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学考试的所有课程中,《国民经济统计概论》是比较难学的一门,被考生称作是“第二高等数学”。对于自考生来讲,要想在学好《国民经济统计概论》的基础上考出好成绩,就要做到: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沉着应考,解除精神上的负担,争取发挥出正常水平;事先了解和熟悉试题类型及答案要求。试题类型每年大体相同,分数分布情况为:统计学原理和经济统计部分约各占一半。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5分)
单项选择题是对最基本知识的考核,既考记忆,也考理解,在给出的四个答案中,只有一个备选答案是正确的,备选答案具有相似性,要求考生掌握知识要准确,不能似是而非。这种选择应该是熟练面迅速的,且不会作的题目不可空白不选。
1.统计认识的对象可概括表述为( )
①社会经济总体现象的质量方面②社会经济总体现象的数量方面③社会经济现象的具体方面④社会经济现象的规律
2.流量和存量( )
①都只能用总量指标表示②都不能用总量指标表示③都是从一定时期意义上核算的④都是从一定时点意义上核算的
3.下列属于数量指标的是( )
①某人的工资②某人的月工资780元③工资总额④职工的平均工资
4.统计调查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是根据( )
①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带有连续性②调查的组织方式③调查取得的资料是否是全面性的资料④调查包括的范围是否全面
5.单项数列一般适用于( )
①离散变量分组且变量的变动范围不大②连续变量分组③离散变量分组且变量的变动范围较大④品质标志分组
6.1998年某企业计划规定产值比上年增长10%,实际执行的结果比上年增长12%,则该企业1998年末产值计划完成程度为( )
①120%②20%③102%④101.82%
7.某鞋厂为了生产鞋,只有( )才适合于作为总体的代表值①算术平均数②众数③调和平均数④中位数
8.已知甲、乙两班组工人的平均日产量分别为50件和75件,其日产量的标准差分别为10件和14件,则( )
①甲班组的平均数具有较大的代表性②两班组平均数的代表性相同③乙班组的平均数具有较大的代表性④无法判断其代表性的大小
9.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重复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和不重复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相比( )
①前者一定大于后者②前者一定小于后者③两者相等④无法判断
10.回归方程“y = 100 + 0.8x”中的回归系数表示:当自变量每增加一个单位时,因变量( )
①增加0.8个单位②增加100个单位③平均增加0.8个单位④平均增加100个单位
11.移动平均法的主要作用在于( )
①进行统计预测②消除或消弱短期内偶然因素对时间数列的影响③消除长期趋势的影响④消除季节变支的影响
12.若平均工资的可变构成指数为134.5%,职工人数的结构影响指数为96.3%,则平均工资的固定构成指数为( )
①139.67%②39.67%③129.52%④71%
13.出口商品总成本(人民币)÷出口商品外汇收入(美元)等于( )
①出口商品换汇率②出口商品盈亏率③出口商品增殖率④外汇增殖率
14.就业率是在业人口总数与( )之比①待业人口②在业人口 + 待业人口③社会劳动力资源总数④适龄劳动人口总数
15.下列反映活劳动消耗经济效益的统计指标是( )
①社会总成本净产值率②社会劳动生产率③资金增加值率④资金利税率
16.国民经济可供使用额与国民经济生产额之差为( )
①进口额②出口额③损失额④进出口总额
17.我国对外贸易统计中规定( )
①出口商品按离岸价格计算,进口商品按到岸价格计算②出口商品和进口商品均按到岸价格计算③出口商品和进口商品均按离岸价格计算④出口商品按到岸价格计算,进口商品按离岸价格计算
18.国际收支总量平衡分析中的国际收支总差额等于( )
①经常项目收支差②资本项目收支差③经常项目收支差 + 资本项目收支差 + 误差和遗漏④经常项目收支差–资本项目收支差–误差和遗漏
19.在我国,若工农产品综合比价指数连年皆为100%,从价值的观点看( )
①在农产品和工业品交换中,两者处于平等的地位②在农产品和工业品交换中,农业处于不利的地位③在农产品和工业品交换中,工业处于不利的地位④无法判断两者地位的高低
20.社会产品生产统计的主体原则是( )
①国土原则②国民原则③常住单位④整体原则
21.下面采用有名数表示的统计指标是( )
①结构相对数②比例相对数③强度相对数④动态相对数
22.由若干个企业的产品产量(x)与生产费用(y)的资料所建立的直线回归方程为y = 120 + 1.8x,利用该回归方程( )
①只能根据产量推算生产费用②只能根据生产费用推算产量③既能根据产量推算生产费用也能根据生产费用推算产量④既不能根据产量推算生产费用也不能根据生产费用推算产量
23.不应作为国民生产活动统计的是( )
①农民的承包活动②个体商业活动③居民家务活动④学校教育活动
24.我国目前的资金流量核算范围是( )
①只核算金融交易②既包括金融交易也包括总储蓄和实物投资③以国内生产总值为初始流量,不仅包括金融交易,还包括收入、分配、再分配与消费和投资等④以国内生产总值为初始流量,不包括金融交易,也不包括收入、分配、再分配与消费和投资等
25.国内生产总值与物质产品净值的关系为( )
①物质产品净值=物质生产部门的增加值+服务投入-固定资产折旧②物质产品净值=物质生产部门的增加值-服务投入+固定资产折旧③物质产品净值=物质生产部门的增加值+服务投入+固定资产折旧④物质产品净值=物质生产部门的增加值-服务投入-固定资产折旧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多项选择题有五个备选答案,五个答案中至少有2个是正确的,最多也只有5个正确答案,多选、少选均不得分。因此,这是一种较难的题目,拿得准便选,拿不准暂且跳过或者选择两个以上答案碰运气,不必把宝贵的时间耽误在这类题上。
1.“统计”一词,主要有以下几种涵义( )
①统计工作②统计调查③统计资料④政府统计部门⑤统计学
2.典型调查和其它调查方式比有以下特点( )
①调查单位是根据调查目的有意识的选择出来的②调查单位是按随机性原则抽选出来的③调查单位是在总体中有举足轻重的单位④是一种深入细致的调查⑤是一种粗略的调查
3.若所研究的总体是某市所有工业企业,则总体的标志总量指标有( )
①该市工业企业总数②该市工业增加值③该市工业企业职工人数④该市工业成本利税率⑤该市工业总产出4.总量指标的特征( )
①可以表明现象的总规模、总水平,其数值表现为绝对数②其数量值大小随着总体范围的大小而增减③可以反映现象的一般水平④只有对有限总体才能计算总量指标⑤是计算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的基础
5.根据组距数列计算众数,其公式为( )
①M0 = L +Δ1/(Δ1+Δ2)×d②M0 = L―Δ1/(Δ1+Δ2)×d③M0 = U―Δ2/(Δ1+Δ2)×d④M0 = U +Δ2 /(Δ1+Δ2)×d⑤M0 = U―Δ1/(Δ1+Δ2)×d
6.编制动态数列的原则( )
①时间上的可比性②总体范围应一致③指标的经济内容应一致④指标的计算方法应一致⑤指标的计算价格、计量单位应一致
7.相关关系是指( )
①现象间数量上不确定的依存关系②现象间数量上确定的依存关系③变量间数量上不确定的依存关系④变量间数量上确定的依存关系⑤现象或变量间数量上不确定的依存关系
8.综合指数中的同度量因素( )
①与平均数指标中的权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②既起权数的作用,又起同度量的作用③必须固定在同一时期④其时期可以不固定⑤根据指数之间的经济联系或计算指数的目的选择
9.增长速度和发展速度的关系为( )
①两者仅相差一个基数②发展速度=增长速度+1③定基发展速度=定基增长速度+1④定期增长速度=各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1⑤定基增长速度等于各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
10.抽样调查的科学性体现在( )
①建立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基础之上②按随机原则抽样③随意抽样④抽样调查的误差可以事先计算和控制⑤抽样调查没有误差
11.社会劳动力资源总数中包括( )
①现役军人②劳动年龄内实际参加劳动的人口③待业人员④劳动年龄中的家务劳动者⑤超过劳动年龄而实际参加劳动的人
12.下列属于中间消耗的有( )
①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消耗的外购原料、材料②向外单位支付的运输费③企业为职工的医疗、保险所支付的费用④批发零售贸易业的广告费⑤固定资产折旧
13.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储备资产包括( )
①黄金储备②外汇储备③特别提款权④在基金组织储备的头寸⑤对基金信贷的使用
14.社会产品再分配的渠道( )
①财政收支②信贷收支③转移收支④价格调整⑤固定资产折旧
15.居民消费额包括( )
①居民购买各种消费品的支出额②居民购买各种消费服务的支出额③居民实物分配的作价款④居民自有住房的虚拟折旧⑤居民购买股票的支出额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主要是考察掌握基本知识的广度,命题有两种情况:一是紧扣教材,直接来自书中的关键词句和要点表述;二是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填入合适的内容。一般以第一种较为常见。因此,应认真阅读教材,注意带有结论性、提示性的问题。
1.逐期增长量之和等于对应的( )。
2.某厂生产的5000件A产品中,有4900件是合格品,其余为不合格,则是非标志的平均数是( ),标准差是( )。
3.在95.45%的可靠程度下,若要求估计产品合格率的抽样误差不超过5%,则所需的样本容量至少为( )个。
4.只有发生在( )之间的交易,才是国际收支统计记录的对象。
5.外汇增殖额=出口商品外汇收入(美元)-( )
6.国民经济分类中的活动单位是指从事经济活动并有经营决策权的基层单位,而机构单位则是指拥有( )的实体单位。
7.本期生产、本期不再加工、可供最终消费和使用的产品称为( )。
8.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一定时点上国民财产( )状况的一种表格。
9.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目前的资金流量表有两个特点:一是交易内容包括( )等转移项目;二是突出了财政这一职能部门。
四、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主要是考察对那些似是而非问题的分辨能力,判断时应首先弄清题目的主干是什么,与主干不符者即是错误的,否则则是正确的。考生在做这类题时,如果一个也判断不清,可全选对或全选错,千万不可乱选一通。
1.一个人口总体可以用人口总数、年龄、性别比,民族来反映和描述。( )
2.总指数可以分为数量指数和质量指数,而个体指数则不这样分。( )
3.盈利性服务部门的总产出是以其报告期的营业收入来反映的。( )
4.海关统计的对象是通过海关的进出口货物,因此经过海关的无偿援助的军用物资和存入保税仓库的物资都应包括在海关统计中。( )
5.家庭服务者的收入属于劳动收入。( )
6.恩格尔系数越大,说明居民消费水平越高。( )
7.统计学的大量观察法和其总体性是一致的。( )
8.相关系数的值越大,回归系数的值也越大。( )
9.固定资产完全重置价值和耗余重置价值主要用于固定资产的清产核算。( )
10.固定资产折旧既是投资,又是积累。( )
五、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
主要是考核理论问题的掌握及对问题的理解情况。有两种:一是在书中可以找出现成的答案;二是没有现成的答案,需要在分析的基础上,作出一定的综合和概括。答题时,不仅要答出要点,还要对要点落加解释。由于各人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程度不同,因此,这类问题很难得满分。
1.限制生产理论与扩展生产理论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2.什么是工农产品的剪刀差?通过什么指标来反映它的大小?它对一国政府的政策有何影响?
六、计算题(4题,共30分)
这类题主要考核运用统计方法和统计基本技能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共4题,30分,统计学原理部分3题,经济统计部分1题,且各题分数不等。在很多情况下,要求列出计算公式和计算步骤,否则,就要扣分。
1.某地1994-1998年国内生产总值(GDP)资料如下表:
年份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GDP(亿元)
19.9 31.5 49.5 68.9 82.5
试用最小平方法配合一条趋势直线,并据此预测1999年该地的国内生产总值。
2.某市场上两种商品的销售额及价格增减情况如下表:
商品名称销售额(万元)
报告期价格比基期增(+)或减(―)的%
基期报告期
甲400 520 10
乙500 550―5
根据上述资料计算:①价格总指数②价格变动对居民支出的影响额③商品销售量总指数3.某商店销售一批肥皂,为检验其每条的重量,随机抽取100条,现将检验结果整理如下:
每条重量(克)
条数(条)
149以下10
149~150 20
150~151 50
151~152 20
Σ100
按规定每条肥皂的规格重量不低于150克。试以99.73%的可靠性估计该商店本批肥皂的平均重量范围,并确定是否达到了规格要求。(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4.现将某地的国内生产总值及使用核算资料摘录如下(单位:亿元)
(一)生产与分配物质生产部门:①总产出1500;②物质产品投入800;③服务投入250;④固定资产折旧205;⑤劳动者报酬180;⑥生产税净额20;⑦营业盈余
25.(二)使用①总支出2000;②物质部门使用1050;③非物质部门使用250;④居民消费282;⑤社会消费250;⑥固定资产形成120;⑦库存增加40;⑧出口210;⑨进口201.要求:
①分别按生产法、分配法(收入法)和使用法(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GDP)
②按生产法和分配法计算物质产品净值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②2. ①3. ③4. ③5. ①6. ④7. ②8. ③9. ①10.③
11.②12.①13.①14.②15.②16.③17.①18.③19.②
20.③21.③22.①23.③24.③25.①
二、多项选择题
1. ①③⑤2. ①④3. ②③⑤4. ①②④5. ①③
6. ①②③④⑤7. ①③⑤8. ①②③⑤9. ①②③④
10.①②④11.②③④⑤12.①②④13.①②③④⑤14.①②③④15.①②③④
三、填空题
1.累计增长量
2.平均数为98%,标准差为14%
3.样本容量至少为400个
4.内部单位与外部单位
5.出口商品原材料外汇成本(美元)
6.财务决策权
7.最终产品
8.存量
9.收入与分配
四、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五、简答题
1.主要区别是:
①基本观点不同。限制生产理论认为,只有从事物质产品生产的劳动才是生产劳动;扩展生产理论认为,任何能够在市场上通过价格取得货币收入的活动,都是生产劳动。
②所界定的生产范围不同。限制生产理论将生产范围限定在五大物质生产部门;扩展生产理论的生产范围则要广泛的多,不仅包括物质生产部门,也包括非物质生产部门。
③赖以形成的核算体系不同。在限制生产理论的基础上所形成的是MPS核算体系;而在扩展生产理论的基础上所形成的是SNA体系。
④对各国统计实践的影响不同。扩展生产理论与SNA原本在西方国家流行,但近年来,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采用。
2.①工农产品剪刀差是指在工农业产品交换中,工业品价格高于其价值与农产品价格低于其价值的不等价交换关系,是一定数量的农产品交换工业品的数量逐渐减少,或一定数量工业品交换农产品的数量逐渐增加。
②在工农产品价值量不变的前提下,可通过测算工农业商品综合比价指数(=农村工业品零售价格指数/农产品收购价格指数)来反映其剪刀差的大小;否则,必须通过测算工农业产品剪刀差指数(=工农业产品综合比价指数×工农业劳动生产率差别指数)来反映其大小。
③剪刀差的缩小或扩大反映着一国政府在制定经济政策对农业重视程度的高低。
六、计算题
1.列计算表如下:
年份x y x2 xy
1994 -2 19.9 4 -39.8
1995 -1 31.5 1 -31.5
1996 0 49.5 0
1997 1 68.9 1 68.9
1998 2 82.5 4 165
合计0 252.3 10 162.6
设趋势方程为:yc=a + bx b=Σxy/Σx2=162.6/10=16.26 a=Σy/n=252.3/5=50.46 yc=50.46 + 16.26x 1999年该地的国内生产总值的预测值为:
yc=50.46 + 16.26×3=99.24(亿元)
2.列计算表如下:
商品名称销售额(万元)
报告期价格比基期增(+)或减(-)的%个体价格指数kp=p1/p0(%)
假定销售额p0q1=p1q1/kp
基期p0q0报告期p1q1
甲400 520 +10 110 472.73
乙500 550 -5 95 578.95
合计900 1070——1051.68
①价格总指数Ip=∑p1q1/∑(p1q1/Kp)=1070/1051.68=101.74%②价格变动对居民支出的影响额:
∑p1q1 - ∑(p1q1/Kp)= 1070 - 1051.68 = 18.32(万元)
③商品销售额指数Ipq=∑p1q1/∑p0q0=1070/900=118.89%因:商品销售额指数 = 商品销售量指数×商品销售价格指数即:Ipq=Iq×Ip所以:商品销售量指数Iq=Ipq/Ip=118.89%/101.74%=116.86% 3.列计算表如下:
每条重量(克)
组中值x条数(条)f xf(x-非x)2f
149以下148.5 10 1485 32.4
149~150 149.5 20 2990 12.8
150~151 150.5 50 7525 2
151~152 151.5 20 3030 28.8
合计——100 15030 76
(注:这里略去两幅图)
样本平均数 非x=∑xf/∑f=15030/100=150.3(克)
样本方差 s2=∑(x-非x)2f/∑f=76/100=0.76抽样平均误差 μ非x=根号(s2/n)=根号(0.76/100)=0.0872(克)
因:99.73%对应的概率度t=3
亦即该商店本批肥皂的平均重量范围在150.04~150.56(克)之间。显然达到了规格要求。
4.①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总产出-中间投入
=(1500 + 500)-(800 + 250 + 200 + 50)=2000-1300=700(亿元)
②分配法:国内生产总值(GDP)=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205 + 95)+(180 + 110)+ (35 + 20)+(30 + 25)=700(亿元)
③使用法:国内生产总值(GDP)=总消费者+总投资+出口-进口
=(282 + 250)=(120 + 40)+ 210-201 =701(亿元)
④生产法:物质产品净值=物质生产部门总产出——物质产品投入——固定资产折旧
=1500-800-205=495(亿元)
⑤分配法:物质产品净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服务投入
=180+35+30+250=49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