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国际贸易实务(三)”笔记(5)_经济学-查字典自考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查字典自考网 >> 经济学 >> 自考“国际贸易实务(三)”笔记(5)

自考“国际贸易实务(三)”笔记(5)

发布时间: 2016-06-28 来源:查字典自考网

为什么说新贸易理论说明了比较优势确立的一个重要来源?

1.新贸易理论认为,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中,比较优势是引发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主要原因。而在不完全竞争的状态下,规模经济是独立于比较优势之外的又一引发对外贸易的决定因素;

2.从本质上讲,新贸易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并无分歧,因为规模经济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进而提高生产率,所以新贸易理论实际上说明了比较优势确立的一个重要来源。

哪些基本变量影响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建立和保持竞争优势?

1.要素禀赋。一个国家在生产要素方面所处的地位,这些要素包括参与某一产业竞争所必须的熟练劳动力或基础设施等;

2.需求状况。国内市场对该产业的产品或服务的需求特点;

3.相关产业和辅助产业。国内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相关产业;

4.公司战略、结构和竞争。有关公司的创立、组织和管理的规定与特点以及国内竞争状况。

政府在增强一国企业竞争优势方面的作用。

1.在国家竞争优势中政府的实际作用是下面或负面地影响每个基本变量。

2.政府在增强国家竞争优势中起着个别企业无法起到的作用,能为企业创造有利环境。

3.政府政策主要是间接影响宏观经济格局,以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

为增强国家的竞争优势,政府应当:

1.关注特殊要素创造,加强教育、科研文化以及基础设施投资建设;

2.避免干预要素和货币市场,由市场引导资源流动;

3.实施严格的产品、安全和环境标准,迫使企业改善质量、升级技术;

4.鼓励持续投资于人力技能、创新和物质资本的目标;

5.放松管制,限制垄断,鼓励竞争,实施把垄断法;

6.拒绝管理贸易政策和手段,开放市场,鼓励内外竞争,促进企业创新。

第六章 国际贸易的环境因素

国际贸易的环境因素:

1、治环境因素;2、经济环境因素;

3、会文化环境因素;4、技术环境因素。

政治环境:是指各种直接或间接影响和制约国际贸易活动的政治因素的集合。企业开展国际贸易活动,所面临的政治环境可以分为两个层面:

A、从全球层面考察国际政治环境;

B、从国别或地区层面考察当事国或地区政治环境。

当事国或地区的政治环境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1.当事国或地区的社会性质和政治制度;

2.当事国或地区的政治稳定性;

3.当事国或地区的有关法律制度;

4.当事国或地区的主要外贸政策与措施;

5.当事国或地区公众利益集团的发展。

通过哪些渠道获取有关当事国政治稳定性的信息?

1.新闻报道、本国驻外使领馆官员、当地企业界人士、国际银行或信贷机构的人员;

2.外聘有丰富经验的专家对重点国家或地区进行专题研究;

3.聘请商业风险监测机构进行分析;

4.商会或贸易协会提供的资料;

5.当事国或地区重要领导或官员的谈话或观点等。

考察当事国有关法律制度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1.由于不同法系国家的历史渊源、法律构成存在差异,对于同一事件可以有完全不同的解释和处理方法,因此要掌握当事国法律的实质;

2.要全面了解与国际贸易活动有关的法律和法规。

3.要注意当事国或地区法律条款的修改。

政治环境与企业参与国际贸易的关系。

政治环境对企业参与国际贸易有重大影响。稳定的政治环境有助于国家之间货物与服务交换活动的进行。而政治环境动荡,不仅影响货物和服务在国际间的流动,而且可能威胁企业财产和人员的安全。

政治环境若干因素对企业进行对外贸易的影响如下:

1.法律制度;

2.对外贸易政策与措施;

3.技术标准与环境标准;

4.政府鼓励与限制进出口的其他措施。

经济体制:指一定生产关系下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具体形式。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当前热点关注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相关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