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简述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1、通过制定工作定额提高劳动生产率;
2、为每项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
3、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材料,并使作业环境标准化;(标准化原理)
4、采用鼓励性的计件工资报酬制度;
5、工人和雇主两方面都必须认识到提高劳动生产率对两者都有益,都要来一次“精神革命”,互相协作,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共同努力;
6、把计划职能(管理职能)同执行职能(实际操作)分开;
7、推行职能制和直线职能制;
8、组织机构上的管理控制原理。
二、简述企业组织设计的主要内容?
答:1、职能分析和职位设计;
2、部门化和部门设计;
3、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的分析以及设计;
4、决策系统的设计;
5、横向协调和联系的设计;
6、组织行为规范的设计;
7、控制系统的设计;
8、组织变革和发展的规划。
三、简述法约尔的经营六职能和管理五要素理论?
答:(一)、经营六职能:
1、技术活动;
2、商业活动;
3、财务活动;
4、安全活动;
5、会计活动;
6、管理活动。
(二)、管理五要素:
1、计划;
2、组织;
3、指挥;
4、协调;
5、控制。
四、组织结构的要素有哪些?
答:组织结构的要素:在组织结构设计时,就组织内部而言,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或者主要方面。
概括的讲,管理者在进行组织结构设计时,必须考虑的一些关键因素:
1、部门划分;2、工作专门化;3、管理跨度;4、指挥链;5、集权和分权;6、正规化;7、职位界定;8、职位描述。
五、简述管理跨度及其影响因素?
答:管理跨度(管理幅度、控制跨度)——一个上级直接监管的下级人员的数量。由于管理者受自身知识、能力、经验的限制,能有效管理的下属是有限的。
一位管理者的管理跨度的大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者的能力——管理者能力强,管理跨度大;反之要小一些。
2、被管理者的水平——被管理者能力强,素质高,管理跨度可以大一些。
3、工作性质——工作复杂多变,需要的监管工作量大,管理跨度小一些。
4、沟通的有效性——沟通渠道畅通、准确,管理跨度可以大些。
5、监管手段——监管手段先进,管理跨度可以大一些。
6、管理层次的高低——组织的高层管理者主要承担重大的、复杂的策略性问题的决策,管理跨度应小一些;反之,较低层次的管理人员的管理跨度应大一些。
六、企业的组织结构形式分为那几种类型?
答:按照业务经营部门职责权限的大小以及业务经营部门与职能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不同,可以分为:直线型、参谋型、职能型、事业部型、矩阵型、多维型、网络型。
七、简述职能型结构?
答:职能型结构——当参谋部门有权向直线型经理直接下达指令时所形成的组织结构,也被称为职能制结构。参谋部门能够对直线型经理下达指令这样一种关系被称为职能关系。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需要进一步分工,以发挥专业职能部门的作用,于是产生了职能型的组织结构形式。
但是,由于职能制存在多头领导的缺点,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得到广泛推广。
八、简述事业部型结构?(2004)
答:事业部型——在总部下面设立有独立经营自主权的事业部来进行管理的一种组织结构形式,一种分权制的组织,为规模巨大的企业所采用。
该类组织结构形式的主要特点是:
1、按照产品、地区或者市场划分事业部;
2、事业部相对独立经营,单独核算,拥有一定的经营自主权;
3、总公司的最高管理层有人事决策、财务控制、规定价格幅度和监管等大权,并利用利润等指标,对事业部进行控制。
九、简述引起疲劳的原因和防止疲劳的方法?
答:(一)引起疲劳的原因:
1、作业强度大小;
2、作业速度;
3、作业持续时间的长短;
4、环境条件;
5、作业时刻;(夜班、白班)
6、操作者身体素质;
7、劳动态度。
(二)防止疲劳的方法(措施):
1、建立健全保护劳动能力的贵证制度,保证劳动者合理的作业负荷,避免长期差负荷工作。
2、创造一个适宜的工作环境,使劳动者避免在恶劣的环境中工作。
3、合理组织工作地,减少并尽可能消除多余重复劳动,使操作活动安全方便。
4、改进操作方法,科学地选择作业速度和作业姿势,尽可能做到省时、省力。
5、加强工作的计划性和预见性,使工作保持良好的节奏。
6、在紧张活动之后,人体各运动部位注意及时放松。
7、团结互助、心情舒畅的气氛,能够转移和减轻身体的疲劳。
十、简述伦西斯-利克特的四种制度组织理论?
答:利克特在1950——1970年期间曾长期担任美国密歇根大学研究中心主任,对企业的组织理论等进行过较多的研究,这种研究被称为:密歇根研究。
利克特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4种制度的组织理论(4种领导方式类型):专权的命令式、温和的命令式、协商式、参与式。
前三种制度可以统称为权力主义组织方式,只有第四种才是效率高的组织方式。
利克特认为,对人的激励形式有经济激励、安全激励、自我激励、创造激励。
★★★十一、论述正式和非正式群体的类型(案例)!
答:正式群体——根据目标和任务的需要,通过上级组织决定成立的群体。如:企业中的车间、班组。
正式群体的类型:命令型群体、任务型群体、交叉功能型群体、自我管理型群体。
非正式群体——自然或者自发形成的、以共同的兴趣或者爱好为基础而建立的群体。
1、利益型群体——为了某个大家共同关心的目标而走到一起所组成的群体。
2、友谊型群体——在共同的兴趣、爱好、地缘关系基础上形成的群体(工作之外形成的)。Eg:年龄相近、支持某个球队、政治观点相同、一起驱车上班。
3、传统关系型群体——建立在血缘、地缘、业缘等关系上的群体。Eg:亲戚、老乡、同学、战友。
4、压力组合型群体——因外部驱动力或压力作用而形成的群体。
案例:冷静观察和思考,真正把握问题的来龙去脉;通过加强自身的修养和提高素质,来增强自身的威信;抓住时机,同下属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必要时,请求正式的或者非正式的权威人员进行协调。
十二、简述群体发展的5阶段模型?
答:该理论认为,群体的发展要经过5个阶段的标准程序,即:形成阶段、振荡阶段、规范化阶段、执行任务阶段、中止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