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13-15章笔记_理学-查字典自考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查字典自考网 >> 理学 >> 《人力资源管理》13-15章笔记

《人力资源管理》13-15章笔记

发布时间: 2016-06-29 来源:查字典自考网

向玉儿学习,我今天也整理了一点点,可能有点不全,希望大家来补充!

第十五章 组织文化与人力资源开发

第一节 组织文化的内涵

一、组织文化的含义

所谓组织文化,是组织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中形成的,为多数成员所共同遵循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

二、组织文化的内容

组织文化分三个层次

1. 精神层 精神层是核心和主体,包括组织目标、组织哲学、组织精神、组织道德、组织风气。组织精神最重要。

2. 制度层 外加的行为规范

3. 器物层 政治文化在物质层次上的体现,是群体价值观的物质载体。

三、组织文化与组织思想工作

组织文化与组织的思想政治工作相互交叉、互为依存。思想政治工作是培育组织精神、建设组织文化的主要手段和有力保障,而组织文化则为思想政治工作与管理工作密切结合提供了一个最好的形式。

四、组织文化与组织形象

组织形象包括三个层次:理念识别、行为识别、视觉识别,理念识别是最重要、最根本的一环。第二节 组织文化对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作用

1. 导向作用,即把组织成员的行为动机引导到组织目标上来。

2. 规范作用,软约束

3. 凝聚作用,组织文化是组织成员的粘合剂

4. 激励作用,组织文化的核心是确立共同价值观念第三节 组织文化建设的心理机制

组织文化的建设必须遵循相应的心理规律来进行,才能事半功倍

1. 运用心理定势

人的心理活动具有定势规律,前面一个比较强烈的心理活动,对于随后进行的心理活动的反应内容及反应趋势有明显的影响。

2. 重视心理强化

心理强化是使某种心理品质变得更加牢固的手段。所谓强化是指通过对一种行为的肯定或否定,从而使该行为得到重复或制止的过程。使人的行为重复发生的叫正强化,制止人的行为重复发生的叫负强化。

3. 利用从众心理

从众是在群体影响下放弃个人意愿而与大家保持行为一致的心理行为。

4. 培养认同心理

认同是指个体将自己与另一个对象视为等同,引为同类,从而产生彼此密不可分的整体性的感觉。

5. 激发模仿心理

模仿是指个人受到社会刺激后而引起的一种按照别人行为的相似方式行动的倾向,是社会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的人际互动现象。

6. 化解挫折心理第四节 组织文化建设的实施步骤

一、准确地认识现实的组织文化

二、科学地评价现实的组织文化

这里的关键一环是确立评价的科学标准,标准包括:民族性标准、制度性标准、时代性标准、个异性标准。

三、明智地确定符合本组织特性的目标组织文化

所谓目标组织文化,就是组织领导者正式提出并在全体干部职工中积极倡导的群体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作好三方面工作:对本组织过去经验的总结,对本组织目前文化的确认,对本组织未来文化的展望。

企业文化的个性体现在三个方面:行业特点、产品特点、企业特点

四、辛勤地培育优良的组织文化

领导者培育优良的组织文化途径:

1) 籍助于规章制度反复强化

2) 籍助于良好风气实现定势化

3) 籍助于英雄人物实现人格化

4) 籍助于群体活动实现共识化

5) 籍助于仪式、器物实现情景

第十四章 劳动关系

第一节 劳动关系的内涵

一、 劳动关系的含义

95年1月1日 《劳动法》

劳动关系仅指劳动者与所在单位之间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关系。

二、 劳动关系的法律特征

1. 劳动关系是在现实劳动的过程中发生的关系,与劳动者有着直接的联系。

2. 劳动双方的双方当事人,一方是劳动者,另一方是提供生产资料的劳动者所在单位。

3. 劳动关系的一方劳动者要成为另一方所在单位的成员,并遵守单位的内部劳动规则。第二节 劳动者的地位和权益

一、 劳动者的地位

劳动者处于主体地位,经营管理者处于主导地位

二、 劳动者的权利

1. 劳动者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

2. 劳动者有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3. 劳动者享有休息休假的权利

4. 劳动者有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

5. 劳动者有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

6. 劳动者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

7. 劳动者有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第三节 工会、职代会的地位和作用

工会作用的核心是联合起来与资方进行集体谈判

第四节 劳资协商和谈判

工资的劳资协商和谈判,有三种模式:

1. 主要由国家宏观层次上的劳资双方谈判决定,如新加坡、奥地利、挪威、瑞典等

2. 主要由产业中观层次上的劳资双方谈判决定,如德国、荷兰、瑞士等

3. 主要由企业微观层次上的劳资双方谈判决定,如英国、加拿大、美国、法国、日本等第五节 劳动争议与处理

劳动争议也叫劳动纠纷,在西方叫“劳资争议”,它是指劳动关系当事人之间因劳动的权利发生分歧而引起的争议。广义上的劳动争议包括因执行劳动法或履行劳动合同、集体合同的规定而引起的争议。

一、解决劳动争议的基本原则

1. 调解和及时处理原则

2. 查清事实、依法处理原则,即合法原则

3. 当事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原则,即公正原则

二、解决劳动争议的途径和方法

1. 通过劳动争议调整委员会进行调解

职工代表、用人单位代表、工会代表三方组成

调解委员会主任由企业工会代表担任

劳动争议调整委员会具有群众性和非诉性特点

2. 通过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进行裁决

劳动行政主管部门、同级工会、用人单位三方组成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主任由劳动行政主管部门的负责人担任

劳动争议仲裁原则:调解原则、及时迅速原则、一次裁决原则第六节 中国劳动关系趋向

一、劳动关系变化的趋势

1. 厂长职位权力与职工民主权利的逆向涌动

2. 危机感与主人翁责任感的逆向涌动

3. 竞争意识与合作意识的逆向涌动

4. 利益驱动与理想信念的逆向涌动

二、劳动关系整合的任务

我国劳动关系的整合,可以概括为四个任务:

1. 整合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关系

2. 整合经营者与职工之间的关系,整合的关键是树立正确的观念

3. 整合职工与职工之间的关系

4. 整合企业与职工之间的关系

总之,在深化改革过程中进行劳动关系的整合,一方面有赖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另一方面,有赖于以人为中心的现代企业文化的培育,二者缺一不可。第十三章 社会保险

第一节 社会保险的意义

一、社会保险的含义

19世纪80年代,德国建立了世界首例社会保险

(一)保险的含义

保险指一个人在遭遇到意外事故损害后,设法使其安全渡过,予以生活保障的意思。

保险的原则是互助共济与风险分担,即以多数人的经济力量来补偿少数人的损失,使其在遭遇事故时,本人和家属仍能维持适当的生活。

(二)社会保险的起源及诞生

1881年11月17日 社会保险的诞生纪念日

(三)社会保险的含义

社会保险是国家通过立法而建立起来的旨在保障劳动者在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力时,或在工作中断期间的基本生活需求的一种保险制度。

社会保险的特性:强制性、保障性、普遍性、互助共济性

二、社会保险的内容

应包含险种的多少取决于三个条件:国家财政;资方和劳方负担保险费的能力大小;劳动者保险的需要。

我国社会保险内容:养老保险、疾病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

三、 社会保险的意义

1. 社会保险适应了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对于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2. 社会保险有利于促进劳动力的再生产和优化配置。

3. 社会保险在维护社会的安定,更好的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方面也有重要的作用。

4. 社会保险为我国人口发展战率目标的最终实现创造了极其重要的条件。

65岁以上人口比重超过10%,进入老龄化社会,1997年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第二节 养老保险

一、养老保险的含义

所谓养老保险是国家和社会根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为解决劳动者在达到国家规定的解除劳动义务的劳动年龄界限,或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退出劳动岗位后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养老保险特点:由国家立法,强制实行;费用来源:国家企业个人;具有社会性,影响大。

二、养老保险的形成和发展

最先实行养老保险的是西方率先实行工业革命的国家

俾斯麦是社会保险的创始人

19世纪末——20世纪50年代初,形成时期

20世纪50年代——70年代中期,发展时期

三、养老保险的基本类型

投保资助型(传统型)、强制储蓄型(公积金)、国家统筹型

四、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及存在的问题

现行弊端:

1. 养老保险覆盖面窄,社会化程度低

2. 养老保险层次单一

3. 养老保险享受权利、待遇水平因职工身份不同而存在差异

4. 退休条件和待遇标准不够科学合理

5. 基本养老金未实行与工资或物价的增长指数挂钩

6. 基本养老金的计发方法不适应工资制度改革的形势

7. 管理体制不顺

五、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1995年3月1日《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

1. 建立一体化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广覆盖、四统一”

2. 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

3. 建立基本养老金的正常调整机制

4. 建立健全养老保险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5. 加强养老保险基金的监督和管理1997年7月《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标志第三节 失业保险

一、失业保险概述

失业是指在劳动年龄范围内,有就业能力且要求就业的人口没有工作机会的社会现象。

失业保险制度的特点主要表现在:针对的劳动风险不同,间接的目的不同,享受条件不同

二、失业保险的产生与发展

最早起源于法国,1911年英国颁布了国民保险法,开创了世界性强制性失业保险制度的先河。

三、 失业保险待遇及享受条件

1. 失业保险待遇

包括三个项目:基本津贴、失业救助金、补充失业津贴

2. 失业津贴给付期

等待期7天,给付期每年最多156个工作日——78个工作日(26周——13周)

3. 失业保险待遇享受条件

1) 失业者必须处于劳动年龄阶段

2) 失业者必须是非自愿失业,而不是自愿失业

3) 失业者必须工作过一定时日,或者投保过一定的时日

4) 失业后必须立即到政府指定的劳动就业机构登记

四 我们现行失业保险制度

我国1986年才开始建立起来

领取期限:连续工作1——5年,最长12个月;5——10年,最长18个月;10年以上,24个月

五 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完善

逐步培育失业保险基金和失业人员统一管理的良性运行机制。

完善与就业服务工作相结合的工作体系。

从宏观政策上要适当控制企业分流富余人员的规模与速度,同时在政策导向上鼓励创建新企业。第四节 医疗保险

一、医疗保险概述

医疗保险是劳动者因疾病、负伤或生育需要治疗时,由国家或企业向其提供必需的医疗服务的一种制度。

意义:首先,建立医疗保险制度有利于劳动者的病伤得到及时、有效的医治,保证劳动者的身体健康,促进生产的发展。其次,建立医疗制度有利于消除或减轻劳动者及其家属由于患病或负伤而在经济上和精神上产生的负担,保证劳动者及其家庭的正常生活。

二、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

50年代初建立,由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组成

三、我国现行医疗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

1. 医疗费用国家和企业包的太多,超过我国目前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2. 医疗费用缺乏有效的控制机制

3. 基本医疗需求不能满足和医疗资源浪费的现象并存

4. 医疗保险的覆盖面窄,管理和服务的社会化程度低

5. 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制度不统一

四、 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

1. 劳保医疗制度改革

包括两方面:一是离退休人员医疗费用社会统筹,二是大病医疗费用社会统筹

大病统筹的优点:为以后的医疗制度改革打下良好基础;实行大病统筹扩大了统筹范围;实行大病统筹建立了有效的医疗费用控制机制;企业医疗费用的矛盾有所缓解。

2. 公费医疗制度改革

目前对公费医疗监督检查方法:组织联审互查、定期报审及举报制度、现场突击检查

五、 深化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目标和内容

深化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低水平,广覆盖”

1.简述财务管理的基本环节。

财务管理的基本环节是指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阶段,包括:

(1)财务预测。是根据财务活动的历史资料,考虑现实的要求和条件,对企业未来的财务活动和财务成果作出科学的预计和测算。它既是两个管理循环的联结点,又是财务计划环节的必要前提。

(2)财务计划。是运用科学的技术手段和数学方法,对目标进行综合平衡,制订主要计划指标,拟定增产节约措施,协调各项计划指标。它是落实企业奋斗目标和保证措施的必要环节。

(3)财务控制。是在生产经营活动的过程中,以计划任务和各项定额为依据,对资金的收入、支出、占用、耗费进行日常的计算和审核,以实现计划指标,提高经济效益。它是落实计划任务、保证计划实现的有效手段。

(4)财务分析。是以核算资料为主要依据,对企业财务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调查研究,评价计划完成情况,分析影响计划执行的因素,挖掘企业潜力,提出改进措施。

(5)财务检查。是以核算资料为主要依据,对企业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的合理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所进行的检查。它是实现财务监督的主要手段。

以上这些管理环节,互相配合,紧密联系,形成周而复始的财务管理循环过程,构成完整的财务管理工作体系。2.资金时间价值的表现形式和实际内容是什么?

资金时间价值的表现形式通常是利息率(或利息额)。

资 金时间价值的实际内容是社会资金利润率。各种形式的利息率(贷款利率、股利率、债券利率等)的水平,就是根据社会资金利润率确定的。一般的利息率除包括风 险价值和通货膨胀因素。作为资金时间价值表现形式的利息率。应以社会平均资金利润率为基础,而又水应高于这种资金利润率。3.企业筹集资金有哪些要求?

企业筹集资金的基本要求,是要研究影响筹资投资的多种因素,讲求资金筹集的综合经济效益。具体要求是:

(1)合理确定资金需要量,控制资金投放时间。即要从投资的数量和时期来确定筹资的数量和时期,这是节约资金使用的必要条件。

(2)周密研究投资方向,大力提高投资效果。即要从投资的流向来研究投资的回收,把筹资效果统一起来进行分析。

(3)认真选择筹资来源,力求降低资金成本。即要从各种筹资渠道和方式的结合中,制定最佳筹资方案,以便降低综合资金成本。

(4)适当安排自有资金比例,正确进行负债经营。即要从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的不同成本出发,进行合理配置,以便利用财务杠杆,适当降低筹资成本。

此外,还要遵守国家有关法规,维护各方合法权益。4.企业资本金筹集期限制度有哪几种?我国现行财务法规规定采用哪种办法?

企业资本金筹集期限制度通常有以下三种:

(1)实收资本制。即在企业成立时,需确定资本金总额,一次筹足,实收资本与注册资本数额一致,否则企业不难能成立。

(2)授权资本制。即在企业成立时,虽然也要确定资本金总额,但是否一次筹足,与企业成立无关,只要筹集了第一期资本,企业可成立,其余部分由董事会在公司成立后进行筹集。

(3)折衷资本制。即企业成立时确定资本金总额,不一定一次筹足,但是要规定首期出资额或比例及最后一期缴清资本的期限。

我 国《工业企业财务制度》规定:"资本金可以一次或者分期筹集。一次性筹集的,从营业执照签发之日起6个月内筹足。分期筹集的,最后一期出资应当在营业执照 签发之日起3年内缴清,其中,第一次投资者出资不得低于15%,并且在营业执照签发之日起3个月内缴清。"其他企业财务制度也作了类似的规定。从以上规定 内容看,基本上属于折衷资本制。5.简述资金成本的含义、性质和作用。

资金成本是企业为筹集和使用资金而付出的代价,包括资金筹集的费用和资金占用费用。它通常以相对数即资金成本率来表示。

资金成本的性质表现在三个方面:

(1)资金成本是商品经济条件下资金所有权和资金使用权分离的产物;

(2)资金成本具有一般产品成本的基本属性即同为资金耗费,但又不同于帐面成本,而属于预测成本,其一部分计入成本费用,相当一部分则作为利润分配处理;

(3)资金成本的基础是资金时间价值,但通常还包括投资风险价值和物价变动因素。

资金成本的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

(1)资金成本是选择资金来源、拟定筹资方案的依据;

(2)资金成本是评价投资项目可行性的主要经济标准;

(3)资金成本是评价企业经营成果的最低尺度。6.什么是流动资金周转率?它有哪几种表示方法?

流动资金周转率是反映流动资金周转速度,即流动资金周转所用时间的指标。它一般有两种表示方法;

(1)周转次数。是指一定时期内流动资金完成的周转次数。其计算公式为;

周转次数=周转额/流动资金平均占用额

(2)周转天数。是指流动资金周转一次所需天数(即周转期)。其计算公式为;

周转天数=计划期日数/周转次数=流动资金平均占用额×计划期日数/周转额7.何为信用政策?它包括哪些内容?

信用政策是企业根据自身营运情况制定的有关应收帐款的政策。它主要由以下四方面内容构成;

(1)信用期限。是企业给予用户的付款时间,即用户从购货到必须付款的时间间隔。

(2)信用标准。是企业接受用户赊销条件时,用户必须具备的最低财务能力。

(3)现金折扣。是企业为鼓励用户提前付款而给予的债务扣除。

(4)收帐政策。是当企业的信用条件被违反时,企业应采取的收帐策略。8.核定存货资金定额的方法有哪几种?

核定存货资金定额的方法通常有定额日数计算法、因素分析法、比例计算法和余额计算法。

(1)定额日数计算法;是根据资金完成一次循环所需要的天数即资金定额日数和每日平均周转额即每日平均资金占用额来计算存货资金定额的方法。

(2)因素分析法;是以有关存货资金项目上年度的实际平均占用额为基础,根据计划年度的生产任务和加速存货资金周转的要求,进行分析调整,来计算存货资金定额的方法。

(3)比例计算法:是根据影响存货资金需要量的相关指标的变动情况,按比例推算存货资金定额的方法。

(4)余额计算法:是以基年结转余额为基础,根据计划年度发生额,摊销额来计算存货资金定额的方法。9.简述固定资产需用量的核定。

核 定固定资产需用量,应注意结合生产技术和生产组织的特点,分清主次,抓住重点。在企业全部固定资产中生产设备是企业进行生产活动的主要物质技术基础,要重 点搞好生产设备需用量的核定。核定生产设备需用量的基本方法,是将生产设备的生产能力和企业确定的计划生产任务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平衡生产设备的需用 量。其计算公式为:某项生产设备需用量=计算生产任务(实物量或台时量)/单台设备生产能力(实物量或台时量)10.简述固定资产投资效益的预测方法。

固定资产投资效益的预测方法可分为非贴现法和贴现法两类。

非贴现法主要有:

(1)投资利润率。即每年收回的利润额与投资总额的比率,主要研究投资项目能否以较少的投入取得较多的收益。其计算公式为:

投资利润率=年利润总额/投资总额×100%

(2)投资回收期。即投资总额与每年收回资金额(通常包括项目使用后每年新增的利润额和每年提取的折旧额)的比率,主要研究投资于项目上的资金能否在最短时间内收回。其计算公式为:投资回收期=投资总额/(年新增利润额+年折旧额)

贴现法是把不同时期的现金流出量和流入量,按统一的贴现率折算成一定时日的现值,然后进行分析比较,以考察固定资产的投资效益。主要有:

(1)净现值。是指投资报酬总现值与投资额现值的差额,即:

净现值=投资报酬总现值-投资额现值

净现值如大于零,说明投资收益大于投资总额,投资方案有利;净现值如等于零或小于零,则投资方案无利或不利。对两个或两个以上投资方案进行比较时,则应选择净现值最大的投资方案。

(2)现值指数。是指投资报酬总现值与投资额现值的比率,即:

现值指数=投资报酬总现值/投资额现值

现值指数如大于1,说明投资风险收益大于投资总额,投资方案有利;现值指数如等于1或小于1;则投资方案无利或不利。11.简述企业对外投资风险的内容。

对外投资是指企业由于对外投资遭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或者说不能获得预期投资收益的可能性。它主要有:

(1)利率风险。是指由于银行存款利率或其他投资收益率变化,使对外投资收益相对减少的风险。

(2)购买力风险。是指由于物价上涨、通货膨胀而给企业带来的风险。

(3)市场风险:是指由于政治性因素自然灾害等客观因素和人为的主观因素导致企业无法实现预期收益,而给企业带来的风险。

(4)外汇风险。是指由于汇率变动而对企业以外币计价的资产、负债、收入、支出所产生的影响。

(5)决策风险。是指企业在对外投资中由于决策失误或管理不善,致使经营亏损甚至企业破产,而对企业应获取的投资本利所产生的影响。12.简述投资基金投资的特点。

投资基金投资是一种特殊形态的股票投资,它具有如下特点:

(1)投资基金可以为投资者提供更多的投资机会;

(2)投资基金投资只需支付少量的管理费用,就可以获得专业化的管理服务;

(3)投资基金种类众多,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偏好,选择不同类型的基金;

(4)投资基金的流动性好。13.企业财务部门在成本管理方面的主要工作有哪些?

企业财务部门作为厂长领导下从事成本管理的专业部门,对成本管理负有主要责任。它在成本管理方面的主要工作有:

(1)制定和组织执行全厂成本管理制度,大力宣传有关成本管理的方针、政策,提高广大职工的成本意识;

(2)在深入挖掘降低成本潜力的基础上,进行成本预测分析,编制成本计划;

(3)加强成本控制,核算产品成本,编制成本报表;

(4)检查、考核和综合分析全厂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和增产节约的经济效果;

(5)组织和指导各车间、部门开展成本管理工作,总结和推广先进经验,不断提高企业成本管理水平。14.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产品成本具有哪些作用?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产品成本的作用主要有:

(1)是反映和监督劳动耗费的工具;

(2)是补偿生产耗费的尺度;

(3)是推动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杠杆;

(4)是制订产品价格的一项重要依据。15.简述股份制企业的股利分配政策。

股利分配政策是指股份制企业确定股利以及与之有关的事项所采取的方针和策略,其核心是正确处理公司与投资者之间,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从实际情况出发,确定股利支付比率或金额。常用的股利分配政策有:

(1)剩余股利政策。即将公司的税后可分配利润首先用作内部融资,在满足投资需要后,剩余部分用于向股东分配股利。

(2)稳定股利政策。即支付给股东的股利总是维持在一定水平上,不随盈利的增减变化而变化。

(3)变动股利政策。即支付给股东的股利随盈利的增减变化而变化。

(4)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公司一般每年按固定数额向股东支付正常股利,当盈利有较大幅度增长时,再加付一部分额外股利。16.简述防范外汇风险的各种方法。

外汇风险的防范是指企业针对外汇市场汇率可能出现的变化作出相应的决策,采取有效的方法减缓或消除外汇风险对企业的影响。防范外汇风险的主要方法有:

(1)即期外汇买卖;

(2)远期外汇买卖;

(3)货币掉期外汇买卖;

(4)外汇期权交易;

(5)资产负债平衡法;

(6)资金调度法;

(7)币种选择法;17.企业清算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企业清算的原因很多,主要有:

(1)企业经营期满,投资各方无意继续经营;

(2)投资一方或者多方未履行企业章程所规定的义务,企业无法继续经营;

(3)发生严重亏损或因不可抗力的灾害造成严重损失,企业无力继续经营;

(4)未达到预定的经营目标,企业今后又没有发展前途;

(5)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危害社会公共利益,企业被依法撤销;

(6)购并或者分立,企业需要解散;

(7)企业破产;

(8)有关法律、企业章程所规定的解散企业的其他原因已经出现。18.在比较分析中常用的指标评价标准有哪些?

在比较分析中常用的指标评价标准有:

(1)绝对标准,它是被普遍接受的公认标准。典型的绝对标准是2:1的流动比率和1:1的速动比率。

(2)行业标准,它是以企业所在行业的特定指标数值作为财务分析对比的标准。

(3)目标奈准,它是以企业财务目标数值作为财务分析对比的标准。

(4)历史标准,它是以企业上期或以往某期的实际财务指标数值作为财务分析对比的标准。

各项指标评价标准均有绝对数和相对数之分

《财务管理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作者: 胡元木

《财务管理学》考试题型比较固定,一般为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改错题、计算题、简答题和论述题。分值分别占20%,20%,10%,30%, 10%和10%.题量较大、分数分散、分值较低是高教自学考试命题的显著特点。因此,要求考生务必全面复习,深入理解。但这并不否认对重点和难点的把握, 因为这些问题往往体现在大题中,占有相当分值。同时,这些问题的掌握也有利于对其仇问题的理解。

下面分章介绍重点和难点问题。 第一章 财务管理总论

本章主要介绍了财务管理的概念,资金运动的规律,财务管理目标、原则、基本环节以及资金时间价值和投资风险价值。其重点是企业资金运动的规律,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及资金时间价值和投资风险价值的计算。

企业的资金运动的规律是指企业资金运动中各种现象这间的相互依从、相互转化、相互制约的关系,这是资金运动内部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就是企业资金运动的规律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各种资金形态具有窨上的并存性和时间上的继起性;

2.资金的收支要求在数量上和时间上协调平衡;

3.不同性质的资金支出各具特点,并与相应的收入来源相匹配;

4.资金运动同物质运动存在着既相一致又相背离的辨证关系;

5.企业资金运动同社会总资金运动存在着依从关系。 财务管理目标是指进行财务活动所要达到的根本目的,它决定着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方向。

企业财务管理的总体目标应该是千方百计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即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资金时间是掼货币经历一定时间的投资和再投资所增加的价值。资金投入生产经营后,随时间的推移不断增值,这是一种客观的经济现象。

资金时间价值是指无风险,无通货膨胀条件社会平均资金利润率。

由于不同时间单位货币的价值不相等,所以,不同时间的货币收入不宜直接进行比较,需要把它们换算到相同的时间基础上,然后才能进行大小比较和的计算。 货币时间价值的计算方法很多,需要掌握的是复利终值、复利再会的计算,普通年金终值和现值的计算。

投资的风险价值是指投资者由于冒风险进行投资而获得的超过时间价值的额外收益。

投资风险价值有两种表示方法,即风险收益额和风险收益率。其关系式如下:

投资收益率=无风险投资收益率+风险投资收益率

风险收益具有不易计量的特性,要计算 在一定风险条件下的投资收益,必须利用概率论的方法,按未来年度预期收益的平均偏离程度来进行估量。

第二章 筹资管理

本章主要介绍筹集资金的必然性及其要求;企业资本金制度;自有资金的筹集;借入资金的筹集;资金成本和资金结构。

筹集资金的必然性体现在:企业自主经营要求企业享有筹资的自主权;企业生产发展要求充分利用社会的资金潜力;横向经济联合引起资金的横向流动;社会闲散资金筹集的可靠来源。

筹集资金的要求是:合理确定资金的需要量,控制资金投放时间;周密研究投资方向,大力提高投资效果;认真选择筹资的来源,力求降低资金成本;适当安排自有资金比例,正确进行负债经营。

企业的资本金是指企业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的注册资金,是各种投资者以实现盈利和社会效益为目的,用以进行企业生产经营,承担有限民事责任而投入的资金。

资本金按照投资主体,分为国家资本金、法人资本金、个人资本金和外商资本金。

自有资金是指投资者投入企业的资本金及经营中所形成的积累,它反映所有者的利益,又称主权资金。其出资者是企业的所有者,拥有对企业的所有权。企业自有资金的筹资方式主要有吸收直接投资,发行债券,融资租赁,商业信用等。

资金成本是指企业取得和使用资金而支付的各种费用。它包括资金占用和资金筹集费用。股利、利息等属于占用费;委托金融机构代为发行股票,债券的注册 代办费,向银行支付的手续费,属于筹资费用。

企业使用资金所负担的费用同筹集资金净额的比率,称为资金成本率。其计算公式如下:资金成本率=资金占用费筹集资金总额(1-筹资费率)

资金成本既包括资金的时间价值,又包括投资的风险价值。

资金成本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资金成本是选择资金来源,拟定筹资方案的依据;资金成本是评价投资项目可行性的主要经济标准;资金成本是评价企业经营成果的最低尺度。

资金成本计算方法包括各种资金来源资金成本的计算和加权平均资金来源成本的计算。

资金结构是指企业资金总额中各种资金来源的构成比例。最基本的资金结构是借入资金和自有资金的比例。不同的资金结构会给企业带来不同的后果。评价企业资金结构最佳状态的标准应是股东收益最大化,也就是所有者权益最大化。

在安排资金结构时,在注意财务杠杆的作用。财务杠杆作用是指那些仅支付固定性资金成本的筹资方式,如债券、优先股,租赁等对增加所有者收益的作用。

财务杠杆产生的直接原因是在企业资金总额中,有一部分仅支付固定性资金成本的来源。这样,当税前利润增大时,每一元利润所负担的固定资金成本就相对减少,从而使每一普通股分分得的利润有所增加。用公式表示:

=财务杠杆作用的大小,用财务杠杆系数来表示,其计算公式如下:有了财务杠杆系数,就可以根据息税前利润的增长率或增长额,计算出普通股利润的增长率和增长额。

财力杠杆系数是由企业资金结构决定的,企业支付固定资金成本的债券资金越多,财务杠杆系数越大,同时财务风险也就越大。

在债务和股权这两类资金中究竟采用何种方式筹资或增资更为有利,这就需要根据筹资无差别点决定取舍。筹资无差别点是指两种筹资方案下普通股每股利润相等时的经营利润及销售收入点。其计算公式如下:

第三章 流动资产管理本章主要介绍流动资产管理的特点,货币资金的日常管理,应收账款及存货的管理。

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内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运用的资产。

流动资产与固定资产相比,具有如下特点 :流动资产占用形态具有变动性;流动资产中用数量具有波动性;流动资产循环与生产经营周期具有一致性。

加强流动资产管理的意义在于:可以加速流动资产周转,减少流动资产中用,促进企业生产经营的发展;有利促进企业加强经济核算,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

流动资产管理的要求是:既要保证生产经营需要,又要节约,合理使用资金;管资金的要管资产,管资产的也要管资金,资金管理与资产管理相结合;保证资金合理使用和物质运动相结合,坚持钱货两人清,遵守结算纪律。

货币资金铁管理主要体现在货币资金最佳持有量的确定上。

货币资金最佳持有量的计算公式为:

在应收账款成本应由机会成本、管理成本和坏账成本构成。同时,应明确信用政策的概念及其构成。信用政策是指企业根据自身营运情况制定的有关应收账款的政策。它由信用期限、信用标准、现金折扣和收账政策构成。

在存货管理中,应注意存货资金定额的核定方法。存货资金定额的核定方法有定额日数计算法、因素分析法、比例计算法。

第四章 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管理

本章主要介绍了固定资产的特点及管理要求,固定资产折旧的管理,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和无形资产的管理。

固定资产是企业主要的劳动手段,是指使用期限超过一年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设备的物品,单位价值在2000以上,并且使用年限超过两年的,也应作为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的特点是:使用中固定资产价值的双重存在;固定资产投资的集中性和回收的分散性;固定资产价值补偿和实物更新是分别进行的。

根据固定资产的经济性质和周转的特点,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基本要求是:折完整无缺;提高固定资产的完好程度和利用效果;正确计算固定折旧额,有计划地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要进行固定资产投资的预测。

固定资产因损耗而发生的价值转移称为折旧。固定资产的损耗分为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两种。固定资产的有形损耗是指固定资产由于使用和自然力的作用而逐渐丧失其物理性能。固定资产的无形损耗是由于劳动生产率提高和科学技术进步所引起的固定资产的价值损耗。

按照现行制度规定,固定资产折旧可以按以下四种方法计提,这四种方法为: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限总和法。后两种折旧方法为快速折旧法。

采用快速折旧的原因是:新设备效率高,贡献大,企业收益多,应该多提折旧;有利于资产的回收,采用快速折旧法可在固定资产使用的头几年尽快收回原投资的 大部分,以便使收回的资金再尽快采用新技术,增强企业竞争能力;从资金时间价值角度看,早收回的资金比晚收回的资金价值高;可以推迟一部分税收的缴纳期 限,等于使用了无息贷款;可以避免无形损耗带来的风险和意外事故提前报废所造成的损失。

固定资产的投资管理应注意固定资产需要量的核定方法,固定投资预测方法。固定资产投资预测方法包括非贴现预测方法和贴现预测方法,贴现预测方法包括净现值法和现值指数法。

无形资产的管理,应重点掌握无形资产的分类、无形资产的计价、摊销和转让。

无形资产可以按不同标准分类;按形成来源,可以分为自制无形资产和购入无形资产;按能否确认,可分为可确认无形资产和不可确认无形资产;按有无期限,可以分为有期限无形资产和无期限无形资产。

无形资产具有以下特点:没有物质形态;不具有流动性;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

无形资产的计价分为四种情况:1.接受投资取得的无形资产,按双方协商价格计价;

2. 购入的无形资产,按实际支付的价款计价;

3. 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按开发过程中的实际支出计价;

4. 接受捐赠取得的无形资产,按发票账单秘列金额或同类无形资产市价计价。 无形资产的摊销分为两种情况:1.按法律或合同规定的有效期限摊销;

2.法律或合同没有规定有效期限,则按不少于10年的期限摊销。

无形资产转让分为转让所有权和转让使用权两种。所有权的成本为履行出让合同所规定义务时发生的各种费用。 第五章 对外投资管理

本章主要介绍了对外投资的种类,对外投资的决策依据,对外直接投资和对外间接投资。

对外投资按产权关系不同,可以分为股权投资和债权投资;按投资方式不同,可以分为实物投资和证券投资,实物投资又称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又称间接投资;按投资资金收回期限,分为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

对外投资的依据是:1.对外投资的盈利与增值水平;

2.对外投资的风险包括:利率风险、购买力风险、市场风险、外汇风险、决策风险;

3.对外投资成本,包括:前期费用、实际投资额、资金成本、投资回收费用;

4.投资管理和经营控制能力;

5.筹资能力;

6.对外投资的流动性;

7.对外投资环境。

企业对外投资主要包括:联营投资、兼并投资和境外投资。

对外间接投资主要包括债券投资、股票投资、投资基金投资和信托投资。 第六章 成本费用管理本章主要介绍成本费用的概念和作用,成本费用管理的要求,目标成本的预测,成本计划的作用,成本控制与成本分析。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成本费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具体讲:1.是反映和监督劳动耗费的工具;

2.是补偿生产耗费的尺度;

3.可以综合反映企业的工作质量,是推动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杠杆;

4.是制订产品价格的一项重要依据。 成本费用管理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加强成本费用管理,降低生产经营耗费,是扩大生产经营管理的重要条件;加强成本费用管理,有利于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 理,提高经济效益;加强成本费用管理,可以为国家积累资金奠定坚实基础。成本费用管理的要求一般包括:正确处理生产消耗同生产成果的关系,实现高产、优 质、低成本的最佳组合,正确处理生产消耗同生产技术的关系,把降低成本同开展技术革新结合起来。

第七章 销售收入和利润管理本章主要介绍销售收入管理,利润的预测和计划,利润分配等。

企业的销售收入主要是指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等取得的货币收入。包括产品销售收入和其他销售收入。

销售收入的确认原则有二种:即权责发生制原则,规定:企业一般于产品已经发出,劳务已经提供,同时收讫价款或者收取价款的凭证时,确认销售收入的实现。

销售收入的预测方法主要有:时间序列法、因果分析法和本量利分析法。

在利润预测和计划中,应掌握利润的构成和利润的预测方法。企业利润包括销售利润、投资净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

利润的预测方法有本量利分析法、相关比例法和因素测算法,应重点掌握本量利分析法。

在利润分配中,应重点掌握税后利润分配政策。

第八章 外币业务管理本章主要介绍了外汇的分类,汇率的标价方法,外汇风险管理及其防范。

外汇根据可否自由兑换,分为自由外汇和记账外汇两种。

汇率是指一个国家的货币兑换成另一个国家货币的比率。汇率的标价方法有直接标价渚间接标价法。

直接标价法是指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为标准来计算应会单位的本国货币。亦即以本国货币表示外国货币的价格。

外汇风险是指因外汇汇率变动,使企业以外币计价的资产、负债、收入和支出增加或减少,可能发生损失,也可能形成收益,其结果是不确定的。

企业的外资风险的防范方法有:即期外汇买卖、远期外汇买卖、货币调期外汇买卖、外汇期权交易、资产负债平衡法、资金调度法和币种选择法。

第九章 企业清算本章主要介绍了清理的分类,清算财产的估价和变现,债务清偿和剩余财产分配。

企业清算按照不同标准分类,可以分为不同类别:按企业清算的不同性质,可以分为自愿清算、行政清算和司法清算;按清算原因不同,可以分为解散清算的破产清算,同时应掌握二者的联系与区别。

清算财产的估价。为使财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相符,应对清算财产估价。估价的方法有:账面价值法,现行市价法、招标作价法和收益现值法。

债务清偿和剩余财产分配。需要清算的区分标准是清算财产大于清算费用,清算费用要由企业清算财产中优先支付。

企业的清算财产支付清算费用以后,按照一定顺序进行债务清偿。

第十章 财务分析本章主要介绍财务分析的意义和财务分析的方法。

财务分析是指利用财务报表及其他有关资料,运用科学方法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比较、评价、以利企业经营管理者、投资者、债权人及、国家财税机关掌握企业财务活动情况和进行经营决策的一项管理工作。

财务分析是一项科学、复杂细致的管理工作,开展财务分析的意义在于:1.有利于企业管理者进行决策和改善经营管理;

2.有利于投资者作出投资决策和债权人制定信用政策;

3.有利于国有财税机关等政府部门加强税制征管工作和正确进行宏观调整。

财务分析的方法主要有: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和趋势分析法。

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分析指标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即付比率、资产负债率和资本负债率。

反映企业营运能力的分析指标有: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营运资金存货单,流动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雍总资产周转率。

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分析指标有:资本金利润率、营业收入利润率和成本费用利润率。

财务管理

第一章 财务管理总论 本章阐述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原理,学好本章是学好财务管理课程的基础。

企业财务就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它体现企业同各方面的经济关系。企业资金运动的经济内容包括资金的筹集、投放、耗费、收入和分配。企业在资金 运动中与各有关方面发生的经济关系,就是财务关系。财务管理就是组织企业资金运动、处理企业同各方面财务关系的一项工作。要搞好企业财务管理,必须充分认 识和运用企业资金运动中的规律。

财务管理总体目标是指财务管理工作最终要达到的目的;在财务管理的各个领域中还有分目标,要在明确以经 济效益最大化为财务目标的前提下对利润最大化、资本利润率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等问题有一个全面认识。财务管理实际工作中要对财务管理原则灵活应用。企 业要做好财务管理工作,除了要有明确的目标、正确的管理原则,还要有适当的体制,掌握财务管理的基本环节。

资金时间价值和投资风险价值是现代财务管理中的两个重要的价值观念,对于筹资管理、投资管理、成本管理、利润管理有重要的影响。学员们应该对于资金时间价值的各种计算方法熟练掌握正确应用,投资收益风险需理解有关概念,可不作为重点。

第二章 财务管理总论

本章讲述的是筹资管理, 在整个企业财务管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应着重掌握。

企业筹集资金是企业筹措和集中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的财务活动,是企业资金运动的起点。企业筹集资金具有必然性。企业筹集资金的基本要求,是要研究影响筹资 投资的多种因素,讲求资金筹集的综合经济效益。企业筹资所形成的主要资金来源,即企业的资本金。企业资本金制度是在1993年实施《企业财务通则》以后正 式建立起来的,它是企业财务改革的产物。实行企业资本金制度可使国家对企业资本金的管理规范。学习此问题要着重理解企业资本金的构成、筹集的方式和要求、 资本金保全原则的内容和企业对资本金使用的自主权等问题。 企业筹集资金需借助于金融市场来实现。筹集资金的渠道是指企业取得资金的来 源,筹集资金的方式是指企业取得资金的具体形式。金融市场是指资金供应者和资金需求者双方借助于信用工具进行交易而融通资金的市场。应该理解企业有哪些主 要的资金来源渠道,金融市场的特点、构成要素、融资方式、类型等。

自有资金的筹集和借入资金的筹集是本章的重要内容。自有资金筹集又称 股权性筹资,其方式主要有吸收直接投资、发行股票、联营筹资、企业内部积累四种。借入资金筹资又称债权性筹资,其方式主要有银行借款、发行债券、融资租 赁、商业信用等。对每种筹资方式,应着重理解其特点和优缺点。资金成本就是企业取得和使用资金而支付的各种费用,其他企业是选择资金来源、拟定筹资方案的 依据,也是评价投资项目可行性的主要经济标准和衡量企业经营业绩的最低尺度。应掌握各种资金成本的计算方法,并理解企业资金结构和共和资金成本的关系。资 金结构是指在企业资金总额(资本总额)中各种资金来源的构成比例。最基本的资金结构是借入资金和自有资金的比例。要从债务资金和主权资金的资金成本率的差 别上, 研究财务杠杆原理和筹资无差别点,并据以确定或调整企业的资金结构。第三章 流动资产管理

流动资产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短 期置存的资产,是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货币资金、应收及预付款、存货、短期对外投资。流动资产的占用形态具有变动性,占用数量具有波动性。流动资 产货币表现为流动资金。加强流动资金管理,加速流动资金周转就是要增加周转次数,缩短周转天数。要求:既保证生产经营的需要,又合理节约地使用资金,保证 资金与物资运动相结合,坚持钱货两清。

加强流动资产的管理就是要加强货币资金管理、应收账款管理、存货管理。

货币资金的结算有现金结算、转账结算两种形式,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做好现金和转账结算的管理。搞好货币资金收支计划的编制工作,并确定货币资金最佳持有量。

应收账款管理工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应收账款计划的编制,包括核定应收账款成本,编制账龄分析表;制定信用政策,确定信用期限、信用标准、现金折扣、收账政策;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主要是调查、评估客户信用状况,催收应收账款,预计坏账损失。

存货管理是流动资产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存货资金定额核定和存活日常管理两部分。存货核定一共有四种方法。其中定额日数计算法是习惯上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

存活日常管理内容主要有:

(1) 存货分级归口管理,包括存货分级归口管理的原则与做法。

(2) 生产储备资金日常管理,包括安排采购资金、进行货款结算、控制材料消耗、库存材料管理、进行材料清查等环节。

(3) 未完工产品资金管理。包括组织均衡成套生产、半成品库存管理、控制生产周期、节约生产消耗等环节。

(4) 成品资金管理,包括产品销售计划、成品库存管理、销售结算等环节。 学习时,应对流动资产每一组成项目的基本内容有正确的理解,掌握货币资基金管理、应收账款管理、存货管理应做好哪几方面的工作。

第四章 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管理

本 章讲述的是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管理, 在财务管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应该着重加以掌握。固定资产时企业的主要劳动手段。固定资产的特点是使用中的固定资产价值存在的双重性,固定资产投资的集中 性和回收的分散性,固定资产的价值补偿和实物更新的分离性,固定资产可按不同的标志进行分类,并要合理计价。

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具有重 要的意义。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要求是保护固定资产的安全完好,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核定固定资产需要量,有计划的集体固定固定资产折旧,预测固定资产投 资的经济效益。固定资产折旧管理是固定资产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固定资产的计算方法有多种。包括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等。不 同计算方法的计算结果差别很大,应该根据企业需要和国家规定选用。规定资产折旧计划中应着重理解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的范围。

固定资产的 投资管理也是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内容。固定资产投资的特点是单项投资数额大、施工期长、投资回收期长、决策成败影响深远。固定资产投资可按不同标志进行分 类。要确定固定资产投资的数量和使用方向,必须核定固定资产的需要量。固定资产投资也侧重点是两个方面:一是预测固定资产投资的经济效益,预测的方法有两 类,包括非贴现的预测方法即投资利润率法和投资回收期法以及贴现的预测方法即净现值法和现值指数法。二是预测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来源,要预测借款投资在偿 还期内企业应负担的本利和数额,并预测投资项目在偿还期内的现金流入量是否足以还本付息。

固定资产日常管理中要建立固定资产分口 分级管理责任制,要加强财务部门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财务人员要和资产管理人员密切合作,将管好资金和管好资产结合起来。无形资产,是无形固定资产的简称, 它也是企业的一项长期资产,是指不具有物质实体,能给企业提供某种特殊的经济权利,有助于企业在较长时期内获取利润的财产。无形资产包括专利权、商标权、 著作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商誉等。应理解无形资产的概念、特点和种类,掌握无形资产的计价、摊销、转让和投资。

第五章 对外投资管理

本 章的主要内容是对外投资管理。企业对外投资是对内投资的对称,是企业对外扩张、谋求发展、取得收益的基本手段。对外投资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各种具体的 形式:股权投资与债券投资,实物投资与证券投资,短期投资与长期投资。对外投资决策应该全面考虑投资的收益水平、风险、投资成本、投资管理能力、筹资能 力、投资的流动性、投资环境等因素。

对外直接投资包括联营投资、兼并投资和环境投资。不同的联营形式(紧密型、半紧密型、松散型)财务 管理特点不同。但任何形式的联营投资都应按照联营原则做好联营投资的财务管理。兼并投资是购买其他企业产权的投资行为,有多种类型,兼并投资要按规定的程 序进行。境外投资的操作复杂,风险大,重点是慎重选择被投资国家与地区、境外投资方式、遵守国家有关境外投资的各项政策。 债券投资中的 重点是收益率。债券投资收益率的表达方式有多种,要理解每一种的计算方法与意义。债券投资的收益率、发行公司的资信情况、债券投资结构的合理安排是债券投 资中应注意的问题。股票投资的收益分析有三个方面:股利收益分析、买卖价差收益分析、资产增值收益分析。投资收益分析的延续是投资价值分析,它是股票投资 决策的依据。投资对象、投资时机、投资结构也是股票投资管理的重点。信托投资包括了债权性、股权性等两类,要掌握委托代理投资、信托存款投资、委托贷款投 资的特点和操作程序。

第六章 成本费用管理

成本和费用,就其经济实质来看,是产品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C+V两部分价值的等价物;从资金运动过程来看,它反映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金耗费。在 实践中,费用和成本作为两个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为了正确地计算产品成本,有效地控制开支,必须对企业发生的生产费用进行合理的分类。根据成本的经 济实质和实际工作的经验,应有效地进行成本管理。成本费用管理(简称成本管理)是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项费用的发生和产品成本形成所进行的预测、计划、 控制、核算和分析评价等管理工作,以来节约费用。降低成本。加强成本管理,努力降低产品成本的重要意义。 成本预测和成本计划是成本管理 的两个重要环节。年度成本预测是编制企业成本计划的准备阶段。成本预测包括目标成本预测、功能成本预测和成本降低幅度的预测。成本计划是以货币形式预先规 定计划期内企业生产耗费水平和成本降低任务。它包括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计划、全部产品成本计划和期间费用预算。成本计划的编制方式主要有一级核算的成本计划 编制和分级核算的成本计划编制两种。小型企业往往实行一级核算,车间不计算成本。大中型企业一般实行分级核算,车间要计算成本。

成本控 制是成本管理的实施阶段,是落实成本目标、实现成本计划的有力保证。为了有效地进行成本控制,企业要建立成本控制体系,实行成本分级分口管理责任制。应着 重掌握对材料费用、制造费用和期间费用的控制方法。成本分析评价是成本管理的总结阶段,它对企业成本计划执行情况做出综合评价。成本分析评价指标有多种, 要了解各项指标的特点、使用条件和计算方法。

第七章 销售收入和利润管理

本章主要内容是围绕着销售收入和利润分配展开的。学习这一部分首先要全面理解和掌握销售收入的预测、计划和日常管理。基于价格影响企业经营活动的重要作用,了解价格分类,进行价格管理、掌握产品价格定价原则和方法也是学习的重点。

税收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主要手段,依法纳税是企业应尽的义务。学习这一部分,应全面了解税制改革的原则和基本内容,并着重掌握销售税金的计算方法。

利润是企业在一定时期的经营成果,包括销售利润、投资净收益、营业外收支净额。利润预测是利润管理的重要环节,常用的方法有本量利分析方法、相关比例法和因素预测法。根据预测的结果,编制利润计划并组织实施。

自1978年以来,我国多次对于利润分配制度进行改革,先后实行了企业基金制度、利润留成制度、利改税制度、承包经营和税利分流制度。《财务通则》和新 税制的发布与实施,进一步改革企业利润分配制度。本章中要认真学习和理解改革后利润分配的原则和程序,并具体掌握股份制企业的股利分配制度和支付方法。第八章 外币业务管理概述

外 币业务是涉及到外币款项收付、往来结算和外币折算的有关业务。首先要掌握外币业务的基础知识和政策规定。外币有动态和静态两种含义,通常指静态含义。外汇 汇率是指一个国家的货币兑换成另一个国家货币的比率,也称汇价或外汇行价。汇率标价有直接标价法和间接标价法两种,两种标价法得出的汇率互为倒数,我国人 民币汇率采用采用直接标价法。汇率有多种分类方法:包括按汇率的制订方法、按银行买卖外汇的角度、按外汇的支付方式和按外汇的交割期限进行分类。具体来 说:可分为基本汇率和套算汇率;买入汇率、卖出汇率和中间汇率;电汇汇率、信汇汇率和票汇汇率;即期汇率和远期汇率。我国现行外汇体制下的外汇汇率分为: 银行间外汇交易汇率,人民银行公布的人民币市场汇率中间价,各外汇指定银行与客户买卖外汇的挂牌价和三资企业之间的外汇调剂价格。我国现行外汇管理办法主 要包括:实行外汇收入结汇制;实行银行售汇制等。

企业可以通过接受外商直接投资、发行国际债券、发行B种股票、境外上市发行股票、利用 国际信贷、利用境内金融机构外汇贷款等方式筹集外汇资金。应理解每种筹资方式的筹资特点、条件要求和操作程序。企业外汇收支计划是进行外汇管理的依据和实 现外汇收支平衡的手段。企业外汇收支计划是以收支平衡表的形式集中反映企业在未来一定时期有关外汇收支指标。企业外汇收支平衡是指涉外企业外汇收入能够抵 补其外汇支出,并略有节余。企业实现外汇收支平衡的手段包括:扩大出口,提高产品竞争能力,增加外汇收入等。 企业的外汇风险包括交易风 险、会计折算风险和经济风险。其中经济风险是最重要的。应该掌握外汇汇率影响因素分析、外汇汇率预测、外汇风险防范和汇兑损益的处理。把握一国的国际收支 状况,通货膨胀程度、利率变动、政府干预是如何影响外汇汇率的。还应掌握外汇汇率预测方法。理解即期外汇买卖远期外汇买卖等防范外汇风险的主要方法。还应 了解汇兑损益的确认、计算和财务处理。

第九章 企业清算

本章主要内容是围绕着企业清算展开的。为了全面理解和掌握本章的内容,必须了解企业清算的概念、原因和分类。企业清算按其性质不同可以分为自愿清算、行政清算和司法清算。

清算机构是依法成立对企业清算实施组织管理的机构,不同性质的企业清算中其法律地位是不同的。对企业清算进行适当分类有利于根据具体情况成立清算机构并 对其实施组织管理。自愿清算和行政清算时,清算企业仍然是独立民事主体,清算机构只是一个代理机构;破产清算时,清算企业失去了法人资格,清算机构则依法 取得了民事主体地位。但清算机构的职权和工作程序基本是一致的。

清算财产是指用于清偿企业无担保债务和分配给投资者的财产,它包括宣布 清查时,企业所拥有的可用于清偿无担保债务和向投资者分配的全部账内和账外财产,清算期间按法律规定应追回的财产。当清算财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明显不 一致时,应选择相应的方法对其进行估价,本书介绍了六种常用的方法。估价以后,一般都应变卖收回现款,一般由整体变现和单项变现两种。清算财产变现要遵循 一定的原则要求。还应该根据结算财产和担保财产的特点对其进行估价和变现。

企业在清算期间为开展清算工作所支付的费用为清算费用,这部分费用应由清算财产优先支付,并将其总额列为清算损失。企业清算收益大于清算损失的越城为清算净收益,应依法缴纳所得税,税后的清算净收益要并入清算财产。

清偿企业债务时要先清偿有担保的债务,后清偿其他无担保的债务。担保财产清偿担保债务以后的剩余部分应并入清算财产,不足部分列为无担保财产,按法定程 序清偿。清算财产清偿各种无担保债务以后的剩余部分,应在投资者之间进行分配。分配时不同企业的组织形式不同,所规定的分配程序不同,而且企业章程、协议 的规定不同,分配的方法也应有所不同。

第十章 财务分析

财务分析是指在财务报表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基础上,运用科学方法 对相关财务指标进行比较,并对企业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盈利能力做出评价,以使企业经营管理者、投资者、债权人及国家财税机关掌握企业财务活动规律和进行 相关决策的一项财务管理工作。财务分析的意义主要有:有利于企业经营管理者进行经营决策和改善经营管理;有利于企业投资者做出投资决策和债权人制定信用政 策;有利于国家财税机关等政府部门加强税利征管和进行宏观调控。财务分析的要求包括:财务分析所依据的信息资料要真实可靠;根据财务分析的目的,正确使用 财务分析的方法;从多项财务指标的变化中,全面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进行财务分析的有比率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和趋势分析法三种。

比率分析法是利用同一时期财务报表中两项(或多项)相关数值的比率,评价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一种分析方法。常用的财务比率可分为相关比率、结构比率和动态比率三类。 比较分析法是将某项实际财务指标与该指标的评价标准进行对比,揭示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一种分析方法。常用的指标评价标准,可分为公认标准(绝对标准)、行业标准、目标标准和历史标准四类。 趋势分析法是利用财务报表提供的数据资料,将各期有关指标的实际数值与相同指标的历史数值进行定基对比和环比对比,揭示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变化趋势 的一种分析方法。采用趋势分析法通常要编制比较财务报表。比较财务报表的编制方法有两种:按绝对数编制和按相对数编制。为了正确进行财务分析,分析人员应 掌握各种方法的特点。

财务分析中,相关的比率有偿债能力比率、营运能力比率合盈利能力比率。偿债能力比率的主要指标包括流动比率、速动 比率、即付比率(现金比率)、资产负债率、资本金负债率(股东权益负债率);营运能力比率的主要指标包括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营运资金存货率、流 动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盈利能力比率的主要指标有:资本金利润率、所有者权益利润率、营业收入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总资产利润 率。在学习上述指标时,应明确它们的经济内涵、计算方法和评价标准。在此基础之上联系实际,对企业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盈利能力及其变动趋势进行分析, 并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出评价。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当前热点关注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相关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