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观察法
第一节
(一)观察法,是研究者根据研究课题的需要,利用眼睛、耳朵等感觉器官和其他辅助观察设备,有目的地对研究对象进行考察,以取得研究所需要的第一手资料的一种方法。
科学观察一般具有如下特征:
1、在观察之前先具有一定的研究目的或假设,然后根据研究需要有目的地通过观察获取资料;
2、需要有系统的观察设计;
3、有系统完整的记录;
4、观察过程应避免主观和偏见
5、观察的过程和获得的资料可以重复查证。
(二)观察法有三个优点:
1、观察法可以实时地观察到社会现象或行为的发生;
2、能够得到不能直接进行访问调查或不便于进行访问调查的对象的资料;
3、通过一些特殊的设备或特殊的方式,观察者可以在不干扰被观察者的情况下,获取最真实的资料,这是其他方法都不能做到的。
观察法的缺点有:
1、碰到要观察的事件是可遇不可求的;
2、人类社会中有许多现象是不适宜或不可能直接观察的,特别是涉及人的隐私行为,如夫妻间的吵架或亲密行为;
3、研究事物或现象在长时间发展变化的历程或趋势,观察法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4、当意识到有观察者在场时很可能会改变被观察者的行为,因此研究者由观察所得到的资料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被扭曲。
第二节
观察法的基本类型有四种;
1、实验室观察和实地观察
2、参与观察与非参与观察
3、结构式观察与非结构式观察
4、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
(一)根据观察场所和对观察的情景与条件的控制程度的不同,可分为实验室观察和实地观察。
(二)根据观察者在观察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或者说观察者与被观察者的关系,可分为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
参与观察是人类学家研究原始部落文化时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又称局内观察)
(三)根据观察过程的控制程度和观察内容的标准化程度,可分为结构式观察和非结构式观察。
结构式观察是指严格地界定研究问题和观察的项目,依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并采取标准化的工具进行记录的观察。
(四)根据观察是通过对正在发生、发展和变化的社会现象和人的行为还是社会现象和人的行为发生后所留下的痕迹,可以分为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
实验室观测和实地观察,结构式观察和非结构式观察,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都是直接观察。
直接观察的共同的优点是:观察所得资料的真实性、生动性、客观性、丰富性。
根据观察内容性质的不同,间接观察又可分为物质痕迹观察和行为标志观察。
美国社会学家韦布将物质痕迹观察分为磨损测量和累计物测量。
第三节
观察的实施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1、观察的准备阶段;
2、观察的实施阶段;
3、观察资料的审核、整理与分析阶段。
(一)观察的准备包括:
1、明确观察的目的
2、制定观察方案
3、理论准备和物质准备
一个完整的观察方案包括六个内容;
1、观察的目的的意义;
2、观察方式;
3、观察的对象和内容;
4、观察的工具和记录的方式;
5、观察的时间和地点;
6、观察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观察的内容包括:
1、情景;
2、人物;
3、目的;
4、社会行为;
5、频率与持续期。
(二)观察的实施包括:
1、进入观察现场
2、对变量进行操纵与控制或参加到观察对象的生活当中
3、进行观察或测量并记录观察资料
(三)观察资料的审核、整理与分析
第四节
(一)观察的信度包括三种类型;
1、不同观察者的相关程度;
2、稳定系数,即同一观察者在不同时间观察的符合程度;
3、信度系数,即不同观察者在不同时间观察的符合程度。
影响观察信度的因素有:
1、观察内容界定的明确性;
2、观察类别定义的严格性;
3、环境的变化;
4、人的变化。
(二)观察的效度指的是观察所获得的资料能够准确、真实、客观地反映被观察的社会现象和社会行为的程度。
影响观察的效度的因素有:
1、观察方式、观察人员、观察地点和观察时间对于研究课题的适当性;
2、观察内容的选择与操作化的方式;
3、“观察者偏见”;
4、“被观察者效应”;
5、观察者的观察的敏锐性和记忆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