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年4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前串讲(2)_公共课-查字典自考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查字典自考网 >> 公共课 >> 03年4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前串讲(2)

03年4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前串讲(2)

发布时间: 2016-06-28 来源:查字典自考网

第四章

一、认识的本质

★1、实践的含义,特点及基本形式(教材P109——110)

2、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① 认识的主体,客体及其关系;

A、认识的主体的含义,属性及形式B、认识的客体的含义,属性及形式C、主体与客体的辩证关系

★②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或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第一的基本的观点);

★③ 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有能动作用。运用这一关系原理说明学习邓小平理论的重要性。

3、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作用

①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的表现;

②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教材P112—115)

A、所有的唯物主义者均是可知论(不能驳倒不可知论)

B、有些唯物主义者也是可知论

C、不可知论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

D、马克思主义哲学用实践观点驳斥了不可知论

★③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有那些区别和共同点

★④ 能动反映论是摹写与创造的统一

二、认识的辩证过程

1.由实践到认识(即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

① 感性认识含义,包括认识形势及特点(教材P116-117)

② 理性认识含义,包括认识形势及特点※③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及如何实现第一次飞跃?

④ 唯理论、经验论、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的错误何在?

2.由认识到实践(即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

★第二次飞跃比第一次飞跃更重要是为什么?如何实现第二次飞跃?(教材P117—118)

3.认识的多次反复和无限发展又是为什么?(教材P118—120)

★4.说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党的群众路线的一致性(教材P120)

三、真理的属性与检验标准

1. 真理及客观性及真理与谬误★① 真理的含义与客观性的含义,反对主观唯心主义真理观、驳“有用即真理” (教材P120—121)

★② 真理与谬误的关系:谬误的含义,真理与谬误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教材P121—122)

※2. 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及其关系① 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含义② 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辩证关系,反对绝对主义与相对主义(教材P123—124)

★3.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及真理标准的绝对性(确定性)与相对性(不确定性)

① 为什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教材P124—126)

② 真理标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含义及把握它的意义4.党的思想路线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关系(教材P129—130)

★5.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的关系(教材P130—131)

一、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第五章

1.人类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① 劳动在由猿到人的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理由(教材P136―139)

★② 劳动的社会性如何理解(教材P139)

※③ 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教材P139-140)

④ 生态系统与环境问题

A、生态系统的含义与构成B、环境问题的含义与当代环境问题(教材P141)

二、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1. 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及作用的性质① 地理环境的含义② 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③ 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性质:不起决定作用的理由(教材P144—149)

※2、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及作用的性质 (教材P150)

① 人口因素的含义及人口生产的特点。

② 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③ 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不起决定作用的理由。

★※3、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教材P153)

① 生产方式的含义② 为什么起决定作用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当前热点关注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相关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