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的功能: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处理器管理、作业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
①处理器管理:主要内容是处理器调度。
单道程序:程序的执行是严格按照顺序方式执行的。资源利用率低。
多道程序:多个作业同时调到内存中,这些作业不是顺序执行,而是以并行方式执行的。需要解决资源冲突的问题。
②内存管理:软件必须调到内存后才有可能得到执行。
内存的分配:分配方式有分区管理、页式管理、段式管理和段页式混合管理。
内存的扩充:
内存的保护:在访问内存之前应该检查操作数地址是否在该程序所分配的存储空间之内。由硬件提供支持,由软件实现。
③设备管理:针对外设的管理,包括输入输出设备。外设与主机的速度不匹配。主要技术包括:
中断技术:当外部设备每进行一个数据的输入输出操作之后,便向处理器发出中断请求,处理器暂停原程序的执行,转向处理输入输出操作,待这一操作完成后即返回,处理器可以继续执行原来的程序。
通道技术:通道是用于专门处理输入输出操作的硬件机构。主要目的是对外部设备的输入输出操作进行控制,以实现内存和外存之间的数据交换。
缓冲技术:内存中开辟的一片连续的存储单元,称为缓冲区。当需要输入输出信息时,输入设备以较慢的速度把信息先存入缓冲区,缓冲区存满后,一次性将这批信息快速存入内存,等待执行。可节省时间。
④作业管理
作业是用户通过计算机要完成的一个任务,是指一组程序、相关的原始数据以及某种形式的控制说明。作业管理就是对用户的作业进行调度和控制,并向用户提供使用操作系统的接口(界面)。作业管理是直接面向用户的、是操作系统的最外层。
用户和计算机的接口:两种接口,一是程序接口(即系统调用),它是操作系统为用户提供的一组系统调用命令。用户可以在源程序使用这些调用命令;另一种是命令接口(作业级用户接口),用户通过输入设备输入命令来告诉操作系统执行所需要的功能,它包括作业控制命令和键盘操作命令。还有环境接口,即用户界面,为用户提供一个易用的操作平台。
作业调度:即在若干用户作业中,如何选择作业进入运行状态。作业有四种状态:提交状态:指用户将自己的程序和数据放在输入设备上,等待输入;后备状态:指计算机系统响应用户要求,把作业输入到直接存取的后援存储器上,等待调度;执行状态:指从作业进入内存开始运行直到计算机完成为止的时段;完成状态:指计算机完成作业后到退出系统的状态。
⑤文件管理
文件:存储在外部介质上各种数据和信息的总称。
文件的存取管理:包括文件的建立、打开、读写、关闭、删除和改变目录等。
文件存储空间的管理:簇是对文件进行分配、翻译和读取的最小空间单位。
文件目录管理:文件目录是为了对文件存取进行控制和保护而设置的文件管理,文件目录是文件说明(包括文件名、文件类型、文件属性、文件长度、文件建立或修改日期等)的集合。
文件的共享与安全保护:不同用户使用同一文件称为文件共享;限制非法用户使用或破坏文件的措施称为文件的安全。可以通过设置文件的存取权限、设置口令、密码等方式实现文件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