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国际新闻传播的发展和斗争
第一节 概说
国际新闻传播的发展历程的规律性:
①国际新闻传播同国际政治经济关系密切。
②国际新闻传播同传播技术的发展紧密相关。
③国际新闻传播的总体走向是:传播时效越来越强,传播内容越来越多样化,渗透力越越来大,扩散面越来越广。
④国际新闻传播的发展始终贯穿着矛盾和斗争。建立世界新闻传播新秩序成为长期重要课题。
第二节 报刊、通讯社的国际传播
通讯社诞生于19世纪中期。原因:一方面,当时正处在1848年欧洲民主革命浪潮的发动和高潮时期,这声运动为初生的通讯社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源和大显身手的舞台。另一方面,工业革命后欧洲各国的商贸交易、金融证券业的交往十分频繁,早期通讯社正好为此提供服务从而发展了自己。通讯社的初创和电报的问世几乎在同一年代。借助电报,这些通讯社延伸自己的网络。
20世纪中后期,报刊的国际传播的新态势:①竞相面向世界采集新闻。②竞相面向世界印刷发行。③纷纷通过国际互联网采集和传播新闻。
20世纪中后期,通讯社业务活动的两个重要项目:①通讯社正在成为国际经济、金融、商留信息的重要传播者。②通讯社正和国际广播电视逐步结合起来,传送声像新闻。
国际声像新闻传播的通讯机构:路透社电视部;世界电视新闻社;美联电视部。(后二并合成美联社电视新闻社)
第三节 广播的国际传播
一、发展历程和斗争
(一)20世纪20年代诞生
国际广播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它是国际政治斗争的产物,通常由各国政府举办,为各自国家的内外政策服务,作为争取国际舆论、开展对外斗争的重要手段。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发展和对峙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电波战”及其影响:60年代前后,国际形势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美国和西方国家对外广播改变过去赤裸裸的反共宣传方式,采取比较隐晦的宣传手法。
二、近期状况和主要的国际电台
“冷战”结束以后,国际广播领域状况有所缓和。信息功能明显增强。
为了扩大国际广播的影响,世界各国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①增加发射设备,增强发身功率,强化短波信号的传送。
②通过境外建台等方式,扩大中波和调频的覆盖面。
③增加语种。
④增加播音时间。
⑤采用最新的信息传输技术。互联网。
国际广播电台一般为政府所办。也有一些是宗教团体和商业机构办的。
衡量国际电台实力的标准:使用语种、播出时数、发射功率
实力最强的国际广播电台:美国之音电台、俄罗斯之声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英国广播公司、德国之声电台。
美国之音电台:1942年创建,总部在华盛顿。是当前世界上规模最大、实力最雄厚的国际广播电台。一直是美国政府主要的对外宣传工具和喉舌。台内分节目、工程技术、行政管理三大系统。二战后它一直锋芒毕露地进行反共宣传。70年代美国政府逐渐改变了对外宣传的策略,美国之音也改用较为隐晦的方式。
俄罗斯之声电台:前身是苏联时期的莫斯科广播电台。创办于1929年。宣传苏维埃国家的建设成就和对外政策。苏联解体后,该台归俄罗斯联邦政府领导,实力大减,改用现名。它和前身有很大不同,宣传色彩大为淡化,着重报道经济、文化、科技信息。实际上就是要反映政府的立场、观点和态度。
英国广播公司(BBC):对外广播开办于1932年,直接为政府对外政策服务。目前从事对外广播的机构为世界广播电台。广播包括三个方面:对欧广播、对海外广播、环球英语广播。内容上有世界上享有盛誉的英语教学节目。新闻讲究时效和准确,标榜客观公正,政治倾向性较为储蓄。
德国之声电台:1953年创立,位于科隆市,是依法享有自主管理权的公共机构,政府拨款支持。
第四节 电视的国际传播
一、发展情况和特点
国际电视业的诞生:20世纪80年代。1980年,美国亚特兰大市特纳广播公司创立的有线电视新闻网开始通过卫星向邻近国家的电缆电视系统播送新闻。
国际电视发展进程的特点:①民办行行。②新闻节目和娱乐节目并举。娱乐节目更是丰富多样。
国际电视传送方式:除少量直接由地面微波传送外,大部分要靠通信卫星或广播卫星作为中介。
二、各洲重要的国际电视台
北美是国际电视的发源地
①有线电视新闻网(CNN):1980年率先播放国际电视。1986年它现场直播了美国挑战号航天飞机升空后不久即爆炸的场面。1991年海湾战争爆发,它留守的记者发出战况直播。CNN有8个频道,一千多名从业人员,每天向一百多个国家几百家电视台网提供新闻。
②世界电视网:美国新闻署1984年11月创办的世界上第一家官方的国际电视台。
欧洲国际电视的兴办稍晚于北美,但发展势头颇为迅猛。因为:①80年代实现了广电体制的转轨,开放了民营的商业电视。②西欧有线电视经其他各洲创办行早、发展得快,是转播国际电视的良好条件。③80年代末,西欧加快了一体化进程,各国间实现了电视自由传播。
西欧影响大的国际电视台:英国空中电视台。
进入90年代以后,亚太地区的国际电视勃然崛起。
我国中央电视台也在1992年开办国际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