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是一种经济现象,主要是在经济领域的发挥它的功能和作用,同时还以特殊的方式介入社会文化的建设和塑造,从消费到审美,不论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直接的还是间接的,明显的还是隐蔽的。
非商业性的公益广告倡导某种观念和主张,往往以直接的方式参与着社会文化的建设和塑造。商业广告对社会文化的影响,则体现在其实现工具性的营销功能的过程中。首先发生在社会消费文化层面,然后渗透到社会文化的诸多方面,最终对社会价值观产生影响。
1.广告的文化属性——广告本身就是一种文化。
文化,是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习惯等意识和意志的总和。
现代广告都与这些领域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广告不仅仅是一种信息传播形式、商品促销工具,还是一种文化形态、文化传播载体,具有鲜明的文化属性和文化传播意义,是社会文化的构成部分。
2.广告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广告引导和改变着人们的观念,尤其是消费观念,改造着原有的文化氛围,创造公众新的生活方式及时尚潮流。
广告庞大的数量和广而告之、反复发布的传播特性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影响力,使广告在文化传播中充当了重要的角色。“现代广告的社会影响力可与具有悠久传统的教会及学校相匹敌。广告主宰着宣传工具,它在公众标准形成中起着巨大的作用”。
广告在社会文化的发展中起着“催化剂”和“加速器”的作用。一方面,现代广告在沟通产销、激励竞争、传递商情、促进营销等方面推动物质文化的发展;另一方面,现代广告在传播文化信息、沟通科技交流、活跃文化事业、繁荣社会文化、美化城乡环境、营造文化氛围、维护社会生活秩序、倡导新的道德风尚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现代广告对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行为方式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它不仅仅具有经济效应,还具有思想文化效应。
3.广告的社会伦理冲突
广告商业利益的驱使,经常造成广告与社会文化、社会伦理道德的冲突。单纯基于利润最大化原则的广告传播,难以完全避免损害社会的利益,造成社会伦理冲突。
由于相当长时间广告是以产品为出发点,始终站在广告主的立场上,将消费者作为被动的接受者,导致了在广告营销中,消费者主位的长期缺失;诱导功能的夸大,商业利益的驱使,使广告超越了适度夸张的界限,虚假广告问题日益严重;与此同时,文化诱导成为诱导性广告的常用手段,鼓吹消费主义,不断地消解社会的正统意识形态,从而导致了广告与社会伦理之间的冲突。
广告在不断根据环境的变化来进行自身的调适,力图尽可能地降低与周边环境的冲突。沟通功能观的提出就是为了适应社会环境而进行的调适性转变。
参看前面《广告功能的演变》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