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专科)复习资料2_法学-查字典自考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查字典自考网 >> 法学 >> 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专科)复习资料2

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专科)复习资料2

发布时间: 2016-06-28 来源:查字典自考网

第二章 社会调查研究的主要类型 注:研究类型在后面简称为第一个字

1、社会调查研究的分类 P37

(1)根据调研任务的性质:理论性和应用性调查研究

(2)调查研究对象的范围:普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个案调查

(3)调查研究的作用和目的:探索性、描述性和解释性

(4)调查的时间性:横剖式和纵贯式

(5)基本方式方法:统计调查、实地研究

2、应用性调查研究:是侧重解答各个实际工作部门、各个社会领域中的具体问题。

更多地用于对社会问题的调查与诊断

3、理论性调查研究:通过对社会现实问题的调查来发展和丰富社会理论,并提供有关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知识。主要任务:解答社会科学领域和各个实践领域中的理论问题。

与“应”相比,“理”更注重分析社会现象的一般性和普遍性

理论性调查研究与纯理论研究的区别:经验研究方法,后者为哲学方法。 P41

4、普查:为了解总体的一般情况而对较大范围的地区域部门中的每个对象都例外地进行调查。

5、普查的特点:

(1)资料的准确性、精确性和标准化程度均较高,可以统计汇总和分类比较;

(2)具有很高的概括性和普遍性,可以精确的反映社会总体的一般特征;

(3)调查项目较少,资料缺乏深度;

(4)所需要的时间、人力和经费很多

(5)普查一般是一次性或周期性的

6、统计报表是一种由国家、部门或地方进行定期的专题调查和统计,以取得基本国情资料的制度。统计报表也是一种普查。

7、抽样调查: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抽取某些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并以样本的状况来推论总体的状况。

8、典型调查和重点调查 P46

8.1典型调查: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选取一个或几个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

从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

8.2典型调查的特点:

(1)调查对象是有意识的主观选取的,它们要具备代表性;

(2)可节省时间、人力、经典;调查内容比较深入、全面;调查方式较为灵活;

(3)缺点:选择的调查对象是否具有代表性是很难判断,调查结论并不一定能适用于总体或全局。很难发现社会现象间的因果规律。

8.3重点调查: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主观选取少数单位进行调查,并通过这些单位的情况来反映总体的情况。

8.4重点调查的特点: P47

(1)调查目的:要掌握和了解调查总体的数量状况;

(2)要在总体中占有重要地位或在总体的数量总值中占有较大比重;

(3)调查比较省时、省力,调查结果可反映全局情况;

(4)适用范围小,调查项目较少且缺乏深度。

8.5个案调查:从总体中选取一个或几个调查对象进行深入研究。

主要作用:要深入、细致地描述一个具体单位的全貌和具体的社会过程。

特点:不要求调查对象具有代表性或典型性,不试图以少量单位来概括或反映总体的状况;

9、探索性调查研究:是采用“走马观花”和查阅资料的方式对社会现象进行初步考察。P49

类型:一、短期的、走访式的调查研究;作用是:可以增加感性认识,了解具体情况,从中发现和提出一些问题。

它适用于了解社会中的一些新现象、新事物和新问题。

二、先导性研究:了解调研课题的具体内容以及与课题有关的一些情况,探索适当

的调查方法,为更周密的研究提供指导。分:实地考察、请教专家、查阅资料

9.1实地考察:正式调查前先到调查现场去观察、询问、走访,以便明确调查内容、确定调查方法、设计调查方案。

9.2请教专家:指熟悉这一调查课题内容的人。目的是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了解他们的经验和想法,以便更全面的掌握课题的背景、现状、内容范围。

9.3查阅资料:已有的资料可提供许多与调查课题有关的信息。

10、描述性调查研究: P51

可以解答社会现象“是什么”的问题,它能对现象的状况、特点和发展过程作出客观、准确的描述。

对社会现象的描述就当注意两个方面:描述的准确性和概括性(一是描述要能反映总体组成

部分的一般性和普通性;二是指对总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也要作出真实、准确的概括)

描述性调查研究一般是从观察入手,而不是从理论或假设入手;

在调查之前,应对所要描述的:重点、调查范围、调查对象、描述的时间范围、是仅仅作总体描述还是分类描述、描述的目的等有明确的认识。

11、解释性调查研究:可以解释“为什么”问题,它能说明社会现象发生的原因,预测事物的发展后果,探讨社会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

一般从假设出发,即对现象的原因或现象间的因果关系作出尝试性的或假设性的说明,然后再通过观察、调查来系统地检验假设。

方式:列出现象的原因或后果、提出主要原因、建立因果模型

12、横剖研究与纵贯研究 P56

12.1横剖研究:是在某一时点对调查对象进行横断面的研究。

横断面:是指由调查对象的各种类型在某一时点上所构成的全貌。

优点:调查的面较大、调查资料的格式较统一、标准化程度较高,资料都是在同一时间收集的,未受到时间变化的影响,可供比较分析。

局限:调查时间较短、内容较少、缺乏深度和广度,无法作深入的分析。

13、纵贯研究:是在较长时期的不同时点收集资料,并对社会现象作纵向研究。

主要目的:是了解某一社会现象的历史发展过程,分析社会现象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和社会条件,探寻现象之间的前后联系,由此来发现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或者对事物发展、变化的全过程作出详细说明

分类:趋势研究、同期群研究、追踪研究、回溯研究

优点:能够了解事物的变化过程,能够对社会现象作动态分析,并通过这种分析发现现象之间的联系,由于能掌握现象之间或现象变化的时间顺序,因而也能确定出各种因素的因果联系。

缺点:比较费时、费力,需要较多的经费,调查范围一般较小,调查结论概括性程度不高,尤其是追踪研究。

14、统计调查与实地研究 P61

14.1统计调查:是一种利用结构化的调查方法,调查大量样本、收集数据资料、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的调查研究方式。

特点:

(1)利用标准化、结构化的调查方法收集资料。

(2)调查资料可以精确地分类或转换为数据形式。

(3)可以对资料进行数量分析。

作用:

(1)广泛了解情况,概括一般状况。

(2)客观、精确地解释社会现象。

(3)较精确地调查人们的意见、态度。

(4)收集资料迅速,资料较精确,可靠,调查结论的概括性较高。

局限性:很难获得深入、详细的信息;无法了解具体的社会生活环境或行为过程;资料的准确程度却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统计调查不适于了解“点”的情况,不适于深入解剖一个单位或一个事件。

14.2实地研究:是深入到调查现象,利用观察、访问、座谈等方法收集少数单位的各方面的信息,以便对调查对象作深入的解剖分析。

特点:

(1)只调查少数个案

(2)对每一个案的各种特征和各个方面作长期深入、细致的调查

(3)依靠无结构的、非标准化的观察记录和访问记录了解社会事实,调查资料无法汇总统计

(4)依靠主观的、洞察性的定性分析得出研究结论

适用于:解剖一两个有代表性的或独特性的社会单位;了解社会现象发展变化的具体过程;了解人们行为、态度的具体表现以及行为动机;研究独特的事物或人物

主要包括:参与观察、个案研究、蹲点调查

个案研究适用:了解某一调查对象的生活史或发展过程;具体、详细地分析人们的行为或生活方式与其社会文化背景和生活环境的关系;了解某些独特因素或事件对人们特定行为的影响;具体研究个人生活及其社会需求、动机、兴趣,以及特定文化背景下的群体行为。

15、统计调查与实地研究的比较: P70

实地研究优点:能收集到比较深入、详细的资料;能够在实地了解社会行为的具体表现和具体过程;能够从感性上全面地把握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洞察人们的行为动机和行为意义;调查方式比较灵活,可以随时修改调查方案,调查方法不复杂,易于掌握。

实地研究缺点:难以对社会的一般状况作出精确描述,难以得出具有普遍性的结论。调查范围较小,只能作定性分析不能通过统计汇总进行定量分析;结论易于受调查人员的主观因素的影响。

统计调查优点:能够对社会总体的一般状况作出精确描述;能够得出概括性的结论;解释社会现象的规律性;能对资料作精确的定量分析,研究结论比较可靠,而且能被重复验证。

统计调查缺点:对社会事物缺乏直观的、切身体验的了解,收集资料深度不够;难以把握一个事物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难以把握社会行为的具体过程和主观动机。

在社会调查研究中,统计调查和实地研究是相互补充、相互依赖的。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当前热点关注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相关地区]