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自考“外国文学史”复习笔记(27)_文学-查字典自考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查字典自考网 >> 文学 >> 2013年自考“外国文学史”复习笔记(27)

2013年自考“外国文学史”复习笔记(27)

发布时间: 2016-06-28 来源:查字典自考网

第四节 易卜生

1、创作成就

易卜生是挪威批判现实主义的代表,挪威文学和“社会问题剧”创造者,欧洲现代戏剧的创始人。他的剧作是继莎士比亚、莫里哀之后的第三个戏剧高峰,有“现代戏剧之父”之称。

早期创作:出国前主要成就是浪漫主义历史剧:《英格夫人》、《觊觎王位的人》。

出国后创作哲理诗剧《布朗德》和《彼尔金特》,体现了“精神反叛”的主题,标志着他从浪漫主义历史剧向社会问题剧的过渡。

中期创作主要成就是五大社会问题剧:《青年同盟》、《社会支柱》、《玩偶之家》、《群鬼》和《人民公敌》。

2、“社会问题剧”

——易卜生开创的戏剧类型。作品以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重大社会问题为主题,并在剧本结尾没有任何结论,甚至没有任何暗示,这样的戏剧称为“社会问题剧”。

特点一,使用了“追溯法”。通过追溯的方法把矛盾产生的原因和经过交代出来。

特点二,把“讨论”带进了戏剧。剧情展开过程也就是讨论展开过程。

特点三,心理描写十分出色。

代表作品有《青年同盟》、《社会支柱》、《玩偶之家》、《群鬼》、《人民公敌》等。

3、“追溯法”

——就是在戏剧开幕之前,矛盾已经发展了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已经接近于总爆发的时刻。戏剧通过对人物的追溯来交代戏剧矛盾的起因,剧情十分集中、紧凑和精练,迅速推向高潮。

4、以《玩偶之家》为例,说明社会问题剧的特点。

《玩偶之家》是“社会问题剧”的代表作。社会问题剧中以资本主义社会中重大问题为题材的戏剧。有如下特点:

①在剧本结尾往往没有直接的结论,甚至没有任何暗示。在《玩偶之家》中,结尾以楼下娜拉的一声关门声和海尔茂的大声叹道“这个家空了!”而结束。没有述说娜拉出门后的遭遇,也没有提示这个家以后的情况,完全给观众留下了空白和想象的余地。让观众去思考结局。

②使用“追溯法”。社会问题剧开幕之前,矛盾已经发展了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已经接近总爆发的时刻,而矛盾产生的原因和经过,是通过追溯的方法交代出来,使情节集中、紧凑、精炼。《玩偶之家》中柯洛克斯泰被海尔茂辞退了,他利用借据要挟娜拉为他保住职位,成了戏剧冲突的关键。由此引出前因,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等。

③把“讨论”带进了戏剧,剧情的发展过程,也是讨论展开的过程。《玩偶之家》中提出了许多问题,如娜拉为了救丈夫,不打扰病危的父亲而冒名借钱对不对?丈夫把妻子作为玩偶,这种夫妻关系对不对?妻子要求人格独立对不对?海尔茂维护公认的传统道德和法律对不对?问题的不断提出和向纵深发展,大大增加了作品的思想深度。

④《玩偶之家》中对女主人公娜拉的心理描写也十分出色,作者巧妙地利用了细节和主人公的动作,如信箱和跳舞在表现娜拉内心活动上所起的巨大作用。娜拉从幸福平静转为忧虑、烦乱,从幻想到幻灭,最后到觉醒的转变,也是一个心理变化的过程。

5、《玩偶之家》主题和思想意义。(略)

6、《玩偶之家》的艺术成就:

①摈弃当时舞台上流行的乔装、误会、谋杀、决斗等制造戏剧冲突的方法,而是从生活的本身出发,把普通的日常生活般上舞台。

娜拉家庭矛盾的爆发,完全有坚实的现实基础,一切都真实自然、合情合理,没有任何偶然和幻想的因素。

②使用了“追溯法”。

在戏剧开幕之前,矛盾已经发展了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已经接近于总爆发的时刻。娜拉用假签字借钱的事早已发生,作者通过追溯的办法把它交待出来,由此还引出了柯洛克斯泰与林丹太太的关系的交代,整出戏才三幕,人物也不多,而且剧情在圣诞节前后三天之内完成,显得十分集中、紧凑和精练。

③把“讨论”带进了戏剧。

可以说,剧情的发展过程,也就是讨论展开的过程。剧中提出了许多问题,如丈夫把妻子作为玩偶,这种夫妻关系对不对?妻子要求人格独立对不对?海尔茂维护公认的传统道德和法律对不对?问题的不断提出和向纵深开掘,大大地增加了作品的思想深度。

④心理描写十分出色。

这种描写决不是靠人物独白旁白取得,而是巧妙地利用了细节和主人公的动作,如信箱和跳舞在表现娜拉内心活动上所起的巨大作用,作家还描写了娜拉从幸福到忧虑,从幻想到幻灭,最后觉醒的心理变化过程,增加了这一人物形象的真实性和艺术感染力。

7、分析《娜拉》的形象。

娜拉是挪威作家易卜生笔下的一个资本主义社会中叛逆女性形象。

⑴娜拉本是个善良、天真、纯洁而多情的少妇,对父亲、对丈夫、对同学,都表现出她善良的天性。

⑵娜拉的精神觉醒过程三阶段。

第一阶段,平静到烦乱。丈夫生病,为救丈夫伪造父亲签字借钱,债主柯洛克斯泰以此相要挟,娜拉平静的心中起了波澜。

第二阶段,烦乱到幻想。娜拉准备自己承担责任,宁可牺牲生命,也要保全丈夫名誉,但又幻想丈夫会来“挑起那副担子”。娜拉的幻想,表现出她的单纯和对丈夫的深情。

第三阶段,幻想到平静。当海尔茂对她破口大骂时,娜拉幻想破灭完全醒悟,看穿了丈夫的伪善和自己的处境,她的心又平静了,于是毅然出走。

⑶娜拉对资本主义的法律、宗教、道德进行了全面的批判。思考着法律合理不合理,指出没有这种法律,不容许妻子救丈夫,丈夫救妻子。对法律的合理性产生的怀疑。显示了她叛逆的一面。

8、安娜和娜拉形象之比较:

相同点:

(1)都是19世纪70年代欧洲妇女反抗社会的典型。都追求个性解放,追求真挚的爱情婚姻。

(2)都以离家出走的实际举动反叛以男权为中心的不合理社会。

不同点:

(1)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社会阶层不同。

安娜身处庞大的封建的俄罗斯社会,是一个过着寄生生活的贵族妇女。

娜拉处于自由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北欧,是一个小资产阶级妇女,是一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二者的差异决定了安娜的反叛只能局限于贵族的圈子,不可能和下层的贫民妇女一起来反抗不合理的社会。而娜拉的反叛能够汇入整个社会的反抗潮流中去。

(2)接受的社会思潮不同。

安娜接受的是个性解放和爱情至上的思想,她在失去渥伦斯基的爱情后,安娜的感情受到极为惨重的打击,从失望到绝望,最后只能以死来了结一生。这符合安娜性格发展的必然规律。

娜拉接受的是个性解放和妇女平等的思想,当她发觉自己只不过是丈夫的一个“玩偶”的时候,她一分钟都待不下去了,她要出走,一个人独自生活。这符合娜拉小资产阶级妇女性格发展的规律。

(3)反叛社会达到的思想高度不同。

安娜的反叛局限在道德婚姻的领域,也反映出俄国资本主义的软弱性。

娜拉的反叛已经发展到了对资本主义法律、宗教、道德、婚姻进行全面的批判,也反映出挪威资本主义的兴盛。

(4)结局不同。

安娜以死了结一生,是悲剧。她的反叛不能见容于整个上流社会。

娜拉的出走不至于产生安娜那样的悲剧结局,她是一个劳动妇女,能够自食其力。

结论:

(1)妇女的解放有待于整个社会的解放,个人单枪匹马的反抗是无济于事的。

(2)二者的差异反映出俄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北欧资产阶级的兴盛。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当前热点关注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相关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