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感光材料
单选、多选
1、感光材料可分为(银盐感光材料)和非银盐感光材料两大类。
2、按照在缩微复制中的应用,感光材料可分为(摄影)用、(拷贝)用和(放大还原)用三种类型。
3、银盐感光胶片主要用于(摄影)非银盐感光胶片主要用于(拷贝)。
4、常见的非银盐胶片包括:重氮胶片、微泡胶片,它们的感光材料都是(重氮盐)。
5、常用的拷贝片有(银盐)拷贝片、(重氮胶片)、微泡胶片等。
6、卤化银是乳化剂层中的(感光剂)具有感光性能。
7、卤化银晶体对紫外光和可见光谱中的(蓝光)、紫光敏感。
8、目前常用增感剂的种类很多,按其增感的特点可分为(化学增感剂)和光谱增感剂两大类。
9、背涂层即缩微胶片背面的涂层,该涂层内一般包括(防卷曲)、(防静电)、(防光晕)等物质。
10、银的数量越多,则(密度越大),颜色也越黑。
11、透光度T值越大,则胶片透光能力越强。
12、阻光度与透光度互为倒数关系。
13、一般在显影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胶片上曝光量大的地方,形成的密度也(大);曝光量小的地方,密度也(小);曝光量相同时,形成的密度也(相同)。
14、在一定的形影条件下,表示胶片(密度)随(曝光量)变化的曲线称作胶片的特性曲线。
15、被摄原件的高度(B)与它形成影像的曝光量(H)成正比)。
16、当r1时(即△△D1gh)表示用这种胶片拍摄的影像其反差比被摄原件的反差要大。
17、当r<1时(即△<△D1gh),表示用这种胶片拍摄的影像其反差小于被摄原件的反差。
18、当r=1时(即△D=△D1gh)时,说明用这种胶片拍摄的影像如实地反映了原件的反差,影像反差与原件的反差相同。
19、胶片的感光度S是与在一定显影条件下形成基准密度所需要的曝光度成反(反比)。
20、卤化银颗粒粗,则感光度(高),
21、随着胶片保存时间的延长,感光度也会逐渐(下降)。
22、评价银像颗料性的方法很多,使用较多的是(消失距离法)和放
大倍数法)。
23、一个线条和一个介格称为一个(线对)。每毫米的线对。
24、影响胶片清晰度的主要因素是乳剂层曝光时产生的(漫射光晕)和(反射光晕)。
25、加入上底层或背涂层内的(防光晕层染料),必须在冲洗加工时除去,否则将影响胶片的透明度。
26、银盐拷贝片的类型有(一般)拷贝片和(直接)拷贝片两种。
27、一般拷贝片影像的极性和母片(相反),密度随曝光量的加大而增加;直接拷贝片影像的极性与母片的(相同),其密度随曝光量的增加百(减小)。
28、重氮盐具有(光敏性)和(偶联性)。
名词:
1、透射密度:投射在胶片上的通量与透过胶片的通量比值的常用对数值。
2、阻光度:胶片入射通量与透射量之比称为阻光度(O表示)。
3、透光度:经过均匀曝光和冲洗加工以后的胶片,它的透射量与入射通量之比,称为透光度,用T表示。
4、胶片密度:胶片经过曝光和冲洗加工以后,形成了黑色的金属银粒。胶片密度就是指在单位面积的胶片上形成金属银数量的多少,用D表示。
5、感光胶片特性曲线:是指在一定显影条件下,胶片上的影像密度*着曝光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关系曲线。
6、曝光量:是指曝光时胶片乳剂层接受到的光照强度与光照时间的乘积。
7、感光胶片的特性曲线:在一定的显影条件下,表示胶片密度随曝光量变化的曲线称作胶片的特性曲线。
8、反差:是指被摄原件或所形成的影像不同部分明暗差别的程度。
9、原件反差:是指原件的最大亮度与最小亮度的对数差。
10、影像反差:是指以影像的最大密度与最小密度的差。
11、反差系数:反差系数又称伽玛值(R值),是表示胶片影像的反差与其被摄原件的反差的对比值。
12、感光度:是指胶片对光的敏感光程度,是用以比较胶片感光快慢的物理量。
13、感色性:是指胶片对不同色光的敏感程度。
14、色盲片:是指仅对紫外光、紫光、蓝光敏感的胶片,一般作为拷贝片使用。
15、正色片:是指乳剂敏感光谱从紫色扩展的绿色的胶片,多用于拷贝和翻拍。
16、全色片:是指对整个可见光谱区的光都敏感的胶片,多用于拍摄母片。
17、颗粒性:是指人眼主观上对银象的这种不均匀性或颗粒状的感觉。
18、颗粒度:是指银像颗粒不均匀性的客观量度称为颗粒度。
19、胶片解像力:是指胶片对原件细部的极限分*能力。通常以每毫米胶片上所能分*的最大线条对数来表示。
20、清晰度:是指人眼所感觉到的影像边缘密度变化的明锐程度。
21、漫射光晕:是指卤化银分子颗粒产生的及射光进行胶片不应曝光的部分,使清晰度下降的现象。
22、反射光晕:胶片不同介质、介面及产生的反摄光,进入不应曝光部分,而使清晰度下降的现象。
23、银盐拷贝片:银盐拷贝片是银盐明胶型胶片的一种,专作拷贝用,它属于色盲片。
24、重氮拷胶片:重氮胶片是以重氮盐作为感光物质的胶片,仅能作拷贝使用,又称为重氮盐拷贝胶片。
简述
一、说明银盐明胶型缩微胶片的结构及其乳剂层中的主要成份和作用(P55)。
答:(一)结构:一般是由保护、乳剂层、防光晕层、上下底层、片基和背涂层等几部分构成的。
(二)乳剂层的主要成份:卤化银晶体、感光剂、补加剂、明胶等。
(三)、各种成份的作用:①卤化银又称银盐。它在乳剂层中主要呈金体颗粒状,均匀分布在乳剂层中颗粒小的卤化银解像力较高,形成的影像较细腻。②增感剂:是用于增加卤化银感光灵敏度,扩大感光光谱,范围的化学药品。③明胶:是从动物的皮和骨提炼出来的一种透明胶。它可使卤化银颗粒在乳剂层中呈均匀稳定的分布状态。
二、说明乳剂层明胶的主要特点(作用)。
答:(一)、透明、粘结性。
(二)、具有渗水性。
(三)遇热软化性。
(四)、有较好的化学稳定性(遇酸、碱不发生化学反映)。
(五)、在适宜的温湿度容易发票。
三、问答:档案部门对缩微片基有哪些要求,常见的安全片基有哪几种?
(一)要求:①透明度高。②化学性能稳定,不易燃烧。③机械强度高,有一定的柔韧性。
(二)安全片基有:醋酸片基、涤纶片基。
四、说明D—1GH曲线大致可分为以下四部分。
答:(1)曝光不足部分(又称趾部)曲线中的AB段属于低曝光区形成的密度值。在该部分,随着曝光量的增加,密度增加缓慢。如果利该区内的曝光量进行拍摄,所摄影像的明暗层次就会受到压抑。
(2)曝光正确部分(又称直线部分)曲线中BC段属于曝光正确部分,呈倾斜的直线。曲线该部分的密度差与曝光量对数差的比值为常数。利用这一曝光量拍摄的原件,可以正确地反映原件的明暗层次。
(3)曝光过度部分(又称肓部)曲线CD段称为曝光过度部分。在该部分随曝光量的增加,密度的增加量逐渐减少,直到密度的最大值。摄影时,被摄原件的层次也受到不同比例的压抑。
(4)反转部分,当胶片曝光量继续增加时,密度不仅不增加,反而下降(如DE段曲线表示),出现反转,曲线从最大密度点向下弯曲。
##五、说明灰雾密度的定义及其产生原因。
答:(1)、定义:是指胶片未曝光部分经显影后形成的密度灰雾密度值越小越好。
(2)原因:1)于胶片感光灵敏度有关。一般情况下胶片灵敏度越大,灰雾密度值越大。
2)于显影条件有关。显影液药力过强,湿度过高,显影时间过长,搅*过度等都会使灰雾密度增加。
3)于使用和保管条件有关。胶片受重压、摩擦、漏光、温度过高,湿度大,保存时间过长等都会造成灰雾。
五、说明重氮片基的构成及其成像的过程(原理)。
答:(一)构成:1)片基通常采用聚酯片基和醋酸片基。
2)感光层由重氮盐、偶联剂,有机溶剂和辅助成分组成的。
(二)成像过程(原理):1)曝光过程:一般通过紫外曝光产生潜像。
2)氨熏显影过程:将经过曝光的重氮胶片放在氨气内熏蒸,可将感光层内作为抑制剂和稳定剂的酸性物质中和掉,使感光层逐渐变成弱碱性。氨熏以后形成的偶氮染料影像是稳定的影像,可长期的使用和可存。
六、说明微泡胶片的结构及其成像过程?
(一)结构:这是由透明片基和感光层组成的。
1、感光层:1)感光物质:主要是重氮盐。2)树酯:树酯不仅是感光物质的分散剂,而且是微泡影像的载体。
2、片基:微泡片以透明的聚酯材料(涤轮)作片基。
(二)成像过程:正常成像过程包括曝光、显影、定影三个阶段。1、紫外曝光,重氮盐分解形成气体潜像。
2、加热显影,加热显影时温度要适当,一般控制在120度左右。
3、全面曝光,使影像稳定。温度一定不要超过10度,否则会造成灰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