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自考《大学语文》考前辅导_自考指南-查字典自考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查字典自考网 >> 自考指南 >> 2013年10月自考《大学语文》考前辅导

2013年10月自考《大学语文》考前辅导

发布时间: 2016-06-14 来源:查字典自考网

作者:韩 旺 辰

《大学语文》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一门公共课,几乎所有参加自学考试的同学都有参加此门课的考试。相比较而言,这门课是同学们完成大学学业所要学习的各门功课中比较容易的一门课,考试难度甚至比高考语文还要容易一些。只要同学们了解大学这门课的特点,掌握应该掌握的知识,考出一个比较满意的成绩,应该没有问题。

但是,从考试情况来看,这门课程考试通过率并不高;考生也反映这门课比较难,考试不容易通过。

一,考生在学习《大学语文》过程中存在的认识误区

1,“《大学语文》很容易,不用怎么学,考试就可以通过。”

回答:《大学语文》相比较专业课而言,的确难度较小;但毕竟是大学的一门课,还是有难度的;一,考核考生是否认真阅读了课文;二考核考生是否真正掌握了该课程应该掌握的知识;

2,“整部教材52篇课文,我没有时间都学。希望老师给画出重点课文,考核的重点来。”

回答:自考有的课程有重点章节与非重点章节之分,重点章节是考试的重点。《大学语文》52篇课文没有重点,非重点之分,需要全部按照考试大纲的要求掌握。

3,“《大学语文》有许多课文高中已经学过了。是不是就不用再学了?”

回答:高中语文与大学语文教学要求,考核要求不一样;高中学过的课文,大学仍然要按照大学的教学要求好好学习;

4,“某位老师押题特别准,平时不用学习,只临时听这位老师的押题就可以了。’’

回答:“押题准”只是辅导到位,符合自考辅导教学要求;没有任何一位辅导教师能够押准试题的。

5,“某位老师可以保证我考试通过”

回答:没有任何人能够保证考生考试通过。考试通过只有建立在自己扎扎实实刻苦学习,真正掌握大学的应该掌握的知识基础上。

二,简述《大学语文》命题的情况

1,自考命题分为全国命题,各省自己命题两种;

2,以上两种命题考核水平没有区别,都是按照考试大纲的要求命题的,考核目标是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实际水平;

3,有的自考科目命题是从题库中随机抽取的;有的自考科目是由主考院校的老师命题的;

4,命题教师都与自考办签订有保密协议,不得泄露自己命题老师的身份,更不得泄露试题;

5,《大学语文》试题是由教育部考试中心题库随机抽取试题而命题的,也就是说,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知道当年的考题。

6,一般来说,去年的考试试题今年不会再考;

三,《大学语文》学习复习的重点

《大学语文》复习考试,考生们可以仍然按照历年来的复习方法进行。就是说,《大学语文》主要复习掌握四部分内容:

(一)认真研读教材中的课文,共52篇课文,议论文10篇,记叙文17篇,诗词18篇,小说7篇,四部分内容所选的课文篇目,一篇一篇地阅读掌握,加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里特别强调的是,考生一定要加强对教材所选取的课文内容的理解。对课文内容的掌握,可以分成两个层次:

1,浅层次的掌握就是要求考生记忆课文中的内容,在过去《大学语文》考试中,考核考生对课文的内容是否记忆的试题较多;

【例1】:下列《张中丞传后叙》人物中,为国让贤的是

A.张巡 B.许远

C.南霁云 D.贺兰进明

试题难度:易

试题分析:考核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远虽材若不及巡者,开门纳巡,位本在巡上。授之柄而处其下,无所疑忌,竟与巡俱守死,成功名”。

【正确答案】B

【例2】《马伶传》:“两肆皆奏《鸣凤》,所谓椒山先生者。”其中的“椒山先生”是( )。

A.组织两部大会的新安贾

B.《鸣凤记》的作者

C.因弹劾严嵩被害致死的杨继盛

D.金陵之贵客文人

试题难度:易

试题分析:典型考核是否认真阅读了课文的试题。

【正确答案】C

【例3】《秋夜》中用代词“她”指代的象征性形象是

A.枣树

B.小粉红花

C.猩红色的栀子

D.小青虫

试题难度:易

试题分析:典型考核是否熟练阅读课文。

【正确答案】B

【例4】《湘夫人》中写湘君“搴汀洲兮杜若”,其目的是( )。

A.与佳期兮夕张

B.将腾驾兮偕逝

C.建芳馨兮庑门

D.将以遗兮远者

《湘夫人》描写的是湘君约湘夫人见面,而最终也没能相见的情景,表达了对湘夫人刻骨铭心的思念之情。第四段描写湘夫人没有到来,湘君遗憾地将衣物投入水中,寄托对湘夫人的思念。我把那外衣抛到江中去,我把那内衣丢在澧水旁。我在小岛上采摘杜若(搴汀洲兮杜若),将送给远方的人儿表衷肠(将以遗兮远者)。美好的时机不容易多次得到,我姑且逍遥自在度时光。

【正确答案】D

【例5】《苦恼》中不听姚纳倾诉并谩骂姚纳的人是( )

A.军人B.驼背乘客

C.看门人D.年轻车夫

答案:B;试题难度:易;

分析:这道题考核对课文的阅读。姚纳要把自己心中的苦恼对别人述说,在课文中描写他想对军人,三个年轻人,看门人,年轻车夫述说。其中“三个年轻人”中有一个驼背的“不听姚纳倾诉并谩骂姚纳”。注意审题。

2,深层次的掌握或者要求考生运用几个地方的知识综合思考来回答问题,或者要求考生对课文所涉及的内容加以更深刻,更深入的理解,考核考生的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

对于古文,要能够读通,读懂,同时对重点字词(课文后面的注释)要一一掌握;

【例1】《容忍与自由》论析“绝对之是”时援引的事例是( )

A.胡适痛骂《西游记》B.孔子诛杀少正卯

C.高尔文烧死科学家D.陈独秀提倡白话文

答案:D; 试题难度:较难;

分析:这道题考核对全篇课文思想内容的掌握。“胡适痛骂《西游记》”与“孔子诛杀少正卯”论述的是思想自由;“高尔文烧死科学家”论述的是宗教自由;“陈独秀提倡白话文”论述的是政治自由。五四时期的陈独秀,一面赞同“容纳异议,自由讨论”的原则,一面又断言,在“以白话为正宗”的问题上,“其是非甚明,必不容反对者有讨论之余地;必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而不容他人之匡正也。”

【例2】《秋水》中,“夏虫不可以语于冰”的喻意是( )

A.人的认识受先天素质的限制B.人的认识受后天教育的限制

C.人的认识受时间的限制D.人的认识受空间的限制

分析:这道题考核的是对“秋水”这篇文章内容的理解。“秋水”的主旨是:“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个人的认识和作为都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因而是十分有限的。”具体到“井蛙不可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语于冰者,篤于时也 ;曲士不可以语于道也,束于教也”这段话如何理解呢?这就需要我们对课文有较深刻的理解。“井蛙不可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具体表示人的认识受到环境的限制;“夏虫不可语于冰者,篤于时也”具体表示人的认识受到时间(时代)的限制;“曲士不可以语于道也,束于教也”具体表示人的认识受到所受教育的限制。我们不仅对课文全篇内容有理解,对于课文中每一个段落的内容都要有教深刻的理解和掌握。

答案:C;

【例3】下列诗词作品中,抒写了亡国之痛的是( )

A.《早雁》 B.《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C.《秋兴八首》(其一)D.《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

答案:B;

试题难度:较难;

分析:考核对四篇诗词思想内容的理解。

《秋兴》表现作者的时代苦难,羁旅之感,身世之感,家国之思;

《早雁》以“早雁”为题,托物寓意,以描写大雁四散惊飞,喻指饱受骚扰、流离失所的边地人民而寄予深切同情。

《鹧鸪天》这是一首悼亡词,表现作者对亡妻赵氏的深挚追怀。词中通过旧地重游抒发感情,追念了作者与亡妻长期同甘共苦的生活中培育出来的深厚爱情。

《虞美人》本词写于李煜亡国之后,身为囚徒之时,抒发了他故国之思,亡国之恨的思想感情

【例4】多选《宝黛吵架》中,二人吵架所体现的行为、心理特点有

A.爱得越深,争吵越多B.假意试探,言不由衷

C.旁敲侧击,节外生枝D.求近之心,反成疏远

E.吵架之后,很少后悔

试题难度:较难;

分析:需要全面掌握较深刻地课文的知识。

参考答案:A.爱得越深,争吵越多;B.假意试探,言不由衷;C.旁敲侧击,节外生枝;D.求近之心,反成疏远

【例5】下列作品中,作者以简略的叙事不动声色地刻画人物的是( )

A.《垓下之围》 B.《种树郭橐驼传》

C.《先妣事略》 D.《马伶传》

试题难度:较难;

参考答案:C;

分析:考核考生对以上四篇课文写作特点的掌握。《先妣事略》最大的写作特点就在于内心虽然极端悲痛,但是表面上却简略的叙事不动声色地进行叙述,更见功力,更

能够打动人。

【例6】多选,下列语句中,所写的事实发生于战国时期的有

A.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

B.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

C.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

D.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

E.寡人变服骑射,欲以备四境之难,报中山之怨

试题难度:难;

答案:ABE;

分析:考核考生审题,对每篇课文内容及背景的掌握,还要掌握战国历史。

【例7】下列记叙文,作者在全文最后进行评议的是( )

A.《张中丞传后叙》

B.《先妣事略》

C.《马伶传》

D.《都江堰》

参考答案:C

分析:回答这道题,必须对课文相当熟悉。《张中丞传后叙》、《先妣事略》、《都江堰》三篇课文在课文后面都没有加以议论,只有《马伶传》后面有侯方域一段议论。

【例8】《哭小弟》一文以“哭”贯穿全文,却又以“小弟,我不哭”结尾,在本文的下列语句中,能够说明其原因的是( )

A.这样壮志未酬的人,不只他一个呵

B.我还曾希望在我自己走到人生的尽头,跨过那一道痛苦的门槛时,身旁的亲人中能有我的弟弟

C.可是我怎能相信这是事实呢

D.他在病中写的诗中有两句:“回首悠悠无恨事,丹心一片向将来。”他没有恨事

试题难度:较难;

参考答案:D

【例9】多选。《都江堰》中有这样一段话:“前不久我曾接到一位极有作为的市长的名片,上面的头衔只印了‘土木工程师’,我立即追想到了李冰。”下列语句中可看作是这句话潜台词的有

A.中国千年官场的惯例,是把一批批有所执持的学者遴选为无所专攻的官僚

B.既然四川最大的困扰是旱涝,那么四川的统治者必须成为水利学家

C.他的这点学问,永远水气淋漓

D.他以田间老农的思维,进入了最澄彻的人类学的思考

E.作家由此而向现代官场衮衮诸公诘问:活着或死了应该站在哪里

试题难度:较难;

参考答案:A,B;

分析:《都江堰》第三段是重点段,歌颂为民造福的李冰。分为三层意思:第一层:李冰任蜀郡守,如何做官;第二层:李冰治水理论的贡献;第三层:李冰的事业有人继承。

词语解释:试卷中有10分词语解释。

“词语解释题”是历年来考生丢分很多的一项试题,考核的大部分都是古典文章词语,这些词语在课文后面都有注释。学习古文词语是没有捷径可走的,必须一篇文章,一句话,一个字词地认真掌握,是需要下狠功夫的。学习古文首先要把全文读懂,然后再重点把文中重点句子读懂,在此基础上再根据古文后面的注释掌握重点词语。 “词语解释题”有少量现代文的词语,这些词语也在课文后有注释。

【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翻译大意:这样做没有称王天下,是不会出现的现象。

王:称王天下;选自《寡人之于国也》;

【例】.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

翻译大意:用匣子盛着梁国君臣的首级,进入到太庙。

函:用木匣装盛;名词作动词用;选自《五代史伶官传序》;

【例】即彼成我败所由判也

翻译大意:这就是你成功我失败的区别。

判:区别;选自《论毅力》;

(二)在熟练掌握教材每篇课文的基础上,要根据考试大纲掌握课文的知识点。一篇课文需要掌握哪些知识,或者是考核哪些知识?考试大纲都有详细的规定。考生依据考试大纲学习掌握知识,命题老师也是依据考试大纲来命题的。考试大纲把考生的学习与命题老师的命题联系起来。

特别强调的是:考生的格外注意每篇课文后面的【提示】内容的学习与掌握,考试大纲是原则性的,条文化的,十分简单,而【提示】是对考试大纲中的条文的具体展开,是掌握知识回答问题重要依据。

【举例】《张中丞传后叙》考试大纲要求掌握:参看教材306页。

1,概括许远,张巡,南霁云的性格特征;

2,认知本文议论与叙事紧密结合的特色;

3,理解文中为许远辩诬的驳论的着眼点和论证方法;

4,辨识文中刻画张巡,许远,南霁云所采取的肖像描写,行为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

5,认知文中相互映衬,侧面烘托的方法。

【提示】参看教材75页。

1,【提示】第三段:

张巡的性格特征:从容镇定,视死如归,博闻强记;

许远的性格特征:宽厚谦和,为国让贤;

南霁云性格特征:嫉恶如仇,忠贞刚烈;

2,【提示】第二段。

全文最大的特色是议论与叙事紧密结合。前半部分侧重议论,后半部分侧重叙事;两部分既有分工,又有内在联系“前者议论是后者叙事的“纲”,后者叙事是前者的事实佐证。

3,【提示】第三段:1,人物细节描写;2,不同人物性格相互映衬。

4,【提示】第四段:“守一城,悍天下-----”,行文充沛,充满激情,议论风发,义正辞严,震撼人心。

近几年来涉及到《张中丞传后叙》的试题:

【例1】阅读《张中丞传后叙》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及城陷,贼缚巡等数十人坐,且将戮。巡起旋,其众见巡起,或起或泣。巡曰:“汝勿怖!死,命也。”众泣不能仰视。巡就戮时,颜色不乱,阳阳如平常。

A.这里表现出张巡怎样的性格特点 从容镇定,视死如归; 考提示;

B.文中运用了哪几种人物描写方法 语言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 考语文知识

C.指出文中侧面烘托张巡形象的句子。众泣不能仰视 考语文知识;

【例2】阅读《张中丞传后叙》中的一段话,回答问题

当二公之初守也,宁能知人之卒不救,弃城而逆遁?苟此不能守,虽避之他处何益?及其无救而且穷也,将其创残饿嬴之余,虽欲去,必不达。二公之贤,其讲之精矣!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蔽遮江淮,沮遏其势,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当是时,弃城而图存者,不可一二数;擅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不追议此,而责二公以死守,亦见其自比于逆乱,设淫辞而助之攻也。

A,这段话要表达的思想是什么?

答案:肯定张巡许远守睢阳的历史功绩;

B,找出肯定张巡,许远守睢阳功绩的句子。

答案: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蔽遮江淮,沮遏其势,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

C,找出这段话中的构成对比的句子。

答案:以千百-----战百万;就尽之卒------日滋之师;弃城而图存者,不可一二数;擅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张巡许远守睢阳;

D,这段描写的特点是什么?

答案:行文充沛,充满激情,议论风发,义正辞严,震撼人心。

【例3】《张中丞传后叙》中,拔刀断指、抽矢射塔的人物是( )

A.张巡

B.南霁云

C.许远

D.于嵩

参考答案:B

【例4】《张中丞传后叙》:“愈贞元中过泗州,船上人犹指以相语”。“指以相语”的是( )B 考核对课文的理解

A.于嵩读《汉书》事B.南霁云抽矢射佛塔事

C.张巡慷慨就戮事D.南霁云拔刀断指事

【例5】:下列《张中丞传后叙》人物中,为国让贤的是

A.张巡 B.许远

C.南霁云 D.贺兰进明

试题难度:易

试题分析:考核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远虽材若不及巡者,开门纳巡,位本在巡上。授之柄而处其下,无所疑忌,竟与巡俱守死,成功名”。

【正确答案】B

以上是以《张中丞传后叙》为例,讲解如何根据考试大纲及【提示】来进行学习掌握知识的。

下面再举一些例子来说明:

【例1】在下列《纪念傅雷》所写到的事例中,最充分地展现了傅雷性格的是( )。

A.与滕固吵翻一怒而回

B.与作者对翻译的争论

C.对黄宾虹画作的褒贬

D.不堪凌辱,一怒而死

试题难度:易

试题分析:

考试大纲中(教材308页)要求掌握:“认知文中所写傅雷三次怒,概括傅雷的性格特征,体会文章将怒为行文线索的艺术特点。”

课文后面的【提示】(教材119页):该文描写傅雷三次“怒”:在昆明,和滕固吵翻了,竟致一怒之下回上海了;在上海,作者与傅雷关于翻译方法和黄宾虹的画,产生了争论,讨论的是学术问题,然而傅雷在论辩中发怒,显示了傅雷的率直性格。以上两次“怒”,为第三次“怒”作了铺垫:“文革”期间,傅雷不堪凌辱,“一怒而死”。这是傅雷率直性格的极致表现。文章深刻之处在于:阐明傅雷的“怒”并非一般人的脾性,在他思想成熟后,会成为具有浩然之气的儒家之刚者,是一种极为可贵的刚直品德。作者不仅表达了自己对傅雷的怀念之情,更表达了对傅雷崇高品德的敬意,希望这种精神“永远弥漫于知识分子中间”。

【正确答案】D

【例2】《一句话》中,象征民众革命声威的意象是( )。

A.铁树

B.火山

C.霹雳

D.青天

正确答案:C;

试题分析:

考试大纲(教材313页)要求掌握:识辨“火”,“火山”,“霹雳”的象征意义。

课文后面【提示】(教材199页)

“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中的“火”,隐喻荡涤黑暗势力的民众革命。

“你猜得透火山的沉默”中的“火山”隐喻积蓄了极大反抗力量的民众力量。

“突然晴天里一个霹雳”中的“霹雳”隐喻革命爆发时的声威。

“你不信铁树开花也可”中的“铁树开花”隐喻中国会爆发一个前所未有的民众革命。

“有一句话说出来就是祸”中的“祸”暗示黑暗势力对民众的惧怕与镇压。

“咱们的中国”暗示民众当家作主的国家。

【正确答案】C

【例3】《吃饭》最显著的艺术特色是( )

A.巧设陌生化的比喻B.多用反诘性的问句

C.以寓言化故事开头D.从自身的经验谈起;

答案:A;:

试题分析:

考试大纲(教材304页)要求掌握:认知文中的比喻句及其比喻的意义,把握本文精于类比的论证方法;

课文后面的【提示】(教材38页): “《吃饭》主要采取比较法中的类比论证方法。用结婚,烧菜,厨房等比喻来类比说明作者要阐明的道理,通过相似性联想展开的。巧设陌生化的比喻更是本文的最显著的艺术特色。”

附:B.“多用反诘性的问句”的课文是《秋水》;C.“以寓言化故事开头”的课文是《秋水》;D.“从自身的经验谈起”的课文是《容忍与自由》

(三)要灵活理解掌握语文知识。这是学习的难点与重点,历年来考生丢分很多。要求掌握的语文知识主要有:议论文的论点,论据,举证,其中两种论据,三种论证方法是重点;10种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诗词的直接抒情手法,间接抒情的六种手法;记叙的顺序;描写人的五种方法,等等。考试中这部分知识一般都考核考生灵活掌握的能力,光靠死记硬背是不行的。所以考生要认真钻研,理解,掌握。教材50页,148页,217页,287页的文章。

【例1】《五代史伶官传序》使用的论证方法是

A.对比、演绎B.演绎、归纳

C.类比、演绎D.对比、归纳

试题难度:较难;

答案:A;

分析:《五代史伶官传序》主要是运用盛与衰,兴与亡,得与失,成与败的对比表达主题思想。因此可以在AD中选择。文章最后引用《书》的名言,属于理论论据,而使用理论论据的地方其论证手法为演绎法。

【例2】《秋水》中,庄子用“毫末之在于马体”来说明人的认识有限,这种论证方法是

A.演绎法B.归纳法

C.对比法D.类比法

试题难度:易;

分析:论证方法有三种:归纳论证法,演绎论证法,比较论证法(类比,对比)都是需要掌握的重点知识。《秋水》善用比喻修辞手法,论证手法则多用类比论证手法。记住以下规律“凡是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地方,论证方法都是类比论证;凡是运用理论论据(名人名言定义等)的地方,论证方法都是演绎法”。

参考答案:D.类比法;

【例3】梁启超《论毅力》反驳“旁观者”说:“所谓蹇焉、幸焉者,皆彼与我之相同,而其能征服此蹇焉,利用此幸焉与否,即彼成我败所由判也。”这里反驳的是

A.论据 B.论点

C.论点和论证 D.论据和论证

试题难度:较难;

分析:论证方法有立论,驳论两种。驳论又有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三种。这是学习的难点。参看教材56页。

答案:B;

2,记叙文的顺序

顺叙: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进行叙述。如《垓下之围》,《冯谖客孟尝君》;

倒叙:把人物,事件的结局,或者人物经历,事件过程最精彩,突出的片断放到前面来写。如《马伶传》《哭小弟》《金鲤鱼的百裥裙》。

叙述

插叙:在叙述的过程中,停顿下来,插入另外一段事情,然后再把原叙述的事情接着写下去。如《爱尔克的灯光》。

【例1】《金鲤鱼的百裥裙》中,先写孙女发现百裥裙,接着叙写百裥裙的来历,这种叙述

方式是

A.顺叙B.倒叙

C.插叙D.平叙

试题难度:较易;

分析:需要掌握记叙文的四种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平叙;

参考答案:B.倒叙

3,人物描写的五种方法

肖像描写:具体描写人物的外貌,包括容貌,姿态,神情,服饰等等

语言描写:具体描写人物的独白,潜台词,说的话。

人物描写 行动描写:具体描写人物的行为与动作。

心理描写:具体描写人物的想法,联想,想象,看法。

细节描写:具体描写最能展现人物内心世界与性格的细小环节。如《张中丞传后序》,《垓下之围》《哭小弟》《先妣事略》

【例1】《宝黛吵架》中,二人吵架所体现的行为、心理特点有

A.爱得越深,争吵越多B.假意试探,言不由衷

C.旁敲侧击,节外生枝D.求近之心,反成疏远

E.吵架之后,很少后悔

试题难度:较难;

分析:需要全面掌握较深刻地课文的知识。

参考答案:A.爱得越深,争吵越多;B.假意试探,言不由衷;C.旁敲侧击,节外生枝;D.求近之心,反成疏远

【例2】下列语句中属于人物行为描写的有( )。

A.宝玉见了这般,又自己后悔

B.只有香雪躲在后边,双手紧紧捂着耳朵

C.龚嫂子忽然瞟了一眼金鲤鱼,努努嘴,没说什么

D.“赶车的,你结过婚没有?”一个高个子问

E.德拉跑上一楼,一面喘着气,一面定下神来

【例3】下列《宝黛吵架》的人物语言中,表现了人物心理活动的有( )

A.你只管听你的戏去罢;在家里做什么。(林黛玉说)

B.别人不知道我的心,还可恕;连他也奚落起我来

C.难道你就不想我的心里眼里只有你

D.什么劳什子!我砸了你,就完了事了。(贾宝玉说)

E.方才不该和他较证,这会子他这样光景,我又替不了他

答案:B,C,E。试题难度较难。

分析:这道题既考核对课文内容的熟练程度,又考核对描写人物的五种方法的掌握。描写人物有五种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宝黛吵架》大量采用直接心理描写手法表现恋爱中的年轻男女一种特有的心理。通过熟读课文,可以知道:“A.你只管听你的戏去罢;在家里做什么。”是林黛玉说的话;“D.什么劳什子!我砸了你,就完了事了。”是贾宝玉说的话,这两项属于语言描写。“B.别人不知道我的心,还可恕;连他也奚落起我来;”“C.难道你就不想我的心里眼里只有你”是贾宝玉心里想的;“E.方才不该和他较证,这会子他这样光景,我又替不了他”是林黛玉心里想的,这三项都属于心理描写。

4,环境描写

自然风光描写:对山水景物的描写。如《都江堰》《前赤壁赋》等等

环境描写

社会环境描写:事件发生的场所,人物活动的背景。如《香市》。

场面描写:《垓下之围》《蚂蚁大战》《香市》《马伶传》《西湖七月半》

边记叙边议论(夹叙夹议):《都江堰》

叙述结束后再议论(叙后议论):《纪念傅雷》

5,诗词抒情的方法

直接抒情:《湘夫人》,《长恨歌》,《声声慢》《一句话》《祖国,我亲爱的祖国》

自然天成:《饮酒》

借景抒情 融情入景:《湘夫人》《秋兴》《长恨歌》

移情于景:《声声慢》《长恨歌》《秋兴》《再别康桥》

因情造景:《湘夫人》《长恨歌》《雨巷》

诗歌的抒情

借事抒情:《蒹葭》《湘夫人》《鹧鸪天》《再别康桥》《八声甘州》

《长恨歌》

借举止抒情:《行路难》《长恨歌》《饮酒》《鹧鸪天》《摸鱼儿》

《再别康桥》《八声甘州》

间接抒情

借比喻抒情:《虞美人》《长恨歌》《声声慢》(自喻)《摸鱼儿》

《再别康桥》

借象征抒情 :《行路难》《一句话》《蒹葭》《早雁》《摸鱼儿》

《雨巷》《祖国,我亲爱的祖国》

借典故抒情:《行路难》《鹧鸪天》《摸鱼儿》

【例1】《湘夫人》中以假想的反常景象比况事与愿违,表现人物内心焦虑的诗句是( )

A.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B.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

C.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 D.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醴浦

答案:B;试题难度:难;

分析:这道题重点考核对语文知识中“六种间接抒情”方法的掌握。六种“间接抒情”方法中“借景抒情”又有的四种情况:自然天成,融情入境,移情于景,因情造景。这四种情况的区分是考生学习的难点。“假想的反常景象”属于因情造景。“A. 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属于“融情入景”;“D.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醴浦”属于“借举止抒情”;而B,C都属于因情造景。再分析B,C两项,可以看出C属于一般叙述;B则反映了人物内心焦虑。

【例2】下列《湘夫人》的诗句中,运用了因情造景表现方式的是( )

A.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B.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

C.沅有茝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D.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醴浦

试题难度:较易;

参考答案;B

分析:需要重点掌握的诗词的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的具体方法。

【例】《湘夫人》的抒情方法有

A.直抒胸臆B.借典故抒情

C.借景抒情D.借举止抒情

E.借比喻抒情

试题难度:难;

答案:ACD;

分析:掌握诗词的抒情方法。

【例4】《湘夫人》中,通过描述举止动作来表现人物内心活动的诗句是( )

A.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融情入景)

B.鸟何萃兮蘋中 罾何为兮木上 ( 因情造景)

C.麋何食兮庭中 蛟何为兮水裔 (因情造景)

D.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醴浦 (借举止动作抒情

答案:D;

6,修辞方法

比喻,比拟

排比 对偶

修辞手法 设问 反诘

层递 借代

呼告

层递:《论毅力》;

借代:《马伶传》《八声甘州》;等;

呼告:李清照《声声慢》;《金鲤鱼的百裥裙》等

【例1】下列《再别康桥》诗句中,诗人以物自喻的是

A.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B.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C.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D.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试题难度:较难;

答案:A;

分析:考核:1,掌握什么是自喻。2,掌握诗词每句话的内容含义;

【例2】下列《秋水》(节选)短语中,被用为比喻的有

A.小石小木之在大山B.四海之在天地之间

C.中国之在海内D.梯米之在大仓

E.毫末之在于马体

试题难度:较易;

答案:ADE。

分析:掌握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对偶,排比;设问,反诘;层递,借代,夸张,呼告等。

【例3】下列《西湖七月半》词语中,采用了借代修辞手法的有

A.灯火优傒 B.亦船亦楼

C.竹肉相发 D.不衫不帻

E.峨冠盛筵

试题难度:难;

分析:参看教材98页《西湖七月半》全文。借代修辞手法指的是不直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而是借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这种辞格也叫做“换名”。其中,用来代替的事物叫做借体,被代替的事物叫做本体。

答案:CE;

【例4】下列诗词句中,运用了比喻手法的有( )。

A.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B.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C.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D.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E.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答案:A,C,E;

7,表现手法:

倒叙:《哭小弟》《马伶传》《金鲤鱼的百裥裙》;

以小见大:《香市》《苦恼》;

托物言志:《秋夜》;

对比:《苦恼》《都江堰》《种树郭驼橐传》《西湖七月半》《香市》;《金鲤鱼的百裥裙》《苦恼》

铺垫:《纪念傅雷》。

侧面烘托:《哭小弟》《马伶传》《张中丞传后序》《金鲤鱼的百裥裙》 反衬:《香市》《冯谖客孟尝君》《张中丞传后序》《马伶传》《苦恼》类比:《种树郭驼橐传》《我与地坛》《蚂蚁大战》《苦恼》《婴宁》

欲扬先抑:《冯谖客孟尝君》《都江堰》

象征;《秋夜》《我与地坛》《蚂蚁大战》《爱尔克的灯光》《都江堰》《哦,香雪》,《婴宁》

拟人:《秋夜》《都江堰》《蚂蚁大战》

【例1】《我与地坛》既描写了地坛,又描写了母亲,这里运用的表现方法是

A.对比B.类比

C.铺垫 D.侧写

试题难度:较易;

分析:1,记叙文要重点掌握表现手法:倒叙: 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对比:铺垫:侧面烘托: 反衬:类比:欲扬先抑:象征;拟人:

2,《我与地坛》 落笔地坛,又描写母亲,其实对我来说,地坛与母亲都是抚平我的创伤,使我焕发新生的源泉,是一种整体上象征性类比的表现手法。

参考答案:B.类比

【例2】《雨巷》一诗所使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是( )

A.比喻B.象征

C.直抒胸臆D.托物言志

试题难度:较易

参考答案:B;

分析:《雨巷》是一首通篇用象征手法写成的抒情诗。

“丁香”是美丽,高洁,愁怨的象征;“雨巷”是人生漫长,狭窄天地的象征;“撑着雨伞”“独自彷徨”“默默彳亍”是等待,希望,追求的象征;“颓圮的篱墙”是家园破落与环境低潮的象征;“雨的哀曲”是环境凄苦,遭际不幸的象征。

8,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侧面描写:主要在《马伶传》《张中丞传后叙》《陌上桑》;

【例】《陌上桑》运用侧面描写刻画罗敷美貌的诗句有( )

A.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B.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C.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D.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E.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

答案:A,B,C,D。试题难度:较易。

分析:这道题考核对课文的内容掌握及对人物“侧面描写”知识的掌握。对人物描写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两种,《陌上桑》没有描写正面罗敷女如何美貌,而是通过侧面描写来衬托出她的美貌。“A.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是通过装饰美来描写罗敷女的美貌的,有这样美的装饰的人能不美吗?“B.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C.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D.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则是通过旁观者为之倾倒而描写罗敷女的美貌。因此A,B,C,D四项都应该是运用侧面描写刻画罗敷美貌的诗句。

“E.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是罗敷女夸赞其夫君句子。

9,识记:

1,凡是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地方,所使用的论证方法是类比;

2,凡是运用理论论据的地方,所使用的论证方法是演绎法

(四) 作文。自考一般作文可以写成夹叙夹议夹抒情的文章。几年来作文题《友谊》《独自面对》《人间自有真情在》《水的联想》《一次难忘的经历》《灾难中的力量》《我的珍藏》《过节》《自强者胜》《转折》等为题,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1,不要跑题:最好开门见山,文章开始点题;

2,最好要写成夹叙,夹议,夹抒情的记叙文或者议论文。

在写作作文时,同学们可以参看《纪念傅雷》《爱尔克灯光》两篇文章的写法。

3,卷面整洁;

4,800字;

范文一:

自强——永无止境的道德追求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是《周易》中的名句,表达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道德思想。

自强是什么?是努力向上,是奋发进取,是对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和不懈追求。自强者的精神所以可贵,在其依靠的是自己的拼搏奋斗,而非父辈的荫庇提携。自强是自立的前提,不自强无以自立;自立是奉献的前提,不自立何谈奉献。

自强的道德精神还蕴含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内容。正如汤之盘铭所刻:“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因为只有不断地革故鼎新,应时以变,才能步入更高更强的境界。

自胜者强,自强者胜。战胜别人的人只是有力量,而战胜自己的人才算坚强。自强与成功有着内在的联系,虽然自强者未必都能成功,但“不自强而功成者天下未之有也”。

自强离不开坚定的意志和坚强的决心。“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落第秀才蒲松龄以历史上自强者的事迹自勉,终于使自己成为一个名载史册的自强者。这个事例也道出了意志和决心对于成功的决定作用。

安逸无忧的生活总有人去向往,但困难却是人生不可避免的内容。正因为遇到种种困难,我们才会去克服,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取得进步;正因为面临种种问题,我们才会去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走出新路。人惟有从这种由忧而喜、不断自强的日子里,才能真正品味到生命的意义和充满活力的人生。

自强者是坚韧的。他的勇气更多地不是表现在烽火连天的战场上,而是表现在平凡平静的生活中。这是一种内在的考验。比如,当遭遇冷落时仍能泰然处之,当穷困潦倒时仍能雄心不泯,当受到误解时仍能心平气和。

自强者并不排斥他人的援手。事实上,善于取得他人的帮助,汲取他人的经验,以强化和完善自我,正是一个自强者应当具备的素质。

自强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追求。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一个困难克服了,另一个困难又来到了。人生的过程就是不断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生命不息,自强不止。一旦停止了自强的努力,生命就失去了支点,生命之火就变得黯淡无光。

理想是自强的力量之源。人的活动如果没有理想的引导和鼓舞,就会变得空虚、软弱、混乱而渺小。长征的胜利,是自强者的胜利,也是崇高理想的胜利,没有理想的支撑和激励,长征的胜利是不可想象的。

无数自强者的经验都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成功主要不在其有多高的天赋,也不在其有多好的环境,而在其是否具有坚定的意志、坚强的决心和明确的目标。只要脚踏实地,百折不挠,一步一个脚印地向着崇高的理想迈进,总会有所收获,有所成就。

祖国的强盛有赖于每一个儿女的自强,千千万万个自强者的力量汇聚在一起,必将开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未来。

范文二:《我的珍藏》

您的笑容,一直浮现在我的眼前,珍藏在我的心里。

我总会跟您闹别扭,闹了之后总是气冲冲地跑进房间,把门重重地关上,而您总是安慰我,脸上的那抹笑容,总会让我安心、愧疚,每次都是这样重复地上演着,像是一场已经预定的戏,已经知道了结果的戏,不厌其烦的上演着……

您一直是我的保护神,生病时,您总是会笑着对我说:“乖,没事,不哭不哭,有妈妈在。”考试失败时,您总会笑着对我说:“失败了,努力了就行,下次要更加努力。”做错事时,您总会笑着对我说:“只要能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下次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就行了。”

一直以来,您在我心中的形象都是那么神圣, 无论好事坏事,您总是微笑着把一切事物看得那么美好。您又是那么自信,平时,您总是要我抬头挺胸收腹,让人看起来总是那么神采奕奕,有精神,您不喜欢懒懒散散的人,特别是学生。您认为他们很堕落,您不想我堕落下去。

您总是让我吃好的,我知道您喜欢吃某些食品,可是每次我让给您吃时,您总会笑着说:“妈妈不喜欢吃这东西,你吃,吃了长身体。”您也和小孩子一样,但是在我面前,您总是要装出一副大人的样子,给我带个好榜样...这些,我都知道。

记得,那一年,夏天。

您问我早上吃什么,我随便说了一个吃牛肉粉,您却说:“我最近发现了一个很有名的牛肉粉店哦,现场做的。”说完便匆匆跑出去了,当您回来时,我发现您手里只有两份,我问您为什么,您说生意太好了,买的人很多,卖光了,手里的都是最后的两份了。我说:“那我不吃了,反正今天天气太热了,吃也吃不下去,您和我爸吃吧。”我爸说:“你们娘俩吃,我吃不吃这无所谓,等下吃点别的,也好。”可是,这时,您已经把昨天买的面包从微波炉里拿出来了,笑着说:“你们吃吧,我吃面包。”我知道,其实您很喜欢吃这家的牛肉粉,我没吃多少,放下碗筷,说:“我吃饱了,吃不完了。”便走向房间,在拐角的一瞬间,我看着您的背影,您正在吃着我剩下的那碗牛肉粉,我的视线模糊了,泪水一下就涌了出来。这些年来,您一直都是对着我微笑,而我却不知道您吃了那么多的苦。我很愧疚...

您的笑容,是我一生的珍藏。

四,当前《大学语文》命题出现的值得考生注意的新倾向。

(一)对课文的考核越来越细。

【例1】下列《咬文嚼字》中的论据,与韩愈相关的有

A.月轮“晕外霞光”的比喻B.关于“推敲”的典故

C.心理学“套板反应”原理D.“独携天上小团月”诗句

E.“惟陈言之务去”名言

试题难度:较难;

分析:需要对课文有全面的掌握;AC没有交代是什么人说的;D是苏轼的词句;

参考答案:B.关于“推敲”的典故

E.“惟陈言之务去”名言

【例2】下列连词中,大量出现于《如何避免愚蠢的见识》的语句中,并对文章展开议论起了重要作用的是( )

A.如果B.譬如

C.或者D.不论

试题难度:较难;

参考答案:A;

分析:考核对课文的熟练程度;

分析;提示:文中大量运用了“如果”开头的句式;

【例3】.罗素《如何避免愚蠢的见识》认为,为了避免愚蠢的见识,“尤宜提防”的是

A.自以为是 B.激烈的主张

C.心理想象力 D.容易助长你狂妄自大的意见

试题难度:较易;

分析:此题有些偏。参看教材47页;

答案:D;

【例4】下列唐代诗人中,存诗近三千首,数量居唐人之冠的是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杜牧

试题难度:易;

分析:考核是否细致阅读教材;

答案:C;

【例5】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的反诘句中,引出“抱定宗旨”一段结语的是

A.然弭谤莫如自修,人讥我腐败,而我不腐败,问心无愧,于我何损

B.诸君入分科时,曾填写愿书,遵守本校规则,苟中道而违之,岂非与原始之意相反乎

C.误己误人,又岂本心所愿乎

D.常人如此,况堂堂大学生乎

试题难度:易;

答案:C;

分析:考核对课文的熟练程度。A是在论述抱定宗旨问题的中间说的;B是在论述砥砺德行时说的;D是在论述“敬爱师长”时说的。

【例6】《哦,香雪》中热情地劝香雪留在话山口站自己亲戚家住一夜再回台儿沟的人是

A.中年女乘务员B.“北京话”

C.女大学生D.凤娇

试题难度:较易;

答案:B;

分析:这道题属于“犄角旮旯”的题目。典型的考核考上是否熟练阅读课文。

【例7】下列对比词语中,三次出现、贯穿《五代史伶官传序》全文的一组是( )

A.盛与衰B.得与失

C.成与败D.兴与亡

试题难度:难;

参考答案:A;

分析:从较深的角度,考核考生对教材阅读的熟练程度。1,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2,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泣下衣襟,何其衰也;3,方其盛也-----及其衰也。

(二)考核考生在认真阅读课文后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试题增多。。

【例1】《西湖七月半》以“避月如仇”四字来表达对杭州人赏月的看法。下列成语中,与文章作者意图相近的是

A.趋吉避凶 B.求仁得仁

C.叶公好龙 D.有所不为

试题难度:较难;

分析:需要掌握课文中“避月如仇”的内容及四个成语的内容;再加以分析对应;叶公好龙:比喻自称爱好某种事物,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爱好;

答案:C;

【例2】《哭小弟》中将整篇文章主旨升华的语句是

A.他想活,他想活下去呵

B.回首悠悠无恨事,丹心一片向将来

C.我哭我们这迟开而早谢的一代人

D.壮志未酬,洒泪岂只为家痛

试题难度:较难;

答案:C;

分析:1,要掌握该文章什么内容是体现“主旨升华”的内容,2,要熟悉课文的内容。

【例3】阅读《都江堰》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有什么样的起点就会有什么样的延续。长城半是壮胆半是排场,世世代代,大体是这样。直到今天,长城还常常成为排场。都江堰一开始就清朗可鉴,结果,它的历史也总显出超乎寻常的格调。李冰在世时已考虑事业的承续,命令自己的儿子作3个石人,镇于江间,测量水位。李冰逝世400年后,也许3个石人已经损缺,汉代水官重造高及3米的“三神石人”测量水位。这“三神石人”其中一尊即是李冰雕像。这位汉代水官一定是承接了李冰的伟大精魂,竟敢于把自己尊敬的祖师,放在江中镇水测量。他懂得李冰的心意,唯有那里才是他最合适的岗位。这个设计竟然没有遭到反对而顺利实施,只能说都江堰为自己流泻出了一个独特的精神世界。

A.这里描写长城,对写都江堰有何作用?

试题难度:较难;

答案:起到对比的作用。以长城的排场,秦始皇的雄壮,蛮吓,残忍衬托出都江堰的伟大,为民造福及李冰的智慧,仁慈,透明

B.这里写到汉代水官,有何用意?

C.试题难度:较难;

答案:“这位汉代水官一定是承接了李冰的伟大精魂”。 都江堰矗立着李冰的精魂,营造着一种为民造福的浩荡氛围。在官僚权贵们死后也要荣华富贵这种层层相因的腐朽观念的衬托下,李冰死后的归宿的确令人耳目一新。汉代水官将李冰的生命延续了,他将李冰的利民富民的精神表现到了极至。都江堰所展现的精神世界,是朴实清新独特高格的。

D.结合全文,说出都江堰“独特的精神世界”的内涵。

E.试题难度:较难;

答案:做官为民造福,务实求真,淡泊名利,贴近苍生。一种是一些官场丑类的政治走向,他们或无所事事,无所专政,根本无视百姓的疾苦,或互相倾轧,玩弄权谋,不惜置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另一种是李冰的政治走向,即拥有利民富民的胸怀与责任感。持第一种政治走向,随之而来的是死气浊味乃至腥风血雨;第二种政治走向,都江堰才得以矗立在四川大地上。

【例4】《秋兴八首》(其一)诗句中,思念长安的是

A.玉露凋伤枫树林B.塞上风云接地阴

C.孤舟一系故园心D.白帝城高急暮砧

试题难度:较难;

分析:《秋兴八首》是大历元年(766)秋杜甫滞留夔州时的一组七言律诗。诗人晚年多病,知交零落,壮志难酬,心境非常寂寞、抑郁。当此秋风萧飒之时,不免触景生情,感发诗兴,故曰《秋兴》。首联,颔联,颈联,尾联的含义都是需要掌握的重点知识;

参考答案:C.孤舟一系故园心

(三)认真审题。试题本身没有难度,但是考核考生审题的能力。,

【例1】《哭小弟》中所引用的“父亲”的挽联,是对“小弟”的

A.细节描写B.心理刻画

C.概括评议D.对比反衬

试题难度:较易;

分析:父亲为他写了挽联:“是好党员,是好干部,壮志未酬,洒泪岂只为家痛,能娴科技,能娴艺文,全才罕遇,招魂也难再归来!”认真审题。没有问父亲给小弟挽联是属于什么描写(细节描写),而是问父亲的挽联是对小弟的什么。

【例2】下列诗词句中,作者以菊花自喻的是( )

A.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B.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C.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D.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试题难度:较易;

试题分析:注意审题;

参考答案:D;

结束语: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大学语文》毕竟是大学的一门课,是有一定难度的。学习掌握《大学语文》不仅要刻苦学习,掌握应该掌握的知识,更要在掌握大学知识的基础上努力提高自己的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只要真正具备了大学生的水平,大学生的能力,考试才能够取得好的成绩,也才能够完成大学学业。预祝我们年轻的大学生们通过自己刻苦学习,科学地掌握大学的学习方法,,以顽强的毅力,刻苦的学习精神,早日完成大学学业。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当前热点关注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相关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