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自考《管理心理学》串讲笔记十五_理学-查字典自考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查字典自考网 >> 理学 >> 2012年4月自考《管理心理学》串讲笔记十五

2012年4月自考《管理心理学》串讲笔记十五

发布时间: 2016-06-29 来源:查字典自考网

第四节 团体的人际关系

一、团体中的人际关系概述

(一)什么是人际关系

1、概念

表示人与人之间相互交往、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而形成的心理行为关系成为人际关系。

2、人际关系的成分

认知成分、情感成分、行为成分

3、人际关系的重要作用

人际关系的状况,决定于人们的需要满足程度。

良好人际关系是团结与凝聚力的基础,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条件。

(二)人际关系的类型

1、根据交往关系大小分为三种类型:(1)两人之间的关系。(2)个人与团体的关系。(3)个人与组织的关系。

2、根据人际交往需要不同,为三种类型:

(1)包容的需要引起的人际关系(2)控制的需要引起的人际关系(3)情感型需要引起的人际关系

3、我国学者提出如下类型:(1)合作型(2)竞争型(3)分离型

(三)人际关系的行为模型

1、社会心理学家李雷的八种模式

★2、PAC模型

伯恩在《人们玩的游戏》一书中提出了人际交往中人格结构的P、A、C分析。伯恩认为:

(1)人的个性由三种心理状态构成:Parent(父母)、Adult(成人)、Child(儿童),简称P、A、C分析。

(2)个人的行为类型

每个人身上都存在P、A、C三种意识,只是各自所占的比重不同,因而形成了六种不同类型的行为特征。

①“P高A低C高”专制幼稚型:喜怒无常、难以共事、支配欲强。

②“P高A低C低”专制型:墨守成规、照章办事、家长作风。

③“P低A低C高”幼稚型:用幼稚幻想进行决策、喜欢交往、对人有吸引力。

④“P低A高C低”正统成人型:客观重实际、工作刻板、难以共事。

⑤“P高A高C低”父母成人型:把父母心态过渡到成人心态。经训练学习和经验积累,可称为成功企业家与管理人员。

⑥“P低A高C高”成人儿童型:成人、儿童特点结合,理想的管理人员。

3、交往类型(书中有例详解):

(1)平行交往(1-7型):PP-PP,AA-AA,PC-CP等,平行或互补,和谐

(2)交叉交往(8-13型);可能沟通不畅,产生矛盾

(3)其他交往(14-15型);

(4)转换交往(16型)

了解P、A、C分析的原理,在交往中就能有意识地觉察自己和他人所处的P、A、C状态,作成适当的反应,保持相互作用的有效进行,以避免人际冲突。

二、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

1、空间距离和交往频率;2、相似性因素;3、互补性因素;4、能力与专长的因素;5、仪表

三、人际关系的测量

目前应用最为广泛且得到普遍承认的是社会测量法。是美国心理学家莫雷诺在30年代最先创造的。

「例题」通过测量人们交往的频率、方向和层次等来反映人际关系状况的方法是( )

A.社会测量法 B.行为测量法

C.参照测量法 D.动机测量法

答案:A

(一)测量程序:

1、确定标准;2、确定选择的数量;3、测量的准备

(二)社会测量图示法

四、改善人际关系障碍的方法

1、改善的原则

(1)交互与强化原则;

(2)社会交换(或功利性)原则;

(3)人际吸引的增减原则(肯、否定的应用)

(4)情境控制与联结的原则。

2、改善人际关系的策略

(1)建立关系(印象、主动、同情、帮助);

(2)良好沟通;

(3)维持友情的原则(协商与竞争、尊重与指责、错误与承认、设身处地、批评自我批评);

(4)缓解冲突的原则。(见团体冲突部分)

第五节 团体的决策

一、团体决策及其过程

(一)决策的含义

团体决策是指企业(组织与团体)的重大问题,在领导者的主持下,员工参与,通过集体讨论,作出最佳选择与决定的过程。

(二)团体决策的过程——问题解决的过程

1、搜集情况阶段:问题的识别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发现问题,提出决策目标和确定价值准则。

2、拟定计划阶段:问题的诊断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发现、探索和拟定各种可能的行动方案,并对方案结果进行认真的分析,最后作出决策。

3、选定计划阶段:动作的选择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从各种可能方案中选出最合适的方案。

4、评价计划阶段:问题的反馈

方案选择以后,必须进行试验验证。这就是大家通常讲的“试点”。

二、团体决策的类型

1、根据对未来情况把握的程度,可把决策分为确定型、风险型和不定型;

2、根据对决策方案规律性的认识,可分为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

4、根据决策的价值取向,可分为稳妥性与冒险性决策。

三、决策的效用

(一)决策效用的概念

在管理科学中,将领导者对于利益和损失的独特看法、感觉、反应或兴趣,称为“效用”。

效用就是代表了决策者对于风险的态度,高风险一般伴随着高收益。对待数个方案,不同的领导者采取不同的态度和抉择。

(二)决策效用曲线

1、首先根据决策者的效用值画出成本——效用曲线(以横轴表示成本、纵轴表示效用);

2、据此求出各方案的效用期望值;

3、通过比较,选取最大期望的方案作为决策。

具体来说:当效益水平一定时,选成本最小的方案;当成本水平一定时,选效益水平最大的方案;当成本与效益水平均不限定时,采用效益最大成本费用超过额最小的方案。

运用心理测定方法,可以测量出领导者对于各种收益和损失的效用值,并用一条效用曲线表示。

(三)非确定条件下的决策准则

第一步:建立一个“条件性数值回收表”:概述一个决策问题的所有要素的一种简便方法。可能的决策,每种觉得在不同变化情况下的可能收益和损失等。

第二步:选择和应用一项决策准则:

1、等可能性法:也称拉普拉斯决策准则。

2、保守法:也称瓦尔德决策准则,小中取大的准则。

3、冒险法:也称乐观决策法,大中取大的准则。

4、最小最大后悔值法:也称萨凡奇决策准则。

四、团体决策的利弊分析

1、团体决策中的优点

(1)集思广益,信息完全;

(2)集体讨论,激发想象力、创造性,观点多样;

(3)增强成员积极价值观念、民主性与工作热情;

(4)团体决策增强科学性水平;

(5)增加成员的相互了解和信任,提高接受性水平。

2、团体决策中的问题

团体决策固然有许多优点,但由于团体规范和团体压力对个人的态度和行为的重大影响,在团体决策中常常不那么有效:如浪费时间、从众压力、少数人控制、责任不清等。

其中有两种主要倾向损害了团体决策,这就是:

(1)极端性转移;(2)团体思维

3、防止团体思维、民主科学决策的方法:

(1)对团体决策给予指导,集思广益收集广泛的信息,充分利用可取的信息,鼓励大家发表不同意见,提出质疑;

(2)领导者应保持公正态度,在决策过程的前后与当中应当鼓励、听取和重视不同意见;

(3)重大决策,先小组讨论,后大组讨论,参考专家意见。

(4)已经做出的决策,在实施前,还需复审。

(5)为避免团体决策时的责任扩散,在领导班子决策时,采取“问责”制与“决策失误赔偿制”是有效的方法。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当前热点关注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相关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