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态度及转变
1、态度的结构:(1)认知成分——基础(2)情感成分——核心(3)行为成分
2、态度的功能:顺应功能、认识功能、防御功能、调节功能。
态度的特性:社会性、具体性、协调性。
3、影响态度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人际关系、人际影响、个性心理特征、社会群体与社会组织。
4、态度转变的方法:参与活动法、登门拜访法、团体规定论、全面宣传法、沟通信息法。
5、态度转变中各沟通要素:
(1)沟通者 (2)沟通内容 (3)沟通对象
第四章 行动与态度
1、认知之间的关系:
(1)认知无关:一个认知与另一个认知没有关系
(2)认知失调:一个认知与另一个认知相对立
(3)认知协调:一个认知能推出另一个认知
2、认知失调的因素:
(1)认知失调失调程度随着认知之间的差异程度的加大而增加。
(2)失调程度随着有差异性认知数目的增加增加。
(3)失调程度与个体所有的协调性认知数目成反比。
(4)失调程度还必须考虑各个认知的重要性。
失调程度的公式:
失调程度=
3、减少失调的方法:改变认知、增加认知、改变重要性。
4、诱导服从的前提因素:自愿选择、承诺、责任感、预期的消极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