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大学语文《论毅力》译文
普天之下,从古到今,人们的事业的成败,经验教训众多,呈现出种种不一的情况。概要地推究它们为什么成功,为什么失败?结论是:有毅力的人就会成功,反之就失败。
人生的历程,大致说来,逆境占十分之六七,顺境占了十分之三四,而这两种境遇又常常是相互穿插着交替呈现的。事情无论是大是小,必然会遇到几次乃至十几次的阻力。这些阻力虽然有的大、有的小,但总之一定是不可避免的。那些在意志和能力方面薄弱的人,开始的时候一定会说我要如何如何,我要如何如何,他心里认为天下的事本来就是很容易的,等到很快地去尝试着做,而阻力突然来临,就颓然丧失了勇气;那些意志能力稍弱的人,凭着一时的意气,通过了第一关,但遇到第二次挫折就退缩了;意志能力稍强的人遇到三四次挫折才退缩;再坚强些的人,遇到五六次挫折才退缩;事情越大,遇到的挫折就越多,要不退缩也越难,不是意志力非常强的人,没有能善始善终地把事情进行到底的。
如果遇到挫折而不退缩,那么克服了小的困难之后必定有小的顺利,克服了大的困难之后必定有大的顺利。经过了盘根错节的复杂情况以后,随之便会有迎刃而解的一天。旁观者只是羡慕别人的成功,认为这大概是个幸运儿,而老天爷特别有意宠爱他;又认为自己是遭遇艰难,所以成就比不上他。(这种人)怎么知道所谓“艰难”、“幸运”什么的,他与我都是相同的,而能征服这个“艰难”,利用这个“幸运”,就是他成我败的区别所在。再拿驾船打比方,如果以二十天的时间行一千里的路程,其间风向潮流有时顺有时逆,常是互相交错的。人家以艰苦忍耐的力量,顶着逆风恶浪而冲过去,然后可以从容地前进,去渡过顺风顺水的一段。而我则一天就回来了,或者两三天就回来了,或者五六天就回来了,因此彼岸就始终不能达到。
孔子说:“好比堆一座山,只差一筐土没有堆成,如果停止,我就停止了;又好比填平土地,即使只倒了一筐土,继续干,我就前进了。”孟子说:“要干事的人,就像掘井,掘到非常深,而没有挖到水,仍然是一口废井。”成功的规律,看看孔孟说的这些话也就知道了。
名师点评:
本文作者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中国近代思想界的主要代人物,是最早高度评价和极力提倡小说创作的人。有《饮冰室合集》。本文是一篇议论文。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意在勉励“百日维新”失败后身处逆境的回仁,不要因一时受挫而灰心,不要为暂时所处的逆境而困扰,要以坚韧的毅力去战胜逆境,争取成功。
文中涉及孔子、孟子的一些名言,考生应熟记。 “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复一篑,进,吾往也。 ”“有为者,譬若掘井,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层递,是把三种或三种以上的事物,按由小到大,由低到高,或者由大到小,由高到低的顺序逐层排列起来,表达一层进一层的意思的一种修辞格。这种修辞格,在议论中有对多个事物比照阐发的作用,能把事物的性质或作用说得十分透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