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12年自考《政治经济学(财经类)》教材大纲第六章_教材大纲-查字典自考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查字典自考网 >> 教材大纲 >> 全国2012年自考《政治经济学(财经类)》教材大纲第六章

全国2012年自考《政治经济学(财经类)》教材大纲第六章

发布时间: 2016-06-29 来源:查字典自考网

第二篇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第六章 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从这一章开始进入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考察。本章的任务是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分析,阐明马克思创立的剩余价值理论,揭示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的剩余价值生产的基本方法,阐明与剩余价值理论密切联系的资本主义工资理论,从而揭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下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实质,认清资本主义社会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这间对立的经济根源泉。在此基础上,通过剖析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阐明马克思主义的资本积累理论,着重揭示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作用和资本主义制度必然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历史趋势。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产生

(一)资本主义经济是在商小商品生产者分化的基础上产生的

封建社会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小商品生产者的分化导致资本主义经济产生。

(二)资本的原始积累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需要的条件。新兴资产阶级用暴力手段加速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形成。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和过程。

第二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

(一)资本的总公式及其矛盾

作为货币的货币和作为资本的货币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和内容。资本的总公式。资本总公式的矛盾。资本总公式矛盾解决的途径和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劳动力成为商品。

(二)劳动力的买和卖

劳动力成为商品必备的条件。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具有不同于普通商品的特点。

第三节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一)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剩余价值的本质。

(二)资本的本质

(三)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划分不变资本(C)和可变资本(V)的依据。区分不变资本可变资本的重要意义。

(四)剩余价值率

剩余价值率和剩余价值量。

第四节 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

(一)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以工作日的延长为条件。工作日长度的确定。

(二)树剩余价值的生产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以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为条件。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在各个资本家追求超剩余额价值的过程中实现的。

(三)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关系

(四)生产自动化条件下的剩余价值的源泉

资本主义生产的自动化。剩余价值的源泉只能是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的原因。

(五)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第五节 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工资

(一)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

劳动不是商品,没有价值。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工资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

(二)资本主义工资的形式

计时工资件工资。各种形式的血汗工资制度。

(三)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

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的概念。影响实际工资变动的因素。资本主义工资水平的变动趋势。

第六节 资本积累

(一)资本主义再生产和资本积累

分析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揭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一些重要特点,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被再生产出来。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源泉,资本积累是扩在再生产的重要源泉。分析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扩大的基础上被再生产出来。

资本积累的实质和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

(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和相过剩人口

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的必然趋势。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相过剩人口是资本主义所特有的人口规律。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必要条件。相对过剩人口听形式。

(三)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作用和趋势

资本主义积累过程中袝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和生产社会化的实现。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日益尖锐化。建立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是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产生

1.识记:资本原始积累的涵义。

2.领会:

(1)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在经济上需要具备的两个基本条件。

(2)资本原始积累的必要性。

(3)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

(二)劳动力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1.识记:

(1)劳动力和劳动的涵义。

(2)资本的涵义。

2.领会:

(1)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惟一途径。

(2)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

(3)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特点。

(三)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及资本的本质

1.识记: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的涵义。

2.领会:

(1)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2)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3)剩余价值的本质。

(四)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区分及其意义

1.识记:

(1)不变资本与不变资本的涵义。

(2)剩余价值率的涵义。

2.领会:

(1)区分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依据。

(2)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区分的重大意义。

(五)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

1.识记:

(1)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的涵义。

(2)超剩余额价值的涵义。

2.领会:

(1)绝对剩余价会下的秤以工作日延长为条件。

(2)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以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条件。

(3)相对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通过各个资本家追求超剩余额价值而实现的。

(4)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相互联系和区别。

3.应用:生产自动化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源泉。

(六)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1.识记:剩余价值规律的内容。

2.领会: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发展和必然灭亡的全部过程。

(七)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及其形式

1.识记:

(1)资本主义工资的涵义。

(2)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的涵义。

(3)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的涵义。

2.领会:

(1)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2)资本主义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的转形式。

(八)资本积累

1.识记:资本积累的涵义。

2.领会:

(1)资本积累的实质。

(2)剩余价值、资本积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之间的关系。

(3)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

(九)资本有机构成和单个资本的增大

1.识记:

(1)资本技术构成、资本价值构成和资本有机构成涵义。

(2)单个资本增大的途径。

(3)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的涵义。

2.领会: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趋势。

3.应用:资本有机构成理论对研究资本主义经济的重要意义。

(十)相对过剩人口

1.识记:

(1)相对过剩人口的涵义。

(2)相对过剩人口的主要形式。

2.领会:

(1)相对过剩余人口的形成同资本积累过程中资本有机构成变化的关系。

(2)资本主义的人口规律。

(3)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十一)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作用和趋势

1.领会:

(1)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作用。

(2)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产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产生。

(3)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类锐化。

2.应用:从资本主义积累过程来认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趋势。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当前热点关注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相关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