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会计收益和经济收益。
(1)收益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全部收入超过全部成本费用支出那损失的剩余数额,表现为企业净资产的增加。企业收益应当在所耗资本得到回收或维护后方能确认。
(2)会计收益是以财务资本维护为基础所确定的收益,是在从本期收入中回收或维护了企业以货币计量的本期所耗资本的购买力后所确定的收益,它与传统财务会计实务确定收益的原则一致。
(3)经济收益是以所耗实物资本得到回收为计量基础计算确定的收益,它要求对经营过程中发生的耗费以所耗实物资本的现时成本计量和回收。
(4)联系与区别——在物价稳定的情况下,由于财务资本维护与实物资本维护是一致的,因而会计收益与经济收益是一致的;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会计收益和经济收益也不相同。
6.营业收益和持有资产收益。
(1)企业的经营成果由营业收益和持有资产收益构成。
(2)营业收益是由企业在本期经营过程中销售产(商)品或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收入和本期成本费用相抵后,使企业资产净额增加的价值。在物价稳定币值不变和企业正常经营的情况下,企业收益全部由营业收益所构成。
(3)持有资产收益又称“资产置存收益”或“持产利得”,是指在通货膨胀的经济环境下,在经营业务所产生的收益之外,由于持有资产现时价格的上升而使企业净资产增加的价值。持有资产收益反映某项或某类资产价格水平的变动,实际是持有资产现时重置的附加成本。
企业持有资产收益分为已实现持产收益和未实现持产收益。
A.已实现持产收益,是指资产售出或耗用后已经从营业收入中收回的这部分持产收益。
B.未实现持产收益,是指在通货膨胀中形成、但尚未售出或耗用的资产所形成的持产收益。
7.货币性项目和购买力损益。
(1)货币性项目是指在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条件下,其金额固定不变而实际购买力发生变动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项目,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各种按固定金额收回的应收款项和长短期投资等货币性资产项目,按固定金额支付的长短期负债及货币性权益(如收取固定股利的优先股)等项目。
(2)购买力损益是指在通货膨胀的条件下,企业由于持有货币性资产而遭到货币购买力下降的损失,以及持有货币性负债和权益带来的货币购买力下降的利得。购买力损益反映了一般物价水平变动对企业持有的货币性项目的影响。
(三)通货膨胀对传统财务会计一般原则的重大发展
1.建立了全新的会计原则——资产的现时价格原则
(1)资产计价实行现时价格原则是指当企业提出财务报告时,对企业各项财产物资的计价应以其现时的价格(现时重置价格或现时销售价格)为标准。
(2)基础——此会计原则是建立在通货膨胀条件下币值不断降低、资产价格不断上升这一特定假设的基础上。否定了传统财务会计币值不变假设基础上资产计价的历史成本原则。
2.部分变革传统会计一般原则的含义(1) 收入确认原则 (2)配比原则 (3) 谨慎性原则。
3.赋予会计一般原则新的含义 (1)成本效益原则 (2)重要性原则 (3)客观性原则 (4)谨慎性原则
二、通货膨胀会计对传统财务会计方法和程序的发展
一般物价水平会计 现时成本会计以及现时成本/等值货币会计 变现价值会计
会计科目设置与帐户开设 不单独设置会计科目和有关帐户; 设置了自身业务特有的会计科目; 设置了自身业务特有的会计科目,根本取消了损益类帐户;
帐簿的设置 不单独设置会计科目和有关帐户; 在实行传统财务会计核算的同时,另设了一套完整的现时成本会计帐簿体系; 废止了传统财务会计帐簿体系,代之以一套与传统会计大不相同的帐簿体系;
会计报表的编制 设置和编制一套反映通货膨胀影响的会计报表,采用特有的编制方法编制购买力损益计算表; 设置和编制一套反映通货膨胀影响的会计报表; 变现价值会计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采取了与传统财务会计报表完全不同的编制方法;
财务指标的计算方法或账务处理 要根据一般物价水平变动,以期末名义货币为等值货币,计算本期的收入和成本费用; 要按个别物价变动指数计算企业自从变动所产生的持有资产损益,要按固定资产的个别物价指数变动所产生的持有资产损益; 资产类帐户按现时销售价格记账。本期损益的确定,以报告期末全部资产变现价值较前期变现价值的净增加额确定,完全改变了传统财务会计根据损益类账户期末转账确定损益的做法;
会计核算程序 增加了划分货币性项目和非货币性项目,计算货币性项目购买力损益,以及根据传统财务会计报表编制一般物价水平报表的会计程序; 现时成本/等值货币会计增加了划分货币性项目和非货币性项目,计算货币性项目购买力损益的会计程序; 采用了与传统财务会计完全不同的计价基准和不同的收益确定原则与方法,其会计程序与传统财务会计有很大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