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二)”笔记(29)_文学-查字典自考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查字典自考网 >> 文学 >> 2012年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二)”笔记(29)

2012年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二)”笔记(29)

发布时间: 2016-06-28 来源:查字典自考网

第八章 明代拟话本小说

名词解释 拟话本

一、从明代开始随着小说社会地位的提高和印刷手段的进步,使话本小说的性质发生了重要变化,出现了大批以阅读为编写和出版目的的短篇小说,这就是“拟话本”。

二、拟话本的体制,它和话本的区别不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题目。一般上主人公的名字,早期话本题目只有三四个字。

2、篇首。话本小说常用一首诗或词作为开头。

3、入话。入话是篇首诗词之后加上一番解释,引出正文。

4、头回。入话之后再插入一段故事。

5、正话。故事主体。

6、篇尾。往往有诗词或题目。

三、拟话本体制的特点。拟话本主要从历史旧籍中挖掘材料加以改制,因而市民生活气息淡化,情节上也开始趋于复杂。拟话本小说也具有雅俗共赏的性质。

四、代表拟话本小说最高成就的是冯梦龙的《三言》和凌蒙初的《二拍》。

三言

一、《三言》是明代作家冯梦龙编撰的三部拟话本小说集的总称,包括《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其中包括作者整理的宋元话本,其余为明代作品,包括冯梦龙本人的作品。

二、《三言》主要描写的是市民生活的生动画面,即将普通市民及其生活作为自己的主要表现对象。主要表现的思想有:

1、对“重农抑商”传统观念的反动。

2、以个性自由为基础的爱情观念。

3、市民眼中的社会黑暗面。

三、艺术上追求“雅俗共赏”。

二拍

《二拍》是明代作家凌蒙初拟话本小说集《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的合称。

一、《二拍》的内容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经商题材的时代特色

2、爱情题材的新突破

3、超前的社会批判精神

二、《二拍》的出现是拟话本小说在体制上定型的标志,它对拟话本小说体制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二拍》中的头回在思想内容上与正文取得了统一。

2、在韵语的使用上,自创诗词韵语。

3、《二拍》中对人物性格刻画的考究,对细节真实的追求,都表现出文人个人创作的鲜明文学风格。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当前热点关注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相关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