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点: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_公共课-查字典自考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查字典自考网 >> 公共课 >> 2014年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点: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

2014年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点: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

发布时间: 2016-06-20 来源:查字典自考网

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简单运用)(按简答理解),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面对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仍坚持革命的立场,为捍卫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成果进行了一系列的斗争。

(1)“二次革命”和组建中华革命党:直接起因:为反对袁世凯刺杀宋教仁和“善后大借款”,1913年7月,李烈钧在江西湖口通电讨袁,不久黄兴在南京宣布讨袁,南方部分地方响应。战争主要在九江、南京一带进行,史称“赣宁之役”,又称“二次革命”。坚持两个月后失败。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逃亡日本。1914年7月,孙中山在东京正式成立中华革命党。中华革命党的社会影响远不如同盟会。

(2)发动护国战争(此次战争领导权不在孙中山之手)。目标:为反对袁世凯称帝,领导者:梁启超的学生蔡锷。1915年12月25日,蔡锷宣布云南独立,护国运动爆发。1916年3月22日,袁世凯取消了帝制。

(3)孙中山的护法运动:(目的是要求恢复并保护中华民国和《临时约法》)

● 第一次护法运动。起因:皖系军阀段祺瑞破坏《临时约法》,拒绝恢复国会。时间:1917年,孙中山率领部分国会议员南下广州,发动了第一次护法运动。结果:西南军阀排挤走孙中山,第一次护法运动失败。(8月,国会非常会议在广州开幕。9月1日,孙中山当选为中华民国军政府大元帅,西南军阀陆荣廷、唐继尧被选为副元帅。然而,西南军阀只不过是借助孙中山的名望争权夺势而已,他们与直系军阀达成停战协议以后,便千方百计排挤孙中山,改组军政府,取消大元帅一职。孙中山被迫离粤赴沪,在辞职通电中作出了“南与北一丘之貉”的结论。)

● 第二次护法运动。起因:直系军阀拒绝恢复民国和《临时约法》。时间:1919年10月孙中山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后,于1920年重返广东,恢复军政府,领导第二次护法战争。结果:1922年6月,广东陈炯明炮轰孙中山的驻地,孙中山离开广州再赴上海。第二次护法战争的失败,标志着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预示着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将要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当前热点关注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相关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