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大学语文《寡人之于国也》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_公共课-查字典自考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查字典自考网 >> 公共课 >> 自考大学语文《寡人之于国也》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

自考大学语文《寡人之于国也》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

发布时间: 2016-06-28 来源:查字典自考网

一、 单项选择题

1、《寡人之于国也》一文展开论述的线索是

A.移民、移粟 B.民不加多

C.以五十步笑百步 D.王无罪岁

答案:B

2、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来阐明梁惠王的治国方法与邻国的治国方法没有本质区别,这种论证方法是

A.归纳法 B.演绎法

C.对比法 D.类比法

答案:D

3、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认为达到“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这一目标的主要措施是

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B.“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C.“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D.“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答案:C

4、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认为形成“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良好社会风尚的主要措施是

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B.“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C.“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D.“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答案:D

5、《寡人之于国也》所体现的孟子的政治思想是

A.治国以礼,为政以德 B.以民为本,实行王道

C.以法治国,奖励耕战 D.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答案:B

6、孟子在论证如何实行王道时,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A.演绎论证 B.归纳论证

C.对比论证 D.类比论证

答案:B

二、多项选择题

1、《寡人之于国也》一文说理的主要特色有

A.大胆犀利 B.善用寓言

C.抑扬兼施 D循循善诱

E.层层推进

答案:CDE

2、下列《寡人之于国也》,中的论据,属于通过类比法来阐明论点的有

A.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B.五十步笑百步

C.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D.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E.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答案:BE

3、下列议论,包含对比论证法的有

A.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

B.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C.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D.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E.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答案:BCE

4、下列文章,以对话形式展开的有

A.《寡人之于国也》 B.《秋水》

C.《五代史伶官传序》 D.《论毅力》

E.《容忍与自由》

答案:AB

5、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所提出的实行王道的具体措施有

A.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B.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C.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D.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E.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答案:BCDE

三、词语解释题(以红颜色标注)

1、尽心焉耳矣哪

答:焉:于是,作兼词用。

2、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答案:凶:灾凶,此指饥荒。

3、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答案:直:仅,只。

4、谷不可胜食也

答案:胜:尽。

5、数罟不入洿池

答案:数:细密。 罟:网。

6、斧斤以时人山林

答案:以时:按照一定的时间

7、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答案:检:约束,制止

8、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答案:发:指开仓放粮以赈救饥民。

9、斯天下之民至焉

答案:斯:这样。

10、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答案:王:即称王天下,指以仁政来统治天下。 未之有也:即未有之也,从来不曾有过。

11、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答案:罪岁:归罪于年成不好

12、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答案:弃甲曳兵而走:丢弃铠甲、拖着武器而逃跑。

1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答案:谨:谨慎从事,认真办好。 申:重复,一再。这里有反复教导的意思。

四、简析题

1、阅读:《寡人之于国也》中的一段文字: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日,“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日,“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问:(1)这段话的主旨是什么?

答:提醒梁惠王检讨自己,强调只有转变态度,才能真正实施王道政治。

(2)这段话中运用了比喻,请写出本体和喻体。

答:喻体:“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本体:“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2、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痔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无憾,王道之始也。

问:(1)这段话的中心论点是哪几句?

答:中心论点是:“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2)“王道之始”的“始”字说明什么?

答:“王道之始”的“始”字,说明这段话所提出的种种措施,还只是实行王道的初步措施,不过是“开始”而已。

(3)这段论述在逻辑推理方面有何特点:

答:这段论述在逻辑上是辟“民养生丧丧死无憾”的结论,第三句以“养生丧死无憾”为小前提,得出结论“王道之始”,实为演绎推理,省去了一个大前提,“王道要求两条:养民,教民”。演绎论证在这里起了验证、辅助的作用,从总体上来说,属于归纳论证。

(4)这段论述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答:这里主要运用的是排比修辞手法。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当前热点关注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相关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