世界上的语言根据词的结构主要分成孤立语、粘着语、屈折语3种类型。其中每种语言都有自己的发展方向,都能够满足使用这种语言的社会在一定历史时期的表达要求,无所谓先进落后之分。语言学家们抛开庸俗进化论的偏见,达成共识,既承认语言的共同性,又承认语言的多样性。文字也存在着共同性与多样性的问题。最早的成熟的文字体系是词符与音节符并用的文字。词的音节长短不一,词形的变化非常丰富,可是字却只能以不变应万变,这时候字与词之间,也就是文字系统和语言系统之间,产生了很大的不协调。正是这种不协调,产生一种力量,促使文字向适应语言的方向发展。不同的语言类型对文字类型有不同的要求。一般来说,表词字可以与孤立语相适应;如果构成某种粘着语的音节数目不是太多,而它的语音结构又比较简单的话,音节文字是完全可以与之相适应的;屈折语的词根和词缀结合得十分紧密,很难切分,只有用若素符号才能准确记录词的语法形式的变化。文字由表意到表音的发展,是为了和语言相适应。汉字由记录词到记录语素,形成世界上唯一成熟的语素文字体系,是和汉语由单音词发展为双音词的趋势同步发展的结果。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历史,自己的文化传统,文字发生发展的过程正是文化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从理论上讲,音素符号记录的语言单位最小,可以最经济、最准确地记录各种类型的语言,但是由于文化的原因、社会发展需要的原因,世界上仍然存在着语素文字和音节文字。我们只有用历史的眼光去分析问题,才能全面合理地解决世界上文字类型的多样性,才能科学地认识汉字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文字既具有稳定性,又具有演变性,对于自源文字来说,由于有长期使用表词文字的习惯,社会基础广泛,文字的改进和变革往往采取累积的、渐进的方式,所以很难产生文字性质的突变和飞跃。汉字的演变就是这样。表音文字并不是表词文字内部发展的结果,而是被其他民族借用和改造的结果。举例来说,音素字母的故乡既不是埃及,也不是两河流域,而是位于地中海东岸的叙利亚、巴勒斯坦,是商业的需要促成了腓尼基字母的产生。当然,我们也不应该忽视文化传播对文字产生的影响。文字传播到异地,可能得到飞跃性的发展。汉字传入朝鲜和日本以后,为了适应语言的需要和僧俗民众对文字的需求,日本从9世纪开始先后创制了平假名、片假名两套音节字母,朝鲜在15世纪颁布《训民正音》,创制了一套以后被称作谚文的音素字母。汉字也曾经传入越南,越南人在汉字基础上创立了本民族的表词文字——喃字。

汉字是语素文字,汉语中单音节语素占绝大多数。汉字记录汉语,绝大多数情况是,一个汉字记录一个语素、一个音节。语素、音节、汉字“三位一体”,充分说明了汉字记录汉语的适应性。汉字中绝大多数是形声字,形声字以形旁表示意义范畴,声旁提示读音,满足了区别同音语素、准确记录语言的需要。我们认为,汉字基本上和汉语相适应,至于汉字不完全适应汉语的地方,可以通过不断提高汉字规范化水平的途径来解决。

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 杨润陆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当前热点关注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相关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