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自考“外国文学史”复习笔记(39)_文学-查字典自考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查字典自考网 >> 文学 >> 2013年自考“外国文学史”复习笔记(39)

2013年自考“外国文学史”复习笔记(39)

发布时间: 2016-06-28 来源:查字典自考网

第二节 萨特(存在主义)

1、创作成就

萨特存在主义的核心是:“存在先于本质”、“自由选择”和“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

哲学理论著作:《存在与虚无》、《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

文学理论著作:《什么是文学》。

存在主义小说:《墙》、《恶心》、《自由之路》三部曲。

境遇剧:《苍蝇》、《禁闭》、《毕恭毕敬的妓女》、《死无葬身之地》等共11部。

《恶心》写“我”对周围的恶心感。是萨特的成名作。

《自由之路》三部曲表现“自由选择”的命题,包括:《理性的时代》、《延缓》、《心灵之死》。

境遇剧《苍蝇》、《禁闭》、《毕恭毕敬的妓女》、《肮脏的手》等表现人在特定处境中的自由选择。

2、“境遇剧”——

⑴法国存在主义作家萨特的存在主义戏剧区别于传统戏剧的最大特点,就是在于“境遇”二字。即给人物提供一定的环境,让人物在特定的环境中选择自己的行动,造就自己的本质,表现自己的性格和命运。

⑵萨特把自己的戏剧称为“境遇剧”,也有人称之为“自由剧”。代表作品《死无葬身之地》。

3、以《死无葬身之地》为例,简述“境遇剧”的特色。

⑴“境遇剧”即给人物提供一定的环境,让人物在特定的环境中选择自己的行动,造就自己的本质,表现自己的性格和命运。

⑵在《死无葬身之地》中,萨特让人置身在最艰难的情境中,即面临生与死的考验,让他们“自由选择”,决定自己的道路。5个游击队员抵抗暴力,维护民族和人格尊严,宁死不当叛徒,决不出卖同志,作出了有意义的选择。

⑶作品中的游击队员们并非生就英雄,只是为了一个崇高的目的而“自由选择”了自己的“本质”,并在特定的情境中实现了自己的选择并确定了自身的意义和价值,因而作品的基调是积极向上的。

4、简述《死无葬身之地》的艺术特色。

⑴现实主义成分突出。反映了二战时期法国人民开展抵抗运动的现实。

⑵是一部典型的存在主义“境遇剧”。剧中通过几次波澜的设计,恰如其分地表达了存在主义哲学的重要观点,人物在特定境遇中选择了自己的人生道路。

⑶场景和对话要而不繁,简短有力,既有戏剧性,又意味深长。

5、简析《禁闭》的主要思想内容。

⑴萨特的《禁闭》中三个鬼魂在地狱里继续为非作歹,始终不得安宁。他们争风吃醋,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彼此猜疑忌恨,相互妨碍牵制,谁也不能如愿。

⑵他们在一起时,每个人都能置对方于痛苦境地,每个人都成了对方的地狱。自此,“他人就是地狱”成为揭示西方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句名言,也是存在主义哲学的一句名言。

⑶这个地狱实际上是作者所熟悉的资本主义社会,地狱中鬼魂与鬼魂的争斗和利害冲突,象征着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的畸形关系。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当前热点关注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相关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