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07年10月“邓小平理论概论”串讲资料(23)_公共课-查字典自考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查字典自考网 >> 公共课 >> 自考07年10月“邓小平理论概论”串讲资料(23)

自考07年10月“邓小平理论概论”串讲资料(23)

发布时间: 2016-06-28 来源:查字典自考网

第十一章 “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

引言:“一国两制”这一伟大构想,最早针对台湾问题提出,在香港问题上得到完满实现。它也必将促进 台湾问题的最终解决。

一、章节结构与内容提要: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提出及实施;理解“一国两制”基本方针与两岸关系问题的解决;掌握“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内涵及其重大意义。

第一节 “一国两制”的构想及其意义

――介绍“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提出过程、基本内容、依据、意义及在香港问题上的实践。

第二节 “一国两制”与两岸关系

――主要讲述党中央现在对台的一些重要原则。

二、重难点分析:

1、“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与发展:

邓小平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从实际出发,在尊重历史和现实的基础上,创造性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这一构想从提出到最终确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一国两制”构想的初步形成:

以1978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和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为标志。

第二阶段:“一国两制”构想的成熟:

以叶剑英向新华社记者发表的谈话和1982年邓小平与撒切尔夫人的会谈为标志。

第三阶段:“一国两制”构想的进一步发展和法制化阶段:

以1984年邓小平会见美国乔治城大学代表团的谈话为标志。

1984年5月,在第六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正式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战略构想,并获得大会通过。这样“一国两制”就成为一项具有法律效力的基本国策。

这一构想的法制化表现在:

1984年中英签订《联合声明》,宣布中国将在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1987年签订中葡签订《联合声明》,宣布中国将在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接着,《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与《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也相继出台。

2、“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

“一国两制”的涵义可以概括为:

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部分,它们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按照这个原则,来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完成。就其详细内容来讲,可概括为下列几个方面:

(1)实行“一国两制”的前提是一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香港、澳门、台湾可以作为特别行政区,中央人民政府将赋予这些地方以高度的自治权,实行上述所有的政策的前提就是“一个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一个政府即中央人民政府。决不允许搞“一中一台”或“一国两府”。

(2)在“一国两制”中,坚持两种制度都不变的思想。国家的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才是中国唯一正确的选择。我们己经建立了巩固的社会主义制度,这就决定了我国12亿多人口广大地区实行社会主义,这是主体。同时,允许香港、澳门、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这样做,有利于祖国的和平统一。

(3)保证港澳台地区的高度自治与稳定的局面。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台湾还将享有更多的特权。

总之,实行“一国两制”的基本国策长期不变。实行“一国两制”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我国既定的一项基本国策,这项国策对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对社会主义建设有利,对香港、澳门、台湾的繁荣与稳定都有利。因此,实行这一国策应该保持长期不变。

3、“一国两制”构想的主要依据:

(1)维护祖国统一的爱国主义传统是“一国两制”的出发点。维护统一,反对分裂,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各族人民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心向祖国,维护统一,反对分裂,休戚与共。“一国两制”的根本目的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和繁荣昌盛,这是所有炎黄子孙的共同心愿。为此,实行“一国两制”就必须以爱国主义为出发点;

(2)国家的繁荣昌盛是实行“一国两制”的基础。在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我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国民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改革开放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愈来愈鲜明地表现出来,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声望日益提高,这为祖国的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马克思主义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基本原理是其产生的思想基础;

(4)人民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党的领导是“一国两制”构想的力量所在。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当前热点关注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相关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