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版“中国现代文学史”习题(答12)_文学-查字典自考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查字典自考网 >> 文学 >> 全国版“中国现代文学史”习题(答12)

全国版“中国现代文学史”习题(答12)

发布时间: 2016-06-29 来源:查字典自考网

第十二章 1937~1949年的文学创作(二)

一、单项选择题

1.B 2.C 3.D 4.C 5.A 6.C 7.C 8.D 9.B 10.D

11.D 12.C 13.D 14.C 15.A 16.C 17.D 18.C 19.B 20.C

二、多项选择题

1.BCDE 2.ABCE 3.ABCD 4.ABCD 5.BD

6.ABCDE 7.ABCE 8.ABCD 9.ABCDE 10.DE

三、名词解释题

1.《高干大》:欧阳山的长篇小说《高干大》写于1946年。小说通过反映40年代初陕甘宁边区任家沟合作社发展过程中的矛盾斗争,批判了某些干部的主观主义和官僚主义错误,高度赞扬了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作者精心刻画了一个有强烈事业心和献身精神、也有农民自身弱点的形象——高生亮。小说格调朴实、清晰、自然,是反映40年代解放区生活的优秀作品之一。

2.《吕梁英雄传》:《吕梁英雄传》是马峰、西戎写于1945年春的长篇章回小说,小说以晋绥地区小村庄康家寨为背景,从日寇洗劫康家寨后的惨景展开故事。康家寨人民在共产党员武得民、雷石柱的领导下,克服重重困难,粉碎了日寇蚕食,“三光”政策。小说塑造了一系列民兵英雄形象,体现了他们英勇坚贞的品格,歌颂了人民的强大力量。小说故事曲折生动,地方色彩浓厚,是较早反映抗日战争的优秀长篇通俗小说。

3.《李有才板话》:中篇小说。赵树理著。1943年12月出版。这是一篇正面描写农民与地主之间激烈斗争的小说。小说刻画了一个脚踏实地,与人民心连心的县农会主席形象——老杨同志和快乐达观、多才多艺的民间艺人形象——李有才,同时也描写了一批各有性格特色的人物;更为重要的是小说描写了农村在大的变动时期由于宗法社会所遗留下来的那种千丝万缕的联系,和贫困人民因长期受压抑因而缺乏一种叛逆反抗精神的懦弱心理,他们背着沉重的精神包袱需要象老杨那样的干部来开导和启发,这是这篇小说的的深刻之处。小说处处充满了幽默与乐观,因而即使是这样一个很严肃很深刻的主题,读起来也饶有趣味,这与作者调刺性语言的运用,尤其是引用的快板词分不开。

4.《邪不压正》:短篇小说。赵树理著。1948年11月出版。小说发表后引起了争论,作品把软英和小宝当作“正”来看,把刘锡元和小旦作为“邪”来对待。“邪不压正”,即针对软英和小宝一直被压了三、四年,但最后没有压住。小说以软英和小宝的婚姻为线,把主要矛盾集中到了农家家里的父女关系上,通过写父女之间的矛盾的展开和解决,从而展现了党的政策给农村带来的转机。

5.《赵巧儿》:长篇叙事诗。李冰著。新华书店1950年6月初版,被编入“中国人民文艺丛书”。这是作者写于1948年10月,改于1949年4月的一首反映农村土改斗争的长诗。在这首歌谣式的长诗里,作者着力塑造了赵巧儿这一农村女性的形象。通过她在旧社会的不幸遭遇和在斗争中的成长过程中的描写,揭露了地主阶级的残酷压榨,反映了埋藏在她心底的不可磨灭的阶级仇恨,歌颂了她不折不挠、牢不可摧的战斗精神。全诗成功地运用了解人物心理描写、场面描写和民间歌谣的多种表现手法。语言活泼生动、新鲜,抒情细腻而简练。赵巧儿的明朗的性格、渐变的内心世界是与其所处环境相一致的,具有较为强烈的真实性和艺术感染力。

6.《白毛女》:《白毛女》是由贺敬之、丁毅执笔,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集体创作的我国最早出现的一部大型歌剧。它是根据流传在晋察冀边区“白毛仙姑”的故事创作的,深刻地表现了农民与封建势力的矛盾,表现了旧中国的黑暗和解放区的光明,揭示了“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深刻的主题。《白毛女》是我国民族歌剧的奠基石,它的诞生,标志着我国新歌剧走向成熟,它是新歌剧发展的里程碑。

四、简答题

1.简析《荷花淀》是如何刻画水生嫂等女性群像的心灵美的?

答:《荷花淀》中对水生嫂为代表的妇女群像的描写,是这篇小说最具华采的乐章。作者通过“离别”、“寻夫”、“遇敌”、“相会”几个片断,以轻松明快的笔调记录了她们成长的过程,但在描写上并不是平均用力,对那些能够突现人物人性美、人情美的场面、细节从容泼墨,工笔细描,其他过程则粗线条勾勒。“夫妻离别”一段,不仅详写两人对话,而且连水生嫂听说丈夫参军,心里一震,被苇眉子划破了手指的细节都纤毫毕现,充分表露了青年夫妻恋恋不舍又顾全大局的复杂心绪。至于游击队活动、妇女们组织队伍这样的大事,只几笔带过,或简或繁,忽收忽放,突出了劳动妇妇女的心灵美。

2.简析喜儿形象的典型意义。

答:喜儿是《白毛女》中的主人公,是一个富有反抗性格的农村妇女形象。在第一幕中,她还是一个天真活泼的少女,有对美好生活和爱情理想的追求。但残酷的阶级压迫使她遭受到一系列的打击;父亲被逼身亡,地主婆的任意摧残毒打,黄世仁又奸污了她,最后黄世仁想把她卖掉。她正是在这一系列打击下,在严酷的阶级斗争中,增强了反抗性。她的反抗性格有一个发展过程:当她受黄世仁污辱后,也曾想到去死,但在张二婶劝导下,她增强了生活的信心和斗争勇气,决心为报仇而活着,同时,她认清了地主阶级的本质,对他们怀有深仇大恨。她带着强烈的复仇心理生活在深山里,当她在石头上划道时唱道:“划不尽我的千重冤、万重恨,万恨千冤,划到我的骨头——记在我的心!我要咬你们哪!”这些情节使喜儿的反抗得到完善体现。喜儿形象的典型意义也就在于:她肩负着中国农村妇女的苦难和不幸。她的不幸遭遇揭露了地主阶级的虚伪、凶残、贪婪、丑恶的本质。喜儿最后获得翻身表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使农民获得自由和解放。

3.简析《王贵与李香香》的思想主题和艺术特色。

答:李季的长篇叙事诗《王贵与李香香》在疾风暴雨的阶级斗争背景下,以青年农民王贵和李香香的爱情故事为基本线索,真实反映了当时陕北农村尖锐复杂的阶级矛盾,描绘了“三边”(陕北定边、靖边、安边)农民阶级受压迫的一幅幅血淋的画面,控诉了剥削阶级和反动统治者的残酷腐朽,同时热情歌颂了陕北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翻身闹革命的伟大,生动揭示了劳苦人民命运同党领导的革命的血肉联系,赞美了劳动人民英勇不屈的反抗精神和忠于爱情的高贵品质。

长诗在总体上表现出陕北高原独具的清新高朗、质朴热烈的艺术风格。它采用陕北民歌“信天游”歌体,发展为数节、数十节表现一个完整情节、数百节连缀成一个复杂多变的长篇故事,大胆地开风气之先。作者还大胆贴切地运用传统的比、兴艺术手法,既使长诗在明快的节奏和畅达的语言里显示含蓄生动、富于变换的韵味,又增强了诗歌语言的音乐和形象性。长诗还广为吸取方言土语,更显示出民歌特有的纯朴、凝练和格调。长诗的艺术成就为中国现代叙事长诗的创作和发展,为中国现代新诗的民族化开辟了崭新的道路。

五、论述题

1.结合《小二黑结婚》等篇,论析赵树理小说创作的思想意义和民族化特色。

答:赵树理熟悉农村,热爱农民,用自己的小说创作表达农民的情绪、利益和愿望,其作品以不同角度反映了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中期中国农村最伟大最深刻的变化,堪称中国农村变革的一面镜子。如《小二黑结婚》通过描写根据地一对青年男女小二黑和小芹为冲破封建传统,争取个性解放,婚姻自主而进行斗争的故事,热情歌颂了新一代农民努力战胜农村中猖獗的恶霸势力和顽固的封建传统思想,揭示了中国农村实行民主改革、移风易俗的重要意义。小二黑和小芹在爱情上的胜利是当时农村社会斗争的一部分,其意义早已超出爱情本身,而显示了新政权建立后农村意识形态的发展与进步,这正是农村的深刻变革之一。又如《李有才板话》通过对阎家山改选村政权和实行减租减息曲折过程的描写,极有典型性地表现了中国农村民主革命的发展进程和深刻变化。小说主人公李有才体现了先进农民的集体智慧和时代发展的趋势。总之,赵树理不仅写出了农民政治经济翻身的重要,更写出了农民思想上翻身的重要。赵树理的小说是继鲁迅之后,农村题材小说的又一块里程碑。

在具体的艺术表现手法上,赵树理的小说显示了异常鲜明独特的民族风格。首先,赵树理继承了传统小说中描写人物重行动、忌静止刻画的特点,让人物在活动中间去表现自己的性格。如《小二黑结婚》中的小二黑和小芹、二诸葛和三仙姑的形象塑造,无一不放在动态的农村社会斗争中来完成,无一不与各自独特的而又各具社会普遍性的活动紧密相关。其次,赵树理借鉴了传统评书、章回小说的结构特点,注重故事情节的完整性、曲折性、首尾呼应,既适应群众欣赏习惯,又不象旧章回小说那样刻板僵硬,创造了一种评书体的小说形式,推进了“五四”白话小说的民族化。《李有才板话》、《李家庄的变迁》等小说都体现了这方面的成就。赵树理小说的语言是大众化、通俗化的。在《小二黑结婚》等作品中,作家都大量使用经提炼、纯化了的北方农民口语,不仅人物语言是口语化的,而且作家的叙述语言也是口语化的。他把生动的农民口语引入到现代文学语言的领域,不仅丰富了文学语言,而且对推进现代汉语的发展也有一定的贡献。总之,赵树理小说熔艺术性和大众性于一炉,创造出独具一格的民族新形式,并对后来的小说产生了深远影响。

2.结合《荷花淀》等篇,论析孙犁小说创作的思想意义和艺术特色。

答:孙犁的小说创作不重于写具体的社会问题,而大都以其家乡冀中平原农村为背景,选取朴素的单纯的题材,着力表现战争年代人民的美好心灵,坚强品质和高尚情操。他的作品有一个鲜明的总主题,即反映党领导下的农民在伟大民族解放战争中的觉醒,挖掘农民内在的人情美,并通过这种挖掘来歌颂美的新时代、新农村的诞生、歌颂创造着美的革命,表现自己对美的追求。如其名作《荷花淀》描写了白洋淀人民在一次伏击战前前后后发生的动人故事,表现了抗日民主根据地农民青年男女的战斗生活,赞美了他们勤劳、勇敢、沉着、机智的性格和革命的英雄主义、乐观主义情怀。小说既写出了水生夫妻在长期同甘共苦的生活中培养起来的深厚纯朴的感情,写出了他们之间难舍难分、柔情眷意的人情味,又写出了水生嫂通情达理、深明大义的心灵美。同时,作品还刻划了水生嫂们在战斗中的机智勇敢。水生嫂们的成长,生动说明战争锻炼了人民,而人民必将赢得战争的胜利。整个作品在朴素的故事中反映了抗日民族战争时期的时代风貌和斗争生活,展现了敌后根据地人民的心灵美。

在艺术上,孙犁的小说有自己独特的个性风彩。为了表现作品美的主题,孙犁独创了自己的人物形象系列,尤其是在抗日战争中识大体、顾大局、具有乐观主义和献身精神的农村劳动妇女的形象系列,如《荷花淀》、《嘱咐》中的水生嫂、《光荣》中的秀梅、《碑》中的小菊等。孙犁着重表现了她们多姿多彩、温柔娴静的外貌下面蕴含的坚韧顽强的性格。《荷花淀》等作品还体现了孙犁小说对一种清新而深远的意境的特意追求。在那些作品中,孙犁常常采用轻巧灵活的散文式结构,运用抒情诗一般的清新明丽含蓄的语言,选取与人物性格相关的生活片断,且往往用富于生活哲理的语句作为画龙点睛之笔,灵活自如地将生活片断、人物命运、人性人情之美和作者的理解、议论融为一体,营造出清新幽远的意境,于平淡之中见深远,朴素之中显浓重,给人留下无限遐想的余地,把人引入心灵震颤的深处。

总之,孙犁小说以其独有的人情美、人性美和新颖灵巧的结构、淡远明丽的意境显示了别具一格的思想、艺术特色。

3.结合作品具有论析《暴风骤雨》在人物形象的塑造和艺术表现手法上的特点,并指出它与《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在风格特色上有何不同。

答:《暴风骤雨》描写的重点内容是广大农民与恶霸地主的激烈冲突,热情歌颂了农民在土改运动这场波澜壮阔的历史性斗争中终于推翻几千年封建地主剥削制度的伟大胜利。因此,作品突出塑造了一批在土改斗争中成长起来的新型农民的典型形象,如赵玉林、郭全海、白玉山等,特别是赵玉林,他苦大仇深,具有坚毅顽强的性格和勇于斗争的精神,所以他最先站出来与地主斗争,最后成为土改斗争中农民的带头人并为自己奋斗的事业英勇献身。赵玉林形象的典型性在于,他代表了那些普通农民是如何在党的教育培养下,在实际斗争中迅速成长为无产阶级先进战士的。老孙头则是另一类农民的代表,他自私、保守、落后,但又热切盼望翻身解放,他是处在矛盾、痛苦而又逐渐觉醒、转变过程中的老一辈农民的典型。以韩老六为代表的封建恶霸地主,罪恶累累,凶残无比,他们的形象是几千年封建地主剥削压迫罪恶本性的集中体现。总之,人物形象内涵分明,性格鲜亮。这是《暴风骤雨》描写人物的主要特点。

在结构、语言等艺术表现手法上,《暴风骤雨》还体现出了与《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明显不同的特色。《暴风骤雨》的艺术结构更为单纯、明晰,主要突出了土改中农民与地主殊死搏斗这条主线,基本按照土改斗争发展进程的时间顺序来构织作品,整个小说情节连贯,一气贯通,使人得以更清楚、更完整地看到土改斗争的历史面貌。在语言上,《暴风骤雨》广泛吸取了当地农民的方言口语,使作品透着浓郁的东北农村的地方色彩和纯厚的乡土生活气息。而这也正是《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所不具有的。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当前热点关注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相关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