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社会保障概论”详细笔记(4)_理学-查字典自考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查字典自考网 >> 理学 >> 自考“社会保障概论”详细笔记(4)

自考“社会保障概论”详细笔记(4)

发布时间: 2016-06-29 来源:查字典自考网

第四章 社会保障管理

引 言

社会保障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

社会保障是由若干子系统与账户组成的大系统。社会保障涉及到政治、经济、社会劳动者等各个方面。

一:社会保障管理:是由国家和政府及社会组织制定与实施有关社会保障的法规、政策过程。

二:社会保障管理活动:行政管理、基金运营、以及相应的监督监管。

三:社会保障管理主体:

四:社会保障管理体制

§4.1社会保障管理的内容

一:行政管理(administration)

制定社会保障法律,拟定基本法规。

二:基金管理(fund management)

(一)内容:包括基金筹集、支付和管理与运营。

(二)机构:一般有专门的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机构进行管理运营。

三:对象管理(提供服务)

本职对象:单位;特殊对象:社区

§4.2社会保障管理的主体

一:国家(政府)

社会保障制度制定者、管理者与监督者。

二:经办机构:

(一)依法实施日常管理的机构:公共机构、混合机构、私营机构。

(二)依法或以合同实施基金运作的机构:非营利机构、金融机构。

三:参与人

指负有社会保障义务的组织和个人,即用人单位、职工与自愿投保人。

四:受益人

包括被保障人和他们供养的亲属,是社会保障管理与服务的对象。

§4.3社会保障管理体制

各国经济政治体制不同,其社会保障管理体制也不相同。

一:政府直接管理(政府管理模式)

(一)政府负责三项任务

首先,负责制定社会保障的政策与法令。

其次,负责一般监督,(政令的实施、投诉、纠纷等)

再次,负责具体的业务管理(登记审查→征缴计算→支付→基金的调整运营→伤残鉴定)

(二)分类

1、集权管理:政府单一部门全权负责(英国、新加坡)

2、分权管理:上下分权,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基层政府(美国、中国);

左右分权,实行部门管理。

二:政府与立法机构共同管理的社会保障(混合管理模式)

即政府负责社会保障立法及政策指导和一般监督;由立法组织具体管理各项任务;即立法监督与业务分开管理。

德国:联邦劳动与社会保障事业部:一般监督;

联邦与地方经办机构、特别社会保障委员会具体业务管理。

三、工会管理的社会保障或私营管理模式

(一)工会管理:各级工会下设的保险管理委员会,吸收工人代表参加。(前苏联、中国)

(二)私营管理:政府实施一般监督,依法授权或委托私营机构管理各项或某项社会保障义务。(智利:私营养老金管理公司)

§4.4我国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及其改革

1、国的体制沿革及现状

2、国际经验

3、借鉴与改革

第五章 社会保障水平

§5.1社会保障水平的概念、特点及意义

一:社会保障水平及其指标

(一)社会保障水平的涵义

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或地区社会成员享受的社会保障的高低程度,包括待遇水平、制度成熟水平、基金运作水平、管理水平。

(二)社会保障水平指标

1、最微观最直接的指标: ①收益给付/社会工资水平

②社保支出/政府财政支出

2、宏观:社会保障支出总额/GDP

◆思考该指标的合理性 ①支出与受益程度之间有差距?

②总支出各项目的合理性?

(三)社会支出总额:

一定时期内一国或地区实际支出的各种社会保障费用总和。

主要包括三大领域,五个方面。

三大领域指社会保险(劳动者)、社会福利(全民)、社会救济(贫民)。

五大方面指养老、残障、死亡;疾病、生育、医疗护理;失业;家庭津贴;工伤及其他社会救助。

二:社会保障水平的制约因素及其特点:

(一)制约因素(供需制约)

决定社会保障水平的条件:①社会保障支出条件 ②社会保障供给条件

1、社会保障需求条件:

它是决定社会保障经费支出水平的基本因素。它既包括现金需求状况又包括未来需求趋势,主要取决于:①人口因素 ②自然因素 ③文化传统 ④社会承载力。

2、社会保障的供给条件:

① 经济规模与经济发展水平:主要指国民产出、财政收入、居民收入与储蓄(最根本因素)。

②政治社会结构(政策目标)。

③制度年龄与人口机构。

④历史人文等特殊因素。

(二)特点

1、动态性 2、刚性 3、社会保障水平客观上存在一个适度区域。

三:社会保障水平的意义

1、“水平高低”代表了量的特征,体现生活保障水平。

2、“水平高低”代表了质的特征与国民经济增长、整体经济投资、储蓄、企业竞争力、雇员积极性等有密切的联系。

通过研究社会保障水平计算、设计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保障水平、社会保障预警系统、比较总结制度运行规律。

§5.2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的测定

一:社会保障水平适度的标准:

(一)社会保障水平是一个质与量相统一的范畴。

1、从量的角度讲社会保障水平有高有低;

衡量方法是:社会保障总支出/GDP.

2、质的角度讲社会保障水平有“适度”“不适度”之分。

衡量方法是:社会保障费用支出是否与生产力发展水平及各方面的承受能力相适应。

(二)适度的标准

1、多元标准,但有一基本立意:保护与激励相统一;公平与效率统一。

2、考虑因素 课本P71-72

二:社会保障水平适度与不适度的影响 (并非越高越好)

(一)适度(二)过低(三)过高 (四)结构不合理

三: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的测定

牧惠中:社会保障水平“度”的数理模型

四:社会保障预警系统 (应用)

§5.3 我国社会保障水平

一:国社会保障支出的统计口径

(一)统计口径问题

1、别注意统计口径问题:①项目有差别 ②客观困难

2、我国社保支出统计口径尤为复杂:

①分散管理,体系不健全;②转轨时期,缺乏统一认识

口径的可比性:①纵比:反映发展状况 ②横比:与国际接轨

(二)我国社保支出的统计口径:

1、按社会保障的内涵与外延进行:

2、据社保支出的承担主体,确定每一主体的支出口径属于社保范畴的部分,加总国家财政,企业单位,城市社区集体,社会团体等。

综合上面两种方法,可列出我国社保总支出的宽口径( P76-77)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当前热点关注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相关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