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自学考试农业统计学教材大纲_教材大纲-查字典自考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查字典自考网 >> 教材大纲 >> 江苏自学考试农业统计学教材大纲

江苏自学考试农业统计学教材大纲

发布时间: 2016-06-29 来源:查字典自考网

南京农业专科学校编 (高纲号 0412)

第一部分 课程的性质与设置目的

农业统计学是江苏省面向农村自学考试实验区管理类专业农业经济管理方向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它属于部门统计学,是研究农业经济现象数量方面的方法论科学。它以大量观察为基础,为揭示农业经济现象的数量关系、本质特征及其规律性的数量表现提供各种调查、计量和分析方法。

农业统计的基本内容是阐述如何运用统计指标正确反映和研究农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如何调查整理和分析农业统计资料,研究农业经济的发展规律,具体内容包括:农业生产条件统计、农业生产统计、农业产值统、农业生产增长和农业产业结构的分析、农业经济效益统计、农产品供需和价格统计、农村经济收入分配和农村居民消费统计、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统计等。

第二部分 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农业统计学的研究对象

一、考核知识点

1、农业统计学的研究对象2、农业部门的范围与基本分类3、农业的特点及其对农业统计的影响

二、考核目标

(一)农业统计学的研究对象

1、识记:农业及农业统计学的含义及其研究对象的内容。

2、理解:对农业统计学的研究对象的研究的意义。

(二)农业部门的范围与基本分类

1、识记:农业部门的范围2、理解:农业部门的基本分类。

(三)农业的特点及其对农业统计的影响

1、识记: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

2、理解:农业生产的特点对农业统计的影响。

第二节 农业统计的研究方法

一、考核知识点

1、农业统计调查方法。

2、农业统计的基本分组。

3、农业统计指标体系。

4、农业统计分析方法。

二、考核目标

(一)农业统计调查方法

理解:统计调查方法在农业统计中的应用。

(二)农业统计的基本分组

理解:农业统计的基本分组。

(三)农业统计指标体系

1、识记:农业统计指标体系的基本内容。

2、理解:设置农业统计指标体系的基本要求。

(四)农业统计分析方法

1、识记:农业统计分析方法的种类。

2、理解:各种不同农业统计分析方法的内容。

第二章 农业生产条件统计

第一节 农业生产条件统计的内容和基本指标

一、考核知识点

1、农业生产条件统计的内容。

2、农业生产条件统计的基本指标。

二、考核目标

(一)农业生产条件统计的内容

1、识记: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

2、理解:农业生产条件统计的内容。

(二)农业生产条件统计的基本指标

识记:农业生产条件统计的基本指标有哪些。

第二节 农业人口与农业劳动力统计

一、考核知识点

1、农业人口统计。

2、农业劳动力统计。

二、考核目标

(一)农业人口统计

1、识记:农业人口与农村人口的概念及区别,农村净增加人口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2、理解:影响农业人口数的因素及农村人口变动的原因。

(二)农业劳动力统计

1、识记:农业劳动力、农村劳动力资源及农村劳动力的概念,农业剩余劳动力与农村剩余的劳动力概念。

2、理解:目前我国农业劳动力构成上的特点和存在问题。反映农业劳动力的主要分组。编制农业劳动力平衡表。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计算和农业劳动力的转移。

3、应用:编制农业劳动力平衡表并能计算分析某一国家或地区农业劳动力的发展变化情况。

第三节 土地面积统计

一、考核知识点

1、农业土地资源统计。

2、农业土地利用统计。

二、考核目标

(一)农业土地资源统计

1、识记:土地的概念及特点。土地总面积的概念及其分类。耕地的概念及其分类。农田水利设施的内容。灌溉面积、旱涝保收面积、实际灌溉面积的概念。农田水利化程序指标。

2、理解:土地统计的意义,耕地面积变动平衡表的编制。农田水利的重要性。

3、应用:据耕地面积变动平衡平对某地区耕地面积变动情况进行简单分析。

(二)农业土地利用统计

1、识记:国土开发系数。农业开发指数。垦殖指数。森林覆盖率。农业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可耕地利用率。草原利用率。可养殖水面利用率。复种指数。草原载畜量。集约经营。

2、理解:土地利用的两方面内容。耕地集约经营程序的主要指标。

第四节 农业固定资产统计

一、考核知识点

1、农业固定资产的数量和构成统计。

2、农业固定资产再生产统计。

二、考核目标

(一)农业固定资产的数量和构成统计

1、识记:农业固定资产的概念、数量指标及其主要分组。

2、理解:反映农业固定资产价值量的主要指标。

(二)农业固定资产再生产统计

1、识记:固定资产磨捐指标、固定资产折除系数与更新系数。固定资产增长指标。

2、理解及应用:据计算出的农业固定资产统计各指标,可以对农业投资来源及其变化进行分析。

第五节 农业机械设备和农业机械化统计

一、考核知识点

1、农业机械设备数量统计。

2、农业机械设备利用情况统计。

3、农业机械化水平指标。

二、考核目标

(一)农业机械设备数量统计

1、识记:农业机械设备的概念及分类。

2、理解及应用:能够正确计算农业机械设备数量指标(以拖拉机为例)。一定日期的拖拉机台数、一定时期内拖拉机平均台数(混合、标准两种)

(二)农业机械设备利用情况统计

理解及应用:掌握拖拉机利用情况主要指标[拖拉机完好率、拖拉机出车率、拖拉机作业量(单项综合两种)、拖拦机工作效率]。

(三)农业机械化水平指标

理解及应用:掌握农业机械化过程和水平的主要指标[农业机械使用普遍程度,农业机械装备程度,农业劳动力资源机械化、电气化程度,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农业劳动机械化程度]。

第三章 农业生产统计

第一节 种植业生产统计

一、考核知识点

1、种植业生产的特点和统计的范围。

2、农作物的分类。

3、农作物产量统计。

4、农作物生产情况的分析。

5、果、茶、桑生产统计。

二、考核目标

(一)种植业生产的特点和统计范围

识记:种植业的主要生产特点及统计范围。

(二)农作物的分类

识记:农作物按其产品的主要经济用途分类(P55表3-1)。农作物按播种季节和收获季节分类。

(三)农作物产量统计

1、识记:农作物总产量;播种面积;农作物播种面积;农作物全年播种面积;复种面积;复种指数;收获面积,农作物单位产量。

2、理解及应用:识记中诸概念之间关系及计算方法。

(四)农作物生产情况的分析

理解及应用:农作物生产结构分析;运用指数法分析影响农作物产量增长的因素;农业自然灾害统计及其对产量影响的分析;主要农作物产品的人均占有量分析。

(五)果、茶、桑生产统计

1、识记:果园面积;水果产量;茶园面积;茶叶产量;桑园面积;柞坡面积。

2、理解及应用:果、茶、桑生产产量的有关计量方法。

第二节 农产量调查

一、考核知识点

1、农作物预计产量和实际产量调查。

2、农作物产量抽样调查。

二、考核目标

(一)农作物预计产量和实际产量调查

1、识记:农作物预计产量和实际产量调查的涵义。

2、理解及应用:目测法;查测法;农作物实际产量调查据不同地所采用的调查方法。

(二)农作物产量抽样调查

1、识记:多阶段抽样方法;随机起点对称等距抽样方法;实割实测法;丈量系数;核实系数。

2、理解:我国农作物抽样调查的三个步骤。

3、应用:运用上述方法进行农作物产量抽样调查。

第三节 林业生产统计

一、考核知识点

1、林业生产的特点与林业统计的范围。

2、森林资源统计。

3、林业再生产统计。

4、林产品产量统计。

二、考核目标

(一)林业生产的特点与林业统计的范围

识记和理解:林业生产的主要特点及林业统计的范围。

(二)森林资源统计

1、识记:林地及林地面积;森林及森林面积;森林蓄积量。

2、理解:森林蓄积量的测定与计算。

(三)林业生产统计

1、识记:采种量;育苗面积;造林面积;迹地更新面积;幼林抚育面积;低产林改造面积;森林采伐面积。

2、理解:造林面积的常用分类;森林损毁统计的主要内容;林业再生产统计分析的主要指标(森林面积净增率,林木蓄积年净增率,有林地生产率,造林保存率,迹地更新率)。

(四)林产品产量统计

识记和理解:人造林木生产量的定义及计算方法;林木材积年平均生产率的计算;其他林产品产量统计(包括从经营林木获得的林产品和林副产品等)。

第四节 畜牧业生产统计

一、考核知识点

1、畜牧业生产特点和牲畜分类。

2、牲畜头数统计。

3、畜群再生产统计与分析。

4、畜产品生产统计。

5、饲料利用效果统计。

二、考核目标

(一)畜牧业生产特点和牲畜分类

理解:畜牧业生产特点和牲畜分类。

(二)牲畜头数统计

1、识记:存栏头数;牲畜平均头数;牲畜标准头数。

2、理解:牲畜构成分析。

(三)畜群再生产统计与分析

1、识记:繁殖成活率;牲畜出栏率;牲畜死亡率;牲畜淘汰率;牲畜总增率和净增率。

2、理解:牲畜头数变动表和畜群周转表的计算及畜群再生产的保证程度指标。

(四)畜产品生产统计

1、识记:畜产品总产量;畜产率;肉用牲畜增重产量;出栏牲畜重量;肉类产品总产量;屠宰率;牛奶总产量;产奶率;绵羊剪毛率。

2、理解及应用:畜产品产量统计的范围;肉用牲畜增重产量计算法(收入法和支出法);肉总产量与屠宰率之间的关系;畜产品生产情况分析。

(五)饲料利用效果统计

识记:饲料转化率;饲料费用生产率。

第五节 渔业生产统计

一、考核知识点

1、渔业生产的特点及分类。

2、养殖面积和捕捞规模统计。

3、渔业产量统计。

二、考核目标

(一)渔业生产的特点及分类

理解;渔业生产的特点及分类。

(二)养殖面积和捕捞规模统计

识记:养殖面积;捕涝规模。

(三)渔业产量统计

识记:水产品总产量;单位养殖面积产量;平均每吨位捕捞量;平均每千瓦捕捞量。

第四章 农业产值统计

第一节 农业总产出统计

一、考核知识点

1、农业总产出的概念及基本计算方法。

2、农、林、牧、渔各业总产出的计算。

3、农业总产出的计算价格。

二、考核目标

(一)农业总产出的概念及基本计算方法

理解:农业总产出的概念及基本计算方法。

(二)农、林、牧、渔各业总产出的计算

1、识记:种植业总产出;林业总产出;畜牧业总产出;渔业总产出。

2、理解:“以成本代产值”法;畜牧业总产出的计算。

(三)农业总产出的计算价格

1、识记:现行价格;可比价格;不变价格;固定(基期或报告期)价格2、理解及应用:不变价格及其换算方法(系数换算法、环比指数连乘法)。

第二节 农业增加值统计

一、考核知识点

1、农业增加值的概念及基本计算方法。

2、农业增加值的计算。

3、国有农业企业农业增加值的计算。

4、农业增加值的可比价格计算。

5、农业净增加值。

二、考核目标

(一)农业增加值的概念及基本计算方法

1、识记:农业增加值;生产法;分配法;中间消耗。

2、理解及应用:农业增加值的两种基本计算方法(生产法及分配法)。

(二)农业增加值的计算

理解及应用:农业增加值的有关计算表的填写。

(三)国有农业企业农业增加值的计算

理解及应用:利用会计核算资料计算农业增加值。

(四)农业增加值的可比价格计算

识记:单缩减法;双缩减法。

(五)农业净增加值

识记:农业净增加值。

第三节 农村生产总值统计

一、考核知识点

1、农村生产总值的概念及统计范围。

2、农村非农物生产部门增加值的计算及其资料来源。

3、农村非物质生产部门增加值的计算及其资料来源。

二、考核目标

(一)农村生产总值的概念及统计范围

1、识记:农村生产总值。

2、理解:农村范围及农村产业部门的范围。

(二)农村非农物质生产部门增加值的计算及其资料来源

1、识记:农村非农物质生产部门;农村工业;农村建筑业;农村运输业;农村商业、饮食业、仓储业。

2、理解:采用生产法计算农村非农物生产部门的增加值。

(三)农村非物质生产部门增加值的计算及其资料来源

识记:农村金融、保险业;农村居民生活服务业;农村教育、文化、科研、卫生和社会福利事业。

第五章 农业生产增长与农业产业结构分析(本章不做考试要求)

第六章 农业经济效益统计

第一节 农业经济效益的概念和指标体系

一、考核知识点

1、农业经济效益的概念。

2、农业经济效益指标体系。

二、考核目标

(一)农业经济效益的概念

识记:农业经济效益;农业占用性投入和消耗性投入;农业直接产出与间接产出。

(二)农业经济效益指标体系

识记:农业经济效益指标体系设置原则;农业经济效益指标体系指标构成内容。

第二节 农业劳动生产率指标

一、考核知识点

1、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概念。

2、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长情况分析。

二、考核目标

(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概念

识记: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概念(正、倒指标,实物指标与价值指标);农业劳动力供养系数和农业劳动力相对份额。

(二)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长情况分析

理解及应用: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个指数和综合指数的应用。

第三节 农产品成本与成本生产率指标

一、考核知识点

1、农产品本成指标。

2、成本生产率指标。

3、农产品成本分析。

二、考核目标

(一)农产品成本指标

1、识记:农产品成本的概念;农产品的个别成本与社会成本;农产品的社会必要成本和社会平均成本;农产品成本的内容。

2、理解:农产品成本核算中的用工作价问题。

(二)成本生产率指标

识记:成本生产率;成本产值率;成本利税率;成本利润(或纯收益)率;物质费用产值率。

(三)农产品成本分析

1、识记:农产品成本指数及农产品成本结构的概念。

2、理解及应用:农产品成本动态分析。

第四节 土地利用与农业资金占用经济效益指标

一、考核知识点

1、农业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指标。

2、新垦荒地的经济效效益指标。

3、农业土地集约经营的经济效益。

二、考核目标

(一)农业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指标

1、识记:土地生产率及土地收益率。

2、理解:反映土地生产率的主要指标。

(二)新垦荒地的经济效益指标

1、识记:新垦荒地的生产率;新垦荒地的收益率;开荒投资的回收期。

2、应用:会计算开荒投资的回收期。

(三)农业土地集约经营的经济效益

识记:反映农业集约化程度指标的内容。

第七章 农产品供需与价格统计

第一节 农产品销售统计

一、考核知识点

1、农产品销售统计的范围、对象与渠道。

2、农产品销售统计的基本指标。

3、农产品销售分析。

二、考核目标

(一)农产品销售统计的范围、对象与渠道

1、识记:农产品销售的概念及包括的内容;农产品销售的对象与渠道。

2、理解;农产品销售的意义。

(二)农产品销售统计的基本指标

1、识记:农产品总销售额;农产品纯销售额;主要农产品销售量。

2、理解:农产品商品产值与主要农产品商品产量。

(三)农产品销售分析

1、识记:农产品销售动态分析的基本指标;影响农产品销售的基本因素;农业出口创汇产品销售情况分析的内容。

2、理解:说明农业商品化水平或商品化程度的指示是农产品商品率。

第二节 农产品供需玩平衡统计

一、考核知识点

1、农产品供需平衡统计的意义。

2、供给与需求的概念和农产品供需平衡统计指标。

3、农产品需求弹性与供给弹性。

4、农产品供需分析。

二、考核目标

(一)农产品供需平衡统计的意义

理解:农产品供需平衡统计的意义。

(二)供给与需求的概念和农产品供需平衡统计指标

1、识记:供给与需求的理论概念和统计概念;统计上供需概念的特点。

2、理解:农产品供给量、需求量及实际使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农产品需求按不同的标志分类。

(三)农产品需求弹性与供给弹性

识记:影响农产品需求和供给的各主要因素;农产品需求的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农产品供给自价格弹性。

(四)农产品供需分析

识记与理解:农产品供需平衡分析的基本方法;农产品供需因素分析的内容及指数分析法。

第三节 农产品价格水平统计

一、考核知识点

1、农产品价格的统计范围。

2、农产品平均价格的计算。

3、农产品差价指标。

4、农产品比价指标。

二、考核目标

(一)农产品价格的统计范围

识记:农产品价格的概念及其具体表现;国家定购价格;自由交易价格。

(二)农产品平均价格的计算

理解及应用:农产品平均价格的计算各方法。

(三)农产品差价指标

识记及应用:农产品国内差价指标;农产品牌市差价、季节差价、地区差价、质量差价。

(四)农产品比价指标

理解及应用:农产品内部比价指标;农用生产资料与农产品比价指标。

第四节 农产品价格指数

一、考核知识点

1、农产品价格指数的概念。

2、农产品收购价格指数的编制。

二、考核目标

(一)农产品价格指数的概念

理解:农产品价格指数的概念及其种类。

(二)农产品收购价格指数的编制

理解及应用:农产品收购价格指数的编制方法。

第八章 农村经济收入分配和农村居民生活消费统计

第一节 农村经济收入分配统计

一、考核知识点

1、农村经济收入统计2、农村经济分配统计

二、考核目标

(一)农村经济收入统计

1、识记:农村经济总收入与纯收入的概念及其包括的内容。

2、理解:反映农村经济收入情况的诸指标。

(二)农村经济分配统计

1、识记:反映农村经济分配的基本指标。

2、理解及应用:农民负担程度;积累与消费比例的分析;农民所得人均纯收入。

第二节 农村居民家庭收入和支出统计

一、考核知识点

农村居民家庭收入和支出统计的主要指标。

二、考核目标

识记与理解:农村居民家庭;农村居民家庭总收入;农村居民家庭纯收入;农村居民农村家庭总支出;农村居民家庭现金收入和支出。

第三节 农村居民生活消费统计

一、考核知识点

1、农村居民生活消费的内容及其分类。

2、农村居民生活消费统计基本指标。

二、考核目标

(一)农村居民生活消费的内容及其分类

识记:农村居民生活消费、物质生活消费、文化生活服务消费的概念及其内容。

(二)农村居民生活消费统计基本指标

1、识记:生活消费量;每人平均生活消费量;每人平均耐用消费品拥有量。

2、理解:社会集体消费内容及统计指标。

第四节 农村居民生活质量评估

一、考核知识点

1、生活质量的概念。

2、农村居民生活贫困线的确定。

3、评价小康生活质量指标体系与标准。

4、农村小康生活质量的综合评价。

5、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的对比分析。

二、考核目标

(一)生活质量的概念

识记:生活质量的概念及划分类型。

(二)农村居民生活贫困线的确定

1、识记:贫困;绝对贫困;相对贫困;广义贫困;狭义贫困。

2、理解及应用:确定农村居民生活贫困线的方法;反映农村贫困状况的指标。

(三)评价小康生活质量指标体系与标准

1、识记:小康生活及评价小康生活质量指标体系。

2、理解:农村评价小康生活质量的量化标准。

(四)农村小康生活质量的综合评价

理解及应用:综合评分法。

(五)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的对比分析

1、识记:对比分析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的特点。

2、理解:在评价和对比分析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时,必须解决的两个主要问题。

第五节 农村住户调查

一、考核知识点

1、农村住户调查的意义和内容。

2、农村住户调查的抽样方法。

3、调查户资料的搜集方法。

二、考核目标

(一)农村住户调查的意义和内容

识记:农村住户调查的概念及内容。

(二)农村住户调查的抽样方法

理解:现阶段农村住户调查的抽样方法和要求。

(三)调查户资料的搜集方法

理解:经常性登记是农村住户调查资料搜集的主要方法。

第九章 农业统计调查

第一节 农业统计体制与机构

一、考核知识点

1、农业统计调查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2、农业统计的体制与机构。

二、考核目标

(一)农业统计调查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1、识记:农业统计调查的概念。

2、理解:农业统计调查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二)农业统计的体制与机构

理解;农业统计的体制与机构。

第二节 农业普查

一、考核知识点

1、农业普照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农业普查的对象和内容。

3、农业普查的方法和时间基准。

4、非抽样误差。

二、考核目标

(一)农业普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识记:农业普查的概念及其基本目的。

2、理解:农业普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农业普查的对象和内容

理解:农业普查的对象和内容。

(三)农业普查的方法和时间基准

理解:农业普查的方法,即全面查点、样本查点、全面查点和样本查点的结合;普查的时间基准。

(四)非抽样误差

理解:非抽样误差。

第三节 农业经济抽样调查

一、考核知识点

1、抽样调查在农业经济调查中的作用。

2、农业经济抽样调查网点的设置。

二、考核目标

(一)抽样调查在农业经济调查中的作用

理解:抽样调查在农业经济调查中的作用。

(二)农业经济抽样调查网点的设置

理解:农业经济抽样调查网点的形成过程;关于样本轮换问题。

第五节 农业统计报表制度和其它调查方法

一、考核知识点

1、农业统计报表制度2、典型调查与科学推算

二、考核目标

(一)农业统计报表制度

理解:农业基本统计报表;农业专业统计报表。

(二)典型调查与科学推算

理解;典型调查与科学推算。

第六节 农村基层统计建设

一、考核知识点

1、农村基层统计组织建设2、农村基层统计制度建设和业务建设3、农村经济抽样调查队

二、考核目标

(一)农村基层统计组织建设

理解:开展农村统计工作的基本条件。

(二)农村基层统计制度建设和业务建设

识记及理解:农村基层统计制度建设的概念及内容;农村基层统计业务建设的内容。

(三)农村经济抽样调查队

理解:农村经济抽样调查队。

第三部分 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一、关于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一)关于大纲与教材的关系:

本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是江苏省自学考试委员会规范本课程自学的学习范围、要求和考核标准的文件,是按照江苏省面向农村自学考试实验区农业记经济管理类专业考试的要求,具体指导个人自学、社会助学与进行命题的依据。

本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是根据尹德光教授主编的《农业统计学》(中国统计出版社,1995年5月第1版)的内容编写而成。目的在为自尝得能尽快掌握课程考试内容的精髓提供最优化的途径。自学者使用此大纲应当以学习教材为前提,以大纲所列的内容为主要范围。本着“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度”的原则,对大纲中未作要求的内容,考生可作一般了解。学习中,按照大纲循序渐进地进行,力求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关于考核目标:

为使考试内容具体化和考核要求标准化,本大纲对各章节规定了考核目标,使自学应考者进一步明确考核内容和要求,更有目的地系统学习教材,使社会助学者能够全面地有针对性分层次进行辅导,使考核命题时能更加明确命题范围,更准确地安排试题的知识层次和难易程序。

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理解、应用等三个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各能力层次的含义是:

识记:能知道有关名词、概念的意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达。

理解;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能正确掌握有关概念和理论的区别与联系,并转化成实际工作的能力。应用: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能针对问题进行正确地分析与判断,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技术能解决具体问题。

针对考生的情况,目标要求基本掌握本课程的基本概念与理论,避免了大量分析性的运算,着重考查对农业统计的认识。

二、推荐参考书目:

《农业统计学》(中国农业出版社)高耀主编。

《农业统计》(修订本)(中国统计出版社)晏森主编。

三、自学方法指导:

在自学过程中,一方面要求考生在全面系统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及其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做到突出重点,掌握农业统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另一方面要求考生多联系实际,巩固和应用本课程的理论知识。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用其所学。应加强对各个考核知识点内容的理解,注意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把各方面的知识融为一体,做到融会贯通。尤其要注重对于与实践结合紧密、有较强指导意义内容的掌握,并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具体问题,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四、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社会助学者应根据大纲的考核知识点和考核目标,认真钻研指定的教材,对自学者应进行切实有效的辅导,引导他们防止自学中的各种偏向,把握社会助学的正确方向。要正确处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注意引导考生运用所学的知识以提高实际的工作能力。正确处理好重点和一般的关系,注意在全面掌握的基础上突出重点。有条件的地区,社会助学者,特别是农村经济的主管部门,应定期或不定期地向自学者提供有关农业方面的统计资料和能够从事实际际操作的场所,为其更好地把握和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条件。

五、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规定:

本课程的命题考试应根据大纲所规定的内容和考核目标来确定考试范围和考试要求。考试命题覆盖到各章,并适当突出重点,体现本课程的重点内容。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题要合理安排难度结构,试题难易度分为易、较易、较难、难4各等级。每份试卷中,不同难易试题的分数比例一般为:易占20%,较易占30%,较难占30%,难占20%,同时必须具有一定量的灵活题。

本课程考试试卷采用的题型一般有:名词解释、填空题、简答题、计算题。各种题型的具体样工,可参见大纲的附录。

江苏省教育考试院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当前热点关注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相关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