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重难点详解
「知识点」第一章“两汉散文发展演变大势”
(一)两汉散文发展演变大势
秦代散文作家可提及的只有李斯一人。他的作品,主要还是受到战国纵横家文风的影响。进入两汉,散文文风发生了很大变化。两汉的散文,除《史记》、《汉书》等史传散文外,还有大量的政论文及抒情、叙事文。汉代政论文的主流文风,是切中时事,朴厚无华。同时,不同时期有所变化。
西汉初期 | 贾谊等的情感浓重、文气纵横 |
西汉中后期 | 刘向等的平实沉稳、引经据典 |
东汉前期 | 王充等的崇实诚、斥虚妄、通达深刻 |
东汉后期 | 王符、仲长统等的抨击时弊、愤世嫉俗 |
文风几经迁转,文章的行文造语也在东汉后期向着骈俪方向发展。两汉时期数量不多的抒情、叙事、杂论散文,往往情感浓郁,饶有文采。
(单选题)东汉前期散文的创作倾向是( )
A.情感浓重、文气纵横
B.平实沉稳、引经据典
C.崇实诚、斥虚妄、通达深刻
D.抨击时弊、愤世嫉俗
「答案」C
「知识点」第一章“两汉散文发展演变大势”
「解析」两汉,散文文风发生了很大变化。西汉初期,贾谊等的情感浓重、文气纵横;西汉中后期,刘向等的平实沉稳、引经据典;东汉前期,王充等的崇实诚、斥虚妄、通达深刻;东汉后期,王符、仲长统等的抨击时弊、愤世嫉俗。
(二)贾谊散文的代表作及其创作特点
贾谊在汉初思想家中忧患意识最为深浓,他的文章指出了藩国之忧、匈奴之患、政治秩序混乱、经济失本无序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往往据实设论,理直气壮,深情恳切。文章气势犀利、情感激扬、切直晓畅。
贾谊文章的另一个特点,是具有铺排渲染的战国纵横家遗风。文章铺饰排比,渲染淋漓,深得先秦纵横家说辞之风神。
(三)刘向《战国策叙录》的特点
成帝初年始,刘向受命校理群书,为一些典籍写了叙录,其中最著名的是《战国策叙录》。它简要介绍了该书的编校、名称等情况之后,重点描述春秋战国时期的风云变化以及纵横家应运而生等历史情状。情感浓郁,气势纵横。刘向的奏疏文大都引经据典,切实平妥,《战国策叙录》则文气盛壮,颇具纵横之风,是一篇情文俱佳的好文章。
(四)《新序》、《说苑》的文学价值
《新序》10卷和《说苑》20卷,在刘向散文中最具文学价值。两书都是采集群书中的逸闻琐事编撰而成,寓含劝诫训教之意,其中很多篇章类于后来的志人小说。其中的篇章,以简短笔墨,描写人物言行,传达其形貌和精神,主要是继承了《左传》的写人笔法;但是由于它不再穿插于历史叙述之中,而成为独立的故事,就具有了更多的文学意味。这类故事,对后来的文言小说(尤其是志人小说)有不小的影响。
「知识点」第二章“《史记》的编撰体例”
(五)《史记》的编撰体例
《史记》是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规模宏大的通史。司马迁参照前代多种史著,创造了“纪传体通史”这种新的体例。
《史记》之前的史书,或以编年记述(如《春秋》、《左传》),或分国别记事(如《国语》、《战国策》),或以记言为主,或以记事为主,总是显得单调疏散,事件之间、人物之间不能很好地协调配合、融会贯通。
司马迁则在前人基础上,开创了以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种体例写通史的范例。五种体例相互配合,构成有机的整体。本纪,记述历代帝王的兴衰沿革,是全书的纲领;表,依年月摘记大事;书,载录文化、经济、制度;世家,记载王侯各国状况;列传,记述古今特殊人物或集团。其中,本纪、世家、列传是核心部分,它们以本纪为中心,世家、列传依次分布在外围;而表、书则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形成对核心的补充。司马迁开创的著史体例,一直影响着我国两千年的历史著述。历代史著,体例或有些微变化,但总未超出司马迁的五种体例和基本格局。
(单选题)《史记》中记述古今特殊人物或集团的体例是( )
A.本纪
B.世家
C.列传
D.书
「答案」C
「知识点」第二章“《史记》的编撰体例”
「解析」本纪,记述历代帝王的兴衰沿革,是全书的纲领;表,依年月摘记大事;书,载录文化、经济、制度;世家,记载王侯各国状况;列传,记述古今特殊人物或集团。
(六)司马迁的生平际遇与《史记》创作
司马迁字子长,夏阳龙门(今陕西韩城)人,出身于史官世家。西汉时,他的父亲司马谈仍为太史令,至望继《春秋》而著史,未能如愿,憾恨而卒。司马谈是一位博辨学者,其学术思想的博通兼容而倾向道家,及其撰著史书的夙愿,都对司马迁产生了重大影响。
家世渊源,个人的政治际遇,对司马迁写作《史记》都有很大影响。史官世家的出身,对司马迁的人生道路影响最大,鲜明地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家族浓厚的文化气氛,使他从小就得到优良的文化熏染,并培养了深厚的文化素养和坚定的著史志向。第二,“司马氏世典周史”的家族荣誉,令司马迁甚感自豪,激发出强烈的著史愿望,成为他实现人生价值的最有力支柱。乃至后来他遭受腐刑,忍受羞辱和无限痛苦,著史的愿望成为他活下去的唯一精神支撑。
为了著史,司马迁曾有目的地漫游各地,实地考察历史遗迹,足迹几乎遍及全国。每到一处,他必去访问古迹,收集史料,聆听当地父老讲述历史事件,了解其山川物产、社会风俗。汉武帝元封年间,司马迁继任太史令,阅读、整理史料,开始了写作《史记》的工作。
对司马迁写作《史记》发生较大影响的另一个因素是“李陵事件”。司马迁为李陵辩护,以为李陵战功赫赫,足以表率天下;他的降敌,实出无奈,他必然伺机报效汉朝。武帝大怒,囚禁司马迁并施以腐刑。这个不幸遭遇,使他屈辱愤怨至极,痛苦不堪,也激发了他“发愤著书”的决心。
总之,从司马迁的出身、经历及其思想心态来看,他写作《史记》有内外不同的动因。基于家族荣誉感而激发出来的强烈的著史愿望,是他著述《史记》的内因,是最根本的动力:“李陵事件”所激发的“发愤”心态,是他著述《史记》的外因,这个遭遇使他对历史本质的认识更为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