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报纸编辑工作
(一) 报纸编辑工作
(1) *报纸编辑工作概念
报纸编辑工作指报纸编辑在报纸生产过程中所进行的一系列工作。报纸编辑工作的业务范围包括策划、编稿和组版三部分。策划指报纸策划和报道策划;编稿指分析与选择稿件、修改稿件和制作标题;组版指配置版的内容和设计报纸版面。
(2) *报纸编辑工作流程的概念及其内容
流程,一般指生产过程中从原料到制成成品各项工序安排的程序。报纸编辑工作是报纸生产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由多道工序组成,报纸编辑工作各工序安排的程序就是报纸编辑工作流程。
编辑工作流程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理解,是将报纸由创刊伊始至出版问世作为一个完整的生产周期,编辑在这一周期中各项工序的安排程序就是报纸编辑工作流程。狭义的理解,是以编辑出版某一期报纸为一个周期。
(3) 报纸编辑的组织结构与编辑工作的分工标准及主要类型
报纸编辑工作种类的划分较为复杂,划分的标准不同,编辑工作种类也不同。主要的划分方式有:
按管辖范围和责任大小划分,有以下几类
1、 总编辑 编辑部门总负责人。
2、 编辑部主任 编辑部下属各具体业务部门的负责人。
3、 版面主编 负责设计、组拼报纸版面的编辑。
4、 编辑 协助编辑部主任和版面主编工作,担负一定范围的稿件编辑任务的人员
5、 校对 从事新闻出版过程中校对工作的专职人员。
按业务程序划分,有以下几类
1、 日班编辑 编辑部组织日常宣传报道的人员。
2、 夜班编辑 负责每天报纸最后发排工作的编辑,因上夜班故名。
3、 内务编辑 又称“编务”,是负责编辑部内部业务事宜的工作人员。
新闻编辑工作还可以按编辑内容的专业划分,可分为政治编辑、文教编辑、经济编辑、体育编辑等等。
(二) 报纸编辑工作特点
(1) *报纸编辑工作特点的主要内容
一 对于报纸及其新闻传播活动的“总设计”与“总指挥”
第一 报纸编辑是报纸编辑方针的制定者,是报纸整体形象的设计师。
第二 报纸编辑是每一阶段新闻报道活动的策划者和组织者。
第三 报纸编辑是记者从事采访写作的指挥员和参谋。
二 对于新闻传播活动的“集大成”和“总把关”
如果说记者的工作对象是单篇的稿件,编辑的工作对象则是报纸这样一种集合体。由于编辑工作的目标是生产出由各类稿件组合成的综合产品-报纸,报纸编辑就必然处在精加式和总全成的位置。在新闻传播活动过程中,编辑工作又是新闻传到至读者的最后一个关卡。新闻编辑无法阻止各种差错的出现,但必须把一切差错消灭在报纸出版之前,保证新闻传播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三 对于新闻素材的“再认识”和“再创作”
由于编辑所见的稿件数量从多,因而有可能看到记者尚未发现到的问题,发现新闻素材中潜在的价值,找到更好的报道角度。报纸编辑对新闻素材的再创作主要从这几个方面体现:1对新闻素材的重新选择和组合。编辑选稿、改稿、标题,就是要使最有新闻价值的内容得到突出处理,更深入、更全面地报道新闻事实。2对新闻表现形式的再创造。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形式的运用往往又关系到内容传播的效果。新闻编辑对于新闻表现形式的创造,主要通过变化稿件的写作方式和安排稿件和版面形式来实现。3此外,对单个的稿件进行发展或组合,通过一系列稿件的综合的表现形式,使爱受众了解事物发展的全貌,也是编辑对于新闻素材的创造性运用。
(2) 结合读报分析报纸编辑工作的变化
(三) 报纸编辑的基本修养与能力
(1) *报纸编辑基本修养与能力的主要内容
基本修养
一 理论修养
第一是认识理论。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提出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是我们正确认识世界的指南,只有对其精髓深入领会,才有在风云变幻,纷繁复杂的事物运动过程中认清本质、把握规律,区分主次矛盾,使新闻传播符合事物发展的原貌,避免错误的引导和不良的影响。作为编辑在处理稿件,组织报道时,都要注意用发展的客观的眼光去看待问题,遵循事物运动发展的规律,逐步深化报道、力争全面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与发展趋势,发挥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
第二是政策理论。报纸是一种新闻信息载体,而办报者的政策水平往往对信息传播的社会效果起决定作用。所以,在报道过程中及时掌握政策变化,加强政策理论修养,对编辑人员至关重要。
第三是专业理论。报纸编辑对自己分管的报道领域中的有关专业理论要非常熟悉,这样才不至于在报道中出问题。
二 知识修养
报纸是一本“大百科全书”没有深厚的知识功底,是会处处碰壁的。
知识面的拓展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横向学习,从国内到国际;一是纵向的,从古到念。知识修养的加深,不但要靠平时的学习,还要注意掌握现代化的知识工具。
三 职业道德修养
报纸编辑是“为别人做嫁衣”的工作,因而要勤勤肯肯,不计各个得失,甘愿奉献。报纸编辑是“总把关”的工作,对于社会、读者担负着重大的责任,编辑在与人相处、与社会相处时要遵循特定的职业行为规范。1991年,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第四届理事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原则》,是加强新闻工作者自律的一项重要措施。
业务能力
第一信息能力,指报纸编辑主动地积极地接受信息的能力。获取信息是编辑决定的前提。有些信息很重要如 社会信息、行业信息、来自读者的信息。
第二鉴别能力,指报纸编辑迅速、准确地判断新闻事实的报道价值的能力。如鉴别信息是否真实、全面、准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的原貌;鉴别新闻是否为读者所欲知,甚至能预测新闻报道的社会效果;还要鉴别发布新闻的时机是否合适等。
第三创造能力,指报纸编辑突破传统思维、创新编辑业务的能力。编辑工作的每一项业务,从报纸策划、报道策划到编稿、组版,都是创造性的劳动。
第四组织能力,指报纸编辑组织报道和组织新闻人才的能力。报纸编辑是新闻报道的组织者,通过对记者采访的部署、组织和调度、协调以及对通讯员和社处作者约稿,来完成稿件的准备工作,因而,是否具备良好的组织才能,关系到编辑工作的成败。
第五写作能力,指报纸编辑撰写、修改稿件的文字运用能力。报纸编辑每天处理、修改大量的稿件,还有制作标题、配发言论等任务,这就要求编辑具有较高的写作水平。
第六现代化技术与工具的运用能力。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可以帮助人们节省人力物力,报纸编辑工作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工作,需要有关人员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不断丰富与完善自己。
(2) 结合评报分析如何做好报纸编辑工作
第二单元 报纸编辑策划
(一) 报纸编辑策划
(1) *报纸编辑策划概念
报纸编辑策划是报纸编辑在新闻采编与报纸出版活动中所从事的决策与设计性的工作。报纸编辑策划包括报纸策划和新闻报道策划两方面内容。报纸策划指确定报纸的编辑方针,设计报纸的整体规模和内部结构,设计报纸的各个局部。新闻报道策划指确定各阶段的报道选题并规划新闻报道活动,包括设计报道的范围和重点、规模和进程、报道方式和表现形式以及报道力量配置和报道运行机制等。
(2) *报纸编辑范畴
一 报纸的总体策划:确定报纸的编辑方针、设计报纸的整体规模和内部结构;
二 报纸的局部策划:确定报纸各个单元及其中各版,以及各版中专栏的读者定位和编辑思想,设计其内容、形式与风格特色。
三 报纸各阶段新闻报道策划:确定报纸在各阶段的报道选题并规划新闻报道活动,包括设计报道的范围和重点、规模和进程、报道方式和表现方式、报道力量配置的报道运行机制等。
在报纸编辑策划的三个层次中,前两个层次构成报纸策划,后一层次即新闻报道策划。如果缺少了这些策划工作,报纸的质量、风格,报道水平、效果都无从谈起。
(3) 报纸编辑策划的意义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报纸编辑策划对报纸的生存与发展更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一 报纸编辑策划有助于调整报纸结构,优化报纸形象:
首先,报纸类型的多样化和报纸的多版化,要求对报纸这一文化产吕加强策划。其次,各类型媒介的竞争不断加剧,要求报纸编辑人员提高策划水平。总之,传播环境的变化以及媒介竞争的加剧,迫使报纸要根据客观变动不断检验和修正自己的读者定位和办报策略,不断优化报纸结构,塑造优秀的报纸形象。要做到此,报纸编辑策划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二 报纸编辑策划有助于提高传播质量、满足读者需要:
首先,读者在新闻传播活动中的地位正不断提高,研究读者并据此设计传播行为变得越来越重要。受重的反应成为衡量传播效果的重要依据。其次,读者对报纸的需求变化越来越快,报纸只有具备较高的策划水平才能适应这种变化,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报纸只有赢得读者才能赢得市场、赢得竞争,而取胜的关键,在于科学的设计和策划。
三 报纸编辑策划有助于实现报纸的传播目标,产生社会影响力:
新闻报道强调真实性、客观性原则,但是,新闻报道又是人的有目的的活动,传播者不仅要如实告诉读者发生了什么,而且还要通过报道的角度、深度和报道手法的运用,去影响读者对客观事件的态度,以取得传播者所期待的效果。由此而言,对新闻传播活动的策划是一种必然存在。传播目的能否实现,传播内容及方式能否为读者接受,就需要对读者的心理定势、信息需求、受传环境等加以调查和分析,并据此对传播活动加以规划和设计。
(4) 结合评报分析报纸编辑策划在办报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 报纸策划
(1) *报纸策划的概念
报纸策划,是报纸编辑策划的一部分,是报纸编辑确定报纸的编辑方针,设计报纸的整体规模和内部结构及其各个局部的一系列工作。
(2) *报纸策划的具体内容
一 确定报纸的编辑方针 报纸的编辑方针是根据办报方针对报纸编辑工作作出的决策,它规定了报纸的读者对象、传播内容、报纸水准和风格特色,是报纸编辑工作必须遵循的准则。报纸编辑方针的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 报纸读者对象的设定。报纸的读者对象是根据报纸的性质、办报宗旨以及报业市场竞争的需要确定的。报纸的设计要针对具体的读者对象来操作,因此编辑方针首先要规定报纸的目标读者。
2 传播内容的设定。报纸传播的内容指的是报纸新闻传播的总的报道面有多大。具体说来,包括报道对象的分布有多广、报道的领域有多宽、报道的区域有多大等。报纸新闻传播的内容是由报纸的性质、办报宗旨和读者对象的需要决定的。
3 报纸水准的设定。报纸的水准指报纸的思想水平、文化水平和专业技术水平所达到的高度。它具体通过报纸传播内容的深度,广度以及语言文字、版面设计、制版印刷等多方面因素综合来表现。报纸的水准也是根据报纸的性质、办报宗旨和读者对象确定的。
4 报纸风格特色的设定。报纸的风格特色指报纸的整体结构、传播内容、传播方式和版面形象等所综合表现出的格调和特点。报纸的风格特色是由报纸的性质、办报宗旨、读者对象决定的。
二确定报纸的整体规模与内部结构报纸的整体规模主要由报纸的版面总量构成,如日均出多少版面,每周版面总量有多少等;报纸的内部结构是指报纸全部版面的分工与组合形态,如报纸由多少块新闻版、专版专刊、副刊、广告版面组成,以及各组成部分在空间上排列的顺序、出版时间的安排等。
三 设计报纸的各个局部在对报纸进行了整体规模与内部结构的总设计之后,还要进一步对报纸的每一个组成部分进行设计,也就是设计报纸的每个单元、单元中的每个版,以及版中的各个专栏。在对报纸各个部分进行设计时,注意部分与整体,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合理配置。报纸的局部设计包括:
1 确定各个单元及其中各版的读者定位和编辑思想。
2 确定各版名称、报道范围和重点。
3 确定版中的主要专栏名称、内容、篇幅、体裁、风格等。
4 确定广告在各个版所占的篇幅和位置以及广告的类型。
5 确定各个版的版式特点和风格特色。
报纸策划的成果由书面文字表现出来,是报纸设计方案。方案的内容包括:
1 阐述报纸编辑方针。
2 阐述报纸的整体规模和内部结构。
3 阐述报纸各个单元、版与专栏的设计。
(3) 报纸策划的依据
直接影响:
1 读者 读者是报纸的服务对象,是新闻传播的接受者,是报纸这一文化产品的消费者。读者群体的变化直接制约和影响报纸市场的变化。
2 报纸的控制者 报纸的控制者是对报纸有领导权或管理权的组织和个人。
3 广告客户 广告是现代报业的经济支点,报纸的生产循环要依靠广告提供资金保障,因此,对广告市场份额的争夺在报业竞争中是不可避免的。
4 传通中介 报纸需要依靠邮局和其他报刊发行网络才能到达读者手中,报纸的广告经营也需要通过广告公司这一中介才能完成,所以,营销中介是报业生存发展的重要依托。
5 竞争者新闻媒介相互之间的竞争是构成报纸生存环境的又一重要因素。这种竞争一方面存在于不同类型的媒介之间,如报纸与广播、报纸与电视间的竞争,另一方面还存在于同类媒介即报纸与报纸之间的竞争。因而,报纸定位应从市场空白点出发,寻找竞争对手的薄弱五一节,从而正确选择发展战略。
间接因素:
1 政治因素,即国家的政治制度、政党和政府对报纸的影响因素。
2 人口因素,即人口数量、区域分布、人口结构等对报纸的影响因素。
3 经济因素,即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对报纸的影响。
4 环境因素,即媒介所在区域的自然环境对报纸的影响。
5 法律因素,即与媒介产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对报纸的影响。
6 技术因素,即支撑媒介产品生产的科学技术对报纸的影响。
7 文化因素,即媒介所在地区的文化传统对报纸的影响。
报社的内部条件是媒介决策的另一方面依据:报社的资金、设备和技术条件。这是报纸生产运行的“硬件”。报社的人才资源、体制与管理水平。这是报纸生产运行的 “软件”。报社内部的各项因素也是互相关联,而且能够彼此转化的。“硬件”方面的因素可以转化为“软件”方面的因素,“软件”方面优势也可以转化成“硬件”方面的优势。软硬件中的不同因素也可以相互转化。比如报社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就可以吸引优秀人才,可以添置现代化的技术设备;报社拥有体制方面的优势,也能够吸引投资和人才。
(4) 报纸策划的操作过程及技巧
报纸策划是一种集体性的创造活动,从事这种创造活动的是由“核心层”与“外围力量”组成的集体。报纸策划是一项难度极大的系统工程,通常历时几个朋甚至近年,策划过程大致可分三个阶段:
一 策划预备阶段 指从产生策划意图、着手准备到方案设计之前的一段时间。这一阶段主要任务是调查传脉管市场与报社内部情况,细分市场,寻找报纸发展的空间。信息是决策的依据。在报纸策划中,需要收集两方面的信息:
第一, 外部信息,即构成报纸生存环境的、与报纸发展直接有关的信息。具体包括:读者信息,报纸控制者的信息,报纸竞争者的信息,报纸相关产业信息。
第二, 内部信息,即构成报纸内部环境的、与报纸发展直接有关的信息。具体包括:资产信息,技术信息,人才信息,管理信息
这些信息是报纸策划的重要依据,因此在策划过程中要建立收集信息的网络和机制,在获得信息之后,还要对各类信息加以归类、处理,以分析媒介市场,发现报纸的发展空间。
二 方案设计阶段 指确定编辑方针、拟定报纸设计方案并优选方案的这一过程。方案设计阶段是报纸策划的核心阶段。
首先,在充分占有和处理了有关信息的基础上,策划者要根据对市场机会的分析,确定目标读者,即确定新闻传播的主要对象,这也是报纸编辑方针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确定目标读者要注意两点:读者群体的变化,读者群体是一个结构不断变化的人群,策划者要在把握变化中不断更新自己的目标读者。目标读者的分解,报纸的读者群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在策划操作中,还要根据读者的结构因素,进一步确定报纸各不同部分的读者目标。
第三,拟定与优选报纸设计方案。方案拟定与优选的过程中,要注意这几方面的技巧:鉴别、筛选 – 对庞杂的信息进行去伪存真、去精取精的筛选,通过权衡比较,作出最佳选择。创意、设计 – 策划者要充分运用创造性思维,进行大胆的设想、构思,形成报纸的总体构架。协调、完善 – 在制定与修正报纸设计方案的过程中,策划者还要反复征求各方面意见,及时发现问题和漏洞,修改完善。比较、优选 – 报纸策划是一项影响重大的工程,因此往往会同时设计若干种方案供比较选择。策划者提出若干方案的目的,在于充分利用各类信息资源,照顾各方面因素,以便权衡比较各种方案的利弊,选择最佳方案。
三 试行方案阶段 指将报纸设计方案投入试行,以验证其可行性、最终修正确的阶段。在试行方案这一阶段,策划者担负着部署任务、指挥操作、监督运行、修正方案等职能。试行方案需要注意下列问题:(1)慎重选择试刊的内容(2慎生选择试刊的时间(3)适当把握试行方案的次数(4)广泛征集各方面意见。报纸策划方案通过试行和修正,正式运用于办报之后,有时还会根据客观需要不时作出局部的调整。因此说,报纸策划是一个随报纸编辑出版接受反馈、不断运行的过程。(5) 策划办一张高等院校校报,写出报纸设计方案
(三) 新闻报道策划
(1) *新闻报道策划概念
是新闻编辑选择某些报道选题,并为使这些报道获得预期的传播效果,对新闻传播活动进行规划和设计,并且在报道实施过程中不断接受反馈、修正原先设计的行为。与报纸策划一样,新闻报道策划也是一个需要在方案实施过程中持续运行的过程。
(2) *新闻报道策划的具体内容
新闻报道策划的最终成果是报道设计方案。报道设计方案要对报道策划的内容作全面表述,主要内容包括:
一 报道范围与重点 报道范围是全部报道客体的组合,规定了报道对象是哪些人和事,报道面有多大。报道重点是报道客体中最重要的部分,规定了报道的核民人物或核心事件、核心问题,需要报道者投入最多的力量,在媒体上也要予以突出表现。
二报道规模与进程报道规模是报道的时间、空间与人力三方面因素组合的要领,即报道在报纸上持续进行多少时间、占据多大版面空间和多少栏目配置、运用多少采编力量。报道进程是指报道全过程中时段的分割和安排,规定报道分多少阶段进行、何时开头、何时推进与扩展、何时结束,以及各阶段之间如何转接。
三发稿计划 发稿计划是报道里程中各阶段刊出新闻稿件的统筹规划,包括确定每条稿件的题目、内容、体裁和篇幅,确定稿件刊出的先后次序与具体时间,稿件在版面上的位置。发稿计划是对报道规模与报道进程的具体落实。
四报道方式与表现形式 报道方式是指将零散的新闻报道整合为报道整体的操作模式,即新闻编辑根据报道目标,运用某种手法组织若干相关报道,使之形成具有一定报道规模或持续一定时间的报道整体,常用的报道方式主要有:
1 集中式,指在短期内组织大规模、多篇幅的稿件集中于一定的版面或时段,形成较大的声势,具在强烈、醒目的效果。集中式报道比较多于一些重大活动、重要事件、重大问题的报道。
2 系列式,指着重于组织报道事物各个侧面的稿件,集不同角度的报道为一体,达成报道的深度和广度,具有启迪性。系列式报道法多用于一些较复杂的事件或问题的报道。
3 连续式,指紧跟事件或问题的发展变化进行追踪,连续发出报道,反映其全过程,取得及时、深入、扣人心弦的报道效果。连续式报道法多用于突发性事件的报道。
4 组合式,指集中一组稿件反映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同类情况,或同一主题、不同门类的情况,形成较大的报道规模。组合式报道法多用于报道面较宽,报道对象较多的报道,旨在全面、深刻地揭露问题,或通过从多报道对象的相互比较,说明问题和道理。
5 读者参与式,指吸引读者参与报道活动,如邀请读者参与新闻采访写作活动,发动读者对报道内容展开讨论等,读者的活动与意见构成报道的主要客体。
6 报纸介入式,指报纸直接参与报道客体,成为其中的重要角色。如报纸策划的社会公益活动等。
五报道力量配置与报道运行机制报道力量配置是指参与报道的人力、资金和技术设备的配置,报道运行机制是指为实施报道而临时建立的组织机构、工作流程及其管理制度。报道力量配置与报道运行机制,是根据报道内容、报道规模和报道方式确定的。报道越重要,报道规模越大,报道方式越多样化,报道需要投入的力量也就越大,运行机制也就越复杂。
(3) 新闻报道策划的依据与类型
构成新闻报道策划依据的主要有三方面因素:
1. 可供传播的客体。“可供传播的客体”就是指被报道策划者所意识到的客观变动的事实。它有两个特点:一是“客观存在”,二是被策划者所觉察。新闻报道的选题总是在“可供传播的客体”范围之内的,客体不存在,对于客体的报道就不存在,新闻报道策划也就不存在。
2. 读者的获知需求。新闻传播活动是以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的信息传递为基础的,没有读者的新闻传播不可能存在,不合乎读者获知需求的新闻报道是无效的报道。因此,新闻报道策划要以报纸读者的获知需求为依据,要根据读者的要求进行选择和设计。
3. 实现传播的条件。新闻传播活动是系列客观条件而存在的,具体到一次新闻报道,报纸有客观存在的报道,以及读者对这一客体有求知需求以外,报纸要完成报道,还要具备其他外部与内部条件。外部条件如政策,法律等。内部条件如报社的技术设备和人力资源。
根据不同的标准,新闻报道策划可分为不同的类型:
1. 以报道客体发生状态作为分类标准,新闻报道策划划分为可预见性报道策划和非可预见性报道策划两类。可预见性的新闻报道策划,是指对能够提前获知的事件性新闻和非事件性新闻的报道策划。对这类新闻的报道策划,可以提前进行。非可预见性的新闻报道策划,是指对无法预见的突发事件的报道策划。对这类新闻的报道策划一般无法提前进行,通常是在事件发生之后立即策划报道活动。
2. 以报道策划的运行时态作为分类标准,新闻报道策划划分为周期性报道策划和非周期性报道策划两类。周期性报道策划,是指报社新闻采编部门对日常新闻报道的一种常规性策划,策划的时间具有周期性特点,如按季度、月等进行的报道策划,均属此类。非周期性报道策划,是指根据报道需要临时进行的报道策划,如对突发事件的报道,一般不可能提前纳入常规性的报道策划中,只有在事件发生之后立即策划报道。
3. 以报道策划的运行方式作为分类标准,新闻报道策划划分为独立型报道策划和连动型报道策划两类。独立型报道策划,是指报道策划独立存在,与其他策划活动无关。报道策划者单纯策划对新闻事件的报道活动,报道者并不介入报道客体中。连动型报道策划,是指报道策划与其他策划有关联,并相互间发生作用。连动型报道策划是一种非独立存在的报道策划,由于报道客体是公关新闻策划的产物,新闻报道策划与公关新闻策划有紧密的联系。
(4) 新闻报道策划的操作过程及技巧
一策划预备阶段,指从发现新闻报道线索、确定报道选题到收集与分析各方面相关材料、确定报道效果目标的一段时间,这是报道策划的预备阶段。一旦发现值得进行新闻报道策划的重要新闻线索以后,策划者首先要围绕这一线索广泛收集各类信息。这些信息主要包括:1 报道客体的信息,报道策划者只有最大限度地掌握报道客体的相关信息,才能对其本质和意义有更为准确的把握,从而决定报道如何。2 报道接受者的信息,研究及掌握读者的信息有助于策划者把握受众的心理特点,有的放矢地策划报道,而且这些信息有一部分可能直接成为报道的内容。3 报道竞争者的信息,知已知彼百战百胜,了解其他新闻媒介的报道方案,弄清报道的规模会有多大、可能选择什么报道方式等,这样才能针对竞争对手的行动,采取相应的对策,在报道中扬长避短,出奇制胜。
二方案设计阶段,指根据报道效果目标,对报道进程、报道方式、表现形式大胆设想,最终形成系统的报道设计方案的这一阶段。这是报道策划的核心阶段。在这一阶段策划者要多设想,不断从正面、反面去进行名种假设,制定出各种方案,进行分析和优选。优选时主要从两方面考虑:第一,对候选方案的效果进行预测,与报道效果目标两相对照,选择最接近效果目标的方案。对于那些效果预测不能肯定的方案,需要谨慎对待。第二,对候选方案的实施条件进行分析,与报社内部现有的条件两相对照,选择两者最接近的方案。对于那些报社不具备实施条件的方案,一般不宜采用。
三 方案修正阶段,指从报道策划方案付诸实施到报道结束这一过程中,根据报道进展情况不断修正原先的设计方案的这一段时间。在这一阶段中策划者要接受的信息反馈主要包括:1 报道者的反馈,记者、通讯员和作者是采访报道的直接操作者,他们对实际情况的掌握最多最细,他们是报纸和社会间的桥梁。一个报道是否按原计划推进下去,报道者的感觉往往是最灵敏的。 2报道对象的反馈3有关部门和主管单位的反馈。 4读者的反馈。 报道修正:1 修正报道思路。2 调整报道内容。 3 调整报道规模。 4 改变报道方式。5 调整报道力量与报道机制。
(5) 结合评报分析一家报纸对某一重大报道的策划,指出优点与不足
(6) 策划某一突发事件的报道,写出报道设计方案
第三单元 新闻稿件的分析与选择
(一) 稿件分析
(1) 报纸的稿源及特点
第一种是通讯社提供的稿件。第二种是本报记者提供的稿件。第三种是通讯员和其他作者提供的稿件。属于第一种来源的稿件,虽是定型产品,比较可用,但是它多是供给各个新闻单位共同选用的,通用性较强,不一定适合某个报纸的特殊需要,不一定能充分体现该报的特点。因此,仍需进行稿件分析,以决定是否选用和如何选用。属于第二、三种类来源的稿件,虽然都是定向地供给某个报纸,可能比较符合该报的特点,但是质量如何,是否值得选用,仍要对稿件进行分析之后才能确定。
(2) 稿件分析要达到的目的,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判断稿件是否适用,将全部来稿区分为可用和不可用两大类,这是对稿件的第一次区分,是稿件分析的首要目的。
第二, 判断稿件价值的大小,这是在已确定适用的稿件中,对稿件的第二次区分。区分各篇稿件所含新闻价值、社会价值的大小。选用时,价值大者优先。
第三, 发现稿件的潜能。一篇稿件可以区分为着力表现部分和非着力表现部分。稿件分析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发现这种着力表现部分,通过修改把它充分表现出来。
第四, 检查稿件有何缺陷,即通过稿件分析,将一篇稿件的长处与短处加以区分,以便通过稿件的修改加工,保留和发扬其长处,弥补其缺陷。
第五, 确定稿件如何刊用。每篇稿件有自身的优缺点,要考虑与其它众多稿件同用时的联系及所产生的效果,新意。
稿件分析的目的是从一篇稿件的总体上把握它是否具体刊用价值。稿件分析贯穿于编辑工作的全过程。
(3) 分析稿件需要进行哪几方面的对照
分析稿件,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对稿件作出评价。就新闻稿而言,就是作出新闻评价和社会评价。一篇稿件能否刊用及其刊用价值的大小,要受到稿件所反映的客观现实的制约、读者的制约、社会的制约、报纸本身特点和稿件发表时机的制约。
一、 稿件内容同所反映的客体相对照。新闻稿件所反映的客体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不能是虚假的东西。
二、稿件内容同读者的原有认识相对照。新闻稿件所写的内容应是读者未知的,有助于消除读者认识上的不确定性。可编辑又不能在每发一篇稿件之前对读者进行调查,只能根据平时对读者的了解,从稿件所写的事实本身和新闻媒介的传播情况去判断:1从稿件所写的事实本身去判断;2从新闻媒介对变动的传播情况去判断;3 从外界环境的变动去判断;
三、 稿件的内容同读者的需要相对照。读者未知的东西,未必是读者需要的。只有读者未知而对读者又是有益或有用的,才是读者所需要的。能够满足读者需要的稿件,对读者才有意义,因而才具有刊载的价值。
四、 稿件内容同政策、法律、道德的要求相对照。稿件在报纸上发表,是为了向读者提供信息和知识,传播先进的思想,宣传党和政府的政策。作为一种精神产品,不能不考虑发表后可能产生的社会效果。
五、 稿件内容同本报特点相对照。各编辑部在运用稿件是还要考虑到本报的特点。
六、 稿件内容同发表时的外界环境相对照。选择在什么样的外界环境下发表,往往关系到它能否产生良好的社会效果。
七、 稿件的内容同形式相对照。分析所选用的材料、体裁、结构和语言能否表达稿件所能阐明的主题。
(4) 稿件失实的几种表现
虚构…所写的事实是作者凭空捏造出来的,在现实中并不存在。
添加…稿件在写现实中某人某事之时,又无中生有添加了一些事实。
拼凑…稿件所写的事情确定存在,但它们是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做出的, 而稿件把它作为一个新闻集中到一个人身上来写。
夸张…稿件对所写事物在数量、规模、发展程度以及所起的作用、影响方面有所夸大。
偏颇…稿件在表现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时,无视开成某种结果的多种原因,只强调其中一种所起的作用,把多因一果变成了一因一果。
孤证…稿件反映全局情况时,援引在例证是孤立的个别事例,缺乏代表性。
回避…稿件在反映事物的某一方面时,有意回避与此紧密相关的另一重要方面,以致使人看不清这一事物的全貌。
幻影…稿件所写的事实,究其来源似乎有点根由,但是认追查,却是查无实据。
假象…稿件对事实所作的结论是根据一些假象得出的,未能反映事物的本质。
(5) 怎么运用分析的方法发现稿件中的疑点?
第一, 从稿件对同一事实的不同叙述中发现疑点。在一篇稿件中,作者多处写到同一事实,如果说法不一,前后矛盾,这里面就容易隐藏着不真实的因素,应加以注意。
第二, 分析一个事实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从中发现疑点。一个事实由多个部分组成,而部分之间存在在一定的联系。观察这些联系是否合理,从中找出不真实因素。
第三, 从稿件所提供的事实及作者对事实的评价中发现疑点。作者在向读者报告现实生活中所发生的名种事实时,往往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事实的评价。评价就是一种结论,就检查这种评价是否符合稿件中所提供的事实。
第四, 从新闻来源中发现疑点。新闻来稿中对新闻来源往往有所交代,说明所写事实为某人所提供的。尽管如此,编辑仍要检查和分析新闻来源所提供的事实是否真实。
(6) *认识的不确定性
(7) *读者需要
读者未知的东西,款必全是读者需要的。只读者未知而对读者又是有益或有用的,才是读者所需要的。这里所讲读者需要,必须是正当的合理的需求,报纸绝不能迎合某些人的低级趣味,绝不能迎合某些人背离社会发展方向的要求。
(8) *相关性和接近性
相关性
所谓相关性原则,就是要求稿件所写的内容要与读者的利益相关。相关性决定于两个因素:一是相关的人数,一是相关的程度。稿件所写内容关系到的人数越多,关系到的程度越密切,稿件的分量也越重。
稿件是否具有相关性以及相关性大小,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判断:
1. 稿件所反映的变动涉及的是全社会各成员的全局利益、长远利益,还是一部分社会成员的局部利益、暂时利益。
2. 稿件所反映的变动涉及的是现实生活中主要矛盾还是次要矛盾。前者较后更为广大读者所关注。
3. 稿件所反映的变动涉及的是现实生活中有关体制、思想方面的变化,还是某些具体做法的改变。变动的深度不同,读者的关切程度也不同。
4. 比较变动在整体中所占地位和所起的作用。一般来说,处于核心部分的比处于外围的部分更为读者所关注,直主角作用的比起配角作用的更为读者所关注。
5. 稿件所写事实中的某些要素是否有特殊意义,这也是判断稿件是否具有相关性的一个因素。这里所谓特殊意义,是指这些要素与从不同,由于它的存在能使新闻事件对人们具有特殊的影响力。
6. 相关性还与距离有关。单就距离而言,新闻事件发生地与读者所在地的距离,同读者的利益相关程度成反比。
接近性
新闻中与读者利益息息相关的内容,自然是读者乐于接受的、喜欢接近的东西。唯其相关,才乐于接近,因此相关性与接近性存在着内在的联系,介接近性还有相关性不可代替的内容。接近性可分成地理上的接近性,心理上的接近性两种。稿件内容如果含有这种接近性,就能有助于满足读者心理上的某些需要。
(9) *禁止刊载
党中央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事实求是、一切从实际出了的思想路线,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以及党和政府有关部门依据上述路线所制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是编辑审查稿件内容是否符合要求的重要依据。稿件所写内容如果与上述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精神相违背,则不能选用。根据宪法、刑法、民法及其他有关法律的规定,下列两类是禁止刊载的内容。
第一类,属于危害国家和社会方面的:
反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煽动推翻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的;
主张分裂祖国和破坏民族团结的;
煽动闹事,扰乱社会秩序的;
煽动群众抗拒、破坏国家法令的实施的;
传播谣言的;
传播淫秽的;
传播犯罪方法、教唆犯罪的;
泄露国家机密的。
第二类,属于侵犯公民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的:
诽谤…故意捏造事实,羞辱他人的;
侮辱…故意用下流语言,羞辱他人的;
侵犯隐私权…未经本人同意,公布私人生活方面的秘密,如公布他人的信件、日记。
(10) *不宜刊载
一篇稿件如果在某种外界环境下发表,会产生消极影响,是否选用就值得考虑。例如发表后会使读者产生不庆有的误解和疑惑,滋长偏激情绪,扩大不正当的要求,萌发不切实际的愿望,增加社会不安定的因素,进一步激发生活中的矛盾等,都是注意消极影响。
(11) 稿件分析的意义
(12) 稿件分析的方法
(13) 对报纸上刊登的新闻稿件进行具体分析
(二) 稿件选择
(1) *选稿标准的相对性与绝对性
选稿标准的绝对性:即选用稿件的主体不得有违反政策、法令和道德规范等禁载的内容,事实和材料比较充实,具有新闻价值,这个及格线,是任何稿件必须达到的要求。
选稿标准的相对性:对通过及格线的稿件进行优中选优,这里“优”的标准具有很大的弹性。编辑进行比较的范围和时间是变动的。某稿今天是最优的,明天来了新稿,它就不一定是最优的。
(2) *选稿过程的动态性
稿件的选择应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是因为:
第一, 稿件的第一次选择,是就单篇稿件是否可用的选择。报纸是众多稿件的集合体,是一种全成的作品。有些稿件可以单独使用,但同其他稿件放在一起却推动刊载的条件。另外有一些稿件出于报道平衡的原因不宜刊用。
第二, 从报纸的生产过程来看,稿件经过第一次选择之后,到见报尚有一段时间,在这短时间里,外界形势的急剧变化,可能使某些拟用的稿件成为废稿。
第三, 编辑工作是各个环切的编辑通力合作的工作,对于稿件要集体把关。
总之,从把握全局、把握时机以至集体把关的角度来看,稿件的选择应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3) *报道平衡及掌握报道平衡的方法:
所谓报道平衡,就是各种报道的量符合一定比例,而不是畸轻畸重。
选稿中要注意报道平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报道重点与报道面的平衡。这种平衡是属于选材内容的平衡。
其次,是选材领域的平衡。无论什么报纸,在本报所分工的范围内,都显现出一种综合性。
第三,是报道对象的平衡。读者需要吸取发展不平衡的各类地区的信息,如果报道对象过于集中于某一地区,不利于扩大读者的眼界,不利于报纸联系各个地区的广大读者。
(4) 充分利用来稿的意义
所谓充分利用来稿,是针对稿件利用不充分而言。在新闻稿方面,一般有两类稿件容易受到忽视,不易得到充分利用。一类,未包括在报道计划之内的稿件。二类,局部有缺陷的稿件。充分利用来稿,可以采用两种方法。一是公开见报,包括稿件单独发表或作为组成部分编入专栏或以单个素材纳入其他文章中。二是内部参考,包括载入内参、作报道线索、留作组织报道的参阅资料。
充分利用来稿,犹如沙里淘金,是一件有重要意义的工作。充分地利用来稿,给予发表的机会,对稿件作者是一种鼓励。有些稿件虽属于计划之外,但若能充分利用就可以从另一方面较好地反映现实生活。有此稿件虽然局部有缺陷,但若能扬长避短,充分利用其有价值的部分,也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5) 从选稿角度对报纸上所刊登的新闻稿件进行分析
第四单元 新闻稿件的修改
(一) 稿件修改的意义
(1) *绝对性与相对性修改
编辑对新闻稿件的修改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绝对性修改,一种是相对性修改。
绝对性修改是一种无条件的个性,主要是指稿件在思想内容、基本事实或材料运用、文字表述等方面有某些欠缺,必须经修改后才能发表。
相对性修改是依据时间、地点、条件而转移的修改,主要是指稿件本身在思想、事实、辞章等方面都没什么毛病,只是鉴于报纸的某些特定要求,如根据报纸的特点需要突出某一部分,删去某一部分;从版面要求出发作适当的压缩、扩充、合并、分篇等。这种修改不是改正错误,只是为了适应报纸的特定要求。
(2) 领会新闻稿件修改的意义。
任何新闻稿件在编辑的眼中都是“半成品”,新闻稿件的修改是一个将“半成品”制成“成品”的过程。修改稿件是一种艰苦的劳动,修改自己的作品都很难,何况是修改别人的稿件。编辑既要考虑作者的心态思路,又得面对读者的要求,还要考虑社会的审美时尚,这种修改就更难了。便不管怎么样,作为编辑,只能也必须是知难而上,尽心去修改,才能将稿件修改得内容美与形式美、实用性与审美性统一,融传播信息、引导舆论、介绍知识、服务娱乐等为一体,满足社会需要。
(3) 领会新闻稿件与其他稿件修改的异同
相同之处:内容是否正确;主题是否突出;叙述是否清楚;条理是否分明;语句是否通顺;行文是否生动;标点是否准确;字词是否有误等。
不同之处: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报道,首先要求稿件内容必须具有新闻价值,稿件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等要绝对真实、准确、不能有丝毫虚构、夸大、缩小。即使对事实发表的议论,也要符合客观事实本来的面目。其次,新闻语言有其自身的特点,在修改新闻稿件是在语言上要做到:(1)具体性,状物、叙事都要具体,言之有物,符合实际,才能准确地反映出事实,给人产生与真相一致的印象。(2)通俗性,报纸面对的是全社会不同文化程度的读者,只有通俗才能使报道内容为更多的读者看懂。(3)简洁性,简洁明了,开门见山,让读者很快了解信息,是新闻的显著特征,也符合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的特点。(4)时代性,新闻语言一方面以现代汉语作规范,一方面也应随时反映和吸取新出现的健康的流行语,既跟上社会发展,又领时代语言风气之先,促进语言的发展。
(二) 校正
(1) *校正的概念
校正,就是改正稿件中不正确的内容和写法。校正的范围包括稿件中的事实、观点、语法、修辞、逻辑等各个方面,其目的是要消灭这些差错,使稿件的事实准确,观点正确,文字通顺,客观、公正、真实、生动地反映现实的变动。
(2) *校正的要求
一 事实的校正,包括内容和表述两方面。对事实的校正必须达到以下需求:真实、准确、科学、统一、清楚。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稿件不仅要忠实于事实的概貌、事实的发展,还必须忠实于事实的细节。
准确即事实成分准确和语言表述的准确。成分准确即构成新闻的要素准确。语言表述准确,应注意检查:检查用字,检查语法,检查逻辑,检查修辞(词义色彩是否恰当;检查词义是否理解错误;检查修饰语是否失却“分寸感”)。
科学指稿件中所涉及的各种知识必须正确,不能违背科学。
统一,一是指一篇稿件或一组稿件中同一地方,同一姓名,同一职务以及计量单位,译名,数字等写法要前后一致。另外,统一还要求这一篇报道与本报已有的同类报道在观点方面大体一致,同时这一篇报道本身各相关部分也要和谐统一,而不是前后矛盾,使人产生疑惑。
清楚指稿件中的事实、情节要清楚,让人一看就无误。各种事实成分都必须交代清晰,不能有残缺、含混,让人去猜疑。1时间、数字上是否清楚2标点是否混用3简称是否通用4地名是否确切。
二 观点的校正 选定的稿件一般讲在原则问题上不会有什么差错,但在表述某些具体的观点或提法上则可能含有不恰当、不正确的地方,也需要对其进行修改。
观点差错的表现形式:稿中的观点差错是直接陈述出来的;稿件中的观点差错是间接表现出来的。观点差错的表现方面:偏离政策,片面看法,媚俗倾向,报纸审判,忽视保密(一是报道过细,言多必失而泄密;二是时间把握不当,三是不注意内外有别),言词过激。
(3) *校正采用的方法
分析法就是通过对稿件所叙述的事实和叙述方法、写作条件等的逻辑分析,发现稿件中的疑点或破绽,从而予以校正。
核对法就是依据权威性资料对稿件内容进行检查。核对法的特点是对照、核实,所依据的资料包括权威性的书面材料和权威人士提供的口头材料。
调查法是对稿件内容再次通过直接向当事人和有关人员的了解来检查它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通过对事物的直接了解与再认识来检查稿件是否存在错误,是调查法的特点。
特别需要调查核对的稿件有这么几类:1反映重大新闻的稿件2批评性稿件3在事实或观点方面有疑点的稿件4新作者的稿件5容易失实的作者的稿件6积压时间过长的稿件。
(4) 校正的意义
(5) 运用分析法、核对法修改稿件
(三) 压缩
(1) *压缩的含义
压缩就是删除稿件中的某些部分,使这更加重点突出,结构紧凑,文字精练。
(2) *删意、删句、删字的含义
删意就是对稿件中过载的或非重要的内容进行删削,使稿件主题鲜明,信息精练。
删句就是对稿件中表达多余的或不当的语句进行删削,使稿件顺畅精练。
删字就是对稿件中重复罗嗦的字词进行删削,使稿件语言简洁干练。
(3) 压缩的原因
1、稿件累赘、冗长。这种现象有几种情况:一是主题太大,什么都要说,面面俱到,结果是大而空;二是主线与枝蔓过多,冲淡了主题,费了很多笔墨却主次不分,重点不突出;三是写事实发生过程太细,生怕读者什么都不知道,造成了稿件繁琐;四是作者心态有偏颇,认为短稿没有分量,认为长稿才能显出水平和重要。
2、 非新闻事实或离题的议论多。
3、 稿件篇幅过长
4、 报纸的特定要求,不同的报纸报道各有侧重,名有特定要求,因而需要根据特定要求进行压缩。
(4) 压缩的原则
第一, 与新闻价值相适应。新闻稿件的长短受新闻价值大小的制约。压缩稿件要符合这个要求,对于具有较高新闻价值的事实可以适当写得详尽一些,对于新闻价值较低的事实要尽量写得简略,对没有新闻价值又并无必要叙述的事实则要删削。
第二, 顾及报纸的风格、特色。各种报纸都有自己特定的读者对象,发行地区及任务。因而报道侧重点和风格不同,对同一篇稿件的压缩就会不一样。
第三, 消除累赘但不损伤原意。删削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突出思想内容,简练精悍。因此,在删削赘余的同时要注意保存稿件的精华,不要把稿件压缩得支离破碎,更不要把有意义的东西删掉。
(5) 删意、删句、删字的关系
删意、删句、删字三种方法各有其特点。删意对稿件的删削范围最大,既可以是对局部的删除,也可以是整段整段大规模地删削。既有绝对性的删除,也有相对性的删节。删名则是对稿件作枝节性的删削,一般在段落大意中作局部性的删除,幅度比删意小得多。删字的范围就更窄了,大多是对文字精雕细刻,在句子中进行字词的删削,与删意、删句在量上有较大的差异。
删意、删句、删字虽各有区别是,但是它们之间有密切的联系,不能把三者截然分开。删字、删句,从某一方面看,也是删意;删意最终也要通过删字、删句来实现。无论怎么,它们在删节的量上是不完全相同的。编辑首先要对稿件认真分析,然后根据稿件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各种删节方法。
(6) 运用压缩方法修改稿件
删意的方法
1. 突出主题:删削多余的现实材料;删削多余的背景材料;
2. 摘取精华:取局部而舍其余;取概要而舍详情;取要点而舍说明;
删句的方法
1. 叙述罗嗦
2. 描写不当
3. 议论失衡
4. 违背情理
5. 解释多余
6. 陈词滥调
删字的方法
一是删除重复的字词
二是删除可有可无的字词
(四) 增补
(1) *增补的概念
增补就是为原稿增加和补充所缺少而又需要的内容。
(2) *增补方式的类别
一。 增补背景-背景是介绍新闻中有关人物、事件的历史,或事件发生的环境等情况的材料。背景材料在新闻中起补充、烘托、解释等辅助作用。增补必要的背景材料,可以使读者更完整地了解新闻中的人物、事件的状况和意义。
二。 增补注释-注释是指对报道中涉及读者不熟悉的有关知识、技术、人物、事件、名称等所作的说明。对报道中出现的令人陌生的事物给予必要的注释,可让读者一看就明白,并能理解其意义,免得要询问别人或查资料。
三。 增补回叙-回叙是对近期已经报道过的新闻的简要复述。在连续报道中,对已经报道过的重要内容作适当的回述,是为读者提供方便,使他们对事件的发展过程有比较全面的了解。
四。 增补必要的事实-有的事实中缺少某些看似细微的因素,但又是读者需要的内容,对他们来说关系密切,那么就不应让读者囫囵吞枣、隔靴搔痒,而应尽量补充详情,满足读者的要求。
五。 增补议论-议论即对事实发表的看法、评论。对一些很有意义而文稿又只是就事说事,编辑借题发挥、面龙点睛地补充一点议论,可以深化报道的主题思想,还能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新闻的性质、意义,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增补议论,主要是在修改通讯中用得多一点。
(3) 增补方式的具体运用
(4) 为一条新闻增补必要的内容
(五) 改写
(1) *改写的概念
改写就是在原稿的基础上重写。有的稿件内容有意义,材料也丰富,但写得不好,如观点和材料不统一,内容与体裁不协调,或结构杂乱,或导语枯燥等,需要对稿件动“大手术”,重新进行“包装”。
(2) *改写类别
一。 改变主题-是对原稿中不够新颖的主题作改动,重新确立主题。
二。 改变角度-是对稿件材料重新认识,从最有利于表现事物特征的方面来写。常见的角度改变有:从领导角度改为群众角度,从介绍经验角度改为报道成果角度,从报道成果角度改为发生新鲜事物角度,从会议角度改为解决问题角度,从这家报纸改为另一家报纸角度等。
三。 改变体裁-是对稿件的原有体裁形式改变为另一种体裁形式。改变体裁一般都是将信息容量较大、篇幅较长的体裁改为信息容量较小、篇幅较短的体裁。通常是把通讯、经验总结、调查报告、讲话、文件、公告等改为消息,将消息改为简讯、花絮、标题新闻等。
四。 改变导语-就是把消息中最重要、最引人的内容重新用精练的文字来写成导语。导语是消息的开头,应该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来表达新闻最主要的内容,以吸引读者继续往下看。
五。改变结构-就是将原稿的结构进行调整,使之脉络清晰或富于变化。改变结构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稿件结构有问题,条理不清,层次紊乱,需要进行对材料的重新组合,使之通顺。二是稿件的主题或角度改变了,其结构也随之调整。三是稿件本身结构没什么毛病,只不过平铺直叙,缺少变化,为了使稿件变得有起有伏,富有波澜而作结构变换。
(3) 领会改写常用方法及不同作用
(4) 运用不同的改写方法修改稿件
(六) 分篇与综合
(1) *分篇的含义
分篇就是把一篇稿件改写成多篇稿件。有的稿件内容很重要,涉及方面较多,篇幅也长。如果是全文刊登,主题不突出,也占据大块版面,不易阅读理解。在这种情况下可将原稿分成若干篇,每篇冠以标题,只谈一个问题,这样篇幅短小,重点突出,读者按不同需求和兴趣,查阅十分方便,也容易留下印象。
能够分篇的稿件有一定的要求:首先是它非常重要,各方面都很有价值,不能采用压缩中的“取概要”或“取要点”方法,那样会有损内容。其次这篇稿件的若干个重点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改成若干篇分别表述,也不会影响全文的主旨。
(2) *综合的含义
综合就是把几篇稿件合成一篇稿件。综合就是编辑将几篇反映同一题材,但报道角度不同的稿件放在一起,各取所长,各取所需,相互补充。
对稿件进行综合的步骤:第一步是比较稿件,第二步是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形成主题,第三步是具体组合。
稿件综合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一是注重分析,二是寻找共同点,三是忌主观随意性。
(3) 分篇与综合的不同作用
(4) 运用分篇及综合方法修改稿件
(七) 防止后生错误
(1) *原生错误
是稿件存在的错误编辑修改时没有发现,这种错误叫原生错误。
(2) *后生错误
是原稿有错误,编辑修改时又改得不正确,以错改错,或者是原稿没有错误是编辑改错了,这种错误叫后生错误。
(3) 产生后生错误的原因
第一, 主观随意性。编辑修改稿件时往往容易把字面上的效果当成好的标准,因此不惜违背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常见的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片面追求生动,添枝加叶,“合理想象”。另一种是拔高渲染。
第二, 缺乏知识。编辑对稿件所反映的对象不熟悉,盲目修改产生的错误。
第三, 粗心大意。易混字的分辨。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4) 规范语言与新生语言的关系
推广规范语言,并注意使用有意义的新生语言。
报纸是大从传播工具,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阶层的人都要在上面交流情况和思想感情。报纸为了很好地起到这种桥梁作用,担负着推广社会规范语言的职责,以便大家的交流没有障碍。另一方面,报纸作为新闻纸,也应随时注意使用有意义的新生语言。所谓有意义的新生语言,即当前社会新出现的健康流行的用语。
作为反映、记录和交流当代社会新变化的报纸,应该选用流行的时代语言来传播新闻信息,领风气之先。当然,编辑在这方面也要注意把关,避免那些任意生造的,不合规范又不为多数人所理解的新语出现在报纸上,防止造成社会用语的混乱。因此,还要规范语言,推广普通话。
(八) 修改的方式与程序
(1) *修改方式类别
修改方式有两种:
作者修改-编辑对原稿提出需修改的方面,由作者斟酌后自己修改。这种方式可以使编辑和作者达到交流、互动。通常是对一些时间不很紧迫,又需作较大修改,而且还需补充采访,取得新材料的稿件,往往就采用这种修改方式。
编辑修改-这种修改比较快捷,不耽误报纸及时出版。对那些改动不是很大很难,只作个别改动就可以的,或者发稿时间紧迫的稿件,编辑一般是自己动手修改。
(2) *修改程序环节
对决定采用的稿件修改,一般要经三个步骤:
第一, 审读全文,分析稿件。这是修改稿件的基础,只有认真阅读稿件,才能了解稿件的主题、材料、结构、语言各方面情况。
第二, 设计方案,着手修改。在对稿件进行分析后,可以设计出方案对稿件进行修改。
第三, 检查复读,精益求精。稿件修改完成后,要从头到尾阅读一遍,重要的稿件还要多看两遍,检查修改是否得当,符合准确、新鲜、生动的要求。
(3) 修改方式的异同
(4) 修改稿件中审读与分析的核心地位
(5) 新闻稿件修改的注意事项
第一, 全局着眼-全局是带根本性的问题。从全局出发,才能居高临下,把握稿件的主题,分次主次,从而运筹帷幄,合理安排材料,更好地去表现主题,突出主题。
第二, 形式为内容服务-任何形式都是为内容服务的。虽然形式对内容有能动性,可以起到增强或削弱内容的作用,但在内容与形式这对矛盾中,内容是主要矛盾,形式始终是依附于内容的。
第三, 尊重稿件的事实与风格-编辑要尊重稿件所写的事实。对事实表示怀疑,运用分析法或核对法、调查法去校正、删节,但不能任意改变或增加事实。
第四, 防止后生错误-编辑修改稿件主要在于消除原生错误,防止后生错误。
第五, 推广规范语言,并注意使用有意义的新生语言。
第六,修改通讯社电讯稿的特点要求。通讯社发的稿件本身质量比较有保证。编辑采用时如果是全文采用的,要在前面加电头“xx社x地x月x日电”。如果不是全文采用,而要经报纸编辑修改的,要注意两点:一、只可删节,不可增补;二、如果将通讯社稿件重新作子结构调整,要注明“据xx社改写”字样,同样表示自己负责,并且改写中也不能增加任何材料。
(九) 校对符号
(1) *常用校对符号
改正,删除,增补,对调,转移,接排,保留,另行等。(见书179-184页)
(2) 使用校对符号的意义
(3) 使用校对符号的要求
符合规范,即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国专业标准校对符号及其用法》,不要生造,以免引起混乱。
勾划分明,稿件中的错误要用引线从行间面出,拉到页边空折处改正,不要在文中径改。符号不要沾及上下左右不需改动的文字和标点。
清晰易辨,改样所用笔的颜色,应根据校次采用不同色笔,以示区别。引线与引线之间不要重叠、交叉,如难以避免,要用不同色笔来区别。
(4) 运用常用校对符号修改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