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过程和必然趋势是什么?
答:(1)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过程。资本主义制度代替封建主义制度,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大进步。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的初期,其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因而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然而,随着资本主义自身的发展,它又逐渐变为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特别是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资产阶级已不是新的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资本主义制度迟早要被新的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所代替,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过程。(2)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资产阶级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允许的范围内,在生产关系方面和经济运行方面,都进行了自我调整,这种调整对缓和其内在矛盾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都起着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终究不能解决社会化生产同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对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最终要被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所代替,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9.4.资本主义私有制被否定的历史趋势怎样通过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扬弃”表现出来?
答:生产力的高度社会化要求突破和否定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历史趋势,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扬弃”中顽强地表现出来:(1)股份公司产生和发展。19世纪后期股份公司的出现和发展,使资本的形式由单个私人资本变为股份公司的联合资本,它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自身范围内的局部调整,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第一次自我“扬弃”,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社会化发展的要求。(2)垄断的产生和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的产生和发展,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适应生产社会化发展要求的又一次调整和又一次自我“扬弃”。(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是新科技革命推动下生产社会化程度达到一个新高度的结果,这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又一次调整和自我“扬弃”。(4)国际垄断资本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发展,国际垄断资本得到很大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继续进行自我调整和“扬弃”。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和“扬弃”,表现出离社会主义的门槛越来越近,资本主义私有制终将被社会主义公有制所代替,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9.5.为什么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是长期曲折的历史过程?
答: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之所以是一个长期曲折的历史过程,这是因为:(1)资产阶级的阻挠和反抗。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虽然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准备了完备的物质基础,但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社会将自行消亡,相反,由于向社会主义的转变会触及资产阶级的利益,必然会遭到他们的阻挠和反抗,导致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复杂性和长期性。(2)资本主义各国间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资本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是不平衡的,在资本主义链条中的某些薄弱环节,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而另一些资本主义国家仍继续存在和发展。因而从世界范围来看,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必然是一个从个别国家逐步向更多国家扩展的相当长的历史过程。(3)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要经过反复的较量和斗争。社会主义制度取代资本主义制度是用公有制取代私有制,彻底消灭剥削制度,实现这一目标,全面战胜资本主义,必然要经过反复的较量和斗争。首先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会面临各种威胁和挑战,甚至可能出现历史的倒退。这一切都决定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长期性。
10.1.马克思怎样论述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的联系与共同特征?
答:(1)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的联系。马克思把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看做是相互衔接和成熟程度不同的两个阶段。他把社会主义社会看做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把我们现在所说的共产主义社会作为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2)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共同经济特征。马克思论述的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共同经济特征是:①生产资料公共所有;②各个社会成员的劳动力作为统一的社会劳动力来使用,共同生产的产品也是社会的产品;③社会产品中的一部分由社会所有和支配使用,另一部分归各社会成员消费;④社会成员为社会提供劳动,由社会取得消费品;⑤由社会计划调节劳动的分配和调节符合社会需要的生产比例;⑥每个人的劳动是直接社会化的劳动,从一开始就构成社会总劳动的必要部分。因而他们生产的产品,不再互相作为商品发生关系。但是,社会主义实践证明,社会主义社会还需保持和发展商品经济,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实现商品化和市场化。
10.2.马克思论述的社会主义社会与共产主义社会在经济上的区别是什么?
答:马克思论述的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在经济上的主要区别是:(1)在社会分工方面。社会主义社会还存在旧的社会分工,即每个劳动者长期乃至一生被束缚在一种职业上,使劳动片面化,并存在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根本差别。而共产主义社会则消灭了旧的社会分工,人们得到全面发展,体脑劳动差别缩小,人们可以根据需要和意愿变换工作。(2)在劳动性质方面。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对每个劳动者来说,还只是一种谋生的手段,而没有同时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而在共产主义社会,劳动已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3)在分配方式方面。社会主义的分配方式是按劳分配,共产主义的分配方式是按需分配。(4)在生产力方面。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没有发展到极高程度,社会成员的需要还不能充分满足。共产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将高度增长,社会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社会成员的需要将得到充分满足。
10.3.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是:(1)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消灭剥削。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首先要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以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2)经济运行和发展的自觉性、计划性与比例性。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与发展,社会主义国民经济的运行与发展,是一种自觉的、有计划进行的过程。社会主义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比例性,主要是通过自觉地、有计划地调节而实现的。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要把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结合起来。(3)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实行按劳分配原则。按劳分配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有利于劳动者的分配方式。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4)为实现共同富裕而大力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社会要迅速发展生产力,实现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富裕。社会生产以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富裕为目的,是社会主义区别于以往一切社会制度的最本质的特点。
10.4.怎样理解从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
答:(1)过渡时期的涵义。从资本主义社会消亡转入新的共产主义社会,首先要经过一个从资本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即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2) 过渡时期是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从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总的来说是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各国过渡时期的长短,视其原来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经济落后国家而有异。愈是原来经济落后的国家,过渡时期所经历的时间就愈长一些。过渡时期之所以不是短暂阶段,是由过渡时期的任务所决定的。要根本改造一切社会关系,消灭资本主义经济基础,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改造和消灭剥削阶级;要将分散的农民经济组织起来,建立公有制的社会主义大农业;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建立新的社会主义的生产、交换、分配制度和经济体制,完成这些任务需要经历复杂的、较长的过程。(3)我国过渡时期的特点。旧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我国革命取得胜利后,首先要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所以,我国的过渡时期是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10.5.社会主义必须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原因是什么?
答:社会主义必须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原因是: (1)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一定的所有制是一定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没有公有制就不会有社会主义经济,也就不会建立起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而有了社会主义制度,如果公有制这个根基被动摇,社会主义制度就随之动摇。(2)实行公有制是为了更快更好地发展生产。以社会主义公有制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就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3)实行公有制以及在公有制基础上大力发展生产力,是消灭剥削、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必要条件和前提。(4)实行公有制是实现社会主义国家整体利益、社会利益和长远利益的保证,有利于实现社会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长远利益与目前利益的结合。
10.6.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是什么?如何实现这一目的?
答:(1)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保证全体社会成员的一切合理需要得到满足,实现人们的共同富裕和体力智力的全面发展。而达到人们的共同富裕和全面发展所需要的物质资料,则应包括生存资料、享受资料和发展资料。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财富的增长,享受资料和发展资料所占的比重,将会逐步提高。社会生产以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富裕和全面发展为目的,是社会主义制度区别于以往一切社会制度的最本质的特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为实现这个生产目的创造条件。(2)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途径。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基本途径是发展生产力。而发展生产力的主要途径:一是多投入,多产出,即主要依靠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增加产品数量。但是,这个途径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不能增加经济效益和人均收入;二是少投入,多产出,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同样多的劳动耗费,生产出更多的产品。对于发展生产力来说,提高劳动生产率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10.7.20世纪在社会制度发展方面出现的新变化表明了什么?
答:(1)20世纪在社会制度发展方面的新变化。20世纪在社会制度发展方面出现了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没有也不可能预见到的一些新情况,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社会主义革命不是首先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取得胜利,而是首先在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另一方面,在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无论在生产力还是在生产关系方面,都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如战后的第三次技术革命,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劳资关系得到调整;在经济运行方面将市场机制与计划机制结合起来,发挥政府调节的作用。(2)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命运。资本主义国家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方面的新变化表明,在当代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资本主义还有一定的生命力。但是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来看,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是终将为社会主义所代替。
10.8.如何正确评价资本主义社会制度?
答:(1)以生产力标准评价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进步性。马克思主义评价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是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出发,根据生产力标准而不是根据道义原则进行评价的。资本主义社会制度比起以往的社会制度,起了十分进步的作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尽管资本主义制度是剥削制度,资产阶级是剥削阶级,但并不否定它的历史进步作用,这种剥削制度的存在和发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现象。(2)资本主义制度必然要被社会主义制度所代替。马克思主义提出资本主义制度要被社会主义制度所代替,仍然是从生产力标准出发的。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制度表现出生产力被浪费被破坏的明显现象,其突出表现就是周期性爆发的经济危机,危机期间不仅有很大一部分产品被毁灭掉,而且有很大一部分现有的生产力被毁灭掉。这就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不能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它必然要被新的生产关系所取代,建立起与社会化的生产力相适应的社会主义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