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考试大纲:伦理学(2002年9月版)_教育学-查字典自考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查字典自考网 >> 教育学 >> 自学考试大纲:伦理学(2002年9月版)

自学考试大纲:伦理学(2002年9月版)

发布时间: 2016-06-28 来源:查字典自考网

伦理学自学考试大纲(2002年9月版)

课程代码:0201

第一部分 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伦理学》是思想政治工作与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该专业选修的重点课程之一。本课程是以道德为研究客体的一门科学,特点是从分析伦理学的基本问题入手,建立起关于道德的基本原理、道德的规范体系和道德品质的培养三个部分有机统一的教学体系结构,使学习者掌握从事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具备的专业理论知识,提高理论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伦理学》的课程目标是:通过系统的自学和辅导使学习者掌握伦理学的理论、原则、规范,并用来指导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培养人们的道德品质,改善社会的道德风尚,在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中成为合格的思想政治工作专门人才。

课程的基本要求如下:

1.认识和了解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对象、任务的方法;伦理思想的历史演变与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形成。搞清楚伦理学是一门古老的科学,又是一门万古常新的、有着广阔前途的科学。

2.理解和把握道德同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之间的辩证关系;道德在上层建筑中的特殊地位。从而深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内在联系、道德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中的重大作用。

3.了解道德的起源及其历史演变;历史上各类道德同共产主义道德的关系。认识道德的历史性、阶级性和全人类性,道德遗产的批判继承,共产主义道德的发展过程。

4.重点理解和把握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共产主义道德规范;共产主义道德规范体系中的重要范畴。坚持集体主义原则批判各种形式的利己主义,遵循道德规范作为行为准则,并把道德范畴内化为明确的道德意识。

5.重点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爱情道德和婚姻家庭道德;职业道德。认识人道主义教育贯穿其中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是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基础性工程。

6.重点把握人生观和道德理想;道德行为和道德品质。认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最根本内容。

7.重点理解和把握道德评价;道德教育;道德修养。理解道德评价的标准和根据,道德教育的过程和方法,道德修养的实质和途径。

三、与本专业其它课程关系

《伦理学》在其历史演变中,从最初作为哲学的一个分支逐步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同哲学世界观、认识论、政治观有着久远历史渊源。因此,本专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等都与《伦理学》有相通与密切的关系。

第二部分 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对象、任务和方法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认识和了解什么是伦理学、伦理学的任务和方法。为深入学习和研究这门科学打下一个良好基础。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对象(重点)

识记:伦理学;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 道德

理解:道德的特殊矛盾性; 伦理学的基本问题

应用:道德现象及其内在关系

(二)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任务(次重点)

理解: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主要任务

(三)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方法(一般)

理解:研究道德应坚持的方法论原则

第二章 伦理思想的历史演变与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形成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深入了解历史上伦理思想的演变过程。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产生,是人类伦理思想合乎规律的发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历史上伦理思想发展的主要阶段(一般)

识记:伦理思想发展的历史概况

(二)伦理思想史的辩证分析(重点)

应用:辩证地认识历史上的伦理思想

(三)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形成和发展(重点)

识记: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产生的条件

理解: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是人类伦理思想的新阶段

第三章 道德同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之间的辩证关系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深刻认识到从道德同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辩证关系上,来揭示它的社会根源、社会本质和发展规律,在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中居于首要地位。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社会经济关系对道德的决定作用(重点)

识记:马克思主义决定论

理解:经济关系对道德的决定作用

(二)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在道德发展中的作用(重点)

应用:怎样看待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在道德发展中的作用

(三)道德的相对独立性和能动作用(重点)

识记:道德决定论; 非道德论

理解:道德的相对独立性和社会能动作用的表现

第四章 道德在上层建筑中的特殊地位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进一步从各个方面考察道德在社会上层建筑中的特殊地位,揭示它作为上层建筑的特殊成分和社会意识的特殊形式所具的的特殊社会功能,从而正确了解道德这种非常广泛而又十分特别的社会现象。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道德的特殊社会功能(重点)

理解:道德主要的社会功能; 道德与政治在社会功能上的区别; 道德与法律在社会功能上的区别

(二)道德与上层建筑其他因素的交互作用(重点)

理解:道德与政治的交互作用表现; 道德与法律的交互作用表现; 道德与文艺的交互作用表现

(三)道德的特殊历史命运(一般)

理解:道德在不同社会制度下的命运如何

第五章 道德的起源及其历史演变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道德的起源和历史发展类型;总结历史上各类道德体系兴衰起落的经验教训。揭示道德发展的规律性,是探求道德的社会本质的又一个重要方面。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原始社会的部落氏族道德(次重点)

识记:道德的历史类型; 人类道德的起源

理解:原始社会道德的基本特征

(二)私有制社会的阶级道德(次重点)

理解:历史上阶级道德的共同特征

应用:道德在阶级社会中的演变及其进步

(三)公有制社会的共产主义道德(重点)

理解:共产主义道德产生的客观必然性; 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特征

第六章 历史上各类道德同共产主义道德的关系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进一步探究历史上各类道德同共产主义道德的关系;坚持对人类道德遗产的批判继承。这对于伦理学理论本身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有重大意义。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关于道德的历史性、阶级性和全人类性问题(重点)

识记:道德的历史性; 道德的阶级性; 道德的全人类性

理解:道德全人类性的客观基础和主要表现; 共产主义道德同已往道德的必然联系

(二)共产主义道德对已往道德的扬弃和改造(次重点)

理解:共产主义道德是怎样扬弃和改造各类道德的

(三)道德遗产的批判继承(次重点)

识记:批判继承道德遗产的含义; 批判继承道德遗产的标准

理解:批准继承道德遗产的方法

第七章 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深入了解和把握道德规范体系及其基本原则;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自觉遵守道德行为规范,批判各种形式的利己主义。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道德规范体系及其基本原则(次重点)

识记:道德原则一般特征; 道德规范体系结构

理解:概括道德原则的客观依据

(二)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重点)

识记:社会主义道德原则

理解:正确把握社会主义道德原则的基本要求

(三)批判各种形式的利己主义(次重点)

识记:利己主义表现形式

理解:利己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根本对立

第八章 社会主义道德规范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认识和了解道德规范的含义及其一般性问题;明确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自觉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精神,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关于道德规范的某些一般性问题(次重点)

识记:道德规范的含义

理解:道德规范的产生和形成

(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重点)

识记: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内涵

应用:自觉践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要求

第九章 道德规范体系中的主要范畴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明确道德范畴是道德规范体系的组成部分;掌握义务、良心、荣誉、幸福等范畴的含义和特征,并用于指导自己的道德行为。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道德范畴的形成及其在规范体系中的地位(一般)

识记:道德范畴(特殊涵义)

(二)义务(重点)

识记:义务的含义

理解:义务范畴的社会基础以及道德义务的特点

(三)良心(重点)

识记:良心的含义

理解:良心范畴的社会基础以及良心的作用

(四)荣誉(重点)

识记:荣誉的含义

理解:荣誉范畴的两种情形以及基本构成

(五)幸福(重点)

识记:幸福的含义

理解:幸福范畴和社会基础及其结构

第十章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认识和了解人道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价值观和历史观;明确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同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历史联系和本质区别,以及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内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对人道主义的历史考察(次重点)

理解: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价值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一般)

识记: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理论基础和指导原则

(三)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主要内容(重点)

理解: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内容

(四)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同共产主义道德的关系(一般)

识记:共产主义道德; 共产主义道德的层次

第十一章 爱情道德和婚姻家庭道德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爱情、婚姻和家庭的含义和历史演变,理解爱情、婚姻和家庭的本质和作用,正确处理和看待爱情、婚姻和家庭中的道德关系。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爱情道德(重点)

识记:爱情的含义

理解:爱情关系的规定性; 爱情关系的社会性; 爱情道德的基本要求

(二)婚姻家庭道德(重点)

识记:婚姻的含义; 家庭的含义

理解:婚姻家庭关系的本质; 婚姻家庭道德的基本要求

应用:婚姻家庭关系的道德调节和法律调解及其相互关系

第十二章 职业道德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认识和了解职业道德的含义和特点;掌握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和作用;自觉加强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教育和训练。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历史上职业道德的形成和发展(一般)

识记:职业和职业道德的含义; 职业活动和职业道德的关系

(二)职业道德的一般特点及其同阶级或社会道德的关系(次重点)

识记:职业道德同一般社会公德的关系

理解:职业道德的一般特点; 职业道德与阶级道德的关系

(三)社会主义社会的职业道德(重点)

理解: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主要特点

应用:加强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教育和训练

第十三章 人生观和道德理想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认识和了解人生观的含义,划清剥削阶级人生观和无产阶级人生观的根本区别;把握道德理想的含义、社会基础和历史类型以及共产主义道德理想;明确人生观和道德理想在思想品质形成中的作用。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人生观(重点)

识记:人生观的含义

理解:人生观的社会本质

应用:无产阶级人生观和剥削阶级人生观的本质区别

(二)道德理想(重点)

识记:道德理想的含义

理解:道德理想的社会基础和历史类型

应用:共产主义道德理想的含义及其与剥削阶级道德理想的本质区别

(三)人生观和道德理想在品德形成中的作用(重点)

理解:人生观和道德理想对形成和增强道德责任感的作用

应用:共产主义人生观和道德理想在人们道德品质形成中的作用

第十四章 道德行为和道德品质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道德行为和道德品质的含义及其特征;明确道德行为与道德品质之间的关系;把握道德行为的类型和道德品质的构成;理解和掌握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本质特点及其范畴体系。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道德行为(重点)

识记:行为和道德行为的含义

理解:道德行为的基本特征以及道德行为和非道德行为的关系; 道德行为类型的划分和划分的基础

(二)道德品质(重点)

识记:道德品质的含义

理解:道德品质的特征; 道德品质的构成

应用: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三)共产主义道德品质(重点)

识记: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含义

应用: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基本特点和范畴体系

第十五章 道德评价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认识和了解道德评价的含义和作用;明确道德评价的标准和根据;更好地掌握道德评价的类型、手段和作用。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行为善恶的责任(重点)

识记:道德评价的含义

理解:道德责任问题上两种对立观点; 道德责任问题在道德评价中的意义

应用:运用自由和必然的辩证关系,说明人们行为善恶的责任问题

(二)评价行为善恶的标准和根据(重点)

识记:善与恶的含义;动机与效果的含义

理解:评价行为善恶的标准; 评价行为善恶的根据; 道德评价问题上两种极端观点

应用:运用动机和效果的辩证统一关系,说明对行为善恶的考察和判断

(三)道德评价的类型、手段和作用(重点)

识记:社会的道德评价; 自我的道德评价; 社会舆论的含义及其形式、性质; 传统习惯的含义及其特点、构成

理解:内心信念的含义及其道德评价功能; 社会舆论的道德评价功能; 传统习惯的道德评价功能; 道德评价的社会作用

应用:分析社会道德评价和自我道德评价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分析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在道德评价中的共同基础和密切联系

第十六章 道德教育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道德教育的含义和作用;明确道德教育的过程、特征和方法;把握道德教育中需要正确处理的基本关系问题。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道德教育的社会作用(重点)

识记:道德教育的含义

理解:共产主义道德品质不能自发地形成

应用: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的社会作用

(二)道德教育的过程、特征和方法(重点)

理解:道德教育过程的主要环节; 道德教育的基本特征; 道德教育的主要方法

(三)道德教育中需要正确处理的几种关系(次重点)

理解:道德教育中必须正确处理的四种关系

第十七章 道德修养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道德修养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明确道德修养的实质和途径;最终实现道德境界的更新和升华。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道德修养的可能性和必要性(重点)

识记:道德修养的含义

理解:道德修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应用:分析说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性及其善恶的基本观点

(二)道德修养的实质和途径(次重点)

理解:道德修养的实质和途径; 道德修养要突出强调个人的自觉性

(三)道德境界(次重点)

识记:道德境界的含义

理解:人们形成不同道德境界的客观基础; 人们道德境界更新和升华的条件性

第三部分 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一、考核目标的能力层次表述

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理解”、“应用”三个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各能力层次为递进等级关系,其含义是:

识记:能知道有关名词、概念、知识的意义,并能正确地认识和表达。是低层次的要求。

理解: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以及与相关的知识间的区别和联系。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应用:可分为“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简单应用”指能运用学过的某一、二个知识点,分析和解决较简单的问题。“综合应用”指能运用学过的多个知识点,综合分析和解决较复杂的问题。是最高层次的要求。

二、教材

指定教材:《伦理学教程》,罗国杰、马博宣、余进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6年2月第1版,2000年1月第14次印刷。

三、自学方法指导

1. 要认真阅读和钻研教材。

在阅读《伦理学教程》某一章之前,一定要先阅读本自学考试大纲相关部分,根据大纲规定的“学习目的与要求”、“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以及考核的能力层次要求加以把握,切实做到胸中有数、有的放矢。对知识点范围内的重要概念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并适应考试题型的需要灵活把握;对一些知识点内容进行理解把握时,着重把握住其理论要点,在此基础上融会贯通;对需要综合应用的知识点内容,要掌握逻辑分析和综合的方法,理论联系实际加以分析说明。

2.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在阅读教材过程中,要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结合最新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进行学习。注意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认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要掌握必要的自学方法

主要掌握“读、思、写、练”。读是阅读教材,要在教师指导下,掌握全面,抓住重点。思是善于思考,要对考核内容理解透彻,学以致用。写是做好笔记,要对所学知识加以整理,理出头绪,把握线索。练是勤学苦练,必须打好基础,脚踏实地,多做习题。

四、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应熟知考试大纲对课程提出的总要求和各章的知识点。

2、应掌握各知识点要求达到的能力层次,并深刻理解对各知识点的考核目标。

3、辅导时,应以考试大纲为依据,指定的教材为基础,不要随意增删内容,以免与大纲脱节。

4、辅导时,应对学习方法进行指导。提倡“认真阅读教材,刻苦钻研教材,主动争取帮助,依靠自己学通”的方法。

5、辅导时,要注意突出重点,对考生提出的问题,不要有问即答,要积极启发引导。

6、注意对应考者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对自学能力的培养,要引导考生逐步学会独立学习,在自学过程中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7、要使考生了解试题的难易与能力层次高低两者不完全是一回事,在各个能力层次中存在不同难度的试题。

8、助学学时:本课程共5学分,建议助学不少于90学时,助学时间分配如下:

章次 课程内容 助学学时
伦理学的对象、任务和方法 4
伦理思想的历史演变 4
道德同物质生活条件的关系 6
道德在上层建筑中的地位 6
道德的起源及其历史演变 6
历史上各类道德 4
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 6
社会主义道德规范 6
道德规范体系的主要范畴 6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 4
十一 爱情道德和婚姻家庭道德 6
十二 职业道德 4
十三 人生观和道德理想 6
十四 道德行为和道德品质 6
十五 道德评价 8
十六 道德教育 4
十七 道德修养 4
合 计 90

五、关于命题和考试的若干规定

1.本大纲各章所提到的考核要求中的知识点都是考试的内容。试题覆盖到章,适当突出重点章节,加大重点内容覆盖密度。

2.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试题所占的比例大致是:“识记”为20%、“理解”为30%、“应用”为50%.

3.试题难易程度要合理,分为四档:易、较易、较难、难,这四档在每份试卷中所占的比例依次为2:3:3:2.

4.试卷中各类试卷考核点所占比例约为:重点占65%、次重点占25%、一般占10%.

5.试题题型有: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判断改错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等。

6.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评分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

六、题型举例: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把字母填在()内。

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是:( )

A.爱国主义 B.集体主义 C.社会主义 D.国际主义

(二)多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2-5个正确答案,将字母填在()里。正确答案未选全或选错,该题无分。

原始社会道德的道德调解具有:( )

A.狭隘性 B.简朴性 C.外在性 D.权威性 E.内在性

(三)填空题

探究道德的_______性,是伦理学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四)判断改错题:

人生观是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 )

(五)名词解释题:

伦理学:

(六)简答题:

伦理学是一门什么样的科学?有何特点?

(七)论述题:

试述道德的相对独立性和能动作用。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当前热点关注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相关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