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自考写作(一)考点:开端话题_文学-查字典自考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查字典自考网 >> 文学 >> 2016年自考写作(一)考点:开端话题

2016年自考写作(一)考点:开端话题

发布时间: 2016-06-28 来源:查字典自考网

开端话题,即绪论常常不直截说明论文主旨,而是选取一个有趣话题作为切入点,渐将读者引人正文。例如:

程千帆《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被理解和被误解》的绪论:

在古代传说中,卞和泣玉和伯牙绝弦是非常激动人心的。它们一方面证明了识真之不易,知音之难遇;而另一方面,则又表达了人类对真之被识,音之被知的渴望,以及其不被识不被知的痛苦的绝望。当一位诗人将其心灵活动转化为语言,诉之于读者的时候,他是多么希望被人理解啊,但这种希望往往并不是都能够实现的,或至少不都是立刻就能够实现的。有的人及其作品被淹没了,有的被忽视了,被遗忘了,而其中也有的是在长期被忽视之后,又被发现了,终于在读者不断深化的理解中,获得他和它不朽的艺术生命和在文学史上应有的地位。

在文坛上,作家的穷通及作品的显晦不能排斥偶然性因素所起的作用,这种作用,有的甚至具有决定性。但在一般情况下,穷通显晦总是在一定的历史社会条件下发生的,因而是可根据这些条件加以解释的。探索一下这种变化发展,对于文学史实丰富复杂面貌形成过程的认识,不无益处。本文准备以一篇唐诗为例,研究一下这个问题。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今天已成为家喻户晓的唐诗名篇之一。当代出版的选本很少有不选它的,而分析评介它的文章,也层见叠出。但是回顾这位诗人和这一杰作在明代以前的命运,却是坎坷的。从唐到元,他和它被冷落了好几百年。

本文绪论,先以卞和泣玉和伯牙绝弦故事,作为话题,展开议论,逐渐引出作家作品常会经历穷通显晦的历史事实,进而指出“穷通显晦总是在一定的历史社会条件下发生的,因而是可根据这些条件加以解释的。探索一下这种变化发展,对于文学史实丰富复杂面貌形成过程的认识,不无益处”的道理,最后指出文章写作的动机:依据这个道理来观察研究张若虚和《春江花月夜》的坎坷命运。开端话题,使文章的起始更具生动性、形象性,更易吸引读者阅读的兴趣。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当前热点关注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相关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