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继承法》规定的继承方式主要有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两种。
法定继承,又称无遗嘱继承,是指继承人的范围、继承顺序和遗产分配原则均由法律直接加以规定的继承制度。
遗产继承的第一顺序人有配偶、子女、父母。
第二顺序人有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开始后,丧偶儿媳对公、婆,丧偶女婿对岳父、岳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
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对生活有特殊困难的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应当予以照顾。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有扶养能力和有扶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扶养义务的,分配遗产时,应当不分或者少分。
遗嘱继承是指继承人依照被继承人生前设立的合法有效的遗嘱继承被继承人遗产的一种继承制度,又称“指定继承”。在我国,遗嘱继承人的范围就是法定继承人的范围,继承开始后,遗嘱继承在效力上优先于法定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