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自考外国文学作品选考点:《伊芙琳》主题_文学-查字典自考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查字典自考网 >> 文学 >> 2014年自考外国文学作品选考点:《伊芙琳》主题

2014年自考外国文学作品选考点:《伊芙琳》主题

发布时间: 2016-06-28 来源:查字典自考网

《伊芙琳》主题

塑造了一位不满于自身的生活状态,却在强大的生活惯性和思维惯性的作用下,没有勇气冲破束缚的少女形象,充分揭示了都柏林作为“爱尔兰瘫痪的中心”的社会现实。

A以伊芙琳为代表的都柏林人生活沉闷、精神麻痹。通过主人公伊芙琳对生活的感受表现出来的。她坐在窗边,看着家中的一切,“不知道到底哪来的这么多灰尘”,“鼻孔里还留着印花棉布的尘土味,她累极了”。这种尘埃弥漫和累极了的感觉,正是日复一日缺乏活力生活的真实写照。

B揭示了都柏林人贫乏生活和贫困精神状态的成因:

a英国殖民主义的侵略与剥削,导致了人民生活的困苦,伊芙琳和她的弟弟都用辛苦的工作换取微薄的收入。

b天主教会势力对人们精神的桎梏。伊芙琳的家中摆设着圣女和神父的肖像,伊芙琳在码头犹豫不决时反复向上帝祈祷,就是这种精神状态的典型体现。

c家庭观念和传统思维的束缚。母亲临终的嘱托,父亲罕有的慈爱,弟弟每日的辛苦,同事邻居的议论,都影响她离家的决心。

C都柏林女性比男性更悲惨的命运。伊芙琳的母亲劳碌一生,最后发疯而死。伊芙琳步母亲的后尘,又担起了家庭的责任。她既要面对生活的重负,又要面对父亲的粗暴。她虽然意识到“我有得到幸福的权利”,却最终没有勇气追求新的生活。社会毁了男人,男人又毁了女人,女人又毁了孩子。

题中题:人物形象分析。(伊芙琳、父亲、弗兰克)

父亲:脾气暴虐,但也偶有温情。

弗兰克:水手习气,爱好音乐。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当前热点关注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相关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