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网校08年“文学概论”串讲命中题分析(一)_文学-查字典自考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查字典自考网 >> 文学 >> 自考网校08年“文学概论”串讲命中题分析(一)

自考网校08年“文学概论”串讲命中题分析(一)

发布时间: 2016-06-29 来源:查字典自考网

《文学概论》这门课程的特点、主要内容,以及考前复习的总原则和基本方法:

《文学概论》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规定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文学理论是以人类社会历史的和现实的一切文学现象作为研究对象,以美学方法论为总的指导,从理论高度和宏观视野上阐明文学性质、特点和一般规律的一门科学。文学概论则是对文学理论的概略的论述。

文学概论课讲述文学活动的普遍规律,涉及相互联系的四方面环节:一是文学活动的本质,二是文学创作,三是文学作品,四是文学接受。再有就是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研究文学现象发生、发展的历程。这就是文学概论课程的五个基本方面,或叫五个板块:文学观念论、文学作品论、文学创作论、接受批评论和源流发展论。现在国内使用的各种文学理论教材,基本上都是按这几大部分编排的。

我们这门课程的基本教材是北京师范大学童庆炳教授主编的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定教材《文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下面我们所作的串讲就是依据这本教材,同时遵循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颁布的2006年版《文学概论自学考试大纲》来进行,请学员们准备好这本教材。

文学概论是一门理论性质的课程,需要学生认真学习文学理论知识,培养运用文学理论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 同时,这些文学理论知识又是与具体的文学作品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不可能离开具体文学作品而单独成立。因此,学生学习时需要把理论知识与文学作品紧密结合起来,相互联系、相互阐释。

下面谈谈这门课程考前复习的总原则和基本方法。

首先我们要认真阅读考试大纲,遵循大纲进行复习。复习备考要抓住十六个字:“掌握概念、理清思路、联系实际、全面分析”

(一)掌握概念:理论课程首先要求概念要清楚。文学概论各个章节涉及的基本概念术语都要准确把握。掌握概念,当然要背,但不是死记硬背,而是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建议大家首先抓住每一条定义的中心词,然后逐层分析它的修饰语,看它们是怎样从各个方面界定这个中心词的。这样层层剥皮,搞清概念定义的来龙去脉,就能达到对概念的准确理解。而且即使到考试时记忆有失误,漏掉一些内容,但由于把握住了概念的核心,也就不至于全部都是牛头不对马嘴,彻底丢分。

(二)理清思路:这一点包含两层意思。首先是理清全书理论的整体思路。我们学习的是马克思主义的文学理论,它的理论基石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我们看我们这本教材有两个基本的观点,一是:文学是审美意识形态,它是对社会生活的能动反映。换言之,社会生活是文学艺术的惟一源泉。我们回答理论问题,就要立足于这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第二个基本观点,就是文学是四个要素组成的动态系统,分析许多文学问题,都要从这四个方面全面论证。

理清思路的第二层意义,就是回答每一个具体的理论问题,都要把握住其逻辑推理的脉络。比如回答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我们就要立足于辩证唯物论的基本原理,首先指出文学的源泉是社会生活,然后说明文学对生活具有能动性和反作用(31题,7分)。再比如讲马克思所说的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不平衡原理(33题,7分)。先说是谁在哪篇著作中说的,再谈其基本观点,最后说明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把握住这些推理的层次,你就可以层层分析,从容论述,而不怕思路卡壳,丢三落四了。总之,学习理论课程,关键是理解,理解了就好记忆。把握住基本观点、基本原理,甚至不用照搬书上的话,用自己的话来说,也能准确圆满地回答好问题,获得好成绩。因此,在准备理论题目的时候,就要首先理清论述的要点。记住这些要点,就可以胸有成竹地应对考试了。

(三)联系实际:任何一种科学的理论,都是来自实践,又反过来指导实践。文学概论更是一门紧密联系文学实际、具有鲜明实践性品格的理论课程。文学概论中讲的许多理论,都是在文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同时,要真正学好文学概论,还必须能够运用所学理论来分析阐释具体的文学现象。因此,学习文学概论课程,特别强调要具备起码的文学素养,要有中外文学作品、文学史的基础知识。就拿应对考试来说,现在每一年考试的试题中,都有联系实际分析论证的题目,这类试题的赋分占总分的20-25%左右,也就是说,分值是相当高的。所以考生必须做好实际材料方面的准备,不要在举例说明上丢分。如果自己找实例没把握,害怕不准确,可以用书上阐述这一理论问题时举的例子。所以,对教材上分析比较细致全面的作品实例,要在复习时认真阅读,尽可能在考试答卷时用上。

(四)全面分析: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哲学基础是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辩证法是贯穿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思想方法。它也应该成为指导我们学习理论、回答试卷问题时的理论武器。前面说回答理论问题时要理清思路,要把握各个问题的答案要点,就属于全面分析的范畴。此外,我们还要坚持辩证法、两点论,反对片面性。这是我们分析、论证理论问题时必须把握的一个思想原则。比如,分析西方谚语:“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个问题当然主要是讲文学鉴赏的主观性和个人差异性。但谈完这一点,还必须指出:尽管一千个读者心中的哈姆雷特各个不同,但他们又毕竟是哈姆雷特,不是奥塞罗或李尔王,所以,这里实际上也有文学鉴赏必须服从文学形象的客观规定性问题。这样谈问题,就比较全面了。

下面谈谈《文学概论》课程近几年来考试命题的特点及应对措施:

以往文学概论考试的题型是比较多样的,有选择(包括单选、双选、多选等等)、填空、名词术语解释、判断改正(或简述理由)、简答、论述、分析等。自2005年10月以后,考试题型趋于简化和标准化。现在这几年的考试试卷,都是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大类,其中选择包括单选和多选,非选择题有名词解释、简答、论述,实际上一共5种题型。我们现在针对考试的考前串讲,就以这种试卷结构为目标。

选择题赋分占总分的30%,采用机读阅卷,考生只需填涂答题卡,这样减少了阅卷的工作量,也有利于减少人工阅卷的失误。选择题主要是一些知识性的问题,如文学理论方面的名人名言、文学理论史上的重大事件,以及一些名词概念、简单理论问题的要点等等。比如07年1月考试试卷中的单选题:

①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艺论著《文赋》的作者是( )

A.曹丕

B.刘勰

C.陆机

D.钟嵘

②“艺术表现本身,乃是使某种尚不确定的情感明晰起来,而不是把内心原来的情感原封不动地呈示出来。”作出这一论断的理论家是( )

A.布洛克

B.克罗齐

C.科林伍德

D.卡西尔

③文学风格最突出的特征是( )

A.普通性

B.特殊性

C.典型性

D.独创性

不同民族文学之间的相互影响( )

A.总是表现为对等的作用关系

B.总是表现为不对等的作用关系

C.并不总是表现为对等的作用关系

D.并不存在

这些题目一般覆盖全书,所以在读书的时候要注意这些知识点。当然,如果记不全损失也不是很大,因为每题只占1分。在考试时要迅速做完,不会的就先空过去,不要因小失大,影响后边分值高的大题的完成。

名词解释、简答、论述这三类题目是得分最多的,实际上如果准备充分,尽可能不丢分,这三种题型做完就能及格了。所以考生要集中精力准备这三类题。书中的基本概念要记牢。至于论述题,考生可以在读书时自己设置一些问题,整理出答案要点。有条件接受面授辅导的考生,像我们现在这样参加网络辅导的考生,有老师帮助设计问题,应该说是好事。但要注意,老师设计的题目不一定照样出现的试卷上,所以一定要想到这个知识点可以换成怎样的其他一些问法?也就是说要领会教材上知识点的精神实质,不要缘木求鱼、刻舟求剑,一旦题目变化就头脑茫然。

下面介绍一下05年10月以来《文学概论》考试出过的一些题目:

(一)名词解释题:

体验和经验、艺术直觉、期待视野、文学、文学形象、内指性、文学接受、文采与韵味、叙述时间、原型意象、文学理论、文学思潮、叙事、文学批评、气势与氛围

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名词解释题比较多的试题结构是一个由两个概念组成的一组,和两个单个概念。07年1月的试卷全部改成单个概念,但出了5个题,每题4分,共20分,提高了这一题型的赋分。考生如果掌握概念比较好,就能拿到高分。这就提示我们,更应抓好对概念的掌握。

还需要指出的是,以前考试出现过的题目不一定下次就不出了。比如上面说的这些概念题,“文学”在3年间就出现了2次,“期待视野”出了2次,“艺术直觉”出了3次。所以考过了的也会再考,考生不要忽略。

(二)简答题:

这一题型一般是5题,每题5分,共25分。06年1月和07年1月的试卷改成4题,每题7分。又是提高了赋分,相应的则是减少了题量。这几年考过的题有:

①如何理解王之涣《登鹳雀楼》中“更”字的多层意义?

②简述文学形象的整体特征。

③什么是顺时序叙述?什么是逆时序叙述?

④抒情作品在结构上具有怎样的特点?

⑤作家的创作个性与日常个性区别何在?

⑥文学和社会生活的关系怎样?

⑦简述文学意境的特征。

⑧艺术灵感有何特征?

⑨文学文本与文学作品的区别何在?

⑩什么是借喻?试举例说明。

(11)如何理解“叙述语言”?

(12)抒情的途径有哪些?

(13)对话语体有何特征?

(14)如何理解文学的时代风格?

(15)抒情作品有哪些抒情原则?

(16)简述小品文的特征。

(17)简述文学风格的基本特征。

(18)共鸣产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19)波德莱尔“交感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0)为什么说社会生活是文学艺术的惟一源泉?

(21)叙事理论中“省略”和“概略”有何区别?

(22)电影、电视传播方式的特点是什么?

(23)何谓“炼字”,其目的是什么?

这里有些问题也是重复考的,如:“文学和社会生活的关系”、 “文学文本与文学作品的区别”、“文学形象的总体特征” “共鸣产生的原因”等等,在以往5年间都考过两次。

分析上述题目我们可以看出,这里有比较大的理论问题,在教材中属于专节论述的,如“文学和社会生活的关系”、“文学审美活动的特点”、“文学形象的总体特征”、“文学发展中继承与革新的关系”、“文学风格的基本特征”等等;也有一些较小的题目,属于大问题中的小问题或小概念,如古诗中某个字的含义等等、叙述时距中的各种具体情况,某些修辞手法等等。但这些题目在教材中的表述都有共同特点,即都有比较明确的条理、要点,往往可以归纳成几句话。这就提醒我们注意教材中这样的地方,凡是答题要点比较明确,列出条目的,都有可能出简答题。

(三)论述题

这一题型在以往每年10月的考试中一般占35分,3道题,在05、06、07年1月的考试中占22分,两道题。前三年试卷中出过的题目有:

①试析文学发展与社会的物质基础发展的不平衡关系,并举例说明。

②试论文学与科学的互动关系。

③文学批评的意义体现在哪些方面?

④结合某一人物形象分析文学的文化意义。

⑤联系实际说明文学接受的主体条件。

⑥试以苏轼《海棠》为例,谈谈文学意境中何谓虚境,何谓实境,二者关系怎样。

⑦试析文学与自然科学的异同。

⑧为什么说文学发展以社会发展为基础?

⑨结合某一人物形象分析文学形象的总体特征。

⑩举例说明文学语言组织的审美特征。

(11)什么是典型环境?举例说明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

(12)试析文学风格的四种主要理论。

(13)联系文学实际谈谈文学思潮产生的主要条件。

在以上13道题中,要求联系实际、举例说明的有8题,将近占70%.这就提示我们必须准备好实际例证,答题注意联系实际。此外,如果对照一下简答题,就会发现有些题在简答里也出现过,只是在论述题里要求结合实例展开论述,如“文学形象的总体特征”。还有些问题是同一个大问题里不同角度的分支,如文学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文学与科学的关系等等。所以在复习备考时可不必考虑哪些题是简答,哪些是论述,放到一起作为理论问题通盘考虑。同时抓住大的基本问题,遇到次一级的分支问题就顺理成章、迎刃而解了。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当前热点关注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相关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